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共产党宣言》与当代社会主义全球化

房广顺 张雷房广顺,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张雷,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摘要 《共产党宣言》蕴含的社会主义全球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表明,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全球性的,全球化是社会主义的前提,全球化发展是社会主义的进程。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全球化的新趋势,对于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共产党宣言 当代社会主义 全球化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8年《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中虽然没有直接提到“全球化”一词,但“世界市场”“世界性”等词语的多次使用,表明《宣言》已蕴含了全球化思想。他们从全球视野出发,立足于各民族经济交往不断扩大所形成的世界体系考察和论述全球化未来发展问题。充分挖掘并深入研究《宣言》所蕴含的全球化思想,对于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伟大复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世纪的发展,具有宝贵的理论价值和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 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全球性的

1.工人阶级自身的全球性

《宣言》认为,资产阶级在疯狂地进行全球扩张的同时,客观上造就了无产阶级在世界范围内的壮大,即资本的国际性造就了工人阶级的国际性。首先,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世界工业发展,客观上促使全球范围的工人阶级人数不断增加。《〈共产党宣言〉 1893意大利文版序言》指出:“最近45年来,资产阶级制度在各国引起了大工业的飞速发展,同时造成了人数众多的、紧密团结的、强大的无产阶级;这样它就产生了——正如《宣言》所说——它自身的掘墓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第397页。其次,工人阶级日益由体现民族性向体现国际性转变。在资产阶级统治的条件下,“工人没有祖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419页。《宣言》指出:“在无产阶级的生活条件中,旧社会的生活条件已经被消灭了。……现代的工业劳动,现代的资本压迫,无论在英国或法国,无论在美国或德国,都是一样的,都使无产者失去了任何民族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411页。由此可见,世界各地的工人阶级都在饱受资产阶级的奴役和压迫,这种深受剥削的悲惨遭遇已经使全球范围的工人阶级成了命运相连的“一家人”。

2.社会主义运动的全球性

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原动力即资本的不断积累和对剩余价值的不断追求。资本积累必然导致彼此对立的两个结果,一是资产阶级的财富集聚;二是无产阶级的日益贫困。因此,透过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我们可以看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的对抗性和不可调和性。可以说,无产阶级从诞生伊始,与生俱来地就开始了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宣言》站在世界的高度揭示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世界性。资本主义全球体系确立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表现为推翻旧的世界体系与建立新的世界体系的斗争,内容遍及经济、政治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会主义运动的全球性也随之凸显出来。马克思曾经指出,无论是一个国家的资产阶级还是世界各国的资产阶级,即便它们在一国市场范围内或是在世界市场上有着激烈的竞争或冲突,但是在无产阶级面前,它们“总是联合起来并且建立兄弟联盟以反对各国的无产者”。《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313页。这在客观上促使世界无产阶级不得不采取跨越国界的和民族间的联合行动以争取其阶级利益。所以,《宣言》指出:“在无产者不同的民族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413页。

3.共产党人意图和策略的全球性

共产党人肩负着解放全人类,尤其是解放深受资产阶级奴役和剥削的无产阶级的崇高使命和历史责任。社会主义运动是为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而产生和发展。但是,要彻底根除资本主义制度,真正实现无产阶级最后胜利,仅仅依靠无产阶级部分群众的联合,其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因此,无产阶级必须通过建立同一切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政党、团体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广泛合作,才能为最终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创造有利条件。《宣言》指出:“共产党人到处都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共产党人到处都努力争取全世界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调。”《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435页。因此,建立起世界范围的、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以全世界联合起来的劳动者推翻联合起来的剥削者是夺取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最终胜利的重要环节,即“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435页。

二 全球化是社会主义的前提

通常意义上讲,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贸易等诸多方面互相依存。它既是一种观念形态,也是社会发展的一种现象过程。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表明,全球化进程是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实现的重要前提。

1.资本主义的历史是全球化的历史

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全球化的序幕,并极大地刺激了早期西方资本主义。西方资产阶级通过海盗式的掠夺土地和财物、欺诈性的贸易、贩卖奴隶和资本输出等方式攫取巨额财富,促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化进程中得以确立。首先,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发展以经济全球化为先导。资本的唯一和永恒追求是获取最大限度的剩余价值,这种贪欲可以使资本的活动范围冲破一切地域限制。资本的扩张则必然导致世界市场的形成。《宣言》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具有的世界性做了精辟阐述:“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404页。《宣言》有力论证了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和部门间劳动分工精细的必然结果,同时指出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范围内扩张的历史进程是统一的历史进程。其次,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推动了资本主义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全球化进程。随着资产阶级主导的国际经济秩序在全球范围内逐步建立起来,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也不断向全球扩散。《宣言》指出:“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404页。

