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习思想
学习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特质。以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等为代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学习思想的论述深刻而丰富,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和本质特点。可以讲,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就是在学习、批判、借鉴的过程中诞生和发展的,其每本厚重的典籍都是学习的结晶,其每位经典作家都是当之无愧的热爱学习的典范。透过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作家的精深求索、精致理论、严谨学风、科学方法,我们已足以领略其关于学习方面的思想和旨趣。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言:“老祖宗不能丢啊!”“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是打不倒的,“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颠扑不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创造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的认识和实践提供了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指导;他们关于学习问题的阐述和分析而形成的学习思想,是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理论渊源。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学习的论述
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实践者和奠基人,马克思、恩格斯终其一生都在努力学习和创作。马克思指出:“不学无术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无所帮助,也不会带来利益。”“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正是在孜孜不倦地学习和批判地吸收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他们才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为人类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他们既是刻苦钻研、批判创新的学习先锋,又是学习的积极倡导者和忠实践行者。在他们领导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实践中,在为什么学习、学习什么以及怎样学习等方面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学习理念和方法,其中许多远见卓识历久弥新,至今仍发挥着巨大的理论指导作用。
(1)学习与无产阶级的革命和解放事业。马克思、恩格斯既是伟大的思想家,也是伟大的革命家、实践家。他们以各种方式参加到推翻资本主义社会的斗争中去,从事无产阶级的革命和解放事业。他们毕生的使命就是为使无产阶级意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和要求、意识到本身解放的条件而奋斗。1843年10月,当马克思担任主编的《莱茵报》被普鲁士反动政府查封后,当局曾企图收买他。面对高官厚禄的诱惑,马克思毅然选择了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他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我已经把我的全部财产献给了革命斗争。我对此一点不感到懊悔。相反地,要是我重新开始生命的历程,我仍然会这样做。”由于立志于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马克思、恩格斯矢志不渝地为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而奋斗,始终站在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的立场上为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全面而自由地发展而殚精竭虑,也一以贯之地思索打破人民精神枷锁的途径。为了完成经济学巨制《资本论》,从1850年1月起,马克思在英国博物馆经年累月地研读大量相关文献资料,历时10多年,后经过6年呕心沥血的创作过程。马克思本人不仅拿到了德国耶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而且还精通经济学、政治学和多门外语,自学了数学等。马克思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坐在办公桌前开展科研工作。恩格斯一生也十分善于学习,他的知识涉猎非常广泛,阅读大量各类书籍。他经常钻研哲学,在军事指挥、音乐等方面也有很高造诣。恩格斯写有《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恩格斯在马克思去世后,接过其未竟的事业,用整整12年时间整理、补充和出版了《资本论》第二、三卷。可以讲,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解放事业,从《共产党宣言》第一稿的完成到《资本论》三卷出版,乃至马克思主义的各个方面,都凝聚和洋溢着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位伟人的学习精神。
