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三淞沪抗战亲历记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血战淞沪

宋希濂作者当时系第九集团军第三十六师师长。

一 风驰电掣奔赴淞沪战场

一九三七年八月十三日晨二时,日军从闸北、横滨桥以东及青云桥一带出动。九时五十分,日本海军陆战队,从北四川路日本小学开出,用轻重机枪向我扫射。于是八一三战役开始。我第八十七师(师长王敬久),第八十八师(师长孙元良)最先投入战斗。

当时我任第三十六师师长,驻防西安。十三日晚接到最高指挥部命令:“火速开赴上海参战!”同时命令沿途一切车辆(包括特别快车),通通为我师让路。

奉命后,我立即部署部队乘车顺序,准备好干粮、饮水等。然后风驰电掣地沿陇海铁路东开。(这里附带说明一下,当时驻在徐州、蚌埠及南京附近的军队颇多。为什么单独命令我师由陕开沪?因为我师和第八十七、八十八两个师是姐妹师,是由原国民政府警卫军改编而成的。)日夜兼程,经过两天两夜,十六日即赶到上海。我们这个师经过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等京沪路沿线各县。老百姓知道我们是去参加淞沪保卫战,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每站都是人山人海,鼓掌欢送,高呼口号壮我军行。慰劳将士的饼干、糖果、罐头食品、香烟等物,纷纷争相掷进火车窗口。我师将士无一不为民众高涨的抗日热情所鼓舞,誓死保卫祖国的壮志更为坚定。

十七日,我师即投入战斗。我亲自率领陈瑞河旅为前驱,彭辑光旅的胡家骥团殿后。

我师进攻的位置在第八十七师与第八十八师之间的天宝路一带。陈瑞河旅首先向驻守该处的敌军猛烈进攻,逐街逐屋地争夺,伤亡颇重。旅长陈瑞河负重伤,我即命第二一二团团长李志鹏代理旅长职务,继续攻击。日军的防守掩体多半是钢筋水泥加上沙包建成。我军缺乏攻坚炮火,只能逐步接近,使用手榴弹爆炸敌人据点。日军陆续增加部队,造成两军对垒,进行阵地攻坚战。

二 中外驰名的汇山码头攻坚战

我师在淞沪打得最精彩、最激烈、功绩卓著的一仗,是进攻汇山码头之役。这次战役是淞沪整个会战中几次著名战役之一。它是和姚子青营长死守宝山,全营壮烈牺牲;谢晋元八百壮士死守四行仓库;罗卓英的第十八军往返争夺罗店等战役,同样驰名中外的。

我师第二一六团由西安开抵上海后,立即进入引翔乡阵地,奉命攻击敌重要据点汇山码头。其任务是:除了阻止日军在虹口增援部队的登陆以外,并准备一举驱赶敌军于黄浦江畔,然后集中力量歼灭之。

二十日,首先侦察地形地物,准备晚间开始攻击。第二一六团当时共有官兵二千余人。除团直属部队外,共辖三个步兵营。以第一营营长熊新民所率官兵为主力据熊新民说:“那时我先是第三十六师第一〇六旅参谋主任,参加作战后,旅长负伤,第二一二团团长李志鹏升代旅长,我在火线上调升第二一二团上校团长。”,进攻兆丰路,第三营营长顾心衡所率官兵助攻公平路,两路齐头并进。吴涛的第二营为预备队,担任策应。

