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得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坟场中的仓库

小学语文课本里有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到他童年生活的环境,当时读了,想想自己,脑海蹦出几个字:坟场中的仓库。

县城最南边,是一条黄河故道,当地人称“废黄河”,更多的人直呼“黄河”。南岸淮安县,北岸涟水县。沿河北岸一百多米范围之内,一片庄稼地,种了玉米、花生等作物。再往北,一条带状树林,沿农田绵延十几里地,二三百米宽,槐树为主,间生杂草杂树。不知从何年起,树林成了坟场,里边或大或小、或新或旧、或高或低的黄土坟头。又不知为何,县里五金公司在林带中截出方方正正一块,平整土地,大兴土木,盖了仓库。横平竖直的红砖墙,围住整个院子。院中又有院,内有三间巨大的库房。库房内院外,五六排红砖平房,做了职工宿舍。母亲在涟水县,先供职百货公司,后来调到五金公司,我上小学后,家就搬到这个院子里。如今记起的很多苏北往事,都发生在这儿。

仓库内院里,有一辆三轮车,库房运货用的,随意停着,那是我小时候最喜欢的“玩具”。放学后,父母尚未到家,作业也都做完,就默默去骑三轮。个子太小,坐不住骑凳,全靠死死踩住两个脚蹬,身体上下左右起伏,以维持平衡及向前移动。那个时间段,库区常常一个人没有,偌大的院子供我任意西东,思绪万千。显然也太闷了些,就自我假想些情境,比如设想自己是废品收购站的老头儿,沿街回收废铜烂铁,如此一来,骑一会儿就下车捡起地上一根铁丝,或者一张纸片,表情严肃地搁到车上,重新上车继续骑。甚至有时候,假想仓库门口站着一位卖废品的老太太,从她手中接过点什么,再掏出一张纸片当作酬金,郑重交付对方,互相道谢。

直至今日,偶尔看卓别林早期一些默片电影,每见银幕上他孤闷困苦、无所依傍的样子,好几次出神,恍惚间觉得又蹬上了五金公司仓库的三轮车。

母亲后来回忆,我小时候话少,到北京后才算打开话匣子。话多话少我没意识到,只记得小时候特别怕人多的环境,怕到什么地步呢?连上厕所都不愿意。

那时候厕所都是公用的,多人同时如厕乃是平常事,我不愿意,能憋就憋着。后来自己想办法,在院子里找到杂草一人多高、人迹罕至的一个隐秘角落,拿把铁锨,吭哧吭哧挖很深的坑,当成独享厕所。如厕完毕,挖出的土回填,再插根杂草做标记。

如此没过几天,父母大概见我老拿着铁锨外出,怕有什么意外,仔细盘问,吓得我不敢继续,只好依旧随大流去公厕,能憋继续憋。

写至此又突然想到,就在那间公厕,一个午后,看到半张《参考消息》,上边报道蒋介石死了。那么,是197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