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国际化
作为行业的龙头企业,一汽集团最早开始海外开拓。早在1984年12月,一汽就成立了专门的出口实体——解放汽车工业进出口公司。进出口公司的成立使其有了独立的对外谈判、签约的权力,推进了技术引进和汽车出口业务。
自1993年开始,一汽集团开始正规的海外销售。在初期以一般贸易为主,20世纪90年代中期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后,开始向非洲和中东等区域扩展。随着“三化战略”的提出,一汽集团制定了国际战略实施方案,提出“聚焦战略”,结合集团产品特点,集中资源,向中东、独联体国家、东南亚和非洲四大区域市场集中。利用各区域重点市场的“磁场效应”,辐射周边市场。
一汽集团先后在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建立了五大地区性公司,设立了代表处、子公司、组装基地和商务代理,与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家企业、贸易公司、分销商和代理商建立了业务关系,与大众、福特、通用、丰田、日产、大宇、现代等国际著名汽车企业保持着广泛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关系。
1991年,一汽集团在坦桑尼亚建成中国汽车行业的第一个海外汽车组装厂,同时出口周边国家。1996年,整车出口首家突破5000辆。1999年,整车和零部件出口金额在全行业首家突破1亿美元。2004年,自主品牌整车出口又一次首家突破1万辆。2006年,出口整车跃上2万辆台阶,零部件出口7500万美元,整车及零部件出口金额突破1.9亿美元。2007年,一汽集团全年出口整车2.81万辆,出口额达3.87亿元。2008年,汽车整车和零部件出口额达5.18亿元,其中整车2.5万辆,金额3.38亿美元。由于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2010年和2011年,整车出口量分别为1.1万辆和1.3万辆。
一、产品出口
一汽集团的出口产品主要是“解放”载货车和“红旗”轿车。1957年10月18日,在中国第二届出口商品交易会上,约旦商人订购了3台“解放”牌汽车,自此,中国实现有史以来第一次向外出口整车。1986年,新款“解放”CA141载货车在秋季广州交易会上第一次“亮相”,当场成交501辆。“解放”载货车的主要市场是坦桑尼亚、阿联酋、卡塔尔、伊拉克和巴基斯坦等发展中国家及南非等少数经济发达但汽车工业落后的国家。一汽集团以这些市场为中心向周边地区滚动拓展,迅速打开了43个区域市场。“红旗”轿车一直只有零星的出口。2007年3月,一汽集团轿车出口50辆“红旗·HQ3”轿车至塞内加尔。2008年年初,一汽在俄罗斯成立一汽东欧公司,授权13家一级代理,建立42家销售中心,在15个城市发展24家服务代理,完善以莫斯科中心库为中心的备件储备系统。2009年9月,一汽集团与壳牌公司签订协议,一汽集团的中重型载货车正式进入壳牌公司的全球运输采购系统,首先向亚洲10个国家出口车辆。
2012年2月,一汽集团与伊朗签订出口300辆“解放J6”重型载货车合同生效。该笔业务是该车型投放市场以来最大的单笔海外市场订单。未来将以伊朗市场为核心,辐射中东其他地区,进一步扩大在中东地区的销量及品牌影响力。6月,一汽集团与俄罗斯经销商集团 QueenGroup达成协议,将于未来三年向其交付3.3万辆轿车。这次大批量海外订单是一汽轿车公司成立以来最大的出口订单。
天津一汽公司也是一汽集团重要的出口力量。它的经济型轿车在一些地区具有一定的竞争力。2002年6月,252辆“夏利”轿车借助美国最大汽车销售商之一的 AANH(Ameri-can Automobile Network Holdings Inc.)首次出口美国。2003年5月,天津一汽公司出口中东地区1000辆轿车。2007年3月天津一汽公司与俄罗斯威塔公司签订5000辆“威志”轿车出口合同,12月,天津一汽公司出口2500辆轿车至墨西哥。在整车出口的同时,还出口核心零部件。2006年8月出口3060套动力系统至俄罗斯。2007年2月,天津一汽公司与俄罗斯SEAZ汽车公司签订关于14400套动力总成(TJ376QE发动机、ST063A变速器)出口项目的合作协议。
