新疆文化发展战略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新疆文化发展战略构想

“经武之略,在于贵谋。”此战略构想必须服从人类发展和生态的需求与进程,只有在符合“天时”的条件下,即有利于攻战的自然气候条件,才可以去追求“地利”与“人和”。但“经文之道,在于智谋”。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文化经略之道,贵在人和,旨在人和,谋在人和。新疆文化发展战略的“阳谋”,就在于为新疆的两大历史任务——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文化支撑,在重点突破中整体推进,在变化变革中创新发展。新疆文化发展战略要着眼于前瞻性、全局性、方向性和系统性,构想要在总体适度超前的同时,注重现实针对性和切实可行性。

(一)战略总体目标和步骤

1.总体目标

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各族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变化、变革、创新为动力,以多元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为特色与优势,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文化发展格局,形成符合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文化管理及运行机制,构筑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适应的文化生产服务体系,用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城乡和各地区文化建设,推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发挥好文化对口援疆的效能,提升文化品格,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把新疆着力打造成在中国西部整体实力先进的、在中亚有较大影响的文化强区。

深入挖掘人类四大文明(中华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和希腊文化)的交汇处,丝绸之路文化的重心区,多元民族文化的聚集地,草原绿洲文化的永续区,屯垦戍边文化的弘扬地,戈壁沙漠文化探险区的内涵,凝练特色,增强优势,把自然人文资源富集区打造成自然人文资源保护和开发区,建成经济文化化、旅游文化化的示范区。

2.实施步骤

自改革开放以来新疆文化建设虽取得长足发展,但与内地文化大省相比,差距甚大。底子薄,起点低,基础差,整体发展落后,尤其是文化产业刚刚起步,这一切都决定了新疆建设文化强区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一个科学、可持续、协调发展的系统工程,需分阶段、分步骤地有序推进。

第一阶段:从2011年开始,打基础,夯实力,聚人才,抢机遇,贵创新,重跨越,用15~20年的时间,大力发展一体多元、融合开放、具有新疆特色的现代文化,把新疆由文化资源大区建设成文化发展大区。

第二阶段:用若干年的时间,再上一个新台阶,到2050年把新疆由文化发展大区建设成文化发展强区,塑造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重镇,社会主义多民族和谐文化发展的示范区,现代文化发展的高地,中华文化辐射中亚的强影响区。

(二)创建文化大区的标志及外部条件支撑

1.创建文化大区的标志

文化是发展的摇篮和内在机理,是地区和国家形象的彰显与形塑。新疆文化强区的定位要体现在文化的“四个力”上。第一是竞争力。文化竞争力即要有先进、高端的“武器”,这种“武器”是不怕竞争和敢于竞争的,它的力量也以它的不可复制性、集成性、新颖性而充分爆发。第二是辐射力。辐射力从总体上表征物体发射辐射能力的大小。文化辐射力主要看有多少人在消费和享用本地的文化,这是本地文化价值和能量以自身为圆心向四周的外溢与扩散。第三是影响力。影响力一般认为是用一种为别人所乐于接受的方式,改变他人所乐于接受的方式,改变他人的思想和行动的能力。文化影响力是指文化这种精神意义上的产品所产生的吸引力、震撼力和显示度。第四是融合力。天人合一,人际和谐,文化与文明协和,在竞争力、辐射力、影响力互动与共享的过程中铸造文化融合力,形成凝聚力,彰显亲和力,促使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四个力”是创建文化大区的标志,“四个力”共同发力是打造文化大区的关键。

2.实现文化发展目标的外部条件支撑

发展是解决新疆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发展不是文化层面的一枝独秀,或其他单一层次的“一股独大”,而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的共同繁荣,是历时和共时意义上的发展,是综合、全面、可持续、协调和科学发展。只有各方的协调可持续,才能互为前提和基础,持续提供系统保障和结构支持,才不至于产生“消极和谐”的现象。“消极和谐”是“指由于某些方面的现代化不能顺利进行,同时制约或阻碍了其他方面的社会发展,其结果是,现代化的各个方面未获得成功的进展”孙立平:《现代化与社会转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第4页。。新疆文化发展要变“消极和谐”为“积极和谐”,共奏繁荣、快乐、幸福、祥和、美好的西部颂歌。

