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电视体育直播主持人的能力要求
第一次在辽宁进行的第十二届全运会已经结束了,作为第二东道主的大连广播电视台,本次大时段、多角度、全方位的全运报道任务也圆满完成。作为一个市级地方台,能在全运会期间——13天的时间里,每天完成16个小时的全运会大直播,这在大连电视台历史上尚属首次,纵观全国各市级电视台也难有比肩,尤其是由一个频道来独立完成时,更是对我们一个频道直播各个环节能力的一次考验。作为参与其中,承担直播主持和解说任务的主持人,我想谈谈在类似这种大型综合体育赛会中主持人和解说员的能力和要求。
一、业务要精
大型体育赛会的主持人不仅要具备播音的基本能力,还应该具有丰富的体育专业知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要能满足不同地域不同层次观众的“胃口”。体育比赛的进程十分迅速,赛场风云变幻莫测,对于比赛的解说具有很大的即时性,这要求主持人在解说比赛的过程中,要适宜地、有把握地向观众穿插介绍相关知识,包括人文、地理、历史等。
主持人必须主动认真地学习,了解全运会比赛项目的有关规则、常识以及历史,为全运会的播报做好准备。比如大连市有关足球、篮球的报道比较多,关于排球、乒乓球、网球的报道也比较常见,而对于帆船、击剑、射击、马术等涉及的报道就比较少了。对于观众是陌生的,对于主持人也是一样的。任务当前,如何处理和面对,没有妙招,只有现学和硬记以及靠自己多年体育知识的积累和理解。据我调查,从接到全运会直播任务的那天起,担当本次全运会直播主持和解说任务的文体频道的主持人就开始找相关项目的教练员和运动员学习和请教了。所以,在全运会期间我们听到了此前所没有接触到的赛艇、武术、激流回旋、橄榄球等生僻项目的来自我们文体频道主持人作为解说员的解读。
除了在专业体育项目的相关知识上要内行,要有质量,播音主持的基本功也是不能含糊的。在主持的过程中必须做到口齿清晰,语速适度,适宜的变换节奏,张弛有度,并结合实际的联系从中掌握各种技巧,灵活运用,确保直播过程中万无一失。
二、反应要快
在进行体育报道和解说时,主持人一定要有灵动的思维和敏锐的洞察力。赛场上的突发状况不可预料。一般来说,当遇到突发状况没有交流对象的信息节目或节目片段时,最能考验主持人的反应能力和临场发挥水平。因为主持人一般情况下在节目中是根据事先设定好的文字和进程来主持的,期间没有信息的遗漏或扭曲。当主持人在节目中与人进行交流时,就容易造成信息传播的阻断,如果主持人时间准备不足,对项目的主题不够了解,对采访的对象或解说的画面把握不准确,机械地按事先设定好的计划来交流,不做临时处理,这样不但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而且可能弄巧成拙,犯下一些低级失误。同时主持人要善于观察,善于总结,既能够站在全局的高度,又能够捕捉到赛场上的一些细节,经过自己独到的分析和归纳,在赛事一结束就能发表独到的评论和感受,这是主持人应具备的十分重要的能力素质。例如,在全运会女子橄榄球的决赛上,北京队因为不满裁判的判罚而罢赛,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我们的解说员对于场上的情况说明得很清楚,并且在比赛停滞的尴尬时间段里,对于北京队的这种行为做了客观公正的点评。根据自己多年对体育的理解,以及曾是一名运动员出身的态度,对北京队的这种行为评价为消极比赛以及违背体育道德的行为。观点明确、准确。而在第二天的主流媒体中我们也看到了一致的评价。这就突出反映了我们解说员的快捷高超的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深厚的素养。
三、定位要准
根据社会学的观点,人的本质不在于个性,而在于共性,因为人本质上是社会的。体育主持人是一种社会角色。所谓的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某种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盼,构成社会群体和组织的基础。因此,当一个人以解说员的身份来到解说席上的时候,他的社会角色应该是从事现场报道的记者,其言行举止不仅代表个人,还直接关系到媒体的形象。比赛现场、解说席、摄像机等共同构成一个特定的社会情境,搭建了一个公共话语平台,规定了电视体育解说员的身份和行为,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场景中,电视体育解说员必须忘记其他的社会身份,做一个合格的记者。电视体育解说员此时的任务就是尽量发挥自己的长处,客观公正引人入胜地将赛事进程以及与之相关的信息传递给观众,让观众在获得信息的同时,感受到赛场的气氛,享受到赛事的乐趣。
电视体育解说员在主持解说的过程中必须遵守职业准则,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观众,要把握好一个度,既不能天马行空随意挥洒,也不能简单机械干巴讲解;既不能扮演一个啦啦队的角色,也不能充当一个粉丝的角色,应该充分考虑观众的感受,在注意分寸的前提下展示自己的才能,形成良好的个人风格,让观众接受并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