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与人生智慧(精华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周易》的基本内容

(一)《周易》成书于“三圣”之手

《汉书·艺文志》认为《周易》的成书“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三圣”分别是:伏羲氏、周文王、孔子。“三古”是与“三圣”分别对应的时代,即伏羲为上古,周文王为中古,孔子为近古。

1.伏羲的八卦

汉代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云:“余闻之先人曰:‘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据此可见,伏羲画八卦的说法在汉初就已经存在了。

伏羲又称包羲氏,生在距今六千四百多年以前。中国自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伏羲就是三皇之首,也称“羲皇”(三皇是伏羲、女娲、神农氏即炎帝;五帝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伏羲的故乡在甘肃天水,后来迁徙到河南淮阳,死后葬在淮阳,那里现有太昊陵。羲皇是“龙”图腾的创造者。当年他统一了中原九个部落后,从九个部落崇拜的图腾里各取一部分(鹿角、驼头、兔眼、蟒身、蜃腹、鱼鳞、鹰爪、虎掌、牛耳)组成了一条“龙”,作为大家共同崇拜的新图腾。于是,伏羲子孙也被称为“龙的传人”。伏羲的贡献还有正姓氏、制嫁娶、作甲历、定四时、结网罟、兴渔猎、养牺牲、充庖厨等。

据传:伏羲“则河图而作八卦”。伏羲“一画开天”,两仪始立,分出阴阳,由两仪而生四象。四象虽然比两仪更为显著,但只是阴阳两种气化。伏羲在四象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遂创立了能够状类宇宙间生化万有的八卦——乾卦、兑卦、离卦、震卦、巽(xùn)卦、坎卦、艮(ɡèn)卦、坤卦,这是一个以几何级数裂变的过程,就是《系辞传》所说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如图0-1所示。

图0-1 八卦生成图

“太极”就是宇宙最初浑然一体的元气,“两仪”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天地,其二是指阴阳,体现在卦上就是奇偶符号,即(阳爻)与(阴爻),这就产生了卦的第一爻,故谓之“太极生两仪”。所谓“两仪生四象”,就是在一阴一阳之上复生一阴一阳,即:

其中,是老阳,是老阴,是少阳,是少阴。少阳象征春,老阳象征夏,少阴象征秋,老阴象征冬。在“四象”基础上,再复生一阴一阳,就生成了八卦,即:

分别象征自然界的天、泽、火、雷、风、水、山、地。著名学者郭沫若说:“《易经》是一座神秘的殿堂,因为它自己是由一些神秘的砖块八卦所砌成。”可见,没有八卦就没有《易经》。伏羲按照自然规律对八卦进行了组合排列,创造出了八卦图,也称为“先天八卦图”,把人类出现以前大自然的样子描述出来了,如图0-2所示。

图0-2 先天八卦图

中国古代在方位上的表达形式和我们今天地图的表达方位正好相反:上南下北,左东右西。代表天的乾卦符号“☰”画在图的中上方,象征天在上;代表地的坤卦符号“☷”画在图的中下方,象征地在下;代表太阳的离卦符号“☲”画在图的中左方,象征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代表月亮的坎卦符号“☵”画在右中方,象征月亮每月初从西方升起;在这四个卦的中间再画上代表风的巽卦符号“☴”、代表雷的震卦符号“☳”、代表山的艮卦符号“☶”和代表江河湖海的兑卦符号“☱”。

先天八卦图揭示出了大自然阴阳二气消长的规律。根据《说卦传》伏羲的先天八卦图是两两相交错的对待关系:“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搏,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即乾坤为一对,兑艮为一对,震巽为一对,坎离为一对。两卦数字相加之和其数都是9,卦的属性也都是阴阳相对。先民们通过长期的仰观俯察,认为自然界是按照一阴一阳所产生的。在八卦图中,坤卦“☷”由三个阴爻组成,代表阴气最重,对应于一年中黑夜时间最长、白天时间最短的冬至节气;从冬至这一天开始,白天的时间逐渐延长,黑夜的时间逐渐缩短,随着阴消阳长的积累,到夏至这一天,黑夜的时间缩到最短,白天的时间增到最长,所以这一天对应于乾卦“☰”,乾卦是由三个阳爻组成的,代表阳气最重。从夏至这一天开始,阴长阳消的运动开始,白天时间逐渐缩短,黑夜的时间逐渐延长,一直到冬至夜最长,昼最短,一年中的阳长阴消、阴长阳消的过程结束,紧接着新的阴阳消长过程又开始了,往复不息。其他六个卦,震卦“☳”对应立春,离卦“☲”对应春分,兑卦“☱”对应立夏,巽卦“☴”对应立秋,坎卦“☵”对应秋分,艮卦“☶”对应立冬。伏羲用这种组合图形的方式,以状类万物之间阴阳二气消长的变化,说明宇宙万物可以互为因应、对立统一的规律。所以,先天八卦图就是挂在我们眼前的宇宙模式图。

