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塔尔之行
引言:随身携带的干粮,不仅能补充体力,还能使沉甸甸的胃压住剧烈上蹿的心脏!因为接下来3.5公里的努瓦迪山口盘山公路,是现代化沥青公路向无人区的过渡,或者叫“文明向荒野的过渡”,路途异常险峻,而这一段道路后面,等待人们的,是如同鲎一样蠕动在沙海的片片烂石,那才是艰难险阻的开始……
时间:2011年4月
地点:西非,毛里塔尼亚
此行目的是考察一条拟建二级公路,起始段位于沙漠边陲的阿塔尔,那里,有这条二级公路唯一要穿越的村子——艾因·萨弗拉。
全程700公里,500公里沥青路加200公里石山和沙漠。最后200公里,将会看到一幅动态的画——石山如何向沙漠“演化”,此段“道路”崎岖难行,备足水和食物,是基本常识,尤其是水!
早晨,从大西洋方向吹来的海风夹杂着潮腥味,朝人们后脑勺偷袭,考验着头发的韧性。背着大海渐行渐远之时,单调的舞台逐渐被西部非洲的炽烈光照占据。阳光贪婪地舔舐着大地,不放过任何一丝水汽,几近干枯的草木,怒指深蓝,绝命抗争!
忽然,风向开始急转直下。干燥的热风在与咸湿的海风经过一番博弈之后,终于占据绝对上风,为能主宰这贫瘠的大地狂喜不已!
燥风在耳边呼喊——欢迎来到撒哈拉沙漠!
司机扶了下脸上与黝黑皮肤混为一色的墨镜,调整坐姿,准备与沙漠决斗!这是位年轻的老司机,之所以“年轻”,是因为他还是“80后”,之所以“老”,是因为他开车集应变能力、安全意识和时间观念于一身。
老司机从来都是用数据说话。简单一算,一年下来,老司机开车至少12万公里,可以绕地球3圈,相当于每4个月绕地球1圈。如果是开车回国的话,可以回家4趟!整整4趟!
中午,抵达阿塔尔市中心,也就是500公里沥青路即将结束的地方。市中心,街道两边低矮的土色平房伸出细长的塑料排水管,细,证明这里雨水少,长,是人为了防止水流冲刷墙面。虽然半个城市已经陷入沙漠里,然而,因为甘霖的涓涓眷顾,这座城市可以有条件地找回它的生命力——如同非洲肺鱼。
阿塔尔,起初是一个人的名字,一个生活在古代的诗人。因蒙古族入侵,阿塔尔丧生乱军之中。其葬身之地,就是现在的阿塔尔。一个地方再荒芜,因为曾经演绎过一段鲜活的历史,也会变得厚重起来。至少,即使石头再烂,沙子再焦,也曾经亲吻过他们的双脚,聆听过他们的声音,更目睹过他们的悲欢离合。透过这些焦沙烂石,人们的第六感可以在超时空中与那段历史对目凝视……
在阿塔尔市,汽车畅饮燃油,人们补充水和食物。
接下来3.5公里盘山公路,是现代化沥青公路向无人区的过渡,或者叫“文明向荒野的过渡”,路途异常险峻。人们吃饱喝足,除了补充体力,还能用沉甸甸的胃压住剧烈上蹿的心脏!
最后一个岗哨的官兵,检查完通关路单后,极力用蹩脚的法语做出善意的提醒。
旋即,汽车进入盘山公路——努瓦迪山口公路——一条2000年由中国工程队修筑的一级沥青公路。
这条蜿蜒的盘山公路,像一条黑色蟒蛇,将黑黄色的粗糙石山紧紧勒住。悬崖峭壁似在脚下,奇峰峻岭尽收眼底。汽车颤颤巍巍地沿着道路标线朝前小心爬行。透过车窗,朝外望去,在惯性的作用下,整个人犹如在空中荡秋千,此时忽然被抛向空中,彼时又被拽回车里。惊心动魄之余,人们甚至无法联想当时建设者如何进行施工作业——挖机咋有的操作平面?又是咋将上方的石头剥离?即使这样干,工效又得多低?最主要的是——人得有多大胆!
