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桂黔滇抗战亲历记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抗日时期广东海军、空军与防军

抗日时期的广东海军

李达荣作者当时系粤桂江防司令部军官。

一九三六年陈济棠下野后,原有第一集团军舰队司令部改称为广东省江防司令部,原司令张之英于是年辞职,余汉谋委冯焯勋接充司令。该部辖下军舰原有肇和、福安、海瑞、执信、坚如、江大、江巩、安北、海虎、广金、舞凤等二十余艘。嗣肇和改隶广州行营,福安、海瑞、广金、江澄、利琛、智利等舰先后裁列废舰,所余仅十余艘,均在千吨以下。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爆发,肇和舰仍拨该部指挥,同时两广盐运署及粤缉私处海周、海维、海武、广源、靖东等舰,暨国民政府派粤测量之公胜舰亦拨该部指挥。其原有所属水鱼雷队,下设水雷分队三队,并辖鱼雷快艇四艘。

同年十一月冯焯勋退职,由黄文田接充司令,该部为适应抗日战争需要,增设水雷队十一个组,招募离职的海军士兵组成,施以短期训练后分派工作。一九三八年十月国民政府复将鱼雷快艇十艘运粤归该部指挥。同年十月二十一日广州沦陷后,该部自广州移驻肇庆。十二月十六日改编,组织舰务处,隶广东绥靖主任行署,仍以黄文田为处长,辖下之水雷队仍保持原来编制,另将在各战役中之沉舰员兵及武器组编为机炮队。

一九三九年一月行署结束,舰务处仍暂时保留,四月由军事委员会桂林行营接收粤舰务处,改编为江防处,由徐祖善为处长,黄文田为副处长。处设行营内,下分设梧州、桂林两个办事处、水雷总队(驻肇庆)、舰艇队(附设处内)、特务队(驻梧州)、补充队(驻封川)、雷械修造所(设柳州)、军械库(设桂平)、医务所(设肇庆)等单位。水雷总队下分两队,共辖十六个分队。舰艇队辖永福(驻香港附近)、平西两舰,及巡艇二艘、快艇九艘、电船四艘。

一九四〇年一月,因兼顾桂南方面作战,将水雷总队改编为西江第一、第二两守备总队,第一守备总队驻广西横县,第二守备总队驻肇庆。

同年八月江防处改为粤桂江防司令部,隶军事委员会,仍以徐祖善为司令,司令部设梧州。所属单位除保持原有组织外,并增设掩护总队(驻梧州,一九四二年移肇庆,后改称大队)及通信队(驻梧州),掩护总队下辖机关枪队三个中队,步兵队两个中队。一九四一年复将西江第一、第二守备总队改编为水雷总队(驻肇庆,后改称大队),下辖六个水雷中队,十八个水雷分队,同年五月又改派黄文田为司令。至一九四三年增设水雷输送队。

一九四四年四月,粤桂江防司令部由梧州迁肇庆。九月肇庆沦陷,该部逐步西移,计先后曾驻高要禄步、郁南都城、苍梧长洲、藤县、桂平、贵县、南宁等处,至十二月三日抵百色。嗣军事形势稍好转,复次第东下,十二月二十六日抵驻田阳,一九四五年三月六日抵驻田东,六月五日到达南宁。

在抗日战争时期,特别是湘桂会战后,该部所有舰艇,或因作战沉没,或因江河狭浅不能续向西驶而破坏,损失殆尽,唯布雷方面仍勉强可保持原有实力。因是粤桂江防司令部奉令撤销,缩编为粤桂江防布雷总队,所属官兵队编入布雷总队,当时掩护大队驻桂部分拨第六十四军,驻粤部分拨第一五八师补充外,其编余官佐分别送训、退役、遣散,粤桂江防司令部遂于一九四五年六月底结束。

粤桂江防布雷总队于一九四五年七月一日在南宁成立,隶军政部,原派总队长未到任。初期仍由黄文田暂行负责队务。总队部下设水雷第一、第二两大队(每大队辖两个中队六个分队),特务队、通信队、输送排等。时有水雷两个中队仍留粤境工作,分驻罗定、紫金、潮安等地。

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宣布投降后,该总队由南宁移驻贵县,嗣军政部派陈锡乾为总队长,陈于九月一日在贵县到任。日本签降后,总队加紧扫雷工作,总队部赶速东移,九月二十三日到达广州。扫雷工作完成后,不久该总队奉令裁撤,于一九四六年二月底结束。

抗日战争初期,日军除自华北、华东向我内陆进攻外,复以其优势之海军封锁我沿海,并于华南海面伺机向广东内地进攻。当时广东省江防司令部所属及配属之浅水舰艇数量固少,战斗力亦复微薄,难以防阻敌舰入侵;至原日所存少数水雷均系旧品,能使用者不及百一,防材又极缺乏。在此情况下,唯有首先采取消极堵塞封锁办法,将珠江三角洲六门——虎门、横门、蕉门、磨刀门、虎跳门、崖门以及坭湾门、潭州口等口各航道加以堵塞(沉废舰、废船、沉石),借以阻滞敌舰侵入。各口堵塞工作于一九三七年十月完成,至十二月再加补塞。

其次谈布雷封锁。除堵塞封锁外,江防司令部还采取布雷封锁办法,在各江咽喉均加以严密布雷,这种布雷封锁对阻敌深入起了一定作用,特别是在敌陷广州后,使其不能利用舰艇引导陆军长驱深入各江上游。