伏羲通过八卦图也浓缩了人类社会的现象。八卦在一个家庭里,乾卦代表父亲,坤卦代表母亲;震卦代表长男,坎卦代表中男,艮卦代表少男;巽卦代表长女,离卦代表中女,兑卦代表少女。八卦在社会上,乾卦代表君王、老男人、父亲、丈夫等;坤卦代表百姓、老妇人、母亲、妻子等;震卦代表壮年男子,坎卦代表中年男子,艮卦代表少年男子;巽卦代表壮年妇女,离卦代表中年妇女,兑卦代表少女。

八卦图所揭示的阴阳二气消长的变化及其规律也适应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及其规律。人类社会中一切事物都可以分属于阴阳,阳代表光明、积极、进取、刚强等特性和具有同类特性的事物;阴代表阴暗、消极、退守、柔弱等特性和具有同类特性的事物。阴阳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的、割裂的,而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如一项社会活动就伴生着阴阳两种属性:设想或施行、开展或取消,成功或失败、创新或守旧、建设或毁坏、贡献或索取,进攻或防守,集中或分散,主动或被动,好转或恶化,生存或消亡等,一切社会事物的发生、存在、发展和最终结果,都能够用阴阳的性质、作用原理、相互关系和相互变化规律来进行演绎。

先天八卦图中的阴阳概念是伏羲为代表的华夏先民的最重要智慧,八卦的两个基本符号,一个是“”,另一个是“”。在上古时代没有文字,自然就没有“阴爻、阳爻”字样,数千年后的《易传》才把“”叫阴爻,把“”叫阳爻。两种符号代表什么?有的说代表结绳记事,郭沫若认为,“”代表男性生殖器,“”代表女性生殖器。总之,八卦是以阴阳符号反映客观现象及其内在的本质联系。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是在一阴一阳这两个最基本属性、两种对立的物质势力中运动着、以此消彼长,彼消此长,“重阳必阴,重阴必阳”的方式变化着、发展着,这就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们的思想中普遍存在的“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对立统一规律。

先天八卦的排列顺序为: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按照这个顺序,其走势正好成为一个S形,这就是太极图中的阴阳两种物质阴盛阳衰,阳盛阴衰,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北宋初年道士,也是研究周易的大家陈抟发明的“太极图”就是深得先天八卦图的启迪。太极图中白鱼有黑眼睛,黑鱼有白眼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对应,彼此相对,又相互转化,阴大阳小,阴小阳大,阴发展到了极端就转向阳,阳发展到了极端就转向阴,一端的消失又是另一端的开始,由此往复循环,如图0-3所示。

图0-3 太极图

2.周文王演易

周文王姓姬名昌。父季历为侯伯。文王是周灭殷之后武王谥其父为文王。殷祖甲二十八年,姬昌生于岐山之下。姬昌自幼聪慧,备受其父钟爱。季历被文丁捕杀,在位46年,姬昌47岁嗣为侯伯,又称之为西伯侯或西伯昌。在位50年终。

周文王在位时遵祖训,招贤纳士,开创基业,体恤百姓痛苦,广施仁政,在治理所管辖的领地时政通人和,受到当地百姓们的拥戴,引起了商纣王的嫉妒。更让商纣王恐惧的是,社会上流传姬昌是圣人,能推知过去,预测未来。商纣王找了个借口把西伯侯从西岐召来,囚于朝歌附近的汤阴羑里。据《左传》载,周文王囚于羑里七年(《史记纲目》记为三年)。被囚期间,商纣王用最狠毒的手段来测试西伯侯是不是圣人,能不能知过去,测未来。商纣王把西伯侯的长子伯邑考烹为羹,送给他吃。据说,西伯侯知道是自己的长子伯邑考的肉和血,但为了保存自己的生命,以图东山再起,他把极大的悲痛埋藏在心底,表面上装出一无所知的样子,将羹吃下。纣王闻知,嘲弄地说:圣人当不食其子羹。吃自己儿子煮成的羹尚且不知,谁说他是圣人呢?从此,放松了对西伯侯的监视。西伯侯到后院没人看到的地方,遂又将羹吐出,吐出之物后人称之为“吐儿堆”。西伯侯虽身陷囹圄,但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意识,总结伏羲八卦的精华,继续进行深入系统的推演,探索宇宙和社会变化的规律,寻求拯救国家和民众的智慧。孔子讲:“文王拘而演易”“《易》者,其有忧患乎?”