马克思、恩格斯一生涉猎颇广,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人类学、自然科学等都在他们的视野之内,而他们在不同时期学习重点的转变,也都与无产阶级的革命和解放事业相关。1857年至1858年,第一次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为把握资本主义生产运动的全过程并揭露资本主义制度剥削人的本质,马克思沉下心来广泛学习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著作,研读各种各样的文献资料,寻求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背后的原理和客观规律。在写给朋友的信中他这样写道:“我现在发狂似地通宵总结我的经济学研究,为的是在洪水之前至少把一些基本问题搞清楚。”在19世纪50~60年代,面对1848年欧洲大革命对新哲学的检视,马克思再次退回书房进行反思,而对这些问题的探索,则孕育了《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法兰西阶级斗争》和皇皇巨著《资本论》及其三大手稿等,使唯物史观得到进一步的概括、深化和验证。从19世纪70年代到1883年,面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新变化,马克思又从巴黎硝烟弥漫的街垒战回到书房,把理论研究重心从经济学转向人类学,写下了大量的人类学笔记及其有关论著。他自己对此说道:“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准确地把握并解决这些问题,就会把理论、思想和人类社会向前推进一步。”作为无产阶级的革命家,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是这样说的,而且他们还身体力行地把学习实践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将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解决了人类历史社会赋予他们的一个又一个问题。
(2)学习与实践。马克思、恩格斯都不是理论的“空谈家”。综观马克思、恩格斯一生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理论探索的过程;就是一个实践与理论有机结合的动态演进过程;就是一个从实践中进行理论探索,并把理论拿到实践中去检验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把学习获得的知识,结合具体实践加以运用,并不断提高自己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就是一个始终捍卫无产阶级合法利益,细心倾听无产阶级的呼声,从实践中获取精神营养,在实践中检验学习成果、学习方法,并通过加强学习来化解实践带来的难题和挑战,在实践中不断自我提升、不断超越的过程;就是一个准确把握并解决时代问题,把理论、思想和人类社会向前推进的过程。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强调:“不论在自然科学或历史科学的领域中,都必须从既有的事实出发,因而在自然科学中必须从物质的各种实在形式和运动形式出发;因此,在理论自然科学中也不能虚构一些联系放到事实中去,而是要从事实中发现这些联系,并且在发现了之后,要尽可能地用经验去证明。”而在马克思看来,“如果一个有学问的人不愿意自己堕落,就决不应该不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不应该整年整月地把自己关在书斋或实验室里,像一条藏在乳酪里的蛆虫一样,逃避生活,逃避同时代人的社会斗争和政治斗争”。只要一有时间,马克思就深入社会的各个领域,深入无产阶级群众的实践中去,同广大工人面对面地交流工作情况,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情况,同各行各业的人一起讨论问题,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并不断把自己的理论研究拿到实践中去检验。如在巴黎公社革命失败后,马克思就对自己的理论进行反思,根据一段时间以来的心得和自我批判,纠正了《共产党宣言》中存在的一些偏颇和不足之处,并与时俱进地补充一些顺应时代要求的观点,把“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一重要思想,补充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两位伟人自觉地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他们放弃了本可以轻松谋取的舒适生活,用毕生的精力和时间参加并指导推翻资本主义旧社会、解放无产阶级、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伟大事业。他们遵循“科学绝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的学习原则。恩格斯指出:“特别是领袖们有责任越来越透彻地理解种种理论问题,越来越多地摆脱那些属于旧世界观的传统言辞的影响,而时时刻刻地注意到: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它当作科学看待,就是说,要求人们去研究它。”马克思、恩格斯秉持的马克思主义学习态度就是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其他思想理论的时候,不断章取义、浅尝辄止,而是以科学的态度下一番功夫、搞一番研究、得一些真知。恩格斯指出,对马克思主义不能抱教条主义的学习态度,他明确指出应在批判继承中发展和创新理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此外,马克思、恩格斯多次讲到他们的学说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的,“是从历史事实和发展过程中得出的确切结论;不结合这些事实和过程去加以阐明,就没有任何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也就是说,马克思、恩格斯是从各自当时所有的历史条件出发,密切联系实际开展学习和实践活动的。
(3)学习与创新。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理论的学习过程不是对过去理论的守成和毫无批判的接受过程,而应该是一个在批判继承中不断创新的过程。马克思不仅喜欢读书,而且从不轻易相信书上的观点,注重将书上的观点和实践相结合,主动提出问题,并从实践中批判地得出科学结论。他在大学期间便持有这样的观点,即使是公认的权威,只要经不起批判怀疑的就应抛弃。而他在创立自己的理论初期也申明:“新思潮的优点又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地预期未来,而只是想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并且对于自己创立的理论,他们也抱着同样的态度,恩格斯就一再强调:“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综观他们一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不断地批判继承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并不断创新的过程。如他们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就充分吸收并批判继承了当时理论思想的三大最高成就。