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防暑降温措施管理
一、高温对人体的不利影响
当高温环境的热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可对人体产生多方面的不利影响。主要有:
(1)人体热平衡。在高温环境下作业可导致体温上升。如体温上升到38℃以上时,一部分人即可表现出头痛、头晕、心慌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导致中暑或热衰竭。
(2)水盐代谢。高温作业者由于排汗增多而丧失大量水分、盐分,若不能及时得到补充,可出现工作效率低、乏力、口渴、脉搏加快、体温升高等现象。
(3)循环系统。在高温条件下作业,皮肤血管扩张,血管紧张度降低,可使血压下降。但在高温与重体力劳动相结合情况下,血压也可增高,但舒张压一般不增高,甚至略有降低。脉搏加快,心脏负担加重。
(4)消化系统。在高温环境下作业,易引起消化道胃液分泌减少,因而造成食欲减退。高温作业人员消化道疾病患病率往往高于一般员工,而且工龄越长,患病率越高。
(5)泌尿系统。长期在高温条件下作业,若水盐供应不足,可使尿浓缩,增加肾脏负担,有时可以导致肾功能不全。
(6)神经系统。在高温、热辐射环境下作业,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注意力和肌肉工作能力降低,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差。由于劳动者的反应速度降低,正确性和协调性受到阻碍,所以容易发生工伤事故。
二、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
《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适用于存在高温作业及在高温天气期间安排劳动者作业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
1.界定高温天气度数与WRGT指数测量方法
高温天气是指地市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站向公众发布的日最高气温35℃以上的天气。
高温天气作业是指用人单位在高温天气期间安排劳动者在高温自然气象环境下进行的作业。
WRGT指数测量仪器与方法:测量仪器采用WRGT指数测定仪直接测量,或采用干球温度计、自然湿球温度计、黑球温度计,在同一地点分别测量计算。
自然湿球温度计的感温部分应为圆柱体,测量范围为5~40℃:精度为±0.5℃。
黑球温度计的黑球直径为150mm成50mm,为无光泽黑球,平均辐射系数为0.95,铜球壁越薄越好,测量范围为20~120℃,精度为±1℃。
干球温度计测量的范围为10~60℃:精度为±0.5℃,测量时应注意防止辐射热的影响。
干球、湿球和黑球温度测量时,应采用三角支架将三个温度计悬挂起来,以便使环境空气不受制流经球体感温部。
在测量湿球温度时,要在湿球温度计的感温部分裹上一层湿纱布条,纱布条要覆盖湿球温度计的整个感温球体。测量时由其自然蒸发(不能人为强迫通风),每10min读记测量数值。应注意保持布条清洁、湿润,再次使用前要清洗干净。
黑球温度计达到稳定状态时,需要时间较长,所以黑球温度计至少放置10min读记测量数值。
2.明确企业和负责人职责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防暑降温工作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高温作业、高温天气作业劳动保护工作,确保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防暑降温工作全面负责。
企业应当合理布局生产现场,改进生产工艺和操作流程,采用良好的隔热、通风、降温措施,保证工作场所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求。
企业应当落实几方面的高温作业劳动保护措施:
(1)优先采用有利于控制高温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从源头上降低或者消除高温危害。对于生产过程中不能完全消除的高温危害,应当采取综合控制措施,使其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求。
(2)存在高温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应当保证其设计符合国家职业卫生相关标准和卫生要求,高温防护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3)存在高温职业病危害的企业,应当实施由专人负责的高温日常监测,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
(4)企业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对从事接触高温危害作业劳动者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将检查结果存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书面告知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5)企业不得安排怀孕女职工和未成年工从事《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3部分:高温》(GBZ/T229.3)中第三级以上的高温工作场所作业。
劳动者出现中暑症状时,企业应当立即采取救助措施,使其迅速脱离高温环境,到通风阴凉处休息,供给防暑降温饮料,并采取必要的对症处理措施;病情严重者,企业应当及时送医疗卫生机构治疗。
3.规范高温作业时间
在高温天气期间,企业应当按照下列规定,根据生产特点和具体条件,采取合理安排工作时间、轮换作业、适当增加高温工作环境下劳动者的休息时间和减轻劳动强度、减少高温时段室外作业等措施:
(1)企业应当根据地市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当日发布的预报气温,调整作业时间,但因人身财产安全和公众利益需要紧急处理的除外:
① 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应当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
② 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时,用人单位全天安排劳动者室外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得超过6个小时,连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国家规定,且在气温最高时段的3个小时内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