周文王对《周易》的贡献,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画出了后天八卦图。后天八卦图是相对于先天八卦图而言的,它体现天时地利万物生化,简单地说,就是宇宙的发展变化。伏羲先天八卦图讲的是阴阳对待,周文王的后天八卦图讲的是阴阳流转,展现出宇宙气化生生不息的连贯与运转,它平面化了,按照东西南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位落地了,如图0-4所示。

图0-4 后天八卦图

周文王画的后天八卦方位图,有着当时周国国民生存的时空环境的特征,是当时周人生存时空环境的模拟图。这样的说法有些见地。周文王活动的中心是周国国都叫镐,在今天西安西南的丰邑。从地理方位和气候条件来看,北临黄河,寒冷自北方而来,所以把代表水,代表寒冷的五行属水的坎卦“☵”放在北面,又与一年中最冷的农历十一月即子月、一天中最冷最黑暗的子夜相对应;东北方向是山西黄土高原、太行山,所以把代表山、代表稳固、停止、五行属土的艮卦“☶”放在东北方,又与一年中的农历十二月即丑月和农历正月即寅月以及一天中黑夜与黎明交接的丑时和寅时相对应;春雷从东方来,春天草木生,所以把代表雷、代表震动、五行属木的震卦“☳”放在东方,又与一年中农历二月即卯月和一天中早晨的卯时相对应;春夏之交,风从东南刮来,草木繁盛,东南一带风也多,树木也茂盛,所以把代表风、五行属木的巽卦“☴”放在东南方位,并与农历三月、四月即辰月、巳月和一天中的辰时和巳时相对应;南方气候炎热,夏天烈日高照,所以把代表火、代表光明,五行属火的离卦“☲”放在南方,并与农历五月即午月、一天中的午时相对应;西南方是四川盆地,到了夏末秋初的收割季节,所以把代表大地、五行属土的坤卦“☷”放在西南,并与农历六月即未月和七月即申月、一天中的未时和申时相对应;西边是青海湖等沼泽地,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农民喜悦,所以把代表湖泊、代表喜悦、五行属金的兑卦“☱”放在西边,并与农历八月即酉月、一天中的酉时相对应;西北方多金属矿藏,西北风一刮,天气变冷,同时古人认为天高西北、地陷东南,所以把代表天、代表君主五行属金的乾卦“☰”放在西北,并与农历九月即戌月和农历十月即亥月、一天中的戌时和亥时相对应。

周文王的后天八卦图,从哲学的大视野和更深层次上观察自然和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规律,更具大智慧。在此,我不做全面的赘述,仅以周文王的后天八卦图中的离卦和坎卦排列位置所体现的大智慧作些解读。离卦(☲)放在南方,代表夏至。夏至从理论上讲是一年当中最热的一天,是纯阳到了极点,但不是用乾卦(☰)来代表而是用离卦来代表,离卦两个阳爻,中间一个阴爻。意思是,纯阳到了极点,同时就孕育出来阴,极阳之地有阴生,夏至的时候也恰恰是一阴复生的时候。坎卦(☵)放在北方,代表冬至,冬至从理论上讲是一年当中最冷的一天,是最阴的时候,但不是用坤卦(☷)来代表而是用坎卦来代表,表明阴到极点时,在阴的内部就滋生了阳的因素,就是至阴之地有阳生。正因为阳极的时候内里开始生阴,阴极的时候内里开始生阳,所以才能产生物极必反的循环不已。以人生解读,离卦为火,为明,任何巅峰都是暂时的,都有逆转的因素存在和滋生,忽视了它,它就很可能是下一个深渊的转折点。因此,对人生巅峰的得意忘形就是灾难深渊的起点。坎卦为险,为陷,一个人在最困难的境地,好的因素也正在内部孕育,只要你不一落千丈,能够在这个阴中的阳上下好工夫,扶持它,光大它,形成气候就会逆转局面。智慧的人生,就是要有超人锐利的目光看到盛衰废兴的始因,洞悉祸福存亡的根源,防事于未萌,避祸于未形。

(2)把八卦变成了六十四卦。伏羲画了八卦,描述了自然界的八个时空模式,并以天人合一的视野,把它用来描述人类社会的八个时空模式。八卦奠定了《易》的结构系统的基础,但是周文王发现八卦的内容并不能很好地解释人们生产和生活中遇到的一切问题,于是将三画卦的八卦中的每两卦进行重叠,变成六画卦,形成上卦(外卦)和下卦(内卦)结合的卦体,如图0-5所示。

图0-5 卦的结构图

八卦经过这样两卦两卦的排列组合,最后就形成了《周易》中的六十四卦,如图0-6所示。

(3)给新增的56卦起了卦名,又给六十四卦排列了顺序。伏羲的八卦,只有八个卦名,那么周文王演成六十四卦后,除了有八个卦延续原来的称谓,还有五十六个卦如何称谓?周文王就按照这五十六个卦的卦意卦理,为每一卦起了卦名,如“泰卦”“否卦”“既济卦”“未济卦”等。八卦变成六十四卦后,每一卦的顺序如何排列,这也是个智慧问题,西伯侯按照它们之间内在的对待、转承、起合等关系作了很好的排序。