一是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同时扬弃了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的神秘外衣,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国家学说,充分揭示了被马克思称为“现代国家”的本质特征;他们还批判了费尔巴哈哲学中机械的、形而上学的、脱离革命实践的观点,保留了其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并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结合起来,把唯物主义原则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实现了哲学体系的突破性发展,即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大飞跃,为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作了初步探索。二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理论上的不足和阶级上的局限性,继承了他们关于“劳动价值论”的合理思想,深刻剖析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三是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唯物主义思想以及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以批判的态度研究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既肯定其所具有的价值合理性,又指出了其没有给无产阶级指明一条有科学根据的谋取自我解放的道路的缺陷性,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这堪称在学习上批判继承与开拓创新的典范。
总之,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他们是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实践者和理论奠基人。该学说是在批判地继承之前人类社会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和长期的革命实践经验基础上获得的科学党建理论。尽管马克思、恩格斯生前并没有明确提出过“学习型政党”“学习型党组织”的概念,但在他们的思想理论体系和言谈举止中饱含着丰富深刻的关于学习思想的精髓,这为我们今天推进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供了重要渊源和理论依据。
(二)列宁关于学习的学说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有个完整的建党的学说”,即列宁将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与当时俄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继承基础上创新,创立出了适合俄国的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学说,其中包含精辟的学习型政党和党组织建设的天才思想。列宁十分注重学习问题。在领导俄共(布)由革命党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过程中,他不仅自己率先垂范,带头努力学习、主动学习,做学习的楷模,而且特别强调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学习问题,并结合俄国的实际和俄共(布)所处的具体历史地位,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为什么要学习、学习什么、怎样学习等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理论探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学习主张,形成了丰富的学习思想,为我们汲取人类文明成果、加快推进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思想理论资源。
(1)将学习问题与党的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从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高度强调学习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要性。在列宁看来,学习对于共产党人来说,不仅是个人知识增长的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他多次强调,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政党和革命的运动,要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就必须坚持刻苦学习,因为“只有了解人类创造的一切财富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由此,在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重大历史关头,列宁都号召全党要根据形势和任务发展的新要求,在全党进行组织学习。
在俄国十月革命前,列宁就要求全党成员特别是骨干分子要继续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革命,必须像对待艺术那样对待起义,“要理智地、自觉地、有效地投身革命,就必须学习”。十月革命后,俄共(布)夺取政权,由革命党变成了执政党,随着党的历史地位的变化,相当多的党员干部无论是管理国家的本领,还是做经济工作的能力,都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和形势发展的要求。作为执政党,列宁突出地感受到俄共(布)在管理国家方面“不懂行”,是“门外汉”。他在1920年《全俄水运工人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任何管理工作都需要有特殊的本领。有的人可以当一个最有能力的革命家和鼓动家,但是完全不适合作一个管理人员”,并尖锐指出,“俄罗斯联邦和俄国共产党的负责的共产党员,是否了解他们不会管理呢?是否了解他们自以为在领导,其实是被领导呢?……我们的人到处发号施令,结果完全事与愿违”。为了提高俄共(布)管理国家的能力和水平,革新党的领导机关和国家机关,列宁明确强调,“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是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
