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人口性别结构变动的驱动因素
(一)死亡率的性别差异
人口的死亡是影响两性人口数量和比例的重要因素,中国人口的期望寿命和婴幼儿死亡率能够反映两性死亡差异的基本情况(见表1-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口的期望寿命持续上升,两性的期望寿命差值不断增加,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人口死亡率持续下降,特别是女性死亡水平较男性有了更大幅度的下降,女性的生存状况得到很大改善。婴儿死亡率在20世纪50~70年代快速下降(Banister, 1992),到2011年已经下降到12.1‰(国家卫生部,2012)。但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的婴幼儿死亡率性别模式明显偏离了国际正常水平。偏高的女婴死亡率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而偏高的女童死亡率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李树茁、费尔德曼,1996;李树茁、朱楚珠,1996)。当前,中国的女婴死亡率仍表现出略高于男性的非正常状态,女婴死亡率仍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
表1-1 中国人口期望寿命、婴儿和儿童(1~4岁)死亡率变动情况
资料来源:戎寿德等(1981);李树茁、费尔德曼(1996);国家统计局(2012)。
从1982年“三普”以来的男女死亡率性别比看(见图1-3),尽管在婴幼儿阶段仍然存在女性死亡率高于男性的现象,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婴幼儿死亡率已经下降到较低水平,其对总人口性别比的影响已经很小。15~49岁组,由于青壮年男性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的下降,且女性死亡水平相对男性有了更大幅度的下降,死亡率性别比显著上升,2000年超过2.0。老龄段性别比也基本维持在1.3以上的正常水平。男女在各个年龄段上的死亡率比值呈现出不断增大的趋势,在总人口死亡率快速下降的同时,女性较男性的死亡水平有了更大幅度的降低。中国人口年龄别死亡率的性别比模式已经接近发达国家的死亡性别比模式(任强等,2005)。
图1-3 1981~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年龄别死亡率性别比
资料来源:历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
(二)出生性别比
中国的出生性别比在过去30年中呈持续升高、偏高的态势,如图1-4所示。20世纪70年代以前,出生性别比基本处于正常值范围(103~107),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的出生性别比持续偏高,目前已经远远高于正常值,2005年更是达到了120.22,此后略有下降,到2010年出生性别比仍为117.94。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城乡和孩次的出生性别比表现出了与以往不同的发展态势。
从出生性别比的城乡差异来看,总体上,县级的出生性别比最高,其次是镇级,市级的最低。1987年的数据显示,分城乡出生性别比开始分离,并且差距随时间推移逐渐加大,到2005年时,市级和县级的差异最大。2010年由于城镇出生性别比的加速上升,三者间的差距相对缩小,市级和镇级的出生性别比偏高的态势有所加剧。当前分城乡出生性别比的变动表现出和以往不同的新特征,即城乡差异缩小,城市出生性别比迅速上升,城镇和农村的出生性别比都严重偏高。
图1-4 1982~2010年全国分市镇县的出生性别比
资料来源:历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
从分孩次的出生性别比看(见图1-5), 1982年一孩和二孩的出生性别比正常,三孩及以上孩次的出生性别比略有偏高。1990年一孩的出生性别比接近正常值,二孩及以上出生性别比显著上升。2000年二孩出生性别比达到151.9,三孩及以上出生性别比接近160。201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一孩出生性别比为113.7,首次显著地高于正常水平,二孩和三孩及以上出生性别比仍处于高位,但较2000年略有下降。其中,一孩性别比的上升和二孩性别比的下降表明胎儿的性别选择已经由以往一般在二孩及以上才发生,转变为从一孩就开始,这是当前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的新动态。
图1-5 1982~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分孩次出生人口性别比
资料来源:历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
(三)人口年龄结构
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超前完成了人口转型,生育率的快速下降和人均预期寿命的不断上升使得低龄人口比重迅速下降、老龄人口比重快速上升(王丰,2010)。在此背景下,人口的年龄结构对总人口性别比的影响日益显著。
图1-6是历次全国人口普查各年龄段人口的比例变动图,形象地反映了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加速老化的发展态势。结合各年龄段的性别比,本研究计算了2010年各年龄组人口对总人口性别比的贡献率,特定年龄组人口比重越大,性别比越高,其对总人口性别比的贡献率越大。结果表明,0~19岁的低年龄组对当前总人口性别比偏高有着显著的影响,贡献率达到70%,说明了近20年来高出生人口性别比对总人口性别比的巨大影响。20~69岁的各年龄组的贡献率为45%,历史上人口性别比偏高对当前总人口性别比的影响也不容忽视。70岁及以上年龄组的贡献率之和为-15%,表明其对总人口性别比起着降低的作用。
图1-6 历次全国普查人口年龄结构的比例变动
资料来源:历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
综上,人口性别结构同时受上述三个人口驱动因素的交互影响,但就每个因素而言,在不同的时期内,其对总人口性别比影响的方向和程度均有所差异。下面本研究运用数理人口学因素分解的方法,将各因素对总人口性别比的影响分离出来,探索中国人口性别结构的形成和演化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