(4)为六十四卦作了卦辞和爻辞。中国文字有五千年的历史了,到了距今三千年左右的周文王时代,用文字表达思想已经成为正常方式。周文王给六十四卦的每一卦作了卦辞,就是从整体上阐释这一卦的卦理,如乾卦的卦辞是:元亨利贞。又对六十四卦的每一卦的每一爻作了爻辞,具体阐释这一爻在这一卦中的爻理,如乾卦九五爻的爻辞是: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六爻的爻辞是:亢龙有悔。《周易》的卦爻辞是西伯侯在忧患的心境中,对社会人生的理性思考,充满了真知灼见,字字珠玑,是指导人生趋吉避凶的大智慧。从博大精深的《周易》卦爻辞中汲取趋吉避凶的智慧,是一种高品位的选择。

图0-6 六十四卦图

经过周文王的贡献,形成了《周易》的经卦结构,六十四卦中每卦从形式上为六爻,自下而上,以“初”“二”“三”“四”“五”“上”标明六爻各自的位序。以“”表示阴性,称为“六”;以“”表示阳性,称为“九”。阴爻称“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阳爻称“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每卦有六爻,另加乾卦用九爻和坤卦用六爻,是为三百八十六爻。每卦列有卦形、卦名、卦辞;每爻列有爻题、爻辞。所谓卦形,就是卦的形象,它“类万物之情,通神明之德”;卦名是对卦形的概括;卦辞是一卦的纲领,它从总体上解释一卦的卦义,有助于人们领悟易理。爻题表明爻的位次和性质;爻辞是对此爻在该卦中的位置以及与其他爻之间的关系来阐明吉凶的断语。例如乾卦,其卦形、卦名、卦辞和爻题、爻辞如表0-1所示。

表0-1

3.孔子的《易传》

《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孔子年代,《易》是写在竹简上,竹简与竹简之间怎么连接起来,当时没有尼龙之类的东西,那就取天然有韧性、耐磨之物牛蹄筋,也叫“韦编”, “绝”就是“断”的意思,“三”就是极言其多的意思,这说明:孔子经常翻看《易》,连连接竹简的牛蹄筋都不知道翻断了多少次了。《帛书·周易》上记载:“夫子老而好《易》,居则在席,行则在囊。”这些记载说明孔子在研究《易》方面下了很大工夫,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孔子对《易》的贡献是给《易》作传,“传”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辅导材料,对经文进行阐释。因为周文王为《周易》写的卦辞、爻辞的经文到了孔子时代也有上千年了,是古文了,很难读懂,孔子就一改“只述不著”的观念和做法,写出了阐释《易》的辅导材料《易传》。《易传》共有十篇,汉人将十篇传文称为“十翼”(《易乾凿度》),意思是这十篇是经的“羽翼”, “翼”在这里就是特指辅助经的意思。这十篇传文是:《彖(tuàn)传》(上下),只解《易经》卦象、卦名和卦辞,不解爻辞,乃断卦义之文;《象传》(上下),象包含看得见的“形”(面貌)和看不见的“类”(意旨),是对卦象、爻象所蕴含的道理作进一步的阐释之文,《象传》又分为《小象传》及《大象传》,解卦辞的为《大象传》,释爻辞的为《小象传》; 《文言》,是专门为解释乾、坤两卦深奥意义之文;《系辞传》(上下),为释卦、爻辞之文,为“十翼”(《易传》)中之重要部分,提出了许多具有宝贵哲理的重要命题,如“一阴一阳之谓道”“生生之谓易”“易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等精辟论断都是《周易》的精髓;《说卦传》,为解说卦象及卦文之文,是揭开《周易》天人易理的一把钥匙;《序卦传》,为对六十四卦排列顺序作解释之辞;《杂卦传》,是把六十四卦中意义相关或相反的两卦放在一起作阐释之文。金景芳老师说:“《易传》是理解《易经》的一把钥匙,没有《易传》的话,我们今日便不可能看懂《易经》。”正是有了《易传》,我们才能徜徉在《易经》之中。

