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直觉
直觉是指不以人类意志控制的特殊思维方式,它是基于人类的职业、阅历、知识和本能存在的一种思维形式,具有迅捷性、直接性、本能意识等特征。直觉作为一种心理现象贯穿于日常的文字、报纸、杂志、图像和预感(做梦),存在于日常生活、事业和科学研究领域。
直觉是意识的本能反应,不是思考的结果,是意识的源反应,比以语言要素通过逻辑关系构建的反应系统要更加高效、更具准确性。只是能引起意识源反应的机会通常不多。也许人类在语言意识未建立前,依靠的就是这种意识的本能反应——直觉。人类语言意识建立后到今天,这种本能就逐渐退化了。蜜蜂能以最省力的方式精准地建造坚固的六角巢穴,一定不是物理计算的结果。
与数理化分析思维比较,直觉思维具有以下六个方面的特征:
(1)直接性,即主体不通过一步步的分析过程而直接获得对事物的整体认识,这是直觉思维最基本和最显著的特征;
(2)快速性,指思维的结果产生很迅速,这种快速性以致思维者对所进行的过程无法做出有逻辑的解释;
(3)跳跃性,在认知过程中,分析思维是以常规的方式按步骤展现的,直觉思维一旦出现,便摆脱了原先常规的束缚,从而产生认知过程的急速飞跃和渐进性的中断;
(4)个体性,它与思维者的知识经验和思维品质相联系,表现出直觉的个体特征;
(5)坚信感,主体以直觉方式得出结论时,理智清楚、意识明确,这使直觉有别于冲动性行为,主体对直觉结果的正确性或真理性具有本能的信念(但这并不意味着否定了进一步分析加工和实验验证的必要性);
(6)或然性,非逻辑思维是非必然的,有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表现出直觉思维的局限性。
虽然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相比有着明显的区别和不同,但二者的发生和形成并不矛盾。在一定程度上,直觉思维就是分析思维的简缩,从表面上看,直觉思维过程中没有思维的“间接性”,但实际上,直觉思维正体现着由于“概括化”、“简缩化”、“语言化”或“内化”的作用,高度集中地“同化”或“知识迁移”的结果。
在心理学上,分析思维即指逻辑思维,因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相对,也就是与逻辑思维相对。实际上,形象思维也有常规性和直接性之分。当作家在进行人物、情节等描写的时候,所进行的思维就是有步骤地进行形象的分析和综合的过程,它是属于常规性的;而当作家在审美观察中捕捉形象时,往往又是直接性的。所以,我们这里所说的分析思维是指常规性的体现着一定的步骤或程序的思维,它可以是抽象思维,也可以是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的对象或结果可以是抽象的,也可以是形象的。
直觉思维是一种心理现象。它不仅在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关键阶段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还是人生命活动、延缓衰老的重要保证。直觉思维是完全可以有意识地加以训练和培养的。
直觉就是直接的察觉,表现为对感知的事物做出的确定与评价。它也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迅速而直接的洞察和领悟,这种领悟使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考虑某一问题时,在头脑中突如其来产生一种创造性设想。
直觉思维经常出现在学习和研究之中,凡是有思维活动的地方都存在着直觉。小孩凭直觉分辨银幕上的“好人”和“坏人”;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凭直觉选择解题途径……特别是很多重大突破性的科学发现都得益于直觉(包括灵感、顿悟)。
曾几何时,人们一直把直觉,也就是所谓“第六感”带来的成功视为“侥幸”,但是人们也许不知道:直觉也许反映了可靠的记忆。
《求生之门》作者盖文·狄贝克是一位暴力预防学专家,他说:“你能清楚地感受到恐惧来袭。直觉可以清楚地告诉你‘危险’二字……直觉具有保护你的神奇力量……是你最重要的安全网,这是造物主最神奇的设计,为了在危险来临时立即给予警告”。
电影《直觉》剧照
重庆市的一名女会计能用鼻子闻出钱的真假。几年前,这名女会计收到一张假币后,开始摸索辨别假币的办法。一段时间后,她竟然练就了用鼻子分辨假币的功夫,即使感冒了,也能用鼻子“找”出假币来。电视台的记者对她进行了现场测试,并全程记录。测试分两次进行。将其眼睛蒙上后,测试开始。第一次,记者用了两张百元真币。女会计仔细地闻了几下,即判断出钱是真的。第二次测试时,记者用了一张真币和一张假币。女会计闻了闻,很快说出了正确答案。
