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印度洋地理特点
谁也不能否认地理位置对于一个国家提升或分散海上力量以及对海权的重要性。马汉认为,影响一个国家海上力量的主要因素包括:地理位置;形态构成,其中包括与此相连的天然生产力与气候;领土范围;人口数量;国民特征;政府特征,其中包括国家机构。如果一个国家既不依靠陆上的交通去保护自己,也不通过陆路向外扩张,而是单纯地把目标指向海洋,那么这个国家就具备了比四周以大陆为界点的国家更为优越的地理位置。对于印度洋的地理结构和特点,潘尼迦在《印度和印度洋——略论海权对印度历史的影响》一书中是这样描述的:从地理结构来看,印度洋的一个主要特点是,陆地从三面把这个区域的大部分隔开。亚洲南面成为一道屋脊,非洲大陆成为西墙,而缅甸、马来亚和连绵的海岛保护它的东面。跟其他诸洋相比较,环绕两极的北冰洋和南冰洋,跟有人居住的陆地没有联系。而太平洋和大西洋则从南到北,像两条大道。它们没有隆起的陆地,也没有大面积的陆地伸入大洋中间。同时,潘尼迦还基于岛屿和群岛在接近大陆沿岸或广阔洋面上的分布情况,分析了印度洋与太平洋、大西洋一个不同的重要特点:印度洋冲洗着整个非洲东岸,一直到索马里,还冲洗着阿拉伯南岸、伊朗和俾路支斯坦的南岸、印度半岛、缅甸、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的西岸。两个狭窄的海峡——曼德海峡和马六甲海峡守卫着它的东、西两个进口,这两个海峡都是容易控制的。由曼德海峡进入红海。红海是一个内陆海,受到两岸陆地的控制。马六甲海峡导向广阔的太平洋,不过在这里,海峡很窄,对进口和出口极容易有效地加以控制。在印度洋西海岸,有正在崛起但动荡的东非民主国家和无政府状态下的索马里;在距印度洋西海岸约4000英里的东海岸,有变化中的呈现后原教旨主义面孔的印度尼西亚,它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还没有任何可以设想的图景能够像印度洋那样,集中反映了我们这个无疆界世界的实质:一方面是文明之间的竞争,另一方面却是含混不清的要求世界团结一致的渴望。
印度洋地区的海运航线和咽喉要道的作用异常突出,这也是印度洋有别于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主要特征。在地理位置上,印度洋西起阿拉伯海的霍尔木兹海峡,东至马六甲海峡。人们最熟悉的莫过于对马六甲海峡困局和霍尔木兹海峡重要性的认知。有这样一种说法:“谁掌控了马六甲,谁就能扼住威尼斯的咽喉”,“如果世界是个鸡蛋,霍尔木兹海峡就是蛋黄”。印度洋主要属海和海湾包括红海、阿拉伯海、亚丁湾、波斯湾、阿曼湾、孟加拉湾、安达曼海、阿拉弗拉海、帝汶海、卡奔塔利亚湾和大澳大利亚。在这些属海和海湾中,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是通向亚洲的大门,红海和波斯湾是插入中东的小道,阿曼湾把阿拉伯海和波斯湾锁住,亚丁湾是红海的咽喉。世人皆知,在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又人工凿出了苏伊士运河,把红海和地中海连接起来,开辟了印度洋和大西洋之间的最短航线。而作为天然通道的马六甲海峡,又沟通了印度洋和太平洋,是中东和远东的海运捷径。新加坡海峡出口处的马六甲海峡、西部红海海峡出入口处的亚丁湾以及波斯湾海峡入口处的霍尔木兹海峡是印度洋的“三个咽喉”。
印度洋地理上的重要性还体现在两个重要的海湾:亚丁湾和孟加拉湾。亚丁湾是非洲的突出部分和阿拉伯东南角形成的狭长交通要道,也是海盗频繁出没的地方。维利尔斯(Alan Villiers)曾写道,在印度洋,“海盗这个行业与航海业本身一样古老。曾经跨坐在漂浮的圆木上的第一个人可能会把坐在另一根圆木上的第二个人打下来,海盗行为就这样开始,并一直持续下去”。马六甲海峡和亚丁湾、波斯湾、莫克兰海岸、卡奇湾——实际上整个阿拉伯海地区,从远古时代就一直有海盗活动。海盗问题是世界各国面临的主要非传统安全挑战,特别是遍布亚丁湾的海盗,对海上能源通道和贸易通道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