在实行新经济政策期间,列宁深感苏维埃政权建立以后,光靠夺取政治和经济领域的领导权是不够的,他说,我们“还缺少什么呢?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莫斯科消费合作社工作人员(我丝毫也不反对他们,并且认为他们都是很好的共产党员)和对外贸易人民委员部工作人员缺少文化,他们不能文明地处理业务”。他还以工商业为例说明俄共(布)领导经济工作的文化欠缺与领导权的关系,认为,在与商人打交道中,尽管有足够的政治权力和经济手段,但被推举出来的“工人阶级先锋队却没有足够的本领去直接进行管理,确定范围,划定界限,使别人受自己控制,而不是让自己受别人控制”。因此,为避免忠诚的共产党员常常被老奸巨猾的商人“愚弄”,巩固已夺取的政权,必须通过学习提高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党员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他在给莫洛托夫的信中就写道:“我们所缺少的主要的东西是文化,是管理的本领,新经济政策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能充分保证我们有可能建立社会主义的基础。问题‘只’在于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的文化力量。”
(2)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各类本领与知识的学习紧密结合起来,主张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共产党人的头脑。列宁非常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他强调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可能有被压迫阶级的即历史上最革命的阶级的世界上最伟大的解放运动。革命理论是不能臆造出来的,它是从世界各国的革命经验和革命思想的总和中生长出来的。这种理论在19世纪后半期形成。它叫作马克思主义。”在列宁看来,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科学,“马克思学说具有无限力量,就是因为它正确。它完备而严密,它给人们提供了决不同任何迷信、任何反动势力、任何为资产阶级压迫所作的辩护相妥协的完整的世界观”。而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方面,列宁更是以身作则,在18岁时就开始攻读《资本论》。一战期间,面对俄国的机会主义者和社会沙文主义者肆意歪曲、攻击马克思主义这一现象,列宁针锋相对地予以回击:“我还在‘热恋着’马克思和恩格斯,任何对他们的恶意非难,我都不能漠然置之。不,这是真正的人!应当向他们学习。我们不应该离开这个立场。”同样,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列宁强调必须学习先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以之为行动指南。他在出席俄国共青团第三次代表大会时明确提出,“所有想走向共产主义的青年都应该学习共产主义”。俄共(布)的“十大”和“十一大”都根据列宁的精神,把对俄共党员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作为大会的重要议程,并制定了专门措施,要求充分利用各级党校和党的出版物、广播、艺术等阵地对党员进行培训,要求学校应当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阵地,“就是说,不仅应当传播一般共产主义原则,而且应当对劳动群众中的半无产者和非无产者的阶层传播无产阶级在思想、组织、教育等方面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教育不能代替各种本领与知识的学习。在无产阶级刚掌握国家政权的时候,列宁就敏锐地观察到当时俄共(布)虽然有能力夺得政权,但“还没有学会利用这个政权”,“我们还非常不善于经营管理,不善于当组织者和管理者”,无论是管理经验还是管理能力都远远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对此,列宁在《宁肯少些,但要好些》一文中提出,被录用到国家机关工作的人,除了政治可靠外,“他们必须通过有关我们国家机关问题的基本理论、管理科学、办文制度等等基础知识的考试”。同时,对于国家管理的本领和技能,“资产阶级很懂这一点,而我们还不懂。让我们学习吧。我们已经在这里说过,必须把政权牢牢地掌握在手里,至于应当怎样进行管理,我们还没有学会,我们还必须多多学习管理的本领”。此外,列宁还指出,共产党人夺取政权后,要管理各行各业,就必须学习各行业知识并成为内行,“今后最好的政治就是少谈政治。更多地发动工程师和农艺师,向他们学习,检查他们的工作,不要把代表大会和会议变成空谈的机关,而要变成检查经济成就的机关,变成我们能够真正学习经济建设的机关”。针对俄国科学技术落后的现实,列宁强调指出,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就必须学习和吸收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并用公式作了形象表述:“乐于吸取外国的好东西: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秩序+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等等等等+ + =总和=社会主义。”
列宁认识到,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俄国建设社会主义,必须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共产党人的头脑,因为“共产主义是从人类知识的总和中产生出来的”。对此,列宁一方面提出要积极向资本家、资本主义学习。他说:“但仅靠摧毁资本主义,还不能填饱肚子。必须取得资本主义遗留下来的全部文化,并且用它来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取得全部科学、技术、知识和艺术。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生活。而这些科学、技术、艺术却在专家们的手中。”并严肃批评以波格丹诺夫为代表的摒弃文化遗产、主张在“实验室”条件下建立所谓“纯粹的”无产阶级文化的错误观点,指出“我们不向资产阶级学习,又应该向谁学习呢?资产阶级是怎样管理的?当它还是统治者的时候,它是作为一个阶级来管理的,可是难道它没有委派过领导人吗?他们的发展水平我们还没有赶上。他们善于作为一个阶级进行统治,善于通过任何人进行管理,由一个人负全责,在他们的上层有一个人数不多的集体管理机构,他们并不议论什么基本原则,也不起草这类决议,——全部政权在他们手里,而懂行的人就有职权。工人还没有达到这个地步,为了取得胜利,我们必须屏弃旧的偏见”。另一方面还从历史哲学的高度论述了学习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的重要性,指出“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因为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强调无产阶级要在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取得最终的胜利,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共产党人要掌握全人类包括资产阶级创造的全部知识。