她说,真币和假币的气味不一样,只是旁人从来没有留意,“我也说不出来真币和假币的气味有什么不一样,就是感觉不一样”。她判别真假币的本领还是来自直觉,但她道出了直觉与气味的紧密联系。
一般人认为,女性的直觉总是特别准,尤其是在感情问题上,女性似乎特别爱用直觉做判断,并且结果常常八九不离十,这与女性对感情格外关注有关。人们总是认为,女人更感性,更愿意花精力去记忆事物的细枝末节。当这些细节与惯例不符时,她们就会动用联想,集中精力对这些“异常情况”进行类比和分析。敏于观察让她们产生了奇特的判断能力。
另外,感情的发展本来就很难理性分析。一次情感表达要由念头、措辞、眼神和声调、表情等各方面协作才能完成。当爱人心口不一时,总有某一个方面会表现不自然,联想丰富、心思细腻的女人就像测谎仪一样,能捕捉到出卖他的心跳和血压异常。
直觉就是一种模糊的经验判断。当某种经验积累得多了,一旦看到某种类似的现象或者反常的现象,就会联想到可能的结果,人们概括为“直觉”。不过,与其说女人的直觉准确,不如说女性更迷恋直觉,愿意相信自己的直觉很神奇。
女性对直觉的迷恋,很大程度上是社会长期以来男女不同角色分工导致的。社会要求男性坚决果断,有准确的思辨和判断力。在他们想要了解一个真相时,往往依靠逻辑进行推理,一旦逻辑中断,他们就无法继续前进。而女性多年来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她们容易对一些事情显得无能为力,所以更愿意相信有某种超自然的力量帮她们去判断事物。
渐渐地,男女都越来越习惯这种“分工”,尤其是女性,她们会下意识地自动屏蔽掉直觉不准的事例,而只要直觉判断对了一次,大脑就会将这个瞬间“咔嚓”定格,让女性产生“直觉真准”的想法。
人们通常说的直觉还包括通过视觉、听觉得到的信息,对方的“眼神”、音调、身体语言等都有可能影响我们的潜意识。但无论如何,它们远不如通过人体信息素的反应快,眼睛、耳朵得到的信息还要进入大脑皮质,通过“理智”的分析才做出判断,而从犁鼻器得到的信息直接作用于下丘脑,人体立即做出反应,这为我们争取到有时是极其宝贵的时间。女性的嗅觉通常比男性灵敏,年轻者比年长者嗅觉也较为灵敏,因此,他们靠“直觉”做出判断的本领也比后者强得多。
人在恐惧、愤怒或紧张时,身体会产生巨大的转变。曾有报道称,把人在大发雷霆时呼出的气体压入水中,竟能把水中养的金鱼毒死!一个即将犯罪的人也会有种种的身体变化,如血压、心跳、体温等,同时发出强烈的类似麝香的气味来——泌离腺制造出来的物质。也许正是这些异常的气味提醒了与之有关的人员。
直觉可以帮助你逢凶化吉,当你隐约感觉某人对你有威胁时,千万不要忽略这个无声的警告,不要试图用“理性”去反驳它。事实上,“恐惧”不只是直觉,它也可以从生理层面找到解释。
一位海关检查员认为,他在特殊工作经历中培养了一种特殊的技能,即能够准确地判定一个人是否在欺骗他。他的根据是,在海关通道执行公务时,短短的几句对话就能使他确定对方是否可疑;而在他认为可疑的人身上,无一例外地都查出了违禁物品。
在欧洲的某些机场,当人们在海关列队通过时,有一种类似于交通灯的装置,红灯亮起时,乘客要停下来接受检查,如果是绿灯,表示可以通过。不过,海关和边境保护署的人员会利用某种“第六感”来做出判断,这是他们通过对旅客的多年观察、阅人无数才训练出来的能力。如果一位旅客看起来像是隐藏了某样东西,或是在申报时说谎,就会被这种“第六感”所察觉。
美国神经学家确定了大脑的一个部位,该部位使人在解决道德难题时令情感和直觉能与理智共同发挥作用,从而影响大脑的判断。这个部位对解决极端的道德难题至关重要。大脑在做决定时并不是只运用理性思维,也带有感情色彩。
这首次证明了人在判断对错时情感会发挥一定的作用,也有助于解释人为什么会富有同情心,而不完全是理性的。
美国南加州大学的安东尼娅·达马西奥说:“这个部分是大脑体系中决定人类智慧和仁爱的部分之一。研究表明,人在面对各种情况时会做出并非纯理性的道德判断,情感会在其中发挥作用。我们的研究还表明,人拒绝极端的功利主义分析形式,这与社会情感的调动有关。”达马西奥认为,这种理智与情感相结合的道德判断形式证明,人类进化过程中智慧在缓慢积累。
研究还表明,情感并不是在人做出决定以后才发挥作用的,它是决策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
由于气味可以在极短的时间里影响一个人的情感,这个情感和气味带来的“直觉”与理智共同发挥作用,从而直接影响到大脑对事物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