2.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提供了社会主义全球化的世界空间

资本出于自身的需要进行的全球性扩张,无非是在充当全球化的历史工具。虽然“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402页。,虽然这场由资本主义启动并主导的全球化使资产阶级“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405页。,但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周期性爆发经济危机的历史事实已经证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固有矛盾所表现出的自身局限性使它在本质上是与全球化相冲突的。“全球化发展所形成的生产力张力,必将最终突破资本私人占有的狭窄外壳而反过来成为埋葬资产阶级的不自觉的历史工具”。杜玉华:《马克思全球化思想的本质性特征及其启示》,《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第4期。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仅仅是一个阶段,注定会被一个更加先进的、高级的、适应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新全球化价值范式所取代,这就是社会主义的全球化。由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为社会主义在全球范围的发展及社会主义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创造了有利的时代条件和广阔的世界空间。我们可以从以下两点看出:第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使资本主义主导的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被打破,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且势头不断增强。在此过程中,强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被极大地削弱而非加强了。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在加强国与国之间联系的同时,客观上大大增加了发展中国家,尤其是社会主义国家参与处理地区事务和国际事务的权利与机会。放眼国际社会,我们不难看出,在全球化进程中,社会主义国家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越来越重,世界影响越来越大,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社会主义国家过去曾遭受的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敌对态势和全面封锁的局面已经永远地成为了历史。第二,回顾近代以来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尤其是2008年重创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金融危机再一次证明,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结构和社会制度使其能够很好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能够很好地避免和及时解决全球化过程带给资本主义国家无法解决的各种矛盾。这无疑会使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对社会主义的态度由冷漠和排斥转向关注和认可,无疑会为社会主义在全球范围的进一步发展赢得巨大的世界空间。历史告诉我们,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会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而愈加激化,唯有社会主义在本质上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全球化的发展程度越深、范围越广,社会主义全球化实现的世界空间就越大。

3.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奠定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物质基础

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转变的最终决定力量是生产力。虽然在表象上看,当今时代的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主导,但是,全球化发展带给人类社会的高度社会化大生产、空前巨大的世界市场以及不同文化和异质文明间的全球性交融,都将由于极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而为人类社会步入更高的社会形态即社会主义社会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

第一,高度的社会化大生产为社会主义全球化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以及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的客观事实证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无力驾驭这种由社会化大生产所带来的巨大生产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不适应全球化时代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唯有将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生产资料公有制,才能适应全球化发展的客观需要,继续促进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当今时代全球化进程促进的社会生产力巨大发展和高度的社会化大生产,是为彻底颠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社会主义最终取代资本主义提供必备的物质基础。

第二,全球化进程中形成的世界市场是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胜利的重要推动力。马克思通过对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趋势及其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历史关系所做的深入分析,揭示了世界市场是社会主义存在与发展的逻辑起点和前提条件,社会主义则是市场经济和普遍交往的必然结果。资本主义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将世界一切落后地区和民族都卷入新的文明,这在客观上推动了各民族国家之间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极大融合。“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88页。没有全球化进程所形成的世界市场的极大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全球化的产生和历史发展。

第三,不同文化和异质文明的全球性融合与发展,加快了世界各国和各民族间的了解与融合,为社会主义全球化的实现奠定了文化基础。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全球化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以我国为例,一方面,体现着人类智慧的中华文明正在大踏步地走出国门,其传播范围和影响遍及世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诸多宝贵思想和理念正在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们所认同和接受,提升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对社会主义全球化的动力作用。另一方面,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文化的精华也为中华文明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补给营养,使其在与时俱进中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反过来,这在客观上为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使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得到增强,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得到提升,提振了社会主义的影响力。

三 全球化发展与社会主义进程的契合性

世界市场使资本主义的社会生产力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其发展趋势不仅使资本主义固有矛盾逐步激化,而且为新制度诞生创造了积极条件。纵观人类历史,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促进社会主义从理想变成现实,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

继以蒸汽动力为标志的第一次科技革命之后,以电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及其影响席卷全球。第二次科技革命促进人类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发展。但同时,它也不可避免地使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世界各地出现了不同规模和程度的反对资产阶级压迫和奴役的工人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这就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创造了有利的客观形势和条件。第二次科技革命以后,人类历史开始由以自由竞争为特征的资本主义向以垄断为特征的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过渡。“资本帝国主义时代是成熟的、而且过度成熟的资本主义时代,这时的资本主义已面临崩溃的前夜,已成熟到要让位给社会主义的地步了。”《列宁全集》第二十七卷,人民出版社,1990,第118页。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间的矛盾进入了空前激化的状态,阶级间的斗争也日益激烈,世界各地不断出现了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无产阶级运动高潮。其中,以1917年列宁领导俄国人民取得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的意义最为重大。十月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从此,国际社会出现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并存的局面。

第二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到20世纪中叶,反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斗争形成全球性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制度在更广的世界范围建立。

