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理想的路上没有愁苦
成语“发愤忘食”“乐而忘忧”出自《论语·述而》篇,原文是这样的: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叶公问子路,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子路没有回答。孔子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这样说:他这个人呀,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愁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这是别人问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时,孔子的自我评价。孔子说这番话时,已六十有三,带着弟子周游列国多年,历尽艰辛,不仅未能得到重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没有灰心丧气,仍然乐观向上,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
叶(shè)公,名诸梁,字子高;春秋末期楚国军事家、政治家;大夫沈尹戌之子,封地在叶邑(今河南省叶县南旧城)。他在叶地治水开田,颇具治绩;曾平定白公之乱,担任楚国宰相;因楚国封君皆称公,故称叶公。
这是孔子的自我描述,从中可以看出他诗意的人生、自强的人格。作为思想家,他有着终极关怀的责任意识与践行自觉;作为现实生活中的人,他又是快乐无比的。他说过“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所以说,我们在阅读《论语》的时候,领悟感受到的不仅有具体而翔实的知识,不仅有博大而精深的思想,更重要的是一些为人处世的方法,一些直面生活的态度。比如,乐观、开朗、幽默、风趣、和蔼、平和等。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也被称为人生的“三忘”:忘食,就是忘掉现实生活中饮食起居等这些基本的物质条件,对此没有更高的要求;忘忧,就是忘掉忧愁,精神上、思想上要拿得起放得下;忘老,就是不知道衰老将要来到,快乐地生活。做到“三忘”,也就是人生达到了一种境界。
孔子的自我评价为我们指明了人生的方向。我们在学习中,在做事时,往往难以做到忘掉物质条件;学习的时候,做事的时候,往往会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这些都是导致我们不快乐的原因。生命短暂,人生易逝,我们应该如孔子那样做到“三忘”,要知道,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人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