把《易传》中的《彖传》《象传》放入相应的每一卦中,我们仍以乾卦为例,表0-1的结构就可以丰富为表0-2。

表0-2

(二)周易的基本范畴

范畴是人的思维对客观事物本质概括的反映。各门学科都有自己的基本范畴。如哲学中的矛盾、质和量、本质和现象,化学中的化合、分解等。《周易》也有它的基本范畴:象数理。任何一个事物,只要它一出现,必然有一种现象,有现象就必然有一个定数,这个数就是现象的结果。这个定数为什么会有这个结果,理之所然。《周易》是个象数理模型,有象就有数,有数就有象,理也就在象数里面。象数理是融为一体的。《周易》与《诗经》《道德经》《论语》等有共同点,就是对今人来说,都有语言障碍,而且《周易》的语言障碍更大,因为它还早于《诗经》《道德经》《论语》上千年,但是《周易》与《诗经》《道德经》《论语》等也有一个最大的不同点,就是当你的语言障碍打开了以后,都能看懂《诗经》《道德经》《论语》等,但是仍然看不懂《周易》,为什么?一方面因为《周易》有一套阴阳符号组成的技术系统,不把这套技术系统打开,就看不懂它;另一方面就是因为《周易》是用象、数、理的思维模式来表述其思想的,虽然也有文字,但很简练,而且这些文字是在象、数的思维基础上所说的“理”,如果弄不懂象、数的含义,只看这些文字,就像在看天书。这就是许多人看了周易以后,往往抱怨根本看不懂的缘故。

1.关于象

《周易》中的所谓“象”,是指爻象、卦象、图象。《周易》为什么要设象立卦呢?《系辞传》说得很清楚,就是“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故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文字和语言不能完全表达事物的原理,通过象来认识事物的本质。万事万物都以同类式相聚、相合。《系辞传》“方以类聚,人以群分”,《文言传》“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因此,可以取象类推,以象达理。

什么是爻象?《系辞传》“观变于阴阳而立卦”,故爻象者,阴阳两种象征也。即组成八卦以至六十四卦之基本符号,阴()爻,阳()爻。爻象即阳爻“”和阴爻“”之象。上古时的人对生殖崇拜,阳爻“”和阴爻“”之象就来自于男女的生殖器。郭沫若说“”为男根,“”为女阴。“”象征阳,“”象征阴。阴爻象征阴,象地,象民,象小人,象母,象女人,象臣,象乱臣,象未来,象偶数,象阴性之物,象柔,象软,象静,象内等。阳爻象征阳,象天,象君,象大人,象父,象男人,象国君,象过去,象奇数,象阳性之物,象刚,象健,象动,象外,象帝王等。《系辞传》曰:“爻有等,故曰物。”说明“爻”是通过不同类型的物象,来对事物的体质及其发展变化进行表达。《系辞传》还说:“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是由六爻组成,不管六个爻如何错综复杂,它都反映了一定时间条件下的具体事物。爻象能够通过事物的表面情状反映事物的本质;从不同范围、不同层次、不同位置、不同角度、不同状态上的具体事物反映出事物的总体规律和不同时间的规律。爻在卦中的位置也是一种爻象。例如阳爻在一卦的一、三、五位为当位或正位,阴爻在二、四、六位为当位或正位。二位和五位分别为下卦和上卦的中位。阳爻在五位是既中又正,称“九五”之尊;阴爻在二位,为既中又正。同一个爻,在不同的位置具有不同的象,反映出的规律也不同,即使是在不同的卦中,同样一个爻在同一位置上所表述的具体内容也往往是不一样的。

什么是卦象?《周易》中六爻相交成卦所表示的事物形象。《周易》就是用卦象来统领全篇的。我们为什么把它叫卦呢?“卦者,挂也。”就是悬挂一个物象以示人,观察其中的义理。《周易》中的卦,都赋予不同的象。比如说乾卦取象是天,还取象君、父和老马这些阳刚性的东西。坤卦取象是地,当然不只是地,还取象臣、母、老牛这些阴柔性的东西。震取象雷,巽取象风,坎取象水,离取象火,艮取象山,兑取象泽。《系辞传》上讲过这样的话:“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这里有两个象,头一个象是天垂象,它是事物本来的面貌,事物在运行的过程中一定要用象的形式表现出来。后一个象是人们对这种天垂象的认识和反映形式。

什么是图像?《周易》图有伏羲先天八卦图、周文王后天八卦图、河图、洛书、陈抟太极图、伏羲八卦次序图即小横图、周文王六十四卦次序图即大横图、十二消息卦图等。图像是在人类认识史上发明的一种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的重要工具,即使是古代的一些图像,在今天仍然具有不可磨灭的价值,如伏羲的小横图,包含着先天八卦的次序,也包含着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和二进制数学的原理。

《周易》是前逻辑阶段的思维,它不是逻辑推理,是用取象进行思维。在思维的过程中以物象为工具,以认识、领悟、模拟客体为目的来进行形象思维。取象思维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思维方式,是表示势中之势的思维方式。卦象不是表示事物的分类,而是事物所处之势,这个势,包括事物的态势和发展的状态。例如《象传》上讲:乾卦为“行健”,坤卦为“势坤”,这里的“行”和“势”就是反映事物存在和发展的一种状态。通过卦象之间,卦象和物象之间,物象与物象之间的转化,以模拟、反映和显示事物之间的联系,这就是《周易》取象思维的最基本的特点。《周易》就是一部运用卦爻象来阐释宇宙和洞察人生的经典。

