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中上游史前、商周考古论文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发现概况

目前,陕西省经过发掘和调查发现的庙底沟二期文化遗址,集中在以下几个地区。

(一)关中东部的华县、华阴地区。经过发掘的遗址有华县的泉护村黄河水库考古队华县队:《陕西华县柳子镇考古发掘简报》,《考古》1959年第2期;《陕西华县柳子镇第二次发掘的主要收获》,《考古》1959年第11期。、虫陈村北京大学考古教研室华县报告编写组:《华县、渭南古代遗址调查与试掘》,《考古学报》1980年第3期。以及华阴县的横阵村黄河水库考古工作队陕西分队:《陕西华阴横阵发掘简报》,《考古》1960年第9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工作队:《陕西华阴横阵遗址发掘报告》,载《考古集刊》第4集。。横阵村的发掘具有一定规模,发现有灰坑十余座,出土有较多的遗物。

此区出土陶器以夹砂灰陶为多,有的遗址如横阵的夹砂灰陶竟占陶器的70%以上。纹饰以篮纹为主,绳纹其次,附加堆纹占4%左右。有的遗址出有少量彩陶。主要器形有鼎、斝、罐、盆、甑、豆、尖底瓶等(图一)。

图一 关中东部地区庙底沟二期文化陶器

1.斝;2.盆;3.瓶;4.黑陶碗;5.罐(0 ∶ 3);6.盆(H2 ∶ 1);7.瓮(H2 ∶ 4);8.杯(H2③∶5);9.杯(H2∶3);10.罐(H4∶3);11.罐(H4∶2);12.盆(T3③∶2);13.罐(H91);14.鼎(H87∶2);15.尖底瓶(H37);16.鼎(H91∶1);17.盆(H8∶3);18.甑(H87∶1);19.盆(H26∶8);20.罐(H26∶9);21.罐(H8);22.罐(H87∶1)(1~4.泉护村;5~12.虫陈村;13~22.横阵村)

(二)商洛地区。经过发掘的有商县紫荆遗址商县图书馆等:《陕西商县紫荆遗址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81年第3期。,调查发现的有洛南县沟滩和焦村卫迪誊、王宜涛:《陕西南洛河流域古文化遗址调查简报》,《考古与文物》1981年第3期。等遗址。

紫荆发掘的H124出土有较多可复原陶器,器形有鼎、罐、碗、盆及尖底瓶等。从发表的资料来看,此坑有一部分陶器属于屈家岭文化遗物梁星彭、陈超:《商县紫荆第四期文化遗存试析》,《考古与文物》1984年第3期。,在讨论此区庙底沟二期文化遗存的时候,我们将这部分遗物加以排除(图二)。

图二 商洛地区庙底沟二期文化陶器

1.尖底瓶(H124∶20);2.碗(H124∶09);3.罐(H124∶22);4.罐(H12 4∶18);5.鼎(H124∶54);6.盆(H124∶14);7.罐(H124∶15);8.鼎(H124∶55);9.鼎;10、11.斝(1~8.紫荆;9、10.焦村;11.沟滩)

(三)关中西部地区。经过发掘的遗址有武功县的浒西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武功发掘报告》(未刊稿)。、赵家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武功发掘队:《1981~1982年陕西武功县赵家来遗址发掘的主要收获》,《考古》1983年第7期。及扶风县的案板坪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八一级实习队:《陕西扶风案板遗址1984年试掘的主要收获》,《西北大学学报》1985年第2期。。据调查,在渭水支流漆、两水沿岸分布有十二处遗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武功发掘队:《陕西武功县新石器时代及西周遗址调查》,《考古》1983年第5期。,在兴平、郿县、长武、乾县、凤翔等县也发现有这一时期遗存调查资料现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研究室。。浒西庄的发掘规模较大,发现有十余座房址、三十余个灰坑,还有一些墓葬和陶窑,出土遗物较为丰富。

此区陶器以灰陶为主,红陶不足10%。纹饰以篮纹最多,绳纹其次,附加堆纹盛行。未见彩陶,但有少量彩绘。主要器形有鼎、斝、罐、盆、釜灶及豆等(图六,16~35)。居址多为半地穴白灰面形式,陶窑为横穴式,灰坑多为袋状。墓葬多为长方形竖穴,葬式有仰身直肢、侧身、俯身等,人骨常残缺不全,无随葬品。

(四)陕北地区。经过发掘的仅有绥德小官道遗址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陕北考古队:《陕西绥德小官道龙山文化遗址的发掘》,《考古与文物》1983年第5期。,出土陶器以泥质灰陶为主,夹砂灰陶次之。纹饰以绳纹为主,篮纹次之。器形有罐、钵、盆、瓮、甑及尖底瓶等(图三)。居址发现十余座,均半地穴形式,有的地基经过夯打,有的以草泥白灰为居住面,有的则以石板为居住面。灰坑有袋状和敞口筒状等。

图三 陕北绥德小官道“龙山”早期陶器

1.钵(BG2 F2③∶11);2.斜腹碗(AT3H③∶2);3.小平底瓮(AF8③∶1);4.筒形罐(BG3F8③∶1);5.折肩罐(BG2T2③∶7);6.单耳罐(AT2H2③∶2);7.残器上部(BG2F2③∶9);8.折腹盆(AT2H2③∶3);9.带流罐(BG2F2③∶3);10.甑(BG2F2③∶11);11.大口罐(BG2F2③∶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