半夜十二时,攻击开始。第一营由兆丰路向汇山码头攻击前进,途中必须冲破唐山路和东熙华德路口的日军防御工事。敌军躲在四五层高的楼顶上,居高临下,对我军进行俯射,阻止我军前进。相持了一个多小时,胡家骥团长下令:“不顾一切牺牲,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于是我军官兵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巷战,进行逐屋争夺战。由于我军官兵视死如归,凭着英勇无畏的气概,一举冲过了唐山路,胡团长身先士卒,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带领部队继续冲击。他的两名卫士,一个叫胡正林的光荣牺牲,一个叫喻盛东的身上中了两弹,他自己也五处负轻伤,但仍坚持不下火线,继续指挥战斗。因此又连续冲过了东熙华德、百老汇路,直逼汇山码头。残余的日军支持不住,争相逃窜到外滩外白渡桥,向桥南英军投降。我军乘胜追击。但抵达汇山码头的部队,无法摧毁坚固的铁栅门,进攻受阻。胡团长首先爬上铁门,士兵相继跟进。然而由于遭到侧面日军的猛烈炮击,我军官兵很多人壮烈殉国。我于是下令第二一六团在完成扫荡汇山码头的任务后,重新撤回引翔乡,形成与敌人对峙的局面。仅汇山码头一战,我师伤亡五百七十余人。敌军除一部分向英军投降外,死伤也不下四百余人。

我军装备远远不如敌军。我师官兵抵达上海后,没有经过休息,立即参战。凭着爱国精神,民族正气,三天内即取得这样辉煌的战果,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被敌人诬蔑为“不堪一击”的中国军人的骄傲。

三 敌我淞沪增兵,形成决战态势

淞沪战役由于我国军队的顽强抵抗,上海工人、学生、市民的热烈支援,在战役初期,日军即遭到重大的挫败和陷于苦战。

八月二十三日,日本一个旅团登陆增援。八月到九月之间,在上海北面,陆续登陆的援军,先后共有十几个师团,总计约三十万人。日方委派松井石根大将为上海战场总司令。将陆续增援的部队,从吴淞、浏河等方面登陆后,迂回攻击我方的左侧背,企图在淞沪西北地区,一举击破我军,消灭我军主力。我方亦陆续增援精锐部队。如第一军、第十八军等均相继投入战斗。尤以在罗店的争夺战,极为壮烈,双方伤亡枕藉。上海战争开始时,派张治中担任第九集团军总司令。及到九月中旬,张治中调任军委会第六部部长,派朱绍良接任,改称为中路军总司令。派陈诚为左翼军总司令,指挥薛岳、罗卓英两个集团军。派张发奎为右翼军总司令。同时发表王敬久为第七十一军军长、孙元良为第七十二军军长、我为第七十八军军长。但指挥的部队仍只一个师。我军先后在淞沪之战中,投入了约七十多个师,几占开战初期军委会共辖有一百八十个师的一半。敌军投入约三十万兵力。这一阶段敌我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

四 将士血热之躯,染红每寸土地

在这一阶段中,我第三十六师经常在与敌军相距很近的地方进行战斗。有时两方讲话都听得很清楚,日军的机关枪甚至可以打到我的司令部。我师及第八十七师在初期是进攻虹口、杨树浦一带。以后由于日军的不断增加,两师主力随即移到江湾一带作战。

九月某日,敌人的炮弹击中了我的指挥所。我和师参谋长,还有几个参谋,正在屋内研究作战方案,而炮弹落在隔墙的房里,造成房倒屋塌,看守电话总机的四名通讯兵牺牲。

我率领的第三十六师是一个整编师,装备较好,上战场时九千余人。由于战斗激烈,伤亡很大,共补充了四次。每次补充约一千五百人至两千人,这些补充兵多为曾经有过训练的老兵。

敌人掌握了制空权,日夜轮番对我轰炸。即使白天有一两个人在路上行走,敌机都要进行低飞扫射。其战况之激烈、严酷,可见一斑。但我军士气旺盛,同仇敌忾,奋勇争先,没有一个人怕死贪生。也由于我师与敌人展开了短兵相接的阵地战,旅长陈瑞河负伤,营级以下的干部死伤甚多。将近三个月的作战,全师共计伤亡官兵一万二千多人。

