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明治时期的右翼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右翼一词的语源和语义

一 原初的右翼及其政治学含义

1881年,日本近代第一个右翼团体组织玄洋社在福冈成立。随着玄洋社的成立,右翼以此为根基登上了日本的政治舞台,日本右翼这个称谓也开始被世人所熟知。虽然第一个右翼团体玄洋社成立距今已逾百年,但“右翼”一词并非日本所独创,更不是一个“名无固宜,约之以命”(《荀子·正名》)的问题。仅从语源考察,“右翼”一词最早来源于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

1789年,法国制宪国民议会成立。由于革新派议员的斗争,首届议会会议的举行方式也一改旧制沿革,规定与会者不再按所属的等级“分厅议事”,而是三个等级的议员“合厅议事”;法案不再“按等级”分别付诸表决,而是在议会全体会议上“按人头”予以投票。新的议事及表决方式对议会各党团产生了影响。各派意识到议会召开时本派的成员应该坐到一起才能壮大声威。于是在议会上,革新派议员不约而同地坐到了席位的左边,教士和贵族议员也心照不宣地坐到了议席的右边。如此一来,议会中因政治理念与派别不同的议员自然分成左右两大势力,而摇摆于革新和保守立场之间的议员则选择了中间的位置。“此后,这种最初并未指定亦非刻意的左右座位安排相沿成习,逐渐固定下来。久而久之,产生了转义的方位词‘左’(la gauche,指左派或左翼)和‘右’(la droite,指右派或右翼)成为法国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常用术语。”刘文立:《法国革命前后的左右翼》,中山大学出版社,2010,第2页。

随着大革命的深入发展,在政治上,法国议会内部逐渐形成代表保守势力的吉伦特派和代表激进势力的雅各宾派两大政治派别。在议会中,议长席位于中间,保守的吉伦特派掌握了国家的权力,位于议长席的右侧,而激进的雅各宾派则位于议长席的左侧,由于当时的议席呈鸟翼状排列,因此就把位于议席右侧的吉伦特派简称为“右翼”此处“右翼”“左翼”没有任何政治学上的含义,只做方位上的指代之用,完全等同于议席的右侧、左侧之意。为不和有政治学含义的右翼、左翼发生混淆,特加引号以示区别。全书若无特别说明之处,不加引号的即为有政治学含义的右翼、左翼。,把位于议席左侧的雅各宾派简称为“左翼”,“右翼”与“左翼”由此得名,这就是右翼最初的来源片山杜秀:“近代日本の右翼思想”、東京:講談社、2007、5頁。。值得注意的是,原本只是表示方位的“右翼”与“左翼”,在“法国大革命中发生了重要转义”刘文立:《法国革命前后的左右翼》,中山大学出版社,2010,第1页。,已经不仅是方位上的对立,还被赋予了一定的政治含义,即暗示着保守主义同激进主义在理念上针锋相对。基于此含义,后来常常把保守的政党称为右翼,把革命激进的政党称为左翼。当然,右翼与左翼在政治学上的含义并非简单的保守与激进的理念所能涵盖,这只是相对简单的区分,实际上,法国大革命“风云变幻”的形势使得左翼、右翼在政治光谱上常常摇摆不定。比如,最初在制宪议会上,安东尼·巴纳夫(Antoine Barnave)和亚历山大·拉梅特(Alexandre de Lameth)等主张限制君主权力和建立一院制议会的领导人被视为左翼,而那些希望建立和英国类似的君主立宪政体的保守派领导人,以及彻底反对革命的人则被视为右翼。到了1791年的立法议会,前述的这些党派被称为斐扬派(Feuillant),由于支持君主政体和有限的选举权而被改视为右翼。但在时隔一年后的国民大会上,原本因支持通过战争将革命散布至国外,以及厌恶国王而在立法议会上被视为左派的吉伦特党人,则因为他们对推翻君主政体的矛盾心理、反对处决路易十六,以及对巴黎市的厌恶而被视为右翼。

