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当代管理学的圣人智慧
《道德经》这部伟大的哲学著作是圣者老子大胸襟大智慧的结晶,它的原本之处是宇宙情怀。当今我们学习《老子》是要学习圣人的宇宙情怀、赤子境界和大道智慧。无论是道家、佛家还是儒家,其宗旨都是在于开启人的胸襟与智慧,即常说的大慈悲、大智慧。《老子》的智慧与胸襟集中在对宇宙规律的发现与论述。最根本、最主要的宇宙规律是“无为”、“自然”;人类的正确的思维方式是“玄”,这都是《老子》最高智慧的结论,精辟简练。
从《老子》的哲学体系而言,只有树立起天道的宇宙观,才能有“无为”、“自然”的人生观,才能有“无为而无不为”的价值观。也可以说,天道、人道、圣人之道与宇宙情怀、赤子境界、圣人智慧具有紧密的逻辑关联。“无为”、“自然”是《老子》哲学的主导性概念。简而言之,“无为”是宇宙间对过分有为的否定,以此建立宇宙万物和谐运行的秩序;“自然”是宇宙万物的自控性,存在于万物之中,也存在于宇宙的层级之中,以完成“道”、“长而不宰”(十章)的功能。“人之道”是人类从自身生存与发展的状况而实行的运行方式,这种方式是维系宇宙万物各自完成使命的动力,但同时也带来了“损不足以奉有余”的过分有为。“天之道”也存在于万物的“精”与“信”中,因此万物可以自觉地调控运行方式,否定过分有为,这就是万物的“自然”、“无为”。然而人类的“无为”、“自然”可以与“天之道”同一,也就是《老子》第二十五章所讲的“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这是人类不同于其他生物的关键性特征。“自然”、“无为”是全局性的、整体性的,应该是人类崇高精神与博大智慧的体现,是实现人类社会和谐与自然界和谐、人生和谐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自然”对人类社会而言,应包括“自均”、“自知”、“自化”、“自正”、“自定”、“自朴”、“自爱”以及否定性的“不自生”、“不自见”、“不自伐”、“不自矜”、“不自大”等,都是指自觉自如的自控以达到整体与全局的和谐。《老子》之“自然”不是物理自然,不是天地自然,不是生物自然,不是原始阶段,不是野蛮状态,不是与世隔绝的状态,不是没有控制的自发状态。一般解释《老子》“自然”,是自然而然之意,似乎是学术界共识。然而将“自然”二字理解为自然界,是现代汉语的意思,不是“自然”的古义。先秦时,“自然”作为名词也还是自然而然的意思,没有大自然的意思。《老子》的“无为”是代表许多否定式术语的概念组合,包括不争、不言、不美、不为、不武、不尚贤、无心、无知、无欲、无身、无事、勿骄、勿强、勿伐,等等。“无为”是对过分事物的否定,是防止事物向反面转化的否定,是促进事物发展进步的否定,也就是维系整体大局统一和谐的否定。圣人的“辅万物之自然”和“为而不争”,主要是指圣人对宇宙规律的认识,教育人们提升觉悟、提高境界以达到自己解放自己,自觉地“尊道贵德”,完成好自我使命,实现最高价值。
《老子》提出“无为”、“自然”的概念,是让人们认识宇宙的目的性,认识宇宙的完美和谐的运行状态在于宇宙万物的自我调控。由此树立起宇宙情怀,树立起自我调控的使命感,提升自己解放自己的觉悟。同时,也是对个体生存状态与周围万物存在状态的同一性认识。人的存在就是处理社会关系、处理生态环境的过程,“自然”就是上述过程的“自化”、“无为”,也是上述过程中人的自我价值的最高体现。
(作者单位:洛阳大学老子哲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