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着推广标准化——高桐
初次认识高桐老师,还是2004年年初,当时高桐老师作为学员到清华,参加我们举办的行业公开课。短暂的交流奠定了后来的合作与终身的友谊。高桐老师长期在电力企业从事企业管理工作,亲历了电力行业和电网企业管理进步的每一个台阶。对企业标准化建设有独到、系统而深刻的见解和一整套实施策略和方法。多年来,他为我国电力企业标准化建设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他四处奔走呼吁,宣传标准化,推广标准化,其执着的精神,其强烈的责任感,让我十分钦佩。在他退居二线后,我专程去天津邀请他加盟清华厚德的专家团队,高桐老师从此开始了与清华厚德的密切合作。多年来,做讲座,做咨询,与其他老师讨论研究,他不辞辛苦,始终热情饱满,兢兢业业。他还是个非常开朗、大度、洒脱、风趣的老师,深受大家欢迎和尊重。他的专业水准和为人的品质,更是让大家敬重。他对于最新电子设备的与时俱进和熟练操作,令年轻人自叹弗如。他在标准化建设上的研究成果已经成为清华厚德培训、咨询产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桐老师还为清华厚德培养了一批研究标准化的年轻老师,是这些年轻人非常喜欢的导师。把高桐老师的一篇文章《培训是解决企业标准化问题的有效途径》在这里与读者共享,希望标准化建设能够引起更广泛、更深刻的认识,推动我国的企业管理在标准化建设上迈上新的台阶。
清华厚德专家委员会标准化研究管理中心主任 高桐
培训是解决企业标准化问题的有效途径
因长期从事企业管理工作,特别是在践行企业标准化专项管理的过程中,得到了一个较深刻的体会,即实施培训是获取企业标准化预想结果和解决企业现存问题的必要环节,它应该贯穿于该项工作的自始至终。
通常对企业而言,标准化是企业常态工作之一。但是,仅就对这一常识的简单认知,在较多企业的管理层乃至高层管理者中却长期处于举棋未定、模模糊糊、反反复复、难以抉择的认识怪圈之中。在这一环境下,随之为什么做,怎么做,该谁做,做什么等企业标准化系列问题接踵而来。与此同时,企业面对这些难题,又该如何解题?答案应该是唯一的,就是要通过培训(走出去或请进来的方式)解决问题。因为“不懂的就需问,未知的就要学,想见效就得干”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硬道理。那么如何问、学、干?企业组织进行有的放矢的针对性培训也许是最佳选择之一。
1.解决认识问题需要培训
认识问题是万事源头,认识不到不仅难想事、难说事,更难做事。对企业标准化的认识,关键在于解决了认识问题就解决了企业是否要做标准化工作的问题,这是决策问题。培训的要点是要让培训对象明白“我为什么要做”,这个认识不到位,不仅会直接影响决策结果,也会影响工作效果。企业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针对的培训对象应该是企业领导层及全体员工,首先是企业最高管理者。
2.掌握标准化理论知识需要培训
理论先行是实践的前提与基础。对于企业标准化的理论知识的培训,是目前企业普遍存在的“短板”,急需补课。因为企业尚存“标准化非现代管理说”“标准化过时论”“标准化束缚手脚影响创新”,以及认为企业“已经做过不必再做”等认识问题,因此针对这一问题首先要对企业决策层与管理层进行培训。
3.熟悉国标、行标需要培训
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是开展企业标准化工作的依据。企业在开展标准化活动过程中,反映出的大量困惑及其问题绝大多数的答案都存在于上述依据中。但是,由于诸多企业管理者不习惯于读标准、学标准,因此凸显难解问题较多,甚至有些企业因此停滞工作,或牢骚,或抵触,或简单照抄照搬、不求甚解、得过且过。因此,通过培训讲解和熟悉标准十分必要。针对这一问题应主要对企业主管部门以及企业标准化专兼职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4.建立与整合标准体系需要培训
在企业建立标准体系是标准化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解决企业现存多方法使用、多体系运行,且不协调问题的需要。如“安健环”体系自身的协调,该体系与标准体系的融合,标准体系与制度体系的关系,标准体系自身子体系的协调,体系之间、体系内的文件之间的统一,标准体系的常规运行,标准体系归口部门管理责任的履行和落实,体系文件的信息化管理等工作都是亟待通过培训搞明白、弄清楚的事情。针对这一问题应主要对企业标准化工作的主管部门和标准化专兼职人员进行培训。