(3)将书本理论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主张系统、全面、辩证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各种科学知识。在列宁看来,将“书本与生活实践完全脱节”是“资本主义旧社会留给我们的最大祸害之一”;旧学校是死读书的学校,它强迫人们学一堆无用的、累赘的、死的知识,把他们变成一个模子倒出来的官吏。因此,列宁强调,研究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学院式的,而是要把马克思主义融会贯通,把学习、训练和培养同革命斗争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不要关在自己的学校里,不要只限于阅读共产主义书籍和小册子”,而应该把书本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党人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因为马克思主义并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万能公式,“只有不可救药的书呆子,才会单靠引证马克思关于另一历史时代的某一论述,来解决当前发生的独特而复杂的问题”。共产党人只有“掌握了一切现代知识,善于把共产主义由背得烂熟的现成公式、意见、方案、指示和纲领变成能把你们的直接工作统一起来的活生生的东西,把共产主义变成你们实际工作的指针”,才能使马克思主义“真正深入血肉,真正地完全地成为生活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学而不用,或只会讲些时髦的词句”,才能最终真正完成历史赋予共产党人的使命。
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方法问题,在列宁看来,一方面,由于社会主义思想在工人运动中不可能自发产生,“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各国的历史都证明:工人阶级单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对工人运动自发性的任何崇拜,对‘自觉因素’的作用即社会民主党的作用的任何轻视,完全不管轻视者自己愿意与否,都是加强资产阶级思想体系对工人的影响”;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丰富而深邃,是一个系统的有机整体。因此,列宁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进行系统、全面的学习,“我们刚刚开始学习,但我们是在进行系统的学习,我们深信,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成绩”。也正因为这样,列宁指出,“全党就必须有系统地、循序渐进地和坚定不移地培养称职的中央机关干部,对每个准备担任高级职位的候选人的全部活动了如指掌”,“我们当前的任务,就是要最迅速、最有效和最切实地帮助这些年轻的党员成长,把他们培养成建设共产主义的干部”。
对于学习的途径和形式,列宁还从辩证的角度提出,既要敢于向自己的对手学习,又要善于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列宁多次强调指出,共产党人要敢于向资本家和资产阶级专家学习,他说:“只有那些懂得不向托拉斯的组织者学习就不能建立或实施社会主义的人,才配称为共产主义者。因为社会主义并不是臆想出来的,而是要靠夺得政权的无产阶级先锋队去掌握和运用托拉斯所造成的东西。我们无产阶级政党,如果不去向资本主义的第一流专家学习组织托拉斯式的即象托拉斯一样的大生产的本领,那便无从获得这种本领。”在《论粮食税》一文中,列宁更是明确提出,“不要害怕让共产党员去向资产阶级专家‘学习’,其中也包括向商人,向办合作社的小资本家,向资本家‘学习’”。同时,列宁认为,勇敢而又正确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的生命力之所在,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胜利的根本保证。他把对社会主义理论的探索比喻为攀登一座人迹罕至、崎岖险峻的高山,只有“不怕承认自己的错误,不怕三番五次地作出努力来改正错误,这样,我们就会登上山顶”。并且,列宁还指出:“一个政党对自己的错误所抱的态度,是衡量这个党是否郑重,是否真正履行它对本阶级和劳动群众所负义务的一个最重要最可靠的尺度。公开承认错误,揭露犯错误的原因,分析产生错误的环境,仔细讨论改正错误的方法——这才是一个郑重的党的标志,这才是党履行自己的义务,这才是教育和训练阶级,进而又教育和训练群众。”
(三)斯大林关于学习的论断
斯大林是继列宁之后苏联伟大的思想家、军事家。他继承和发展了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思想。鉴于苏联当时所处的复杂而严峻的国际国内环境,他对苏联和国民党的建设持冷酷态度,所得评价也褒贬不一。但斯大林热爱学习、重视学习,斯大林认真看书学习的故事有很多。这方面的书籍有《纪念斯大林,学习斯大林》《学习斯大林的高贵品质和工作作风》,还有苏联作家莫洛托夫等写的《向斯大林学习》等。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和学习的态度,尽管如同其人一样存在争议,但无疑值得学习和借鉴。
(1)学习与无产阶级建设事业。斯大林非常重视学习,特别是理论学习。针对苏联建设时期存在的对学习、理论学习、学习态度的误读和错误,斯大林有着大量专门的论断:“我国无论在农业方面或工业方面愿意参加建设和领导建设的人有的是,而会建设和会领导的人却少得不象话。相反地,我们在这方面是非常无知的。不但如此,我们还有些人决心歌颂我们的没有文化。如果你不识字或者常写错字,并以自己的落后自夸,那你就是‘产业’工人,你就得到荣誉和尊敬。如果你摆脱了没有文化的状况,认识了字,掌握了科学,那你就不是自己人,就‘脱离了’群众,就不再是工人了。我认为不消除这种野蛮和不文明的现象,不消除这种对待科学和有文化的人的野蛮态度,我们就一步也不能前进。如果工人阶级不能摆脱没有文化的状况,如果它不能造就自己的知识分子,如果它不掌握科学和不善于根据科学的原则来管理经济,那它就不能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他还强调:“要建设,就必须有知识,必须掌握科学。而要有知识,就必须学习。顽强地、耐心地学习。向所有的人学习,无论向敌人或朋友都要学习,特别是向敌人学习。咬紧牙关学习,不怕敌人讥笑我们,笑我们无知,笑我们落后。在我们面前有一座堡垒。这座堡垒就叫作科学,它包括许多部门的知识。我们无论如何都必须占领这座堡垒。”
