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关于元君庙墓地布局
《元君庙仰韶墓地》一书认为,元君庙墓地的墓葬分为六排:东部的三排为甲墓区,西部的三排为乙墓区。当时的下葬规律是:“各墓区的年代顺序,同属一排的墓葬是自北往南排的,而同一墓区的各排则是自东而西排列的。这当是当时定穴安葬所遵循的规则。”基于这样的认识,该书进一步认为,“元君庙甲、乙两墓区在文化、年代上是一致的,区别只是各自占据不同的空间”,“应当把元君庙墓地的两个墓区各自视为一个氏族的共同墓地”。据此,该书认为元君庙墓地性质是由两个氏族墓区组成的部落墓地。
表面看来,该书的判断似乎颇入情理。但是,若将其上述论证逐一对照发掘情况,便觉与实际情况有许多出入,产生不少矛盾。
(一)该书根据其对墓葬分期的研究成果及对墓地布局的认识制成了“元君庙仰韶墓地的布局”图(以下简称“布局图”,图一)。这幅图与发掘记录的“元君庙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墓地图”(以下简称“墓地图”,图中删去灰坑,各墓略去人骨而补入按该书所划分的期属,图二),有许多墓葬位置不合。
图一 “元君庙仰韶墓地的布局”图
对照“墓地图”,可以看出制定的“布局图”有如下更改:
1.元君庙村墙体宽阔,其下是否尚压有墓葬不得而知,可暂且不论。但就“墓地图”所反映的情况而言,墓葬实际上只有不很整齐划一的五排,除了最东一排之大部以及最西一排较为整齐之外,其余各排均有不少墓葬犬牙交错。而“布局图”则整齐地列出了六排。
2.“布局图”将“墓地图”第一排的M445移到第二排,将第二排的M462移到第一排,将第二排的M442、430、466移到第三排,将M425倒置于M431之南,将M413、412倒置于M416之南。此外,“墓地图”中不少墓在“布局图”中没有列出,如M469、468、407、408、438、460、461、423等。
图二 “元君庙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墓地图”
既然制成的“布局图”与发掘的实际情况有这么多地方不符,那么,《元君庙仰韶墓地》对基地布局的见解也就难以据信了。
就关中地区来说,除了元君庙之外,经过较大规模发掘的仰韶墓地还有半坡、姜寨、北首岭及史家村等多处。这些墓地的墓葬也有若干座墓排成一行的情况,但更多的墓葬则相互交错,不成行列。所以就整体布局来说,各墓地都不是那么整齐有序的。元君庙墓地最东一排的M453、459、458、456、455、440、443、444等墓排列较为整齐;最西一排的M411、404、405、401、402、403也较整齐,但M405与M401之间有较大空当。这种局部若干座墓排列成行且间隔均匀的情况也与其他墓地近似。但若说整个墓地都那么整齐有序就未免过于牵强了。
(二)按照《元君庙仰韶墓地》对墓葬的分期,“墓地图”中许多墓葬的年代也并非都是“自北往南”顺序排列的。例如,属于第二期的M445、469、468、425、412分别位于属于第一期的M454、464、462、431、416之北;属于第三期的M442、430分别位于属于第二期的M439、447之北。此外,未进行分期的M438、460、461、423被认为年代最晚,若把它们计算在内,各排墓葬的年代顺序就更为复杂,所以书中提出的“下葬规则”也不能成立。
(三)《元君庙仰韶墓地》所划分的甲、乙两墓区存在交错现象。例如属于甲墓区的M428与乙墓区第一排的M448等墓处于同一行列,且居首位。众所周知,原始民族的不同氏族各有不同墓列。按“布局图”,甲墓区第三排最南面的M471之南尚有建墓的余地,如果M428果属于甲墓区的话,它完全可以建墓于M471之南而不必建墓于乙墓区的M448之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