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 元音与鼻尾之间的协同发音研究
吴宗济等(1986)做了普通话408个音节的语图册,他们指出了鼻音韵尾的一些情况,如-n、-ŋ尾是一种不太纯粹的鼻音,与元音之间的界限常常缺少“断层”现象,界限不够明显,测量其长度要靠目估,强度一般比较弱。
鲍怀翘、林茂灿(2014)(许毅撰写)对于鼻韵母的声学特性有一些提法值得我们关注,普通话的鼻尾有三个主要特征:①单念时,鼻韵尾常常表现为鼻辅音,它的声学特性本质上与声母的鼻音一样。②鼻尾有时不表现为鼻辅音,它会使得前面的元音发生鼻化。③鼻尾的不同表现决定于鼻尾本身的发音部位以及前面元音的发音部位和开口度大小。具体来说,前面元音越靠后鼻尾越长,前面元音开口度越小鼻尾也越长。
林茂灿、颜景助(1994)详细考察了普通话零声母鼻韵母音节中的协同发音情况。结果发现:元音终点共振峰频率会受到不同发音部位的-n、-ŋ的逆向协同发音的作用。元音时长在阴平和去声中最短,上声最长。后接-n尾时,[ian]和[yan]中的元音最长,[ǝn]最短。后接-ŋ尾时,[iaŋ]和[uaŋ]最长,[ǝŋ]最短。不同的元音对鼻尾时长有影响,低元音后面的鼻尾明显长于高元音后面的鼻尾。去声后面的鼻尾比其他三声都要短。他们认为,鼻音前面的共振峰过渡是区分两种鼻尾的最重要依据。他们的研究中用了元音时长与鼻尾时长的比值这个参数,他们发现鼻韵尾时长及元音和鼻尾的时长比值,跟前面主要元音为低或非低的特征有关。
桂明超(1996)对昆明话中[an]和[ǝŋ]两类鼻音尾进行了声学分析,指出其中的鼻尾实际上丢失了,而前面的元音也只有轻微鼻化。他还将昆明话与普通话进行了对比,发现普通话的元音发生了明显的鼻化,鼻韵尾有时明显,有时不明显(冉启斌,2005)。
王志洁(1997)用鼻流计(nasometer)测量了普通话作韵尾(音节尾)的鼻音与作声母(音节首)的鼻音的鼻音度(nasality),结果发现作声母的鼻音能量平均值是93.01%,作韵尾的鼻音能量平均值是82.32%,认为这种差异体现了鼻尾的弱化。她还指出,韵尾的-n比-ŋ弱化的程度要大一些。
梁建芬(2001)考察了大样本语料(句子和语篇)中的鼻韵尾脱落情况,发现鼻韵尾之后音节的声母发音方法会影响鼻尾脱落,比如,在擦音和零声母之前的鼻尾容易脱落。
方强、李爱军(2003)研究了单音节中鼻声母和鼻尾对相邻元音的影响,他们通过对元音进行FFT变换得到了谐波能量的几个参数,考察了对于[i]、[a]、[u]这3个元音被鼻化的表现方式的差异,结果发现元音鼻化后会在250Hz附近出现弱的鼻音共振峰,1000~2000Hz出现几个能量较弱的谱峰。
冉启斌(2005)详细梳理和回顾了汉语鼻韵尾的实验研究,认为汉语单音节的鼻音韵尾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弱化的倾向,语流中鼻尾的弱化程度更加明显。
孙锐欣(2015)利用元音鼻化段时长和鼻化元音共振峰带宽构建的一个三维向量来描述鼻化元音的依据,经过试验和计算,发现前鼻音韵母中的元音鼻化程度比较低,后鼻音韵母中的元音鼻化程度比较高,韵腹是高元音的韵母,元音鼻化程度最高。
时秀娟等(2010)用鼻音计对北京话响音的鼻化度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元音的内在鼻化度与舌位关系密切:舌位较低、较前则鼻化度较高;舌位较高、较后则鼻化度较低。
时秀娟(2011)梳理了她和同事的一系列关于汉语鼻化度的研究,指出北京话前鼻尾的鼻化度均值为87,标准差较大;后鼻尾的鼻化度均值为93,标准差较小。说明前鼻尾的鼻化度小于后鼻尾的鼻化度,前鼻尾有脱落现象,后鼻尾则没有,比较稳定。不同元音接鼻尾的鼻化度也有差异,接前鼻尾时的顺序从大到小依次为[(i)n]、[(y)n]、[(e)n]、[(u)n]、[n],接后鼻尾时的顺序为([ i)ŋ]、[(y)ŋ]、[(e)ŋ]、[(u)ŋ]、[ŋ]。北京话7个单元音的内在鼻化度从大到小依次为[a]、[i]、[y]、[ɤ/ɿ]、[u]、[ʅ],因此,元音的内在鼻化度与舌位高低密切相关:舌位较低、较前则鼻化度较高;舌位较高、较后则鼻化度较低。同时,她还提出了复合鼻化度这个说法,就是元音和鼻音结合时的整体鼻化度,比如,带前鼻尾的5个元音的鼻化度从大到小依次为[i]、[y]、[e]、[u]、[a]。这里要注意的是低元音a位次的改变,它在开音节单元音中鼻化度是最高的,但是带上鼻尾之后,鼻化度最低,而前高元音带上鼻尾之后,鼻化度最高。因此,她认为“高元音不容易鼻化”(王力,2000)这个提法太笼统。
郭蕾等(2010)测量和分析了普通话单音节鼻化元音,即带鼻尾元音的鼻化度和共振峰。主要结论有:①不带鼻尾的单元音鼻化度从大到小依次为[i]、[y]、[a]、[u]、[o]、[e]。注意这里的次序跟时秀娟(2011)的不同,主要的差异是低元音[a]。②这6个元音带上鼻尾之后,鼻化度增高,增高的趋势和次序跟不带鼻尾时的次序一致,也就是[i]的鼻化度增长得最大。③后鼻尾前面元音的鼻化度大于前鼻尾前面元音的鼻化度。郭蕾等(2010)认为,高元音[i]和[u]舌位较高,相对小舌和软腭下降的过程比较大,因此,容易发生鼻化。而低元音发音时舌位较低,同时小舌和软腭上升,气流多从口腔出来,因此,自身的鼻化度较低,带上鼻尾之后,鼻化程度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