2.关于数

人类认识世界起源于数,数又伴随着人类认识世界的全过程。没有数,就没有人类的认识,没有数就没有卦。《周易》充满了数的表达,如先天八卦数。乾卦1,兑卦2,离卦3,震卦4,巽卦5,坎卦6,艮卦7,坤卦8。这样的排列就是由二进制数学计算出来的。

相传伏羲对日月星辰、季节气候、草木兴衰等物象有一番深入的观察。不过,这些观察并未为他理出所以然来。一天,黄河中忽然出现了龙马,伏羲发现龙马身上的图案与自己一直观察万物自然的“意象”心得暗合,内心受到一种强烈的震撼,深切地感到自身与所膜拜的自然之间,出现了莫名其妙的和谐一致,于是画出了“八卦”。龙马身上的图案就叫作“河图”,伏羲的经卦来源于天文现象,它的“根”就是“河图”,如图0-7所示。

图0-7 河图图

洛书古称龟书,传说有神龟出于洛水,其甲壳上有图——结构是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以五居中,五方白圈皆阳数,四隅黑点为阴数,如图0-8所示。

图0-8 洛书图

河图洛书是古人认识解释世界的一种观念,其主要特征是用数来解释万事万物。河图与洛书的共同点是:两者用于表现阴阳的圈、点符号相同(凡阳画白圈,凡阴画黑圈);两者用于表现阴阳的数字符号相同(凡奇数为阳,凡偶数为阴),都首次表示出了“阳奇阴偶”的易理,和“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周易》中最基本的理念。河图共有10个数:1、2、3、4、5、6、7、8、9、10。其中,1、3、5、7、9为阳,2、4、6、8、10为阴。河图标示的黑白点共有55个,为55数。由1、2、3、4、5、6、7、8、9、10相加所得。这里的奇数白点为阳数为天数,偶数黑点为阴数为地数,天下万物万象生成于这55数,也叫天地之数。在10个数中前5个为生数,后5个为成数。古人对“数”为“物”的生成定义是:1生水,6成之,2生火,7成之,3生木,8成之,4生金,9成之,5生土,10成之。水火木金土五种“物”,各有所生、所成,在一至五的生数中,阳数之和为1+3+5=9,故在《周易》中以“九”代表阳爻,生数阴数之和为2+4=6,故以“六”代表阴爻。以上天数有1+3+5+7+9=25,地数有2+4+6+8+10=30,天地之和为55。不计图中央的5数,则大衍之数为50;图中央的成数10为小衍之数。阳数相加为25,阴数相加得30,阴阳相加共为55数。《系辞传》是这样言说河图之数的:“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变化而行鬼神也。”即万物之数皆由天地之数化生而已。

洛书数。以下为北,上为南,左为东,右为西,天道运行规律首先从北开始,北1东3渐盛,南方的9极盛,又到西方的7,渐衰然后又回到北方的1,然后到东南的4渐盛,再到东北的8这是极盛,再到西北的6渐衰,又回到西南的2,回到开始。中央还是5,体现的是阴阳相合的关系。洛书是从1到9的九个数字排列组合成三排,这三排数字其对角线、横线或竖线的数字相加均等于15,一共可以组合成八组15。古人称这九个数的排列为“九宫数”。《系辞传》是这样言说洛书之数的:“叁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

可见,河图、洛书的产生本身是源于人们对宇宙的观测,以数字符号代表宇宙中的象,这和《周易》的“立象尽意”“以象立意”是一致的。《系辞传》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意思是,黄河出“图”,洛水出“书”, “圣人”依此作卦。这是说由精密而完备的数字方式排列而成的河图、洛书乃是伏羲氏据以创设八卦的直接来源,换句话说,伏羲创设八卦的表意符号不仅起源于实践的“象”,也有数上的起源和阴阳义理的起源。

3.关于理

《周易》中的理,包含的内容很宽泛,有“变易”“不易”“简易”之理,这将在后边专门研究。这里的理,主要是讲数变、象变的规律,以及由数变、象变的规律从而推导出天下万物(务)万象变化的规律。这些规律主要有以下几个理论:(1)全息论。周易任意一个数象点上的变化,都有引动全局之变,即失去平衡和对称之变。所以,通过研究数象“几”的变化,就能够全面预知事物“貌”的情形,从而进行趋利避害的调控与把握。(2)天人感应论。人通过气场、物理、化学反应等对物象的立体感应,能够探知到天道的运行规律,进而从天人合一的层面,认知到人类活动之理。(3)时空论。事物都是在时间和空间中运行的,数和象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会呈现出不同的存在状态,对数和象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所产生的变化规律的认知和运用,能够知道在什么时空中,怎样做吉,怎样做凶,进而把握住趋吉避凶之理。《周易》的数象所体现的理,是高妙的合一,是以天地为准绳而反映出来的,它能涵盖天地之间的所有道理。所以《系辞传》曰:“《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三)《周易》的基本宗旨

