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与中国(印度洋地区研究丛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印度洋海上贸易

在印度洋的西部海域,早期曾有埃及人和腓尼基人探险,后来,罗马人来了。紧接着,公元7世纪,随着伊斯兰教的到来,阿拉伯人征服了波斯,虽然并没有真正拥有制海权,但是控制了波斯湾。在东部海域,起先最活跃的分子是印度南部的泰米尔人、马来群岛的马来人、南中国海的中国人——这真是一个太平洋上的地中海。中国人在公元前1世纪,已经和南部印度进行贸易。在7世纪,他们就进入了印度洋最勇敢的航海家的行列;在9世纪,他们就有了比阿拉伯人或泰米尔人所造的船更为灵巧的远程帆船;在13世纪,人们开始感觉到了他们在孟加拉湾上的海上优势。在15世纪前半个世纪,由郑和率领的巨大的海军远征队访问了印度洋东西两个海域的主要港口,要求进贡和服从中国皇帝。然后,在1433年,当中国拥有一切必要的东西——好船、火药和指南针,可用以取得对印度洋诸海控制的时候,突然,由于一些不知道的原因,中国忽又掉首而离开了这个海洋。〔美〕A. J.科特雷尔、R. M.伯勒尔:《印度洋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重要性》,上海师范大学外语系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第18页。

当前,在印度洋上,无论域内国家还是域外国家,几乎都不同程度上依赖这一地区丰富的资源特别是中东的石油,这也是世界经济与国际政治赋予这一地区以重要意义之所在。一个形象的比喻:在印度洋地区,有一匹骆驼,即波斯湾的石油;在它的背上驮着世界燃料供应的大部分。这匹骆驼体大力壮,在未来的几十年中,只要它在政治上不被搞垮,它似乎能够驮得起更大的重担。这个地区还有被人们视为“走狗”的南非,为中东油船守卫好望角这条航线和监视通往印度洋的主要门户。这里还有一只大母鸡——赞比亚,它生下了珍贵的铜蛋。〔美〕A. J.科特雷尔、R. M.伯勒尔:《印度洋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重要性》,上海师范大学外语系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第52页。可以说,铜、锰、锑、钒等矿产资源对于南非和赞比亚这样的非洲国家所起的支配性作用,绝对不亚于石油对于波斯湾的支撑作用。当然,印度洋地区的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平衡特征:在中东,石油是骆驼,其他一切都是麻雀;在非洲,南非联邦是骆驼;在印巴次大陆,人口是骆驼,资源则是麻雀。〔美〕A. J.科特雷尔、R. M.伯勒尔:《印度洋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重要性》,上海师范大学外语系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第32页。

印度洋是世界上最为繁忙的海上贸易通道之—,拥有1/9的世界海港和l/5的货物吞吐量。在印度洋的西侧一端,海路运输原油的40%要经过曼德海峡;而在印度洋的另一端,来自世界各地的商船有一半要经过马六甲海峡,这使印度洋成为全球最繁忙也是最重要的洲际运输线。〔美〕罗伯特·D.卡普兰:《季风:印度洋与美国权力的未来》,吴兆礼、毛悦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第6页。更为重要的是,印度洋的“石油航线”是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仰仗的“战略生命线”。目前,主要的石油运输线有3条:波斯湾—好望角—西欧、北美线;波斯湾—马六甲海峡(或龙目、望加锡海峡)—日本线;波斯湾—苏伊士运河—地中海—西欧、北美线。经印度洋运送的石油占世界海上石油运输量的一半以上。虽然16世纪以来,武器和军事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战争的方式和权力的结构,但这些地理因素仍然具有极高的战略意义。〔美〕A. J.科特雷尔和R. M.伯勒尔:《印度洋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重要性》,上海师范大学外语系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第7页。到达印度洋有四个门户:苏伊士—红海的狭窄通道、马来半岛与澳大利亚之间的岛屿空隙、澳大利亚南部和南非两个开阔的进口。其中,印度洋上的霍尔木兹海峡、曼德海峡、马六甲海峡是全球能源运输的咽喉要道。历史上,没有一个强国能控制所有四条通道,从而堵塞印度洋的入口。然而,一个海军强国可以拦阻海上交通,强迫船只绕道远航。比如,封锁苏伊士运河,埃塞俄比亚、也门或南也门限制通过红海南端的通道,伊朗限制通过波斯湾南端的通道,马来西亚、新加坡或印度尼西亚限制通过马六甲海峡的通道,或者印度尼西亚限制其岛屿之间的通道,等等。〔美〕A. J.科特雷尔、R. M.伯勒尔:《印度洋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重要性》,上海师范大学外语系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第92页。

进入21世纪以来,亚丁湾、马六甲海域海盗活动猖獗,伊朗核危机使霍尔木兹海峡形势紧张,印度洋海上通道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由于印度洋的战略重要性日益增强而航道安全不断受到威胁,近年来世界大国纷纷将战略重心向印度洋倾斜。对于中国来说,印度洋航线承载着中国80%的进口原油和50%的海上贸易,中国在印度洋及周边国家都有无可争议的经济和安全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