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主要内容
新时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巨大变革带来了意识形态的不断变化。对处在思想政治观念形成关键期的青年大学生来说,复杂的社会经济与思想状况势必会对他们政治思想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作为未来国家主人翁和民族振兴的主力军,少数民族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是否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相一致,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内容是否恰如其分地与他们的实际需求相统一,都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发展前景,关系到国家当前的政治稳定和平稳发展,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改革开放40多年来,民族院校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政治参与、政治认同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们能够意识到国家、民族发展和自己肩负的责任息息相关,意识到自身政治素质的养成与奉献社会的必然联系,感受到祖国进步与知识拓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但是,受大学生活与学习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他们表现出政治生活阅历少、政治实践经验不足、政治参与广度不够等特征,部分大学生在重大突发政治事件面前往往表现出浅显的政治视角和政治态度、脆弱的政治心理、不稳定的政治情绪,有些甚至表现出了过激的政治倾向。因此,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升他们的政治素养和政治觉悟,培养优良的政治素质,对推动我国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建设,保持政治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深远的社会意义。尤其是在当前经济飞速发展、政治环境日益复杂的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之下,这项工作更显得重要和迫切。
只有在把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点及其政治思想现状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够使他们了解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以及国内社会的实际情况,完整准确地理解党中央关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指导自身的工作和学习;才能够使他们以辩证的眼光看待我国在国际事务和改革开放过程中的成就与困难,全面把握我国社会发展态势及应对的政策措施,从而实现高度的政治认同、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意识,提升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国家凝聚力,真正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和实现“中国梦”的坚定忠诚可靠的接班人。
基于以上考虑,本书对当代中国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分析与研究,通过对教育现状的调查和对历史脉络的梳理,把握少数民族大学生政治思想的发展规律与特点,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宏观角度分析了少数民族大学生政治思想观念形成的主客观原因,并就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态势做出了前瞻性思考,对我国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与教育发展的趋势进行了学理探索。本研究可为进一步做好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教育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为广大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觉形成科学的政治思想观念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对如何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