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现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有些事没必要去探讨

成语“怪力乱神”出自《论语·述而》篇。这句话很简单:

 

子不语怪、力、乱、神。

 

孔子不谈论怪异、强力、暴乱、玄妙离奇的事。一些非常态的东西,孔子都不谈论。这句话要求我们要懂得常识,知常达变;要明白知识有时候也会让人陷入混乱,所以知识并非一定越多越好,重要的是去了解常识。一个人可以知道的少一些,但不能无常。一个人如果精神失常,或者说失去了常态,生活是会出问题的。知识是无穷尽的,生也有涯,学也无涯,所以一个人要懂得区别知识与常识。

生活中一切太玄妙、太深奥、太奇怪的事情,孔子都不谈论。孔子充满了智慧,经常保持微笑。这就是孔子,分寸就是他的中庸之道。孔子担心谈论“怪、力、乱、神”会让人走火入魔,胡说八道;胡说八道或会导致胡作非为,甚至会误入歧途。理性由自我的德行来决定。盲目地相信一些不可知的东西,未知的东西,陷入无休止的争论,这不仅导致认识的浅薄,还会导致道德的堕落。

今天我们要警惕那些“怪、力、乱、神”的东西。有些人往往痴迷于某一种行为,就像疯狂的追星一样。类似此种行为最终往往让人丧失了理性,比如对一门学说疯狂地膜拜,最后变成了迷信;比如有些人对《周易》的误解,所谓的命运通过占卜决定,亦是非理性的、非常态的行为。因此,孔子主张讨论常态的东西,而不是去相信怪异的、诡异的特例。

夏商尊鬼神,至周代改之。“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尚书·蔡仲之命》)

有些问题的探讨,比如有没有外星人,这样的问题可以留给科学家,不是所有的人都需要探讨这种话题。孔子谈论的是人的品德,而不是谈论人的这种无力。德行是可以养成的,是决定一个人价值的关键。人的体力,人的勇力,人的体格这些不是最重要的,因为这些往往是天生的,与一个人的最终的价值关系不大。一个人的长相、体格不是孔子着重讨论的范畴。

孔子主张探讨合理的内容,他不主张探讨那些混乱而又有悖常理的内容。合乎常理是我们判断事物的依据,也是一切知识的基础。有悖常理的事物,虽然在某一个时间段、某一个地方突然出现,或者真实存在,但它是反知识或者是反常识的。过多地谈论这些会扰乱人们正常的思维判断。

孔子主张谈论人力,而不是神力。人的一生中,品行、操行是决定命运的关键所在,而不是由所谓的神奇玄妙来决定。人生的决定权在于个人,神鬼实际上没有事实依据。所谓的神力往往会阻碍个人的道德修身。孔子主张修行靠个人,靠自我的反思反省。知道该相信什么,不该相信什么,这也是智慧,这也是做人的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