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与人生智慧(精华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周易》的表达形式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表达内容。好的形式不仅能够完美地表达内容,还能够增大原有内容的含量。《周易》有一套系统而精致的表达形式,它不仅完美地表达了《周易》的独特内容,还使《周易》的内容更精湛、更博大精深,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处世哲学。理解《周易》的表达形式,对于真正全面地理解和掌握《周易》这部世界顶级的圣典,具有特殊的意义。

(一)《周易》的结构形式

结构是任何事物的最基本表达形式。《周易》从起源到发展再到完善,也逐渐演化成了自己的结构形式。关于《周易》的结构形式,在上一部分的研究中已经涉猎到一些,读者可以对比和观照。《周易》的结构形式与中国的其他古代经典著作的结构形式相比有非常明显的不同特点。

1.《周易》的原始结构是阴阳符号

阴阳乃是中国古代先人观察到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连的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以哲学的思维方式归纳出的基本概念,阴阳符号乃是对于这一基本概念的表达形式,用“”代表阳,用“”代表阴。阴阳是各种事物孕育、发展、成熟、衰退直至消亡的核心要素和始发动力。《周易》中蕴涵着人类独特的思维方式,就是认为事物变易的过程就是“一阴一阳”既相反又相成,既相互补充,又相互转化而交互作用的结果,遂选取“”和“”简朴而博大的符号作为自己最原始的结构,通过揭示阴阳同根、阴阳化育、阴阳互体、阴阳对立的关系,进而发展和完善自己的结构形式,以阐发万物运动变化的基本法则,充分彰显阴阳的生命力。

2.《周易》的基础结构是八卦

伏羲用“”和“”这两种符号,按照大自然的阴阳变化平行组合,经过三次变化以后,组成八种不同形式,阴阳就生成了八卦。乃是《乾》(☰)、《坤》(☷)、《巽》(☴)、《震》(☳)、《坎》(☵)、《离》(☲)、《艮》(☶)、《兑》(☱)。为了记住这八卦的符号,古人总结了一套歌谣: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八卦中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巽代表风,震代表雷,坎代表水,离代表火,艮代表山,兑代表泽。三画各有所指,即上画为天,下画为地,中画为人,是天地人的三才结构。

3.《周易》的系统结构是六十四卦

八卦奠定了《易》的结构系统的基础,周文王按照阴阳交感生万物的道理,将三画卦的八卦中的每两卦进行重叠,变成六画卦,构成了《周易》六十四卦卦画,使《周易》的结构形式,由简单的阴阳符号发展到由阴阳符号错综而成的八卦,又以八卦为基础最终发展成六十四卦的系统结构。

为了区分八卦之卦和六十四卦之卦,古人称八卦为“经卦”。称六十四卦为“别卦”。因六十四卦最初由三爻八经卦重之演变而成,六十四卦中的每一卦从结构上亦可以分解为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上三爻为“上卦”(也称“外卦”),下三爻为“下卦”(也称“内卦”)。如“剥”卦为上“艮”下“坤”,内“坤”外“艮”; “屯”卦为“坎”上“震”下,内“震”外“坎”。八卦最基本的象是八种自然物: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艮为山、兑为泽、坎为水、离为火。为了记住六十四卦卦象,以两个经卦卦象称呼一别卦。如风地观即看成由风地组成的卦画称为观卦。山天大蓄即可看成由山天组成的卦画可称大蓄卦。

