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产业形成的决定因素
我们在描述性事实中看到了制造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经历了多年向沿海地区的集聚之后,在2004年左右开始一定程度地向内陆地区转移的态势。接下来我们要检验的是产业在区域间的布局状况是什么因素决定的,从而观察诱致产业布局变化的因素是什么。我们考虑模型的被解释变量可以是在某区域制造业的资产、产出、就业人数以及企业数目水平,但我们认为可以代表产业布局的最重要的指标为资产的情况。因此,我们把企业数据合并到县级水平,观察每个县制造业资产数量的变化,同时与县级的税收成本数据以及产业集聚度数据进行合并。这样我们构建模型的解释变量可以是决定产业布局的以下几个方面的变量。首先,产业集聚的指标。有关产业集聚的理论研究指出,产业集聚一旦形成就具有自我强化的功能,其集聚的优势会不断增强,从而吸引更多的企业集聚(Krugman, 1991)。其次,我们知道,随着产业的发展,其技术日渐成熟时,企业会逐渐向成本更低的区域转移(Duranton and Puga, 2001; Diego and Anthony, 1996),因而我们还需要考察企业综合经营成本对县产业经济规模的作用。此外,劳动力成本也是影响产业经济形成的重要因素。然而与其他变量不同的是,工资对于产业的形成的作用是复杂的,这是因为,一方面高工资水平可以吸引劳动力的流入进而有助于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但是另一方面高工资抬高了企业的成本,从这个角度看其对产业的形成又有负向的作用。而其最终的效果究竟如何,我们可以通过模型的结果来观察工资劳动力成本对于产业形成的系数的情况来验证。
根据这样的假设,我们应该考察在县级经济形成的过程中,产业集聚的效果怎样,特别是随着集聚的加强,其是否有减弱的趋势,即是否出现“飞雁模式”。与此同时,我们也要观察企业综合生产经营成本等要素成本的效果。那么首先我们做一个最简单的估计,采用截面数据的分析方法对每年的县级样本估计其资产数量的决定因素,来观测产业集聚度对县经济形成的影响效果随着时间的推进是否有变化,具体来说也就是观察模型中产业集聚变量的各年系数的情况。我们对县产业聚集度的度量方法是采用1995年中国工业普查数据计算县内各产业聚集度的平均值。其次,为了观察企业经营成本,我们控制了综合税收成本(具体为每单位工业总产值的工商总税收水平)。最后,为了控制县经济体规模,我们在模型中加进人口数目变量(县人口数目采用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同时也控制了省份虚拟变量。具体模型设定如下:
模型中i代表各县,K为县产业资本水平,approx为产业聚集度;taxrate为综合税收成本,popu为人口数目。我们分别对制造业以及其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估计了各资产数目的形成因素。表5-3的上半部和下半部分别是全部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资产形成方程的估计结果。
表5-3 产业资本形成———截面分析方法
注:∗∗、∗分别表示在5%、10%水平上显著;括号中的为t值。
另外为了观测方便我们把产业聚集度和综合税负在模型中各年系数的取值绘制成图4(我们删除了变量效果不显著的年份的取值)。我们看到产业集聚对县级全部制造业资产的形成有明显的正向效果(见表5-3及图5-4),但是其效果约在2001年左右达到顶点(系数为10.34),随后效果逐渐减弱;而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产业聚集度对产业形成的效果更弱,且几乎是逐年下降的,系数从最初的6.21降低到3.32(见表5-3及图5-4)。同时我们看到,综合税收成本开始对县级资产形成的效果并不明显,在多个模型中都不显著。也就是说,在初期县级经济的形成主要是产业集聚的效果的发挥。而随着产业集聚效果的减弱,综合税负成本在2007年(全部产业)和2008年(劳动密集型产业)左右逐渐显现出了更显著的作用,其对于产业形成的负向效果逐渐增强。
图5-4 产业聚集度和税负成本对产业形成的效果
注:这两个图是根据表5-3的回归数据绘制的。
此外,我们也想了解劳动力成本对于县级经济形成的作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规模以上企业的在1998年、1999年和2008年的数据中并未包含与工资和劳动力成本相关的指标,所以只能对2001~2008年的样本加入对劳动力成本因素的分析,为此我们在前面模型的基础上在解释变量中加入工资劳动力成本变量,具体设定为:
模型中wage为工资水平(为了避免内生性,我们采用滞后一期的变量)。为了节约篇幅,此处不再具体报告估计结果,仅把估计结果中劳动力成本变量的各年系数的取值绘制成图5-5。我们观察到在2001~2008年,总体上工资对于产业经济的形成是正向的效果,也就是说其对于吸引劳动力进而对产业集聚发挥的正向效果超过了其增加企业成本阻碍产业形成的效果。但是,我们还发现工资劳动力成本对于产业经济形成总体的正向效果在逐渐减弱;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而言,情况就更为有趣,其工资劳动力成本对于产业形成的效果更弱,但是在2004、2005年刘易斯转折点和“用工荒”较为严重的时期,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形成效果有了明显增强,但随后又大幅下降。根据这些情况,我们了解到总体而言,随着劳动力成本提高,吸引就业促进经济集聚的效果逐渐削弱,而其提高的企业经营成本进而抑制产业形成的效果则在增强。
图5-5 劳动力成本对产业形成的效果
注:这个图是根据含工资变量模型的回归结果数据绘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