与此同时,旧有水雷因年久失修,陈腐不堪,不适于封锁之用,倘向外国购买新雷,不仅价昂,且缓不济急,广东省江防司令部曾计划自制水雷。造雷工作始于一九三八年春,由于规模小,复经常受敌机空袭影响,产量不多,至同年敌陷广州时止,曾制出两千余具。我军退出广州后,造雷工作陷于停顿,至一九三九年桂林行营江防处设雷械修造所于柳州,恢复造雷工作,情况稍有改善。该所造雷工作继续至一九四四年夏柳州紧张疏散时止。

抗战开始,广东省江防司令部即实施布雷工作,首先将旧存各式视发水雷施放于虎门、横门、崖门、狮子洋及汕头之马屿口等五处。至一九三八年春,自制一部分水雷,布雷工作增加,原有水雷队三个分队员兵过少,不敷分配,曾增编水雷组十一个组,除在虎门、横门、崖门三封锁线加布系碇触发雷外,并在虎跳门、坭湾门、磨刀门、大刀沙、淡水、小虎山、三虎山、潭州、外海等封锁线,大量敷布系碇触发雷。另又曾以漂雷袭击敌舰,在袭击战斗中水雷第十一组组长刘权求暨该组员兵所乘布雷艇被敌机炸中,致全体殉职。

一九三八年广州沦陷后,为防止敌舰艇向内河深入,布雷工作扩展至东、西、北江、韩江、新昌河以及邕江各方面。在西江方面,于一九三九年夏曾先后完成永安、沙埗、桃溪等雷区封锁线,此后以至一九四〇年秋,由邓兆祥率领水雷组驻肇庆担任布雷工作。至一九四四年日军大举进攻后,日益深入,曾在悦城、九官、马墟(均德庆属)南江口、罗旁(均郁南属)、蟠龙(封川属)等敷布雷区。在新昌河方面曾先后敷布七堡、陈冲、石嘴、牛湾(均新会属)单水口(开平属)等雷区。在北江方面,曾先后在接近沦陷区之黄塘、石角及绥江(北江支流)之黄冈长塘湾敷设雷区。日军深入后,又曾在飞来峡、横石、大庙峡、盲仔峡、观音岩布雷区。在东江方面,曾先后敷布大田坝、龙和(惠阳属)、企石、铁岗(东莞属)等雷区。在韩江方面,除在初期在汕头马屿口敷雷外,一九三九年六月又在揭阳县属钱江口敷雷,迨汕头沦陷,又派遣水雷队至韩鲩两江担任封锁工作。在邕江方面,一九三九年十一月,日军自钦州湾登陆,旋陷桂南、据南宁,海军曾派水雷队赴邕江工作,曾分别在下游之千里沙、横州石、米步、燕子沙、石州、陆屋等据点敷雷,并以防材阻塞横县之伏波滩。一九四四年十月敌陷桂平,江防司令部续沿邕江西移,将在桂水雷队分配两路工作,一部担任柳江布雷封锁,一部担任邕江布雷封锁。邕江雷队随在桂平贵县间敷设下湾、东津、萝卜湾等雷区。

再次谈游击布雷。在这一时期,广东海军除在我方采取布雷封锁防止敌舰侵入外,又曾在敌后实施游击布雷,目的在损耗敌方人员物资,并威胁破坏其水上交通。此项工作本极重要,但在初期重庆政府并不重视,既未拨游击布雷经费,亦未有完整计划,仅选派一个水雷队试行,至一九三九年秋才派出工作。一九四〇年较为积极,经常有三个水雷分队派出担任游击布雷工作。自一九三九年冬至一九四四年夏期间内,广东海军在三角洲沦陷区实施游击布雷之地点,计有:新会县属之周郡、横江、三娘庙、天河、汾水江,顺德县属之东马宁、西马宁、莺哥嘴、容奇、李家沙、板尾沙,中山县属之横河,南海县属之九江附近,番禺县属之莲花山、沙湾,三水县属之西南及东莞县属狮子洋东岸等处河面。在游击布袭战斗中曾取得一些成果。水雷分队长李北洲、胡廷侨,水雷员李祺佳等曾因作战得力受奖。

当敌舰南侵时,广东海军在初期亦曾作出一些作战部署,其部署大致为:以肇和、海周、海虎、海武、海鸥等舰守伶仃洋至虎门一带;以坚如、湖山、广澄等舰守潭州口一带;以江大、飞鹏、光华、江平等舰守横门一带;以江巩、舞凤、广安、广源等舰守磨刀门一带;以安北、海维、平西、靖东等舰守崖门一带;以快艇四艘驻横门口,相机袭击敌舰。一九三七年九月十四日,敌巡洋舰一艘、驱逐舰三艘自伶仃洋侵袭虎门,肇和、海周等舰曾与之展开战斗,敌驱逐舰一艘被击沉,海周舰亦被击中舰尾,部分官兵牺牲。由于敌舰受创,改派飞机大举向我各门守舰轰炸,我各舰防空力量薄弱,仅数艘较大之舰装有高射炮。我守舰先后被炸沉者,计有:肇和、海周、海虎三艘沉于虎门至黄埔一线,江大舰一艘沉于横门,舞凤舰一艘沉于磨刀门,海维舰一艘沉于崖门,坚如舰一艘沉于潭州。一九三八年十月间广州沦陷后,不久日军沿广三铁路进陷三水,十月底曾发生我舰向三水河口进攻的战斗。当时派出执信、坚如、仲元、仲凯、飞鹏、湖山等六舰,由执信舰长李锡熙率领,向三水之思贤滘、马口等处搜索进攻,展开炮战。敌炮垒四座被击毁,执信舰亦被击中数弹,舰长李锡熙、副舰长林春炘、枪炮员周昭杰等二十三人在此役中牺牲。此线一直保持至一九四四年九月始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