天、地、人三才以及天、地、人三道,是《周易》成书的基础和宗旨。《说卦传》云:“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三才者,天地人之位也。“天”是指日月星辰运转不息,四季更替不乱,昼夜寒暑依序变化,即自然界的必然性与规律性。所以,天是指引着万物的进程,是所有事物发展的风向标;“地”是指人类与万物藉以生存的山川大地的环境和养命的各种物产资用的条件,即德厚而容纳、长养万物而运行不息的秉性。地是为“直”、为“方”、为“大”的精神,是人学习和效法的楷模。“人”是指人的意识和行为。人的合理的意识和行为,就是发现并掌握和利用天地自然规律,化育万物,最终达到与天地合一、与自然和谐的“神于天,圣于地”的意识和行为。《周易》就是通过对天、地、人三才以及天、地、人三道的阐述,才建构了自己的体系、结构与内容,从而彰显出了其无与伦比的价值。故《系辞传》云:“《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材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材之道也。”意思是,《易》成书的内容之所以博大精深而完备,就在于它深入系统地研究了天、地、人三才之道。六画卦之所以成其为六画卦,就是由于它兼备了天、地、人三才之道而两两相重而成的。所以说,六画卦,并非是别的什么东西,而就是天、地、人三才之道。

《周易》是通过卦爻来研究、分析、说明天、地、人三才之道的发展变化的情况,《周易》八卦的每一个卦都有三画,而其中上画象征天,下画象征地,中画象征人。六十四卦每一卦有六爻,《系辞传》所谓“六爻兼三材而两之”,就是指六爻中的初、二两爻为下象征地,三、四两爻为中象征人,五、上两爻为上象征天,如图0-9所示。

图0-9 天地人三才图

什么是“爻”呢?《系辞传》曰:“爻者,言乎变者也。”“道有变动,故曰爻。”“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就是说,天、地、人三才之道是处于生生不息的永恒的变化发展之中的,反映在六画卦里就叫作“爻”。所谓“三极之道”,即“三才之道”;所谓“六爻之动”,即体现了“三才之道”的发展变化及其规律。

《周易》“天——地——人”是一个有机的大系统,谈天说地,说到底是为了说人,说人在天地之间合理的生存和生存的合理性问题,也就是《周易》是从天地之间来研究人的合理存在,即崇效天,卑法地。所以,“天、地、人三才之道”之间的关系,也不是平面的和并列的关系,而是有主次的和从属的区别。天道与地道是人道的基础和依据,人道是效法和实践天道与地道。概括地讲,三才系统是一个以人系统为内核,以天地系统为外围和保护带的圈层结构,述之以长久和谐共存之道理。天地人三才和,是《周易》尚和思想的精髓。

《周易》研究的关键集中在四个字上:吉凶悔吝。而吉凶悔吝的判断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然规律。《周易》有一个基本观点,就是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它总是用自然现象来类比社会现象;用自然现象的已然性来论证社会现象的应然性。《周易》首先强调的是知天,即认识、掌握自然界变化的规律。《周易》用一整套特有的卦象系统,把自然界复杂的变化概括地予以表现,然后让人根据自然界变化的规律去认识自己目前的处境,设计自己应该采取的行动。《周易》要人“通天下之志”“与天地和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一言以蔽之,“天地人三才之道”就是指导人们避凶趋吉,走向成功的通天大道。

(四)《周易》的基本内涵

内涵不是表面上的东西,而是内在的,隐藏在事物深处的东西,需要探索、挖掘才可以看到。《周易》的内涵,体现在“三易”上。《乾凿度》云:“《易》一名而含三义:所谓易也,变易也,不易也。”又云:“易者其德也,变易者其气也,不易者其位也。”郑玄深谙此义,认为:“《易》一名而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可以说,“三易”包括《周易》的一切,当然,也就包括宇宙的一切了。

1.变易

《周易》上讲:“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意思是,世界万物不是静止的,而是处在永恒、普遍的运动变化之中。世界上没有绝对不变的东西。《周易》筮法中的变化是效法天地变化的结果。宇宙间万物时时变化,《系辞传》说:“卦爻即为言乎变者也”,所以有“爻也者,效天下之动也”。在《周易》中爻的原意即为阴阳之交变,六爻即象征事物及其之间变化多端的联系。

宇宙间任何事物都包含着阴阳两个既矛盾又统一的方面,阴阳二性不停地切摩,阴极则生阳,阳极则生阴,这种消长盈虚的相互转化之机使天地间万事万物随时随地都处在变化之中,而且这种变化是一而二、二而四、四而八,以至无穷。这就是宇宙万象之本、万化之根源。《周易》谈论天地人之道,是以天道之变易,而定人道之变易;以人道之变易,合天道之变易。所以《系辞传》有:“天地变化,圣人效之”之说,又有:“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