好吧,反正是修好了!如果撇开无法实现的安全坡度和舒适曲率,平整度还是让人感到幸福的。
汽车经过一阵滑翔后,一头扎进了遍地焦沙烂石的沙石区——沙漠和石山的混合区。这段不到180公里的路程,分为两段:一段石山险路和一段荒漠沙丘,将耗费整个行程的一半时间。远望,这布满沙地的黑色石头,如同从漠海登陆产卵的鲎,正忙着肆意繁殖。因为热气熏蒸折射的原因,它们竟撒欢似的蠕动起来!
在若有若无的车辙引导下,加之GPS和天象的辅助,人们摸索着朝前进发。由于GPS误差较大,天象更有蛊惑性,而车辙通常又被乱石淹没,几经周折,反反复复,走了不少冤枉路。
沙漠气温奇高,车外体表温度一度接近60℃,人们不断补水,以维持体内水分平衡。真不敢想象,在这无尽的荒漠里,如果没有水,是否会上演现代版的“天然木乃伊制作教程”。
汽车行驶在沙地里,如同人踩在棉花上,有大力气但使不出,得用不破坏沙地表层硬壳的巧劲。而沙漠行车,又得换上轻易破坏硬壳的沙漠轮胎,老司机总能在矛盾中找到平衡点……
为了节省油耗,上坡时,老司机不得不关掉车内包括空调在内的所有耗能设备。
路上,遇到一对法国夫妇,向他们提醒——这一带是马格里布恐怖组织活动的区域,而西方人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肥狍子!对方却报以大义凛然的微微一笑——他们要看撒哈拉之眼、“死城”瓦丹、欣盖提图书馆,也许还追求刺激。
所幸,下午四点钟,终于在这人迹罕至之地偶遇了一个游牧家庭的帐篷。
倔强的白色帆布帐篷与烈风正面顶撞,经风吹蚀,彰显它的做工和质量。有了它的庇护,牧民才有避风地休憩,有了它,“无人区”徒得虚名!
人们随车携带了小型煤气灶和方便面,在牧民好奇的围观下,抄起中国式吃饭家什——筷子,然后,在嘴巴和筷子无间的配合下,近乎表演性地完成晚餐,抹嘴之际,牧民竖起大拇指夸奖——好功夫!
休息完后,已是晚上六点,夕阳的余晖温柔地洒在帐篷上,又温柔地在帐篷背面拉出长长的影子。接下来,等待人们的,也确实有一片温柔之地。
接近六点半的时候,天色开始暗淡下来。随着夜幕的降临,温度也跟着太阳转移阵地,越来越低。人们不断在身上增加衣服。当再也没有衣服往身上堆积的时候,又将衣领裹紧,再将身体缩成一团。而老司机,始终保持一个姿势。
天空中,隐约看到有滚滚乌云,四周也弥漫着雾气。看近处的草,显得异常茂盛,清新的绿色和暗淡的土黄色形成鲜明的对比。正是那些弥漫在空气中的雾气滋养了这些植物,它们将叶子伸到空中,吸食空气中的水分。此刻,人们才注意到这些长着大片叶子的面包树是何等聪明和顽强。这些饱满诱人的叶子也饱含剧毒,羊、骆驼和驴在经历若干代被选择后,已经本能得无视它们。这些动物宁愿冒着被针刺的痛苦去吃骆驼刺,也不会动这些秀色可餐的面包树。无论面包树还是骆驼刺,似乎都找到了沙漠生存方式。
好的,温柔之乡过去了。
在夜色的笼罩下,前方的沙石路变得更加危险,尤其是坡度大的地形。途中,人们只好先下车徒步推进,推出一个扇子面——一步一拔地去前方踩点,然后引导汽车前行。
这余下的上百公里行程艰险无比,加之又是晚上行车,更是难上加难,险上加险。一度,车轮不是陷入沙子里,就是被卡在石缝里。
在经过一个小沙丘的时候,汽车陷入其中,底盘也被托住,人们就借着手电筒的光线用铁锹将车底的沙子一点点地掏出来,然后在车轮下塞入防护板,汽车憋足了劲,嗷的一声,才得以脱身。为以防万一,老司机早已在车上塞了至少三箱水。
有时,汽车像是进入一块百慕大三角区。忽然沙尘遮天蔽日,即使白天,能见度也几乎为零,何况是晚上,于是人们就停下来,等待。即使等,也要选对地方。老司机要将汽车尽量停在石路上,或者停在沙丘迎风面的下坡上,否则,车就可能陷入沙中,然后就会托底,接着情况就会变得更加糟糕。
有时,汽车像是进入一块奇门遁甲之地。凭借车灯射出的光线,人们只能看到十几米远的地面,而周围,全是一抹黑,下车一踩,全是千篇一律的沙石——除了这两样物体的组合之外,再没有其他的参照物了。人们误以为前方的车辙就是“先行者”走过的路,谁想到,那是自己刚留下的,于是,汽车绕着几处形状相同的沙丘一次次回到原点。眼看着油表的指针在朝下沉,人们烦躁不已,又要不断迫使自己沉静下来清理头绪。
寂静的沙漠里,孤独的人犹如沉落在深邃的海底,未知的黑暗四周,隐藏着吞噬灵魂的巨兽。唯有汽车轰鸣的声音和两支飘动沙尘的光柱与人相伴。
最后,人们发现了卡车的车辙——这应该是前几天朝目的地运送物资的卡车留下的。这卡车司机是丫丫——一个当地的老司机,沙漠行车规则早就烙在了他的潜意识里,跟他走,肯定没错!