张春贤同志指出,目前,全疆上下已经形成了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热潮,人心暖了,人气旺了,动力强了,信心足了,求发展、谋富裕、思稳定、盼和谐已经成为新疆的主旋律,各族干部群众的注意力、关注点和兴奋点已经集聚到走向富裕、走向现代化、建设美好新疆上来。面向未来,新疆已经进入新时期新阶段。张春贤:《变化变革 敢于担当 务求实效 为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而努力奋斗——中国共产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八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http://www.tianshannet.com。在新的起跑线上,文化发展需要社会整体协调配合,相辅相成,以经济、社会、生态等层面的大发展,同步力促文化的大繁荣,凝心聚力打牢文化建设的根基。

(1)政治基础。

注重民主、廉洁、高效的发展。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健全法制,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使公民与政府合作良好;政治参与和政治透明度高,使政治稳定、清明。走以科学发展为主线、以民生为导向的发展之路,弘扬新疆精神、创造新疆效率、提升新疆能力、形塑新疆形象。党员领导干部要清正廉洁,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心为民所系。积极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大团结,努力践行马克思主义“五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新疆精神凝聚人心,使各民族人民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够政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在“小是小非”上也能够理性和稳妥对待,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和“四个认同思想”,经得起政治上的考验,在大风大浪中能健康成长。政治稳定、清明,为文化发展奠定制度保障和组织保证。

(2)经济基础。

注重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的发展;注重加速发展方式转变、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注重惠及民生、改善民生的发展。依托区位优势、政策优势、资源优势和后发优势,依托国民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高、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支撑能力不断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升、特色优势产业粗具规模、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的物质和技术基础,把推进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加速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进程。以新型工业化促工业立区、富区,以农牧业现代化兴区、强区,以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五年大有作为,十年大展宏图。2015年,新疆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和人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达到西部地区平均水平,预计2020年将与全国同步达到全面小康水平,夯实文化发展。

(3)社会基础。

注重开放和谐的发展。追求富裕、公平、平等、正义、和谐,使人民享受体面生活和做人的尊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积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尊重每个个体所作出的不同选择,特别要保护少数群体和困难群体的合法权益。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在相互认同中建设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可爱的家乡,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要反对民族分裂,正确处理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夯实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要以科技教育为支撑,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总之,要使城乡居民收入和人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达到西部地区平均水平,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自我发展能力明显提高,民族团结明显加强,社会稳定明显巩固。社会开放和谐为文化发展繁荣提供了大环境支撑和凝聚力。

(4)生态基础。

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注重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注重环保优先、生态立区的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坚持“环保优先、生态立区”和“两个可持续”,坚持“发展中保护,保护中发展”,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力度,科学制定生态环境功能区划。人是自然之子,始终怀持感激之心、忏悔之心、敬畏之心、谦卑之心,既要金山银山,又要青山绿水。要突出生态文明建设,注重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推动优势资源科学合理有序开发,走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之路。加大绿色投资,倡导绿色消费,促进绿色增长;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生态文明为文化繁荣奠定了永续发展的物态环境和生命力。以构建人与自然共存共荣、和谐发展为目标,倡导尊重自然、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绿色生活的理念。发展生态文化,是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绿色之梦、美丽之梦的强大动力,也是实现大美新疆、绿色新疆的根本保障。

总之,文化是人的生存状态和愿望的反映,反过来又对人的生存发展给予深刻的影响。文化发展是综合性的发展,是社会整体性的发展。推动文化发展旨在社会整体又好又快的发展,旨在建立和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俞可平说,和谐社会是一个理想的社会,一个多元的社会,一个合作和宽容的社会,一个秩序和法治的社会,一个民主和善治的社会,一个公平的社会,一个诚信的社会,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也理应成为一个文化生态发展繁荣的社会。俞可平:《和谐社会是一个多元的社会》,《学习时报》2010年1月16日。在某种意义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新疆文化发展的重中之重,它既是新疆文化发展的目标,也是新疆文化发展的战略。

(三)新疆文化发展战略方针和原则

文化建设的目的是文化性质、文化价值取向的集中反映。必须牢固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三贴近”原则,这些指导方针是我们坚持文化改革发展的看家武器,是我们必须时刻坚守的方向和原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务必与时俱进,深入领会和掌握“五个坚持”重要方针、“三个相结合”原则。

