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传:遵循内心的选择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李开复在小学学什么

我们中国人讲究“三岁看老”,如果这句话是真的,那么在李开复年幼的时候,是绝没有人想到他能够有日后的成就的。

时光荏苒,恍惚之间三四年就过去了,昔日的小婴儿已经长成一个壮实的男孩,李开复需要去上学了。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每个时代的儿童都是一样的,在进入幼儿园之前,李开复也像我们今天的孩子一样,哭闹着不肯离开父母的怀抱。不过也和我们今天的孩子一样,在和周遭的小朋友们熟识了之后,李开复很快便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

在幼儿园待了两年之后,天性好动的李开复开始觉得越来越无聊,他不想像其他小朋友那样,循规蹈矩地唱儿歌、吃点心、睡午觉,他想要去外面玩耍,想要认识更多的新朋友。这个时候,他从妈妈的口中知道了一个有趣的地方叫作小学。

李开复恳请妈妈送他去小学,但他的年纪还不足以升入小学。好在当时台湾地区有一个少儿升学规定,对于年龄未到的学前儿童,可以通过考试提早进入教育体系。李妈妈对李开复讲,如果他能够通过这个考试,就可以去上小学,如果通不过,那么就要在幼儿园老实地待着,直到年龄达到升学线才行。面对母亲等于是首肯一样的表态,李开复充满信心地点了点头。

其实,李开复的母亲应该比他更有信心才对。因为从李开复识字的时候开始,出身于书香门第的母亲就开始了对他的培养。在别的小朋友还在玩泥巴的时候,李开复便已经在母亲的怀抱里念起了《唐诗三百首》,在别的小朋友连加减法都不会算的时候,李开复就已经在母亲的教育下背熟了九九乘法表。母亲的早教让李开复很早便获得了启蒙,因此小学入学考试对于他可以说是易如反掌。

果不其然,在小学发放成绩的那一天,李开复的名字出现在榜单的第一位。他比同学们更小的年纪,却考了比同学们更高的分数。看着孩子进入小学,李妈妈既自豪又兴奋,而李开复自然要比母亲更加兴奋。不过,这种兴奋在过了一个暑假进入学校的第一天,就被呆板的学校教育给打消了。

当时台湾地区的教育系统,虽然云集了来自各地的教育精英,但小学教育仍然是一副死板的状态。

坐座位要端正、手要背在后面,不能东张西望,不准交头接耳,上课不准打瞌睡,座位上搞小动作则是会被罚打手板。如此呆板的学校环境,让一心想换一个天地好好玩耍的李开复顿时傻了眼,他想着幼儿园和小学比起来简直就是天堂了。但几个月之前,却是他主动要求告别“天堂”的。

如果是一般的小朋友,遇到这种事情多半是要哭闹的,但小小的李开复却并没有哭闹,这可能就源于他得自母亲的乐观天性。李开复没有哭闹,虽然呆板的课堂让他觉得更加烦闷,但是他有自己寻找乐趣的方法。

李开复经常在课堂上调皮捣蛋,老师不让他做什么,他就偏要做什么,和同学交头接耳、扔小纸条、接老师的话,总之是极尽调皮之能事。但与此同时,小小年纪的李开复又非常聪明,无论什么知识,老师讲一遍他都能够理解,很多知识比他年龄大的同学还没记住,他就已经能够倒背如流了。这个既聪明又爱捣乱的李开复真是让老师们又爱又恨。后来老师们实在没有办法,一气之下把他的课桌挪到了第一排,以便随时可以盯着他,防止他随便说话、传纸条,扰乱课堂秩序。

据李开复自己回忆,有一次自己在课堂上捣蛋,任老师怎么说都没有用,最后把老师气得无奈,只好拿出谁也想不到的办法来治他——用胶带粘住了李开复的嘴。这一下,李开复没有办法再说话了,但他却更加来劲了,看着同学们对自己指指点点,李开复像个“人来疯”一样,更加兴奋了。

但就在这时,李开复看到远处妈妈正向教室走来,原来妈妈是来接自己放学的。在课堂上捣蛋的李开复,却不想让妈妈看到自己这副模样,于是他赶快把头低了下来,把嘴埋在了胳膊肘里,以免让妈妈发现。他这个小动作当然逃不过妈妈的眼睛,看着李开复一脸羞愧的样子,妈妈选择让李开复自己反省,而没有过多地批评。

妈妈将认错的主动权交给李开复,这让少年的李开复备感自己是被妈妈尊重的,这种尊重一方面让小小的李开复不免有些骄傲,因而总是在犯错和反省之间徘徊。譬如这一次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收敛了调皮捣蛋的作风,但仅仅过去没几天,他便故态复萌,又开始和同学们打打闹闹。但在另一方面,妈妈的这种尊重,却也培养了李开复的独立人格,所以即便在很小的时候,他也能自主地对事情进行判断,分清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据李开复回忆,在他上学的时候,学校里的体罚是家常便饭,整个社会也认为对孩子的处罚是一种理所应当的教育手段,也正因为如此,有些师德不是很好的老师便借着这种风气,做了一些中饱私囊的事情,李开复上小学时候的一位班主任就是这样。

这位班主任在班级里规定,在课上捣蛋的同学,每被抓到一次,就要被罚款两元钱,钱要缴入班费。这个规定一出来,作为班上最捣蛋的李开复,自然是首当其冲的。当时李开复每天都有家里给的几元钱买午餐,但因为他老是被抓作典型,所以往往还没有到中午,钱就被罚光了,有时只能饿着肚子等下午放学回家去吃晚饭。

被老师处罚让李开复感到沮丧,但毕竟是因为自己调皮捣蛋,这也没有什么好抱怨的。但李开复觉得,既然自己和不少同学都有过被处罚的经历,那么班费总应该非常充裕吧,因此在得知班费枯竭的时候,李开复马上就想到了这中间一定有人搞鬼。

于是,他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把班费的进出项目算了个遍,发现班主任果然没有把罚款计入到班费中来,既然是这样,那么罚款就一定是被班主任装进自己的腰包了。

对于一般的小学生来说,即便他发现了这种状况,更多的也只是感到委屈和气愤。但李开复不一样,他想了一个办法,用左手写了一封长信,然后把信悄悄塞进校长办公室的门缝里。结果可想而知,第二天班主任被校长叫过去好一顿训斥,而在这件事情之后,班级里关于捣蛋罚款的规定也悄然取消了。

从这一件小事就可以看出来,在小学当中,李开复对于文化知识的热衷,是远远比不上对新奇事物的热衷的。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使得他在刻板的教育中仍然保持了独立的性格,而这对于他以后的人生道路都有着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