六十四卦每一卦中每一画就是一爻,每一卦的结构由六爻组成,相应地一卦之中有六个位次,自下而上,依次叫作初、二、三、四、五、上。爻位有一定的规律:初为阳位,二为阴位,三为阳位,四为阴位,五为阳位,上为阴位,即初、三、五为奇为阳位,二、四、上为偶为阴位。在《周易》中,有阴爻阴位,又有阳爻阳位,二者之间可能出现两种结构,一种是阴爻阴位,阳爻阳位的一一对应;另一种结构即阴爻居阳位,阳爻居阴位。故《周易》中有当位、不当位(或得位、失位)问题。阳居阳位,阴居阴位为当位。阳居阴位,阴居阳位为失位。在六十四卦每一卦中,每一确定的爻都有一定的质性,如爻所处位置代表事物不同阶段。初爻:代表事物开始;二爻:代表事物崭露头角;三爻:代表事物大成;四爻:代表事物进入更高层次;五爻:代表事物成功;上爻:代表事物终极。爻所处位置代表人的身体不同的部分。初爻:代表脚趾(因脚趾在最下);二爻:代表小腿;三爻:代表腰(三爻居中,腰也居中);四爻:代表上身;五爻:代表脸;上爻:代表头。爻所处的位置代表社会不同等级。初爻在下,代表民;二爻居中,代表君子、卿大夫;三爻在二爻之上,代表诸侯;四爻近五,为近臣;五爻在上居中,为天子;上爻在最上,为宗庙(或太上皇)。爻所处的位置代表不同性质事类。一般来说,二爻五爻居中,以示行中之道(即不偏不倚,不过无不及,古人称为大德),故多荣誉,多有功绩。也就是说,《周易》二五两爻辞多是吉利的。三爻居内卦之上,过中,故多凶险。四爻近五爻,五爻为天子,故近天子之人,多恐惧,即所谓伴君如伴虎。初爻代表事未成,上爻以示事已过。

六十四卦卦序的排列也是有严密的结构。六十四卦结构上分为上经卦和下经卦。上经卦包括的卦名和序列,古人用次序歌表达为: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兮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兮噬嗑贲,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三十备。下经卦包括的卦名和序列,古人用次序歌表达为:咸恒遁兮及大壮,晋与明夷家人睽,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继,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兮中孚至,小过既济兼未济,是为下经三十四。

六十四卦的排列,有着内在根据,按照古人说法,这种排列反映了宇宙产生、发展、变化的过程,以乾坤为首,象征着世界万物开始于天地阴阳,乾为阳,为天;坤为阴,为地。乾坤之后为屯、蒙,屯、蒙,象征着事物刚刚开始,处于蒙昧时期……上经终于坎、离,坎为月,离为日,有光明之义,象征万物万事活生生地呈现出来。下经以咸恒为始,象征天地生成万物之后,出现人、家庭、社会,咸为交感之义。指男女交感,进行婚配。恒,恒久,指夫妇白头到老。社会形成以后,充满矛盾,一直到最后为既济、未济。既济,指成功,完成。未济表示事物发展无穷无尽,没有终止。由此可以看出,上经卦是讲天道,下经卦是讲人道。

六十四卦卦序的排列也有很强的技术性。唐人孔颖达曾用“二二相偶,非覆即变”来概括六十四卦卦序排列结构的技术特点。所谓“二二相偶”,是指《周易》六十四卦两两为对,共三十二对,如乾坤为一对,屯蒙为一对,按顺序依次为对。所谓“非覆即变”,覆,颠倒;变,相反,是指《周易》三十二对每一对的卦画不是颠倒,就是相反。如屯卦倒置为蒙卦,需卦倒置为讼卦,这是覆。乾卦与坤卦相反,乾六爻全为阳爻,坤六爻全为阴爻,颐卦与大过卦相反,颐上下为阳爻,中间四爻为阴爻,大过上下为阴爻,而中间四爻为阳爻,二者卦画完全相反,这就是变。《周易》六十四卦三十二对,有二十八对为“覆”,有四对为“变”,即除了乾坤、颐大过、坎离、中孚小过变卦外,其他与对皆为覆卦。

4.《周易》的完整结构是《易经》和《易传》

周文王以八卦为基础,内生演化出了六十四卦,并对六十四卦的符号用文字进行了表达,每卦列有卦形、卦名、卦辞;每爻列有爻题、爻辞,这就是《易经》。从总体上看《易经》是我国古代先哲通过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长期观察,以及对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及其结果进行高度总结概括出的宇宙万事万物的现象和发展变化的规律。

《易经》分上下两部分,自《乾卦》至《离卦》为《上经》,共30卦;自《咸卦》至《未济卦》为《下经》,共34卦。为什么会如此划分,历史上有三种说法:一是认为上经言天道,下经言人事;二是认为卦序蕴含转化对立的哲学内涵,故分上下;三是认为古时《周易》书写在竹简上,卷帙繁重,为方便携带和阅读,而一分为二。

《易传》则是孔子对《易经》进行解读,用来阐发义理的哲学典籍。包括十篇,即《彖上传》《彖下传》《象上传》《象下传》《系辞上传》《系辞下传》《文言传》《序卦传》《说卦传》《杂卦传》,也称为《十翼》,寓意是为原来的《易经》添上了十个翅膀,所以能飞得更高、更远。