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以后,资本主义国家掀起了对世界的瓜分狂潮。亚、欧、拉等地区的诸多弱小国家在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和奴役面前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使这些地方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政治危机和民族危机。这就为世界范围内的无产阶级革命创造了新的客观条件。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社会主义制度从理论变为现实,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给世界无产阶级和落后地区的国家和人民以巨大鼓舞。就在这时,以电子信息化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悄然兴起,为社会主义在全世界范围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时机。许多落后国家抓住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的历史性发展机遇,反对民族压迫和奴役,一批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还有一些国家走上了适合本国情况的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社会主义运动在全世界范围呈现空前高涨的态势,人类历史进入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对峙的阶段。

第三阶段:20世纪八九十年代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全球化发展呈现新的特点,世界社会主义展现蓬勃气象和强大生命力。

虽然苏东剧变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谷,但这并不代表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坚定指出:“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第383页。2008年爆发的国际性金融危机,使全世界几乎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都惨遭重创,引发了全球范围极为严重的经济危机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某种程度上的政治危机。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留给人们更多的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反思和对马克思主义的呼唤,也以铁的事实证明了邓小平论断的正确和远见。在这场金融危机中,中国成为世界少有的仍然保持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的国家,赢得了越来越多的人对社会主义的关注和青睐。中国经济能够健康发展的主要原因有二:其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彰显出巨大的优势性;其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的丰硕成果,二者为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和雄厚的物质基础。放眼世界,我们不难发现,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力量都在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探索社会主义。比如,西方民众对马克思主义的重新青睐,西方左翼及左翼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高度评价,甚至西方右翼学者也在一定程度上纷纷反思自己的理论,以及一些西方政治家也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批判新自由主义,等等。参见李慎明《对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社会主义的体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第46~52页。因此,可以说世界社会主义至今仍有强大的生命力。当今时代,以因特网为标志的高新技术革命正在悄然兴起,这无疑会使先进的社会主义思想和理论在全球传播得更为迅速和便捷,“使全球各地零散的‘社会主义复兴的幽灵’长上在全球迅速传播和集聚的翅膀,这无疑有助于极大地推动全球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的反抗与斗争由自在转为自为,并更加紧密地团结和联合起来”。李慎明:《对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社会主义的体悟》,第64页。

四 新世纪社会主义全球化的新趋势

1.全球化的新发展提振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吸引力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表明,社会主义运动是在全球化的前提下兴起和发展起来的。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也会证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终将使社会主义制度在全世界范围确立,因为唯有社会主义制度在本质上与全球化的发展具有内在的统一性。西方社会危机在形式上表现为发生于各国的社会运动,其实质表现为西方国家的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抗议。人们不满资本主义带来的社会贫富差距严重分化、社会机会不平等、高失业率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西方国家的社会调查表明,金融危机造成了世界人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普遍担忧和怀疑。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努里尔·鲁比尼在接受《国际商业时报》的采访时表示,当前的经济危机源于马克思在一百多年前发现的资本主义的内部矛盾,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是资本主义自身不可克服的缺陷。约瑟夫·拉扎罗:《“末日博士”努里尔·鲁比尼:马克思是正确的》,《国际商业周报》2011年8月13日。而与西方国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社会主义国家在新世纪健康发展,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健康发展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提振了社会主义的吸引力。虽然当今世界仍然是资本主义主导,但是在全球化的浪潮中,社会主义国家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缩短与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的差距,为社会主义在全世界范围最终取代资本主义打下坚实的基础。

2.社会主义国家在与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中发展壮大

正确认识和处理全球化时代条件下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是继续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并取得世界胜利的关键。对社会主义而言,全球化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与资本主义国家相比,社会主义国家仍处于生产力相对低下的初级阶段,而资本主义则有几百年的发展经验和生产力积累。社会主义国家唯有与资本主义国家在和平相处的环境中,在切实维护国家根本利益的前提下,通过充分借鉴和利用资本主义社会一切有价值的成果和先进经验,在充分继承资本主义创造出来的全部社会生产力和优秀思想文化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整合,并最终为社会主义国家所用,才会获得自身的不断发展,最终超越并取代资本主义。需要指出的是,在此过程中,社会主义国家还要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从而形成对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不合理的国际规则的强有力制约,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营造和平有序的国际环境。

3.全球化引发世界秩序新变革为社会主义全球化带来广阔空间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都扮演着国际游戏规则制定者的角色。它们奉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靠单方面力量干预国际事务、垄断国际市场,并一度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实行各个领域的干涉和打击。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推进,这种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逐渐被历史遗弃,即将永远成为一种“过去式”。随着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国与国之间在诸多领域的联系日益紧密,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正获得越来越多的响应并将成为现实。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必将打破国际交往的不平等规则,更大程度地反映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诉求。多极化发展中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构建,将促进社会主义国家更多地参与国际事务、扩大国际交往、提高国际话语权,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创造更有利的国际环境,推动社会主义全球化向新的方向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