二、海外建厂
一汽解放已经基本实现由产品直接出口向生产销售当地化,由单一中型载货车出口为主向中、重、轻、客及零部件等多品种出口并举,由少数发展中国家市场为主向多个出口市场同时开拓的转变。相继在坦桑尼亚、南非、哈萨克斯坦和巴基斯坦等汽车工业落后地区建立了整车生产基地(主要是中型和轻型载货车),并在美国、日本、德国、泰国、印度尼西亚、伊拉克、乌干达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子公司或办事机构,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海外营销网络。
1999年3月,在南非建立合资企业 FAW Vehicle Manufacturers SA Ltd.,作为面向非洲南部各国的出口基地。其中,一汽出资60%,南非当地企业以工厂和设备出资40%。主要生产“解放”载货车。
2005年,一汽集团与乌克兰合作伙伴AIS公司合作生产轻型商用车(当地 CKD组装),作为面向独联体国家市场的生产基地,年生产能力3万辆。2007年,与俄罗斯阿穆尔汽车厂签约生产“解放”重型载货车,进行CKD生产,年产1万辆。2008年11月,一汽集团与印度当地Ural India公司就在西孟加拉国设立微型客车和货车生产工厂达成协议。
2010年3月19日,一汽集团进出口公司与中非发展基金有限公司(简称“中非发展基金”)签订一汽非洲项目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出资1亿美元,在非洲建设大规模本地化生产基地,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汽车行业在非洲最大的投资项目。2010年9月28日,一汽集团与俄罗斯GAZ集团签署合作备忘录。主要内容是,在俄罗斯组建合资公司(50∶50股比),生产及销售一汽品牌的中重型载货车。双方共同推进本地化及适应性改进,建设并完善在俄销售、服务和备件体系。合资公司产品将首先在俄罗斯市场销售。未来双方共同协商,择机开拓独联体及其他市场。
2012年2月28日,一汽集团海外生产基地在南非纳尔逊·曼德拉湾市的非洲最大工业区——库哈工业区开工奠基。该生产基地是由一汽集团与中非发展基金合作投资的一家完全组装工厂,其投资总额为6亿兰特(约合5亿元),建成后将年产5000辆载货汽车。10月8日,库哈组装工厂工艺装备总承包及土建工程项目管理合同签约。一汽南非生产基地项目由一汽非洲投资公司负责投资和管理。基地计划分两期投资。
2007年11月,天津一汽公司与墨西哥萨利纳斯集团(Salinas Group)旗下的Group Ele-ktra合资建设经济型轿车生产基地,规划生产“威志”轿车。生产由天津一汽公司负责,销售由Group Elektra负责。这是一汽集团第一次进入拉美市场,也是其轿车第一次在国外建厂生产。2009年6月,与萨利纳斯集团的合资计划冻结。今后将专注于出口。与萨利纳斯集团合作以来,通过与萨利纳斯集团旗下的零售商 Elektra Superstore合作,采用“店中店”的形式在墨西哥设立销售店。
2011年12月17日,“夏利N5”轿车在埃塞俄比亚比雷亚巴(Belayab)公司下线,这标志着天津一汽公司和首个海外KD组装基地正式落成。基地坐落于埃塞俄比亚第三大城市阿达马市,拥有涂装、组装、检测三条生产线,1000平方米海关保税仓库,年生产能力2000辆。
三、技术合作
为了提升自身技术水平,一汽集团在自主研发的同时,在开放中与国外先进企业进行联合设计与技术合作。在整车领域的载货车和轿车都进行了比较多的技术合作。