也就是说,在左翼、右翼创立之初,这个政治光谱的定义常常以人们对“旧政权”(Ancien Régime)的态度为判断标准,右翼也因此代表支持贵族或教士利益,而左翼则代表反对这些阶级利益。另外,当时支持自由放任资本主义的人也被视为左翼,然而持这样立场的人在现代大多数西方国家则被视为右翼。正如刘文立指出的那样:“‘左’和‘右’概念像不少流行语一样,人们往往感到难以从政治学或社会学的角度对它们加以严格的科学定义。只能说,按通常的理解,左派(翼)大抵指在阶级、阶层、政党、集团或运动内部倾向于进步、革新、激进甚至革命的一派;右派(翼)看来指其中倾向于保守、守旧、反动甚至反革命的一派;左右派(翼)连同其衍生的词汇,则往往成为上述概念的代名词或同义语。”刘文立:《法国革命前后的左右翼》,中山大学出版社,2010,第2页。(有关右翼概念,本书将在“右翼概念的辨析和界定”一节中详论)“右翼”一词被创造出来之后,也只是在法国一国使用,直到拿破仑·波拿巴率领法国铁蹄转战欧洲之后,左翼和右翼作为政治概念才传遍欧洲,后传遍整个世界,“并在各国语言中被广泛接受和使用”刘文立:《法国革命前后的左右翼》,中山大学出版社,2010,第1页。,甚至还有了进一步的引申和变化学者刘文立认为,“具有法兰西原始特征的‘左’和‘右’称谓在各国移植和使用的过程中,除原词左派和右派的含义,相继出现了诸如极左派、极右派、中左派、中右派(有时它们后面加上‘分子’)、左倾、右倾、左倾冒险主义(者)、左倾盲动主义(者)、右倾投降主义(者)和右倾机会主义(者)等衍生词语,还有属于中国特有的衍生词汇‘摘帽右派(分子)’和‘宁左勿右’等,不一而足”。参见刘文立《法国革命前后的左右翼》,中山大学出版社,2010。

从“右翼”一词的创生过程来看,原初的被用于作为区隔议席左边与右边的政治势力有其偶然性的一面,但很显然,左与右的标定已经暗含着某种政治理念的对立,而且随着议会政治的发展,其政治学含义已超越方位上的指代而成为专门的政治学术语。当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之风席卷整个西方而促成议会民主制度普遍确立之时,右翼一词也成为民主政治生活中约定俗成的政治用语,而其他的问题只在于右翼具体内涵因各国政情之不同而略有差异而已。比如,在美国,广义上的自由主义指左翼政治;而在欧洲,自由主义则指更广泛意义上的右翼政治。还有奉行社会自由主义、福利主义的政党,因代表中下层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利益而被称为左翼党,如美国的民主党、英国的工党和社会民主党;奉行经济保守主义、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政党,因代表工商界大资本家和比较富裕的中上层中产阶级的利益而被称为右翼党,如美国的共和党、英国的保守党。尽管有诸多划分,但它们最终都归于西方议会民主政治体制内,所谓的左翼和右翼政党在执政政策上并无根本差别。

从右翼形成的语源来看,因保守派坐在议席的右边,就称其为“右翼”,这个看似简单的称谓颇具戏剧性,但所包含的政治意涵极其深刻,对后来民主政治理念的形成影响深远。正如右翼语源所揭示的那样,在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形成初期即已规定了民主政治运行机理——政治的运作、权利的博弈都是在左翼与右翼的相互矛盾、对立、制约、平衡中发生、发展的。左翼和右翼政治观点的区别,表现在哲学观、历史观,文化政策、经济政策等各个层面,可谓纷繁复杂,但在总体上又至简至易地表现为改革与保守的对立。

严格说来,左翼和右翼是民主政治体制下的两个派别,是两党制的渊源,是自由主义的两个政治群体,根植于民主政治深厚的沃土和自身政治文化传统,而在专制政治体制下,这两个派别难以共存。在议会民主政治体制下,左翼和右翼之间,不存在正确与错误、先进与反动之分,二者都一致认同民主政治的理念,“对基本限度的平等与自由权利,均持有同样的共识”。一个国家不可能长期由左翼执政,也不能长期由右翼执政,在某种意义上,左翼与右翼的存在与博弈犹如硬币的两面,相互依存,互为表里,这正是保证民主政治平衡的砝码,也是民主政治成熟的标志——左翼和右翼的轮流执政调整国家前进之路,构成了民主政治下两党制的基础,相互制约、平衡、妥协恰是议会民主政治机制得以良性运行的关键,是西方民主政治的精髓,在哲学层面,也彰显着辩证法的思想。

另外,对于原初的“右翼”一词还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右翼”一词肇始于法国大革命时期,深深打上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烙印,而这是探寻右翼语源不可忽视的重要的时代语境;二是右翼专指议会内部的保守的政党。前者规定了右翼的阶级属性,即运作于议会政治体制下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党或者团体,后者则揭示了右翼保守主义的本质。“保守主义”是右翼原初的本质特质笔者认为可以称其为“原旨主义”,以便更好地体现右翼精神的历史性、原初性和正统性,同时可以清楚地与其他异化的右翼思想相区别。何谓异化的右翼参见第一章。,其后则是在保守主义内涵上的衍生意义,可以说所谓的右翼就是保守主义政党和组织团体的代名词。但需注意的是,所谓的保守主义特质也只限定在其原初的阶段,如果把右翼完全限定为单纯的保守主义,就无法完全揭示因时代变迁、国际政治形势变化,右翼也随之发生深刻变化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