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教师教学胜任力和社交网络的概念界定
1.2.1 教师教学胜任力的定义
国外对胜任力定义取向大体分为两类:一类偏重行为,一类偏重质。中国研究人员对胜任力(competency)的概念虽有不同剖析和表述,但是其差异性并不是很大。重要原因是他们在研究中借鉴了国外David McClelland、Spencer夫妇以及Boyatzis等人的观点。国内对胜任力定义的取向可分为三类:一类强调胜任力是个体的“潜在特质”;另一类强调胜任力是个体的“显性行为”;还有一类合二为一,认为胜任力是个体的“潜在特质+显性行为”。本研究按照第三类定义的基本观点对教师教学胜任力进行概念界定,即胜任力是“潜在特质”和“显性行为”的集合。
基于以上定义,本研究将教师教学胜任力定义为教师为了有效完成教学目标而必须具备的一系列不同胜任特征要素的组合,包括个性特质、价值观、动机、师德素养、教学技能、专业知识等。
1.2.2 社交网络的定义
交往作为人与人之间互动的过程和行为,既构成个人生活世界重要的一部分,又对交往双方心理和行为产生感染和影响,从而成为推动个人和社会变迁的核心要素之一。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际交往也逐渐向网络迁移。网络社交是指网民以计算机、网络为中介,以数字化的符号为载体进行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这不仅体现为一种媒介形态的变革,还带来了社会交往方式以及随之而来的个人社会心理的变迁,因此,互联网的使用是否会影响人们日常交往行为,甚至取代传统交往方式成为人们日常交往的主流方式,不仅是笔者此次研究所关注的问题,也是网络普及化过程中人们必须要面对的社会问题。基于此,笔者拟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对网络社交现状、网络社交的基本特征等进行分析,研究网络社交对现实人际交往的影响,获得网络社交在人际关系影响方面更全面、客观的认识。深入探讨网络社交对人际交往的影响以及网络社交的主要特点,可以促进对自己和别人的进一步理解,产生正确的自我评价,进而更好地认识自己,增强传播能力。网络交往是互联网出现后产生的一种新的交往方式。国内外学者对网络交往的定义有所不同。西方学者将网络交往研究置于互联网使用行为之下,侧重对广义的网络交往进行研究,将“网络交往”等同于“网络沟通”、“计算机媒介互动”等概念,并在此范围下研究互联网用户的网络使用行为、信息交换和交往行为。也有一部分西方学者将信息的传递和互联网用户的沟通行为包含在内,将之归结为狭义的网络交往,即网络人际交往。
到目前为止,国内对于“网络交往”的概念没有统一界定,多数会从网络人际交往的主体、交往方式、载体等方面进行界定,将网络交往分为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有代表性的定义有闫金山提出的“广义的网络交往是指一些与互联网使用行为有关的并且是以信息交换为基础的行为,而狭义的网络交往则是指网络人际交往,即在网络空间中进行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心的信息交流,从而实现人与人之间信息、情感等方面的交流,达到相互影响、相互理解、并建立一定的人际关系的目的”。在我国,多数研究者将网络交往的概念界定在狭义范围内。
对网络交往的研究多数建立在用户网络使用行为的基础之上,集中于对互联网交往形式、交往动机与交往特点的研究上。互联网交往形式主要有网络聊天、BBS、电子邮件、网络游戏、网络论坛、社会化网络等。网络交往动机主要包括情感需求、信息需求、打发时间、获得社会支持、娱乐休闲等。由于网民具有不同的身份特征、知识结构和行为需求,他们的网络人际交往动机也不同。综合已有文献,可以将网络人际交往的特点归纳为4点:①交往对象的匿名性、复杂性与平等性;②交往方式的多样性与便捷性;③交往内容的多样性;④交往关系的不确定性。L.Sproull等认为,人们使用互联网主要是为了交往,但并不代表着网络人际关系与传统社会人际关系一样。S.Kiesler等研究者认为,网络人际关系是肤浅、不真实与不健康的,互联网不能建立起真诚和稳定的人际关系。B.Cornwell等人研究了网络浪漫关系与现实社会的浪漫关系,得出通过网络发展起来的浪漫关系较少涉及严肃性话题,并且网络用户会不真实地呈现自己。研究者们认为,造成以上结果的原因在于网络交往的匿名性、缺乏保证有效交往的准则以及网络交往“一次博弈”的特征。也有研究者提出了相反观点,M.T.Whitty认为网络人际交往能够扩大现实人际交往的范围,并且帮助用户以共同兴趣为基础建立人际关系,这种关系是稳定的。J.B.Walther提出了信息社会加工的观点,他认为只要给予用户充足的时间,网络社交允许交往者之间人际关系的发展,甚至是亲密关系的建立。
社交网络(social network service, SNS)理论源于“六度空间理论”,出现于20世纪末期,其后渐渐成为人们信息交流、知识传递和融入更大社交群体的主要渠道。社交网络的快速发展不仅为信息交流和知识服务提供了新的渠道,也改变了传统的信息服务模式;在用户行为研究方面,基于社交网络的用户行为分析是大部分网络实体制定服务策略、改革服务方式的主要依据。密歇根州立大学的Boyd和Ellison给出的定义是:SNS是一种允许网民在一个受限制的系统上构建一个公开或半公开的个人空间的网络服务,在空间里面可以列出关注用户名单的链接,此外网民还可以查看自己的链接和相关用户的链接。维基百科上给出的SNS的定义为,SNS主要作用是为一群拥有相同兴趣与活动的人创建在线社区(或称为平台、网站)。SNS为每个用户提供一个个人主页,包含用户的社会关系等信息。SNS还为用户提供各种联系、交流的交互渠道,如电子邮件、实时消息服务等。此外,美国学者Barn认为SNS是能为人们提供在线个人空间并与他人分享的网站。
基于以上定义,本研究将社交网络定义如下:社交网络是社交网络服务的简称,社交网络服务将真实生活中的社交关系展现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既满足了人们通过网络开展社交生活的需求,又解决了时间、空间等因素对于社交生活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