一汽集团与国外先进技术企业进行联合开发、联合制造,以提高自身的能力。例如,1984年,一汽铸造厂与日本东棉公司联合设计和制造出国内第一台20吨/小时热风除尘冲天炉(金属熔炼设备)。1986年,通过联合设计和联合制造,投产先进的车身阴极电泳油漆生产线。
一汽集团换型改造期间,引进提高发动机动力性的技术、改善驾驶室舒适性和车型外观的技术、提高底盘可靠性的技术、汽车设计的试验手段等。通过与三菱汽车公司的技术贸易方式,分别在1982年和1985年开发出CA150P型6吨和CA155P型8吨平头载货车。
一汽集团在重型载货车换代车型过程中,采取大规模的合作或合资方式研发及制造。包括整车驾驶室委托意大利一家设计公司的全新的造型设计;发动机按功率分成两段,7L以下的发动机为一汽集团与德国道依茨公司合作生产的产品,7L以上的发动机由一汽无锡柴油机厂与奥地利的AVL公司联合开发;变速器与伊顿公司合资;与日产汽车公司签订技术引进柴桥项目;等等。
在轿车领域,一汽集团与奥迪、福特、马自达、丰田汽车公司进行技术合作。第一,与奥迪公司合作。在3万辆先导工程中,签订技术许可协议,引进大众汽车公司“奥迪100 C3 GP”车型,并利用这一车型平台自主开发投产“小红旗”。第二,与福特汽车公司合作。1994年12月,联合设计进行“大红旗”的换型。2002年3月,联合设计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顶级豪华轿车——“红旗· HQ3”旗舰投放市场。第三,与马自达汽车公司合作。2002年,与马自达汽车公司进行技术合作,代工生产“马自达6”轿车。同时,将马自达的技术用在自主品牌上,开发出中高档的“奔腾”轿车。第四,与丰田汽车公司合作。2004年9月15日,与丰田汽车公司签订混合动力汽车合作项目协议,合作生产“普锐斯”混合动力轿车。
四、海外收购
一汽集团海外收购的尝试步伐一直没有停止。2007年戴姆勒与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分家之前,一汽集团曾有意收购克莱斯勒汽车公司。2007年年末,一汽集团准备收购大众汽车集团旗下的重要品牌——“西亚特”(SEAT),并放到一汽—大众汽车公司生产。但这些都没有成行。2008年,曾有意收购意大利博通公司旗下Carrozzeria Bertone公司、塞尔维亚红旗汽车厂和客车制造商 Fabrika Autobusa Priboj。尽管到目前为止,一汽集团还没有成功收购国际汽车公司,但是这些动向表明了一汽集团的国际化收购的冲动。
一汽集团,作为一个中国传统的汽车三大集团中的中央国有企业,主要通过其自主发展,建立了“解放”载货车和“红旗”轿车自主品牌,并收购了自主轿车品牌“夏利”。“解放”品牌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提升,并已经具有世界影响力;而“红旗”品牌,虽然历经艰辛和努力,但是一直没有形成市场化的影响力;“夏利”品牌,曾经在低端车市场风光一时,但是因没有自我的持续发展能力而日渐衰败。
经过50多年的发展,通过模仿、技术引进、合资合作、自主开发、联合开发、重组合并和国际化等方式提升自主发展能力。从目前的发展状态和未来的发展潜力来看,只有其立足于本国国情和技术能力(包括零部件)的载货车(中、轻、重型)才可能持续发展壮大。而其轿车的自主发展能力还没有完整成形,并且在短期之内难以形成气候。
一汽集团,虽然没有像许多传统的国有企业一样与跨国汽车企业进行全面合资,从而保留了一部分完全掌控的“自留地”,但是,这片“自留地”并没有生长出所期望的“美丽鲜花”,尤其是轿车领域。因为,它没能有效地通过合资而消化吸收先进技术从而提高自身的发展能力。近年来,由于市场竞争、政府自主开发压力,迫使一汽集团开始更大规模地进行自主开发,提升自我发展能力。从总体上来看,尽管拥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和政府的强大支持,但是因其传统国有体制的僵化而造成的低效率,一汽集团要成长为大企业的路途还是非常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