《易传》对《周易》的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1)从哲学高度概括和总结了《周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卦爻辞所蕴含的阴阳变化的规律。《周易》卦爻辞表面上看,多是记录和叙述某一件事和某一现象。但《易传》则从宇宙的大视野探讨《周易》起源,认为《周易》是古代圣人仰观俯察,对大自然进行模拟、效法的结果,在注释《周易》卦爻辞时联系卦爻画及卦的含义和爻所处的位置进行注释,把具体的卦爻辞上升到抽象的阴阳关系,因而揭示出了《周易》中八卦和六十四卦及其卦爻辞所体现的天地阴阳变化的规律,使《周易》理论变得博大精深。(2)从逻辑性的角度说明和阐释了《周易》六十四卦排列的内在联系。《易传》说明和揭示了六十四卦排列中卦与卦之间、卦象与卦辞之间、爻象与爻辞之间、卦与爻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周易》六十四卦由原来散乱,变成了具有严密逻辑性的相互联系的统一体。(3)从技术层面对《周易》的体例(如卦象、爻象、爻位等)和占筮方法作了详细的解读和介绍。在《易传》产生之前,没有人和书对《周易》体例、筮法进行论述和解读。《易传》对《周易》体例作了深入解读,还详细地介绍了古代原始的占筮方法——大衍法,使人们能够掌握古代《周易》体例和熟知占筮的方法。

《易传》与《易经》的本旨是无法割裂的,《易传》所阐释的哲学思想基本是六十四卦大义的直接引申,即使有些内容是《易传》作者的独创新解,也是在解“经”中获得的,所以朱熹论《系辞传》就认为:“或言造化以及《易》,或言《易》以及造化,不出此理。”可见,没有《易经》的哲学底蕴和思想基础,就没有《易传》的阐释和发挥;有了《易传》的揭示和解读,《易经》深邃的哲学智慧的光辉才显明和昭著。《易经》和《易传》的结合,才是《周易》完整的结构。

《周易》的“周”是指什么?历史上其说不一,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周易》的“周”是指周而复始。这是从六十四卦的整体结构说的,本来六十三卦是既济,已经到顶了,可是又来了第六十四卦未济,了了又未了,周而复始地运行。第二种说法,《周易》的“周”是指朝代。唐代孔颖达《周易正义》认为“周”是指岐阳地名,是周朝的代称,《易经》流行于周朝故称《周易》,用朝代命名书名在古代也很普遍,如《唐书》《隋书》等,这也说得通。第三种说法,《周易》的“周”是指周全、完备。这是从《周易》的结构上说的,东汉郑玄《易论》认为“周”是“周普”的意思,即无所不备,《周易》既有《易经》又有《易传》结构互补,周全完备了。我比较倾向第三种说法。

(二)变卦的各种情况

1.错卦

错卦也称对卦和旁通卦,就是把一个卦的各个爻求反(阳变成阴,阴变成阳),从而得到了该卦的错卦。六十四卦每卦都有对(错)卦(如图0-10所示恒卦与益卦),有正就有反,这是宇宙的大法则。以错卦的道理去看人生,有赞成就有反对,有得意就有失意。

图0-10 错卦图

2.综卦

综卦又称反卦和覆卦,就是将一卦颠倒过来所得的卦(如图0-11所示,恒卦颠倒180度变成咸卦)。以综卦的道理去看人生,就是要设身处地地为对方思考,将心比心,切忌凡事都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来思考和作为。

图0-11 综卦图

3.交互卦

交互卦是指在一个六爻卦中,除了上卦与下卦两个经卦外,又由二爻、三爻与四爻,三爻、四爻与五爻构成两个新的经卦(见图0-12)。交互卦的道理教人全面地看待事物,一个卦看了内卦看外卦,这样虽然两面都注意到了,但还不够完备,每卦的纵深变化,又会产生两个交互卦,再把交互卦看清楚,一个卦看出四个经卦,这样才会把问题看得更全面、更透彻。