5.制定、修订标准需要培训
企业标准制定之后,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管理标准与岗位工作标准,要随业务的需要、领导的要求、体制机制的变革、改进与创新的需要,不断地修订或者重新制定。因为按企业标准体系的要求,企业“三大标准”的关系是以技术标准为主体,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与之相配套,所以技术标准一旦变化,或组织架构及其岗位设置一旦变化,其他标准亟须相应调整。
标准是在不断的改进和改动下逐渐取得进步的。没有标准就等于没有创新,新技术和新流程是通过标准的形式固化为应执行的文件,从而成为企业员工的工作依据。那些具有新技术、新思路的创新成果是通过标准的执行转化为生产力的。实现了这一转化,才得以有创新作用的显现,才可称其为成果。企业如何制定、修订标准,又如何派生出更多、更优秀的创新成果,并使标准更具可操作性、可检查性、可考核性等,均需要通过培训获得知识与信息。对此,培训对象一般选择那些参与标准编写的人。
6.学习、实施标准需要培训
实施标准是检验标准是否有效的关键,编写标准的目的不是为了“编写”,而是为了实施。新标准发布后、执行前,培训是必要的步骤。企业需要通过培训这一环节,向员工讲清新标准与旧标准的区别、变化的要点、注意的事项等,必要时,要组织进行模拟操作、现场演练。企业标准从发布到实施期间都会有间隔期,这期间企业员工在实施标准过程中需要实践。如有不当,对该新标准可以修改和适当调整。所有这一切都需要企业向相关员工交代清楚,交代的过程就是培训的过程。按企业标准化活动的要求,标准化工作要有计划,修改、学习、实施标准都应包含在计划之中。实施标准的培训对象应是与实施标准相关的人员。
7.监督、分析、改进需要培训
监督是指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分析是指对监督过程中所发现问题的分析,改进是指对监督结果(问题)的处置。不论对监督依据的理解和诠释,还是对分析方法的学习和把握,再有如怎样改进(制定纠正措施、落实纠正责任、获得改进结果)等,都需要培训。实施标准的过程,也是培训效果检验的过程。这部分的培训对象应在企业执行层(也包括管理层的相关标准实施者)。
8.标准化的自我评价需要培训
自我评价是企业标准化活动的又一项重要内容。评价是一个杠杆或一把尺。怎样用它准确、客观地对标准化工作做出判断,并使之既能找出需要改进和完善的问题,又能提炼出激励干劲儿的典型事例来,这对企业所有员工都是个考验。这需要对评价标准的深度理解,也需要提供可供追溯的客观证据,还需要充分提炼工作特点与亮点等。这些内容均需知识储备、能力储备与经验储备。当然,培训仍是获取这些所需的有效途径。企业应有目标地定向培养具备这些素质的员工,可以像建立内训师队伍一样,建立起企业内部标准化咨询师队伍。
9.解决疑难问题需要培训
在推进企业标准化工作的过程中,伴随企业不断追求卓越的愿望,一定会经常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能否适应常态变化的环境,有无解决随时出现问题的能力,对任何企业都是必然的考验。适应环境、突破困境、再造新境,最需要的是人才。就标准化工作现状而言,目前企业领导普遍要求高、期待值高,但熟悉标准化的人少,岗位变动频繁、岗位责任不确定、职业发展规划缺失、考核机制不健全等,如此继续下去,企业管理会很被动。当务之急,企业最急需的是要尽快地配备经过系统培训的自己企业的标准化管理培训师、咨询师。所以,对企业标准化人才的加速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就企业标准化工作而言,培训需求无处不在。“学习是无止境的,不学习是没出路的。”培训是学习的方式之一,同时也是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之一。企业应该重视全员性的标准化培训工作,不论是企业的自我培训,还是委托外部机构提供培训,都是必要的。如果能够和一家有行业经验、专业经验的机构建立起长期合作共赢的关系,效果更好。“培训就是生产力”,企业只要注重培训,就一定会收到实际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