1.“五个坚持”方针

(1)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只有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我们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才能不断取得一个个新胜利,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才能取得更大的发展和繁荣,新疆文化大区建设才能有主心骨和活的灵魂,才能尽显其生机与活力。用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引领文化建设,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文化生态中辨析主流与支流、区分先进与落后、划清积极与消极,从而有效引领各种社会思潮,抵御腐朽文化的影响,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2)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是坚持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性质的具体彰显,是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三贴近”原则的生动展现,是以一元统领多元、以主旋律引领多样化的迫切要求,要在多元多样中立主导,在交流交往中谋共识。把指导思想的一元化与文化的多样性和谐统一起来,增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亲和力、提高引领力,注重把握科学性引领与艺术性把握的统一。在新疆,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大力倡导现代文化,其目标和方向是完全一致的。

(3)坚持以人为本。

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成果惠及人民,文化建设依靠人民。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体现,是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必须遵循的方针。以人为本,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什么要改革发展、改革发展“为了谁”的问题;也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怎样改革发展、改革发展“依靠谁”的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根本动力,就是坚持文化改革发展为了新疆各族人民、文化改革发展依靠新疆各族人民、文化改革发展成果由新疆各族人民共享,让新疆各族人民成为推动新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最深厚的力量源泉。

(4)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就是发挥文化的引领作用,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弘扬主旋律,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文化发展的经济效益和经济目标都只有与文化资源的积累、与文化生态系统的有机结合才是符合人类自身发展的目标。文化资源和文化生态系统的可再生性和有机性是一切人类共同体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胡惠林:《当前中国文化战略发展的几个问题》,《艺术百家》2011年第6期。在新疆这个自然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地区进行现代文化建设,在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过程中,同时愈加注重与生态效益相协调、相统一,从而维护绿色生态与绿色经济、和谐社会的平衡。

(5)坚持改革开放。

坚持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根本方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指针和根本动力。要坚持改革方向,克服各种各样的“改革疲劳症”,防止任何“精神懈怠”现象,进一步凝聚改革共识,坚定改革决心,迈开改革步伐。新华社特约评论员:《坚持改革开放 开创美好未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07/08/c。在新疆,要克服保守封闭意识,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开放进取,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大力提高各族群众的现代文化创造、现代文化参与和现代文化共享能力,为推动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2.“三个相结合”原则

(1)文化领域发展与其他领域发展相结合。

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斯德哥尔摩“文化政策促进发展”政府间会议上提出的《文化政策促进发展行动计划》指出:“发展最终以文化概念来定义,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陈文玲:《关键在于创新文化发展理念》,《学习时报》2011年11月18日。文化的竞争力愈加凸显,文化作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要件作用日益显现,也就意味着文化、经济、社会、政治、环境和个人六个领域的发展应是并行不悖的,在这六个领域中,人的发展是最核心的领域,亦是连接其他五个领域的桥梁。人的自由和解放是文化发展的目标与归宿,在新疆,现代文化的核心就是引领人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实现人的现代化和全面发展。

(2)统筹兼顾与突出重点相结合。

在文化建设中,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重点。既要推动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又要完善文化立法和立法环境建设;既要坚持一手抓文化事业建设,又要坚持一手抓文化产业建设;既要坚持抓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又要坚持抓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既要坚持抓科学文化建设,又要坚持抓思想道德建设;要审时度势,突出关键和重点,积极转变文化发展理念和方式。新疆必须在文化民生上下功夫,持续推动文化资源向农村、基层和贫困地区倾斜,同时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着力培育和发展新兴文化业态,不断优化布局、优化结构、优化配置,不断增强文化发展的后劲、提高文化发展的效益。

(3)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2011年11月胡锦涛同志在全国“文代会”上指出,不善于继承就没有创新的基础,不善于创新就缺乏继承的能力和活力。继承和创新是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两个轮子。胡锦涛:《在中国文联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1年11月23日。“要坚持继承和创新的辩证统一,挖掘和传承传统文化的精华,创造性吸收和融合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并不断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发展要求的有机结合,实现民族文化和现代文明的交相辉映。”张春贤:《变化变革 敢于担当 务求实效 为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而努力奋斗——中国共产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八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http://www.tianshannet.com。

总之,没有文化的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疆文化发展是篇大文章,是中国文化自传体叙述的重要主题。我们要坚持清醒、敏锐、自信、乐观,直面潮起潮落,敢于应对,不断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化危为机,努力开创新疆社会主义文化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