图0-12 交互卦图

(三)卦象内部相关两爻之间的关系

一卦六爻彼此之间在结构上也有关联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承

承为承上,烘托之意。一卦当中如果一个阳爻在上,一个阴爻在下,此阴爻对上面的阳爻为“承”。一个阳爻在上,数个阴爻在下,下边的阴爻对上面的阳爻来说也为“承”。有时,阴阳相同的两爻也称为“承”,如图0-13所示。

图0-13 承的示意图

2.乘

乘为乘凌,居高临下之意。一个阴爻在上,一个阳爻在下,此爻对下面的阳爻称为“乘”。几个阴爻在一个阳爻之上,这几个阴爻对这一个阳爻也称为“乘”,如图0-14所示。

图0-14 乘的示意图

3.比

相邻的两爻称为“比”,即比临、比肩之意。在卦的六爻中相邻的两爻,一爻为阴爻,一爻为阳爻,则称为“正比”。以阳比阳,或以阴比阴,因同性相斥,则无相求相得之情,是“逆比”,故称“得敌”,如图0-15所示。

图0-15 比的示意图

4.应

应为内卦与外卦相互对应的呼应关系。在六爻卦中,初爻与四爻,二爻与五爻,三爻与上爻之间,有一种同志联盟的关系,称为“应”。“应”也强调阴阳“相应”。若以阴应阴或以阳应阳,因同性相斥,也无相求相得之情,是为“无应”或“敌应”,如图0-16所示。

图0-16 应的示意图

(四)正中当位

在《周易》的象数体例系统中,“当位”“得中”的观念尤为重要。《周易》卦中,奇数为阳位,偶数为阴位。阴爻居阴位,阳爻居阳位,叫“正”,也叫“当位”或“得位”;反之,则称为“失正”或“不当位”。如既济卦,初九、九三、九五均为阳爻得阳位,六二、六四、上六均为阴爻得阴位,六爻皆当位,如图0-17所示。

图0-17 当位卦的示意图

相反,未济卦其初六、六三、六五均以阴爻居阳位,而九二、九四、上九又为阳爻居阴位,六爻皆“失位”,如图0-18所示。

图0-18 失位卦的示意图

“正”象征事物发展遵循正道,符合规律。一般来讲,当位则吉,不当位则凶。《周易》不仅崇尚“正”,更崇尚“居中”“中正”。每卦六爻的第二爻处于下卦的中位,第五爻处于上卦的中位,这两个位置优越,称为“居中”,象征事物守持中道,行为不偏。阳爻居中位,则有“刚中之德”;阴爻居中位,则有“柔中之德”。如果刚好阴爻处于第二位(六二),阳爻处于第五位(九五),那就更好了,是既“中”且“正”,称为“中正”,在爻位中是最为美善的象征,如图0-19所示。

图0-19 得中卦的示意图

在《周易》的卦象中,排在第二位和第五位的二爻、五爻是《周易》所推崇的理想位置,而其他的一爻、三爻、四爻、六爻均属“位不当也”。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周易》尚中,二爻、五爻分别位于下卦和上卦的中间,中正得位,所以它们的卦义绝大部分是吉利的。据有的专家学者研究,《周易》中二、五两爻吉辞最多,占吉辞总数的47.06%;凶辞最少,仅占13.94%。说明“中”带来的结果主要是吉利。虽然《周易》一般讲,当位则吉,不当位则凶,但《周易》中“中德”优于“正德”,即使不当位,如若居二、五之爻位,也为吉。例如,九二虽不当位,但是因为处内卦的中位,所以多得吉。多得吉而不是全得吉,是因为有个“取时说”,即使居中位,适时则吉,失时则凶。如节卦九二爻辞是:“不出门庭,凶。”《小象传》解释说:“不出门庭,凶。失时吉也。”孔子撰《易传》时,将“中”的思想进一步明确,“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并且在很多卦中,阐释了“中行”思想,如“得尚于中行”(泰卦), “中行无咎”(夬卦)“中行独复,以从道也”(复卦)“九二贞吉,中以行正也”(未济卦)等。《周易》“时中”“中正”“大中”“刚中”“柔中”等尊“中”的概念和意识,是儒家中庸思想产生的根源。

(五)《周易》中的占断辞

《周易》中的卦爻辞,有事理的阐述,有环境的描述,有故事的叙述,中间或最后总要系上一些占断辞,作为一种提示或警示,如“吉、凶、悔、吝”等,来警示人们如