③ 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37℃以下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劳动者连续作业时间,并且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劳动者加班。
(2)在高温天气来临之前,企业应当对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对患有心、肺、脑血管性疾病、肺结核、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其他身体状况不适合高温作业环境的劳动者,应当调整作业岗位。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企业承担。
(3)企业不得安排怀孕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期间从事室外露天作业及温度在33℃以上的工作场所作业。
(4)因高温天气停止工作、缩短工作时间的,企业不得扣除或降低劳动者工资。
4.实施高温职业防护
企业应当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高温防护、中暑急救等职业卫生知识,向劳动者提供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品,并督促和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
企业应当为高温作业、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供给足够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防暑降温饮料及必需的药品。不得以发放钱物替代提供防暑降温饮料。防暑降温饮料不得充抵高温津贴。
在高温工作环境企业应当设立休息场所。休息场所应当设有座椅,保持通风良好或者配有空调等防暑降温设施。劳动者应当服从用人单位合理调整高温天气作息时间或者对有关工作地点、工作岗位的调整安排。
企业应当制订高温中暑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应急救援的演习,并根据从事高温作业和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数量及作业条件等情况,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足量的急救药品。
5.劳动者从事高温作业的,依法享受岗位津贴
企业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并纳入工资总额。
6.中暑纳入职业病
劳动者因高温作业或者高温天气作业引起中暑,经诊断为职业病的,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7.明确处罚规定
工会组织依法对企业的高温作业、高温天气劳动保护措施实行监督。发现违法行为,工会组织有权向企业提出,企业应当及时改正。企业拒不改正的,工会组织应当提请有关部门依法处理,并对处理结果进行监督。
《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对违反规定的企业及负责人也做出了明确的处罚规定,企业违反职业病防治与安全生产法律、行政法规,危害劳动者身体健康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相关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责令企业整改或者停止作业;情节严重的,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追究企业及其负责人的相应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企业违反国家劳动保障法律、行政法规有关工作时间、工资津贴规定,侵害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由县级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依法责令改正。
三、职业性中暑预防
职业性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作用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从而引起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轻者出现发热、头晕、恶心、呕吐;重者可有头痛剧烈、昏迷,甚至引起死亡。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来避免职业性中暑的发生:
(1)合理布置生产性热源,采取隔热、通风降温等措施。
(2)高温车间建立空调休息室,休息室温度为25~28℃。
(3)补充含盐清凉饮料,含盐量为0.1%~0.2%,饮料温度低于常温。
(4)针对露天高温作业,调整工休制度,避免长时间接触高温。
(5)加强职业健康监护,认真做好高温季节到来之前的体检工作,避免职业禁忌证者从事高温作业,如Ⅱ期高血压、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慢性肾炎、未控制的甲亢、糖尿病和大面积皮肤瘢痕患者,不宜从事高温作业。
炎热的气候非常有利于有毒气体的挥发,增加了职业中毒的风险,为了预防职业中毒,必须做好如下几点:
(1)采取设备密闭、机械通风措施,降低毒物浓度。
(2)进行车间空气检测,避免职业中毒。
(3)进行入职前职业健康检查,避免职业禁忌证者接触有毒物质。
(4)做好在岗期间职业健康监护,早发现,早采取合理措施,避免健康危害进一步扩大。
(5)根据作业特点,为工人配备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
(6)减少工人接触毒物的时间,避免长时间加班,尤其是在通风不良的工作场所。
四、企业防暑降温具体措施
(1)认真落实防暑降温责任制。
(2)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3)加强工作中的轮换休息。
(4)保证现场饮水供应充足。
(5)落实防暑降温物品。
(6)积极改善工作环境。
(7)切实做好卫生防疫工作。
(8)落实夏季防火工作。
(9)做好职业性中暑的现场救护工作:
① 当出现中暑先兆症状或轻度中暑时,应立即离开高温作业环境,到阴凉安静地方休息,补充清凉含盐饮料。民间常用的刮痧疗法也有较好的效果。
② 昏倒的患者,应将其迅速抬到环境凉爽的地方,解开衣扣和裤带,有条件者可在患者头部、两腋下和大腿内侧等处放置水袋,用冷水、冰水或酒精擦身,同时用风扇向患者吹风。上述治疗过程中,必须用力按摩患者四肢,以防止周围血循环停滞。
③ 患者清醒后,可给患者喝些凉开水,同时服用十滴水或人丹等防暑药品。
④ 对重度中暑者,应在做上述降温措施的同时,将患者迅速送往医院进行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