其中补充来的人员,为了避开敌机白天的狂轰滥炸,都是晚上到达前线,立即投入战斗。有许多官兵连符号都没有来得及发就牺牲了。他们用血肉之躯,护卫着我国的每一寸土地,血洒疆场,成了为国殉难的烈士。战争结束后,连姓名都不知道,他们的家属连抚恤都得不到。他们是我中华民族的忠魂,是我抗敌勇士中的无名英雄。因为我们从事的是反侵略战争,才有了这么一大批英勇捐躯的官兵,才使得在武器优劣悬殊的战争中相持了两个多月。

第三十六师全体官兵与其他兄弟部队一样,虽然牺牲是惨重的,但使日本侵略者也同样付出了死伤约十万人的代价。

英国伦敦《泰晤士报》,当年十月二十八日发表社论,特别提出华军之英勇抵抗。并称日军尚未获得其摧毁中国军队的主要目的。即此次两军作战,华方伤亡固极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足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乃前所未闻者。虽知若干华军器械,犹未充分,但一般所认为不能保持一日之阵地,彼等竟守至十周之久,此种奇迹,实属难能可贵。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影响。

这恐怕是比较客观的评价。

五 淞沪失败原因

(一)敌强我弱的客观形势

日本是一个实行征兵制的国家,受过正式军事训练两年或三年(特种兵为三年)的壮丁甚多。所以,它虽然平时只有二十个师团及一些特种兵部队。但一旦动员,立即可以征集数百万人。而我国于一九三六年,才开始设立师管区,办理征兵事宜,临时征集的壮丁,根本没有受过训练,参加淞沪战场作战的部队,伤亡都很大。除由各省的保安团队抽调部分官兵,送上战场补充外,已无后备兵可以征补。在淞沪战场打了将近三个月,伤亡过重,部队残缺。每个师所存人数,多的不过三四千人,少的只有两三千人。

(二)当局指导上犹豫不定

当时主管作战的军事委员会第一部(以后改称为军令部),及前线的高级指挥官,鉴于已被日军攻占了浏河、刘行、江湾、真如等地,后方已无可以抽调的增援部队。均建议迅速将上海战场的主力部队,有计划地逐步撤退到常熟、苏州、嘉兴之线(简称吴福线),及江阴、无锡、嘉善之线(简称锡澄线)进行整补。这两线是一九三五、一九三六两年,以四个师和几个工兵团的兵力,构筑的两条国防线。实行和日军持久作战的方针。这一方针无疑是正确的,并已获得蒋委员长的批准。十月底,这一方案正在开始实施之际,蒋介石突然于十一月一日晚十时左右,乘专车来到南翔附近的一个小学校里,随来的有白崇禧、顾祝同等人。随即召集师长以上的将领会议,以约半小时的时间,听取了几个高级指挥官的战况报告。接着蒋介石讲话,主要内容分为前后两部分,而尤侧重于后者。前一部分他概括了八一三以来,敌我双方作战的经过、概况和国际间的一般反映,并对前线官兵的英勇斗争,进行了表扬和鼓励。后一部分则是他此行的目的,他说:“九国公约会议,将于十一月三日,在比利时首都开会。这次会议,对国家命运关系甚大。我要求你们作更大的努力,在上海战场再支持一个时期,至少十天到两个星期,以便在国际上获得有力的同情和支援……”同时他又说:“上海是政府的一个很重要的经济基地,如果过早地放弃,也会使政府的财政和物质受到很大的影响。”蒋说这些话,语气很坚定。说完他就走了。

(三)敌增重兵

十一月五日晨,敌以军舰多艘,炮击平湖县属金山卫一带,掩护其第六、第十八两个师团在漕经镇、全公亭及金丝娘桥登陆,在黄埭会合,趋张堰镇。六日抵松隐镇,七日占米市渡,八日敌军窜至石湖荡、张庄市,进陷松江。侵占松江之敌,以一部沿沪杭铁路向上海前进,以主力疾趋青浦、南翔,企图将在沪西北区的我军,加以包围歼灭。