在加强马列主义理论学习方面,斯大林给予高度重视。针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教育学习认识的松懈问题,斯大林指出:“现在许多列宁上义的实际工作者不很喜欢理论,特别是因为他们由于环境关系而不得不忙于浩繁的实际工作。我必须指出:对列宁和列宁主义所持的这种非常奇怪的见解是完全不正确的,而且是丝毫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实际工作者忽视理论的趋向是和列宁主义的全部精神相矛盾的,而且对工作是有很大的危险的。”“如果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我们干部的工作松懈了,如果我们对提高这些干部的政治和理论水平的工作削弱了,而干部本身又因此而不再关心我们的发展前途,不再了解我们事业的正确性,而变成一些前途茫茫、盲目地机械地执行上级指示的事务主义者,那么我们国家和党的整个工作就一定会削弱。”与此同时,斯大林还明确提出,要精通并灵活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这就是说,要深刻领会这一科学理论体系的实质,要学会在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等各种条件下,在解决革命运动的现实问题过程中灵活地运用这一科学理论体系。
(2)学习与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斯大林坚持正确的学习态度,即“不唯上、不唯权、只唯真”的科学学习态度。在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丰富遗产上,他坚持善于继承、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与形形色色的假马列进行了坚决的论战。斯大林有专门的长篇文章论述道:“有人也许以为,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就是用心熟读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著作中的某些结论和原理,学会及时引证这些结论和原理,而且这样就心安理得,满以为熟读的结论和原理能用于各种环境、用于实际生活的一切场合。但这样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是完全不正确的。决不能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看成是教条汇编、看成是教义问答、看成是信条,而把马克思主义者本身看成是一些咬文嚼字的人和书呆子。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是关于社会发展的科学,关于工人运动的科学,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科学,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建设的科学。它既是一种科学,就不会也不可能停留不前,而会不断发展和不断完善。显然,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不能不用新的经验和新的知识来丰富自己;它的某些原理和结论不能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不能不用适合于新的历史条件的新结论和新原理来代替。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决不是说要熟读它的一切公式和结论,抱住这些公式和结论的每一个字句不放。要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首先必须学会把它的字句和实质区别开来。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是说要领会这个理论的实质,学会在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各种条件下运用这个理论来解决革命运动的实际问题。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是说要善于用革命运动的新经验来丰富这个理论,善于用新原理和新结论来丰富这个理论,善于发现和推进这个理论,不怕根据这个理论的实质去用适合于新的历史形势的新原理和新结论来代替它的某些已经陈旧的原理和结论。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
针对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等人在反对列宁主义期间所玩弄的打着列宁主义旗号反对列宁主义的新花招,斯大林针锋相对且一针见血地强调指出:“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时,必须善于区别马克思主义的字句和实质,区别马克思主义的个别原理和方法,要善于抓住它最主要的和最基本的东西,而绝对不能当马克思主义字句的奴隶。”在回答“什么是真正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一问题上,斯大林坚持反映变化发展着的客观实践活动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如果要正确地反映客观实践活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必须也应当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要保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性,保证其富有革命性和战斗性,真正的革命者只有“在保持马克思主义观点、保持马克思主义方法的条件下根据新的经验来改善和丰富旧公式”。“如果马克思主义不用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新经验丰富自己,使它随着客观实践的发展而‘更加精确’和‘更加完善’,马克思主义就要陷于停滞不前,就没有生命力了。”这就是说,斯大林坚持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对待马克思主义,真正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实践了马克思主义、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综上所述,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习思想理论非常深刻。伟人以其传世之作和学习魅力昭示着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巨大现实意义,砥砺着高校学习型党组织成员的学习意志和品格,给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以不竭的动力和支持。从经典中汲取力量,经典是力量之源。透过马克思、恩格斯艰辛的理论和实践探索的一生,透过列宁与斯大林残酷的斗争、激烈的论战和对学习重视的论断,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应当拥有无穷的信心、勇气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