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文化发展报告(2013年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 我国海洋意识强化与发展的几点建议

1.大力发展海洋文化,构建现代海洋意识

在大力发展海洋文化的基础上,自觉地构建现代海洋意识已经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形成良好国际关系的重大战略。它既关乎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环境的良好维持、人海关系的协调发展,也关系到国家兴衰和民族兴亡的战略利益。

大力推进海洋文化研究,构建现代海洋意识。加强国民海洋意识教育已经成为全球各国的普遍口号,但是把口号落实到具体实践层面,需要良好的理论支撑。世界海洋国家不同程度地把海洋开发与保护问题提到了政府重要工作议程之中,同时也充分认识到海洋科学技术能力是参与世界海洋竞争的关键。加强海洋文化研究,对于重新理解人海关系,以及正确认识海洋价值、形成现代海洋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展符合国情的海洋文化,为现代海洋意识提供核心价值观。越来越多的濒海国家把开发海洋作为重要国策。各个海洋国家也纷纷推出海洋文化建设的各种举措。不同的海洋文化建设方案体现出不同的海洋价值认知,对其公众现代海洋意识的形成也有不同的影响。在我国,海洋文化建设已经成为重要的战略问题,在此基础上构建的现代海洋意识对我国海洋开发与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维持乃至社会可持续发展必然具有重要价值。

促进公众参与文化建设,发展现代海洋意识。从海洋意识普及角度看,构建现代海洋意识有助于改变民众的环境理念,合理处理人海关系,促进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构建现代海洋意识的过程也就是促进人类重新理解和认识人海关系的过程。人海关系的协调发展和人海关系的有效调控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人海关系是海洋与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在环境变化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网络全球化的背景下,在可持续发展及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下,人海关系调控已迫在眉睫。

2.构建海洋意识教育体系

海洋意识教育是提高公众海洋意识水平的根本途径。大力加强海洋科普教育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途径。通过出版海洋科普图书、开展海洋科普教育和海洋科普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全民的海洋意识水平。海洋科普教育已经成为发达海洋国家的制度性行为。

大力促进海洋社会科学研究,构建现代海洋意识和促成新型人海关系,是提高海洋意识教育水平的根本途径。目前海洋社会科学研究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领域:海洋历史研究、海洋社会学研究、海洋文化研究、海洋经济研究、海洋政治研究、海洋与海岸带综合管理研究等。如果对人类社会与海洋的关系进行展开,从广义社会现象的角度来看,海洋社会学的内涵就大体等同于海洋社会科学。

努力推进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的海洋知识体系建设。海洋意识水平的提高最终还是需要海洋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如果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践活动和重要的人类海洋活动相关联,公众的海洋意识水平必然会得到快速的发展和提高。

3.大力培育海洋公民,发展海洋公民行为

从海洋实践的角度看,加强海洋公民研究、推广海洋公民的理念具有以下意义:有助于扩大政府海洋开发与治理决策的公众基础,有助于提高海洋政策的决策水平;有助于提高海洋环境治理的效率和水平,降低海洋管理的行政成本;最大限度地包容海洋环境治理的多主体特征,尤为强调海洋环境保护的个体责任,有助于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海洋开发保护与治理的各个环节;在海洋环境保护领域,公众参与的方式和途径及其面对的挑战也不同于一般的环境公民参与行为,海洋公民研究突出了海洋实践过程中公众参与的独特特征,有助于形成更有针对性的策略与建议。

因此,在海洋开发、保护与治理的领域需要大力培育海洋公民理念、发展海洋公民行为。发展海洋公民,既需要从个体行为的角度着手,也需要从公民行为环境、海洋立法与决策过程入手,在社会组织和政府行为的层面上实施更为宏观的影响。

首先,改善海洋教育的形式和水平。研究表明,较高水平海洋教育能够更大地提高海洋公民感水平。McKinley, E. & Fletcher, “S. Individual responsibility for the ocean? An evaluation of marine citizenship by UK marine practitioners,” Ocean & Coastal Management,53(2010):379-384.海洋教育可以有效地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水平。具体途径和做法是大力开展海洋科普教育,推进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的海洋知识体系建设,从而提高海洋相关的教育水平。此外,海洋意识教育水平也不能仅仅依靠正式教育体制内的改革Hacer Tor, “Increasing women's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through education,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1(2009):939-942.,大力发展非正式教育组织机构和非传统的海洋教育课程体系和培训计划,积极开展涉海培训活动也都是重要的举措。

其次,增加海洋环境相关的个人接触。在个体行为层面上,培养和发展亲海洋行为是有效提高海洋公民行为水平的重要途径。研究表明,海岸带居民的海洋环境意识水平要高于内陆居民。公民个体与海洋空间有关的历史生存经验、家庭与工作的区域特征以及娱乐休闲的方式,都会对海洋公民行为产生影响。

最后,加强海洋保护法制建设,建立健全海洋决策参与制度。从确定社会秩序的角度看,环境立法可能是保护环境的最有效途径。而且还可以把环境保护的个人责任、组织责任等考虑在立法程序内,使得环境保护的全民参与有法可依。赵宗金:《海洋环境意识研究纲要》,《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在政府海洋立法与政策制定、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进行涉海事务决策,同时也在海洋环境和海洋事务的监测与评价过程中,大力发展海洋公民行为,需要有制度性的保障。这需要政府、企业和其他各类社会组织建立健全政策与决策制度。

4.大力培育海洋相关的非政府组织

大力培育海洋相关的非政府组织,主要是培育和发展参与和直接处理海洋事务的各类非政府组织、海洋区域内的各类非政府组织和海岸带上从事或参与陆海统筹工作的各类非政府组织。这些非政府组织可以从事海洋环境保护、海岸带综合管理、海洋科普教育和海洋权益维护等各项涉海事务。以环境非政府组织为例,一方面各类环境非政府组织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另一方面,环保类非政府组织在公众与政府之间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对于环境保护个人与社会责任的提升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赵宗金:《海洋环境意识研究纲要》,《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在海洋环境保护方面,海洋环境非政府组织活动范围非常宽泛,即包括海洋环保宣传教育、海洋环保策划组织活动和海洋环境的科学研究活动,也包括海洋环境相关的公共政策的积极参与活动和海洋环境相关问题解决和事件处理的监测、咨询及评估事务。


(本报告内容来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国海洋意识及其建构研究》[11CSH034]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