六十四卦本身就是从自然现象的变化中演绎出来的,六十四卦显示了六十四种自然静态现象,三百八十四爻演化了三百八十四种动态的变化。自然万物的千变万化是遵循一定规则的,如每卦有六爻,初爻表象事物的初始变化,二爻表象事物的变化初显成效,三爻表象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四爻表象变革,五爻表象兴盛,上爻表象变化发展到终极,开始走向衰微。《周易》的精髓正是通过六十四卦的结构及其卦爻辞,来帮助人们知晓宇宙在变、世界在变、万事万物都在变的自然之趋势和其中的变道,从而蓄积能变之力量,修养主变之德行,做一个《周易·损》所言“与时偕行”者,变其所当变,变则必求其通。

2.不易

不易就是不变,在一切的必变之中,有一种绝对不变的本体,在西方的宗教呼之为上帝,佛教称之为佛,老子无以名之称它为道。《周易》中不易的内涵有三层意思:(1)《周易》所阐释的哲理,是宇宙、天地、人生、事物的真理,它是永恒不变的。因为宇宙生化,虽然错综复杂、瞬息万变,但在变易之中,也含藏不变之理,如日月往来,寒暑相推这样的万古之常道是“不易”的。正如董仲舒所说:“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2)自然万物的变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大道本自然。以天地自然现象来讲,如白昼与黑夜、阴晴与圆缺、春华秋实、沧海桑田等的变化都是本乎自然,人只能效法和适应这种自然,而不能随心所欲地改变自然。老子也提示人们:“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把老子这句话的中间话省略,两端直接对接起来就是“人法自然”,这一点也是不变的。(3)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在发展变化的这一永恒法则是永远不变的。变易是现象,不易是法则。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经。变不离经,变通不能变得离经叛道。老子《道德经》也强调:“不知常,妄作,凶。”研究《周易》的目的就是要认知变易的现象,探求不易的法则,以确定人合理存在的方针和指导应变的方法。

3.简易

简易就是对规律本质的简明把握和领悟。《周易》尚简。《周易》就用两条长长短短的横线,代表着一阴一阳,通过排列组合,就把整个世界最复杂的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揭示出来了。六十四卦都是以阴爻、阳爻为基本要素组成的,六十四卦就是六十四个以爻的形式绘制的图像系统。《周易》中简易的内涵有两个层面:(1)天地自然的法则,本来就是简朴而平易的,《周易》之为书,就是取其简明象征,以便于世人法之而体悟万物运行之道。正如孔子所讲:“乾以‘易’知;坤以‘简’能。”(2)简的根源就是心诚。所以,简易就是效法天道,保持人性的纯正。中孚卦《彖传》云:“中孚以利贞,乃应乎天也。”这句话讲的就是,诚信能保持人性的纯真,是合乎天之简朴而平易大道的。一切人世间化简为繁的事物,其本源都可归于心不诚,或者为了规制不诚心的行为而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条例、守则。心不诚就必然要伪饰一些表面的东西以掩盖其本质,这种矫揉造作就把本来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

大道至简,这是宇宙的普遍法则,也是《周易》的精髓。这一点,从《周易》易数上看得更清楚,《周易》中只讲一位数“—”,其余的数都是来自于“—”的递增。计算的方法也更简单,即加法和减法,万物的变化正是如此,非加即减。八卦和六十四卦仅仅就是用了两个最简单的符号:“”和“”,由阴阳而成乾坤,乾坤生六子为八卦,由八卦重之而成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一卦而备众象,一爻而明众事,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就演绎出了宇宙、社会和人的无穷变化。《周易》散之三百八十四爻,聚之六十四卦,约之仅八卦,再简之仅两卦,再简之仅两爻,故《系辞传》云:“一阴一阳之谓道”,道者简易也。简易是符合并顺应自然规律的状态。老子讲:“少则得,多则惑”。郑板桥也用诗表达出了这种境界:“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洒夜间思,削尽冗繁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德国的莱布尼茨看到了由传教士翻译成拉丁文的《周易》,为之着迷,领悟了二元对数,即阴为“0”,阳为“1”,演变出了无穷的信息数据,进而奠定了计算机运作的原理。可见,人一旦拥有了化繁为简的智慧,自然会进入一个更加广阔的崭新天地。

《周易》内涵中的“三易”的关系,可以具体理解为:由其生之原而论,是简易;由其生生不已而论,是变易;由其生之有秩序而论,是不易。简易者其德,不易者其体,变易者其用。所以,变易为《周易》中最重要者,也是最繁赜者。对此,我将在导论中“《周易》的思维方式”部分详加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