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就懂的超级记忆术:跟大师提升记忆力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遗忘曲线——“记忆研究之父”艾宾浩斯

赫尔曼·艾宾浩斯是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他的一生都致力于记忆方面的心理学研究。1885年,他提出了著名的“遗忘曲线”,又被称为“艾宾浩斯曲线”。这一傲人的成就让他与“实验心理学之父”冯特齐名。

1850年,艾宾浩斯出生在德国巴门,在家中排行第四,父亲是一个富有且比较有名望的资本家,即便如此,母亲却十分吝啬,对钱的占有欲特别强,不愿在孩子受教育上花钱,所幸艾宾浩斯的姑姑非常疼爱他,一直资助他上学。

艾宾浩斯在大学期间主修的是历史与哲学专业,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后,他投笔从戎,参加了普鲁士骑兵团。退役后,他在柏林、英国等地致力于科学研究。特别是在英格兰留学的时候,艾宾浩斯一边依靠当教师赚取收入来维持生活,一边开始尝试科学实验,展开对记忆的相关研究。但遗憾的是,他没有取得成功。不过,他总结出实验之所以会失败,是因为他研究的记忆材料是有意义的,这为日后无意义材料的记忆实验奠定了基础。

1877年,艾宾浩斯到了法国巴黎后,希望利用丰富的资料潜心进行科学实验研究。为此,他还大量阅读了记忆方面的相关书籍。1879年,他创造性地使用了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材料。艾宾浩斯编造了2300多个无意义音节,然后将它们进行组合,变成不同长度的记忆材料,使其不能形成有意义的联想。

有了记忆的对象后,艾宾浩斯让自己成为实验的被试者,并为自己的实验设定了一些条件和规则:一是在识记一段记忆材料后,需要休息15分钟,以免产生疲劳感;二是在实验期间,需要在每天同一时间进行记忆实验,以避免生理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三是阅读和背诵的速度要保持稳定,不能过快或过慢;四是在阅读和背诵的时候,不仅要保持速度稳定,还要保持语调的稳定,以避免产生有意义的联想;五是在进行记忆的时候,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以免对实验造成影响;六是对记忆材料采用通读的方式,不能刻意安排材料进行识记;七是不采用任何技巧进行记忆,只是机械地重复记忆。

这一实验分两个时期进行,分别是在1879—1980年和1883—1884年,每个时期都持续了一年多的时间。最终,艾宾浩斯得出了以下几个结论:

一是记忆的速度与记忆材料的长度存在固定的关系。即记忆的材料所包含的音节越长,那么,进行记忆的时候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就越长。

二是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的。在记忆完成后的一段时间里,遗忘的速度是相当快的,随后,遗忘的速度便会逐渐变慢,由此他得出了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三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如果重复记忆的次数越多,那么,记忆得越牢固。所以,过度记忆只要在合理的范围内,并不是在浪费时间,而是更有利于记忆效果的巩固。

四是重复记忆的次数会直接影响记忆的结果。重复记忆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对所记忆的材料进行重复识记;第二种是进行一次记忆后间隔一段时间再重复进行记忆。而第二种间隔学习要比第一种集中学习有效得多。

另外,艾宾浩斯经过这一实验还研究出几种联想记忆方法,它们分别是直接联想、间接联想、顺序联想、反向联想。

艾宾浩斯的记忆研究成果不仅在心理学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还为后来学者研究记忆问题奠定了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心理学有关记忆的研究也是以艾宾浩斯的研究为基础的。

1885年,他的著作《论记忆》出版后,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著名心理学史家E.G.波林曾评论:“这是划时代的,不仅由于它所涉及的范围和文章风格的新颖,而且因为它立即被看作是实验心理学突破了研究高级心理过程的障碍。”

【延伸阅读:艾宾浩斯错觉】

艾宾浩斯不仅提出了著名的“遗忘曲线”,还提出了“艾宾浩斯错觉”理论,即对实际大小知觉上产生的一种错视。在错觉图中,将两个大小完全相同的圆放在一张图中,一个被较大的圆所环绕,另一个则被较小的圆所环绕。此时,在观察被大圆所环绕的圆时,会感觉它比被小圆所环绕的圆小得多。

这一实验结果表明:人的视觉信息在经过大脑加工后会产生与客观事物不相符的结果,由此进一步说明人的认识是有局限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