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24章

【原文】

希言[1]自然。

故飘风[2]不终朝,骤雨[3]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于乐得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注释】

[1]希言:希:少,字面的意思是少说话,说话就会干预,所以,希言指少去干涉。

[2]飘风:大风、强风。

[3]骤雨:大雨、暴雨。

【译文】

少去干涉,顺其自然地发展。

再大的风也不会刮起来没完,再大的暴雨也不会持续下一整天。为什么会这样?这是自然的规律。自然的威力,强劲时也不能持久,更何况是人呢?所以遵循道的法则的人,就会按道的准则要求自己;崇尚德行的人,就会以德的标准处事;失道失德的人,就会任意妄为。遵循道的原则,道就会起到正面的作用;崇尚德行的人,品德也会被人称赞;失道失德的人,也只能自己承受恶果。

信誉不足的人,别人自然不会去相信他。

【阐述】

人的嘴巴除了满足饱食的欲望之外,最主要的就是表达和交流的功能——说话。

老子经常教诲说,要少说话——“希言”。少说话,不是不说话;并且在老子那里,告诫少说话的这个人也是有所指的。指的是说呢?为政当局。这样来看,“希言”的深层意含有浓浓的政治哲学的意味。“希言”,就是不施加或者说尽量少施加政令。

为政的不施加政令,不多施加政令,那还叫管理者,还叫领导吗?李开复在自传《世界因你不同》一书中曾经谈到管理方法的问题:

我把自己看成公司员工和管理层之间的桥梁,先从高层那里理解大的战略思想,然后传达给员工。我压抑自己的好奇,克制每件事都要自己过问的冲动,充分信任员工,给员工一定范围的自由。我深信,这才是真正有艺术的管理。

放权,不过问,当然不等于放任自流。管理者就是管理者,需要站得高看得远,做事还需要雷厉风行坚决执行公司的战略规划,遵从公司的价值取向。李开复接着说,“当员工的价值观与公司的不符时,你要大胆作出决策”。

再回到老子的“希言自然”这句话。《老子》第五章说:“多言数穷。”“多言”就是政令烦多苛责,不合乎人的自然天性。“希言”,少说话,也就是老子一再强调的“行不言之教”。“不言”,同样也不是一句话也不说,如果是这样的话就太死板了,不合乎老子思想的本旨。“希言”、“不言”,最关键的还是要合于自然而然的大道,追求“清静”、“无为”的思想境界。

上层对下层“不扰民”,看似简单易行,其实并不容易做到。有人说,最好的管理者就是让人意识不到你是管理者,最好的管理就是让人感觉不到有管理这回事。但现实中的管理者为了告知他人,彰显自己的“存在”,总爱四处伸手,到处放话,唯恐天下不知他是领导者和管理者。“不扰民”,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才能安然自适,按照自己固有的轨迹和节律去干活,去劳动去发展,这才合乎自然。

老子的话总是让人在犀利中感到亲切。犀利,是因为老子道出了人性、人生、社会和政治领域里的真义,直透底里,不容分说;亲切,在来自于老子借助于具体意象的表达方式。狂风疾雨,想必一定会发出大大的声响,让人心悸,让人不安。严刑峻法和暴政号令不就给人这种感觉吗?老子说,狂风大作,暴雨瓢泼,根本不会长久。由此,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得走极端,高调行事,单一方向走到黑。即便是做的是大好事,也要考虑到诸多方面的因素,不可强行推动,不可一意孤行,更不得逆天逆民而动。

正如王蒙解读此章所言,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少有西方的分权制衡观念,但中国先民特别体会得到在时间的纵轴上的平衡: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物极必反、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否极泰来,时来运转;阴阳协调,一阴一阳;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所以我们较早发现了中庸思想,不走极端,免得若干年后再往另一面偏”,这一解读显然把老子的哲学思想归之于中国式大智慧。

是谁不让“飘风”、“骤雨”不终朝、不终日呢?老子沉吟道:天地。人,同样是天地间的一物,自然不能例外于这一自然律令了。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已经出现在第十七章了。此章重提,意在重申诚信之于为政的重要性。上层的诚信如果不够分量的话,老百姓自然不会去信任他的。

信任是最可宝贵的,它不但是政治仕途上的宝器,也是商业经济领域不可或缺的资产。人与人之间需要信任,信任可以减少交易成本,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萧何,早年因通晓法律无人能比,出任秦沛县狱吏;办事能力强,政绩突出,考核又名列榜首,秦朝御史曾征调萧何入朝,但遭到萧何的力辞。由此来看,萧何确有治国之才,绝非浪得虚名。

萧何多次以吏职的身份关照刘邦。尚在秦末之时,又辅佐汉高祖刘邦起义,督办公务;攻克咸阳后,收取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并由此而知晓民间疾苦,制定出一系列符合民望的政策;刘邦为汉王时,以萧何为丞相;楚汉战争时,萧何留守关中,侍奉太子,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后方根据地,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前线;汉朝建立后,以其功劳最大而受封为侯;后又协助高祖消灭韩信、黥布等异姓诸侯王,拜为相国。汉高祖死后,萧何又辅佐惠帝。

萧何与身披铠甲、手执锐器的战将不同,他只是舞文弄墨,发表议论,决定策略,并不直接参加战斗,但刘邦却认为萧何的功劳最大。这让诸将有所不服,刘邦毫不客气地回应道:萧何好比是猎人,你们好比是猎狗。狗虽然对主子很忠诚,但在谋略上却远远跟不上。进一步而言,“猎狗”们是一人或者两三个人追随我,而萧何是宗族数十人在随我打天下,他的赤诚远非他人能及。萧何与刘邦两者的信任是相互的,彼此的看重和认可形成了合力,为汉朝基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