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 辨识控制危险源,消除习惯性违章
危险源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从那里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如图3-2所示。
图3-2 危 险 源 辨 识
一、辨识控制危险源的概念
辨识控制危险源是指辨识作业现场和作业活动存在的危险源,并将危险源导致事故的严重程度与可能性进行组合来评价危险源风险,然后基于危险源风险的大小来决定对策措施的优先度,并制定消除或降低风险的安全措施,并记录其整体过程实施结果的一系列方法。
二、班组辨识控制危险源的目的
(1)是班组安全管理中制定年度安全生产工作目标与计划的基础和依据。
(2)促进班组立足于“事前预防”的思想,使班组成员具有对现场整体安全生产风险的共同认识。
(3)促进班组着眼于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水平”,采取以本质安全为着眼点的降低风险型技术措施,确保企业持续改进安全生产绩效。
(4)强化班组针对“残留风险”的管理型措施的执行力度。
三、辨识控制危险源的实施方法
辨识控制危险源的实施方法如图3-3所示。
图3-3 控制危险源实施方法
四、习惯性违章的主要类别
班组员工习惯性违章(不安全行为)的主要类别(见图3-4)。
图3-4 习惯性违章类别
五、班组消除习惯性违章措施
1.开展班前班后会
每个班组在每日工作的开始实施阶段和结束总结阶段,应自始至终地认真贯彻“五同时”,即班组长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考核生产任务的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考核安全工作,即把安全指标与生产指标一起进行检查考核。认真开好班前会和班后会,将安全工作列为班前会、班后会的重点内容,做到一日安全工作程序化,即班前布置安全,班后检查安全。班前会、班后会成效与否是班组安全管理水平的一个显著标志,对于防止事故发生有重要作用。
1)班前会的主要内容
(1)交代当天的工作任务,做出分工,指定负责人和监护人。
(2)告知作业环境的情况。
(3)使用的机械设备和工器具的性能和操作技术。
(4)做好危险占分析,告知可能发生事故的环节、部位和应采取的防护措施。
(5)检查督促班组成员正确穿戴和使用防护用品用具。
2)班后会的主要内容
(1)简明扼要地对当天生产任务的完成和执行安全规程的情况进行小结,既要肯定好的方面,又要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对工作中认真执行规程制度、表现突出的职工进行表扬;对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的职工视情节轻重和造成后果的大小,提出批评或考核处罚。
(3)对人员安排、作业(操作)方法、安全事项提出改进意见、对作业(操作)中发生的不安全因素、现象提出防范措施。
2.班组安全检查
1)安全检查的内容
(1)软的方面:查思想、查意识;查制度、查管理;查事故、查处理;查隐患、查整改。
(2)硬的方面:查生产设备、查辅助设施、查安全设施、查作业环境。
(3)检查重点:易造成重大损失的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剧毒品;易造成重大损失的锅炉、压力容器、起重设备、运输设备、冶炼设备、冲压设备、高空作业和本班组易发生工伤、火灾爆炸事故的设备、工种、场所及作业人员;造成职业中毒、职业病的中毒点及其作业人员;直接管理重要作业点和有害点的部位及其作业人员。
2)班组安全巡检
(1)四查:查安全意识强不强;查安全制度、安全操作规程执行好不好;查设备、设施运行状况好不好,安全措施、安全防护是否到位,查物料使用是否有隐患;查作业环境、作业现场是否符合要求。
(2)三掌握:掌握本班组个人家庭情况;掌握本班组人员近期精神状况和思想倾向;掌握本班组人员个性特点。
(3)二抓:抓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与否;抓隐患整改是否落实。
(4)一严:严格安全生产奖惩考核。
(5)安全巡检中的“望、闻、听、问”。
望:要害部位、巡检点,望人员状态、员工行为;
闻:是否有特殊气味;
听:是否有特殊或者不正常的声音;
问:工作情况、时间、地点。
3.班组安全教育
1)班组安全教育的目的
班组安全教育由“传授”与“培育”两个步骤组成,其目的是通过实施“传授”与“培育”,来改变班组员工,使其能够把获得的知识有效应用于日常作业的实践。
2)班组安全教育的特点
班组安全教育的特点如图3-5所示。
图3-5 班组安全教育特点
3)班组安全教育的种类与内容
班组安全教育的种类与内容如表3-6所示。
表3-6 班组安全教育的种类与内容
4)班组安全教育方法
班组安全教育方法如图3-6所示。
图3-6 班组安全教育方法
六、班组安全标准化作业
班组安全建设的另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结合生产实际制定班组各项安全标准,逐步实行安全管理标准化,作业程序标准化,生产操作标准化,生产设备、安全设施标准化,作业环境、工具摆放标准化,安全用语、安全标志标准化,个体防护用品使用标准化。采取标准化作业,既能提高生产效率,又可保证生产安全。
1.标准化作业的目的和意义
标准化作业就是对每道工序、每个环节、每个岗位,直至每项操作都制定科学的标准,全体职工都按各自应遵循的标准进行生产活动,各道工序按规定的标准进行衔接。制定标准化的目的,就是要统一和优化作业的程序和标准,求得最佳的操作质量、操作条件、生产效益。采用标准化作业,是一项从根本上保证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安全和健康的重要措施。
标准化是一项综合性的基础工作,是技术规范的一种表现形式。安全生产中实行标准化、规范化,有利于对各项工作的管理;各项作业实行标准化,职工就会按规定的程序和作业标准进行操作,准确无误地完成整个作业过程,从而保证整个企业的生产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
2.标准化作业的主要内容
按照工作人员(生产作业人员、检修人员、管理人员)的工作性质,标准化作业分为三个系列。每个系列要制定的标准化作业的主要内容有:作业顺序标准,生产操作标准,技术工艺标准,安全操作标准,设备维护标准,机、电设备标准,工具、器具标准,质量检验标准,文明生产标准,场地管理标准等。
(1)作业顺序标准。根据不同岗位、不同工种每项作业的职责要求,从生产准备、正常作业到作业结束的全过程,制定正确的操作顺序,使作业人员明确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2)生产操作标准。根据不同岗位、不同工种生产作业的每个步骤,从具体操作动作上规定作业人员应该怎样做,使作业人员行为规范化。
(3)技术工艺标准。根据不同生产作业所涉及的原料、燃料等具有的不同理化特性,制定相应的技术要求及科学的工艺作业标准。
(4)安全作业标准。安全作业标准涉及操作标准化、设备管理标准化、生产环境标准化、人的行为标准化、物的管理标准化以及相适应的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