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基础
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和奋斗目标,“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21]。同时,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一门集哲学、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美学等诸多学科为一体的综合学科,要建构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必然要涉及与之相关的各种理论基础和学科知识。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基础,是一切学科研究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就是要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观点、辩证观点、实践观点、群众观点、阶级观点、社会矛盾和民族观点等方法和思路,并运用这些基本观点和思路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自20世纪初传入中国以来,已经与中国的社会现实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了富有中国特点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理论。“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杰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及以胡锦涛总书记为中心的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先后产生了四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后三者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2]
毛泽东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非常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他所提出的“什么是革命政权,怎样夺取政权”为主题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对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创新价值。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时代主题,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道路,为中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依据。进入20世纪以来,江泽民同志科学判断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历史地位和当前的政治经济形势,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么样建设党”的主题,适时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规律和人类社会进步规律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与实践践行的结合。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国际国内形式的发展,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全面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提出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发展的新境界,为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中国的发展与进步赋予了里程碑式的意义。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共同成为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根基,同时也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贯穿于社会主义全过程,决定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在我国整个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的地位。”[23]它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紧密相连,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升华与传承,是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24]它在我国整个社会政治、经济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为高等院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指明了方向,对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是党和国家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问题的科学解释。其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人生奋斗目标上的集中表现,是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信念基础和精神动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推动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步的强大动力和凝聚基础;“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基,明确了大学生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精辟概括。
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失去了方向和灵魂;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失去了核心和主题;没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失去了精髓和主旋律;没有社会主义荣辱观,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失去了价值取向和道德判断。四者内容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相互依存、有机统一,构成完整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体系。
(三)教育学理论
教育学中的“生活即教育”和“教育即生活”的教育理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想增强实效性和针对性,必须立足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特点,注重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同时也要关注社会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不仅仅是教育过程,也是生活实践的过程,应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充实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生活实践,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生活,指导实践;同时,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生活实践,通过现实生活与社会实践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摸得到、看得清的思想政治教育,把少数民族大学生生活实践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目标、指向、源泉和根据。就如同陶行知先生所指出的,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若不能通过生活,发挥生活的重大作用,就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不能收到真正的实效,这是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立足生活教育的精神所在。
(四)政治学理论
政治学是研究以国家政体为核心的各种政治制度、政治关系、政治思想、政治体制及其发展规律的社会科学学科。它研究的政治关系、政治思想和政治生活准则等对人们思想观念、政治立场、政治思维影响极大,制约着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确定目标、任务和内容的重要依据。政治学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正确的政治理论观点和政治意识形态,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把这种政治意识形态转变为个人意识,形成个人的政治信仰。政治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为国家和阶级培养能从事政治工作的、治国安邦的人才。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是为国家和民族地区培养合格的少数民族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两种人才在方向和实质上是一致的。因此,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将政治学作为重要知识来源,从中吸取政治理论知识营养,使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内容适合一定的政治关系和政治思想的要求。
(五)美学理论
我国著名美学教育家蒋孔阳先生说:“美学运用到实际生活,是要对人进行审美的教育,提高人的素质,帮助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工作做的是人的工作,是要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美学与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必然的内在联系。过去有人把它们割裂开来,这可能是导致思想政治工作一度僵化的原因之一。”“让美学的原则贯彻到思想政治工作中去,从而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富有时代和生活的气息,这实在是太好了。”[25]追求真善美是人的心理理性需求,按照美的规律认识和改造世界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显著特点之一,“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26]。人对美的需要、对美的理想的追求和趋向完善的心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伟大的原动力,同时也是对人的主体性的确认和表现。特别是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是满足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审美心理需求,实现与思想政治工作者以美来塑造人的内在要求。少数民族大学生总是自觉与不自觉地用美的尺度来审视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在选择、反馈、整合、内化、吸收等诸环节上都渗透着对美的追求和向往。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对美的孜孜不倦地追求的影响。美育的方法不仅具有提高社会认识的功能,而且本身就具有思想教育的作用。它不仅能使少数民族大学生科学地认识客观世界,而且还能引导他们正确地认识和理解生活、正确地把握和判断生活,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培养其崇高的思想品德和高尚的道德素养,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其生活情趣、生活质量、学习兴趣和行为规范的把握水平。
(六)伦理学理论
伦理学又称道德学或道德科学,是研究道德起源、道德本质和道德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27]。伦理学在哲学的真善美知识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称道德哲学或伦理哲学,在实现社会发展目标、调节社会伦理秩序、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伦理学全面研究各种道德现象,不仅研究道德活动现象,而且研究道德意识现象和道德规范现象;不仅研究道德品质的基本理论,而且研究道德品质的具体规范、道德范畴、道德教育及人们的道德品质、道德行为、道德修养等内容。它着重揭示的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阐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确定正确、科学的人生观、道德理想和行为品质的要求,它从思想品德这一侧面揭示出培养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新人的客观规律。思想品德教育是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伦理学可以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具体的内容、原则和方法,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培养方向。只有通过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教育,使各民族大学生养成规范的道德品质、道德修养和道德观念,带着过硬的政治素质融入当前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才能使他们以规范、合理的道德规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方式,实现自身价值。
(七)心理学理论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在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本质和规律的同时,还研究如何培养健康心理、完善个性以及治疗心理疾病等问题。人的活动分为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心理活动为人的内部活动,行为活动为人的外部活动。人的外部活动以内部活动为基础,离开了人的内部心理活动,就不会有相应的行为活动。人们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头脑,内化为其愿望动机,才能使他们行动起来。然而支配人们行动的动机,并不是头脑固有的,而是外部世界表现在人的头脑中的,并以感觉、思想、动机、意志等为表现形式。少数民族大学生能够保持健康心理、增强心理素质、消除心理疾病、培养良好个性,是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希望实现的重要目标。因此,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借鉴和吸取心理学的某些理论和方法,创新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采取注重认知、情感、意志、行为、民族习俗,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与心理保健相结合的辅导方法,拓宽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丰富和发展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引导和教育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有序发展。
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趋势上看,受感性经验支配的经验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已经不适应客观形势的发展变化,取而代之的必将是经过历史考验和实践证明的,符合人们思想行为发展规律的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论述做出了比较系统的归纳和提炼;在方法上,顺应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交叉融合的趋势,将政治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美学乃至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数学等学科的知识逐步引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形成了良好的学科发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