晚上十一点多,在车灯的光圈里,前面冒出来一栋方正的小房子,紧接着,冒出更多的小房子。——埃因·撒弗拉到了!
埃因·撒弗拉是一个有2000多人的大村,村民都是白摩尔人。
由于时间太晚,整个村庄似乎正在寂静中熟睡。
几经辗转,汽车开到了一处有灯光的人家,我们将在这里休息。
一群白摩尔孩子,穿着民族服饰,像精灵一样,从四周钻了出来,在远处嘀嘀咕咕地议论这些异乡来客,好奇而又胆怯。
慵懒的灯光驱赶着疲劳的虫子,爬进了人们的眼睛,越揉越累,真不想再睁开眼睛。于是,简单吃些食物后,有的睡帐篷,有的睡车里,有的席地而卧与星空对视而眠。
随行的阿米(法语发音:朋友)晚上却很有精神。蒙眬中,听到他们互相寒暄,拉家常,说里短,然后将羊肉嚼得津津有味。
下半夜,夜风夹杂着沙粒,妄图将大地重新布局,不知名的沙漠植物将自己塑造成灯笼状,满地奔跑,它们企图将种子撒到世界的每个角落。即使在这荒漠的黑夜里,生命的扩张也不曾停息。
啥叫漠海行车规则?拙结如下:
首先,一般表层沙比较坚硬,一旦前面的车经过之后,硬壳就会被破坏,如果后面的车沿着前面车的车辙行驶的话,就极有可能陷入沙中。
其次,在停车的时候,要将车停在即将下坡的地方,如果在上坡、坡底或平地上停车的话,也极有可能陷车,所以,在前面的车作为向导的情况下,后面跟上的车要时刻注意前方车的动向,不能盲目跟上,应保持适当距离。
最后,通常沙丘迎风面的坡度比较平缓坚硬,而背风面则比较陡峭松软,所以在行车的时候,头脑一定要保持警惕,要有悬崖勒马的反应速度。
在这次行车的过程中,向导的车就有好几次有惊无险。有一回,只差不到半米就有可能溜下河谷,这不得不让人佩服老司机的沙漠驾车技术。
啥叫老司机?拙结如下:
第一,必须技术好。啥叫技术好,对于司机,体现的不是快,而是对突发事件的应变处理能力!第二,必须有一定的里程积分——让人服你,就用数字说话,老司机起码得有百万公里以上里程吧。第三,必须性格沉稳,避免情绪作业——心情爽了,时速200公里,心情差了,时速20公里,谁敢用?第四,必须酒不碰,烟可不沾——最好有一个不对“瘾品”产生依赖的性格。第五,必须对自己的车况了如指掌——坐车最关注什么?安全!这就要求司机利用空闲时间勤于检修,并用自身“直觉”或“经验”对可能的故障进行预处理,总之,你不能把车况完全“外包”。第六,必须有时间观念——别“车到用时反没影”。第七,必须……总之,总结在一个“老”字里吧。
如今,“老司机”已经成了一个泛指名词,泛指那些有经验、技术好和值得学习甚至膜拜的高手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