(四)毫无撤退计划,部队极度混乱

自八一三淞沪战争爆发,我就率第三十六师投入战斗,在江湾、天宝路一带,与敌军周旋了两个多月,没有一天停止过战斗。十月二十八日,奉命撤到苏州河南岸据守。我的指挥所设在沪西的罗别根路,敌军曾数次施行强渡,均被我击退。至十一月六日,敌又集中优势炮火轰击我阵地,掩护其工兵进行架桥作业,随着敌兵强渡成功,我军仍在河畔逐点据守,阻其扩大,但战况已益趋严重。因当时所有退守苏州河南岸的部队,均伤亡甚大,又无兵力增援。我原归中央集团军总司令朱绍良指挥,退到苏州河南岸后,改归右翼集团军总司令张发奎指挥。他的司令部设在青浦附近。九日下午六时,张发奎和我通电话,说:“委员长命令我军务必在沪西再支持几天。”但到八时,张又突来电话,命本师于当晚立即向昆山方向撤退。九日这一夜的退却,简直是紊乱极了。因为自沪西经青浦、南翔至昆山一带地区,全是河汊纵横,没有一处可以徒涉,只有一条公路可走。所有部队全沿着这条公路西去。大家争先恐后,拥挤不堪。各级指挥官对自己的部队,完全失去了掌握。自青浦至南翔的苏州河大桥,被敌机炸毁了。所有车辆无路可走,拥塞于途。加以深夜过青浦时,西南方向机关枪声很密,说明日军已迫近青浦。大家为避免使自己的部队陷入敌军包围圈,更是拼命向前赶,形成极度的纷乱。敌军编组了几个小规模的挺进部队,从青浦以西地带,挺进到苏州河北岸的南翔至昆山间公路上。胡宗南的第十七军团司令部,在南翔西南角的苏州河畔,遭受敌军的偷渡袭击,司令部人员及警卫连被打死者甚多,胡宗南只身逃出。薛岳(那时任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乘小汽车,自南翔前往昆山,被敌军机枪扫射,司机和他的一个卫士被击毙,薛岳从车上跳到一条河沟里,幸免于难。

这次撤退十分混乱。这样大的兵团,既不能进行有组织的逐次抵抗,以迟滞敌军的行动,又无鲜明的退却目标。造成各部队各自为政,拼命地向西奔窜。战场统帅部,对许多部队都不明白其位置,遂使敌军如入无人之境。弄到这种地步,最主要的是蒋介石妄图依赖国际联盟和九国公约签字国,对日本施加压力,与日本进行和谈,以谋求结束战争。

(五)第三十六师淞沪撤退经过

我于十一日在南翔附近,将部队收容掌握后,晚越过沪宁铁路以北地区,绕道前往昆山。到达昆山时,陈诚的总指挥部(陈诚那时担任前敌总指挥)已经撤走。那里只有一些找不到自己单位的小部队和溃散的士兵。我得不到任何指示,便率部退往苏州。大约是十七日黄昏到达苏州。这个古城已是死一般的沉寂,街上店门紧闭,阒无一人。我走到电话局,和在无锡的顾祝同(顾那时任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负东战场指挥之责)接通了电话,他叫我迅即开到无锡去。当晚继续西行,于十九日正午到达无锡,即往见顾祝同。他告诉我,军委会命令第三十六师立即开南京。运输部队的车辆已通知铁路局准备,让我速往接洽。

淞沪战役自八月十三日开始,到十一月九日夜全线撤退,历时将近三个月。双方都投入了相当大的兵力,战斗是激烈残酷的。参加这一重要战役的国军官兵,懂得这是为保卫祖国的生存而战,是一场反侵略的伟大战斗。虽然我军装备远不如敌,但都奋不顾身,视死如归。每一寸土地的争夺,敌军都要付出重大的代价。我军也牺牲惨重,实在是可歌可泣的。尤以第三十六、八十七、八十八这三个师自战斗开始的那一天起,一直到全线撤退的最后一天止,始终坚持战斗。其他的师最多打半个月,便被轮换下去整补。因此,这三个师在闸北、虹口、杨树浦、江湾、大场一带作战的英勇尤为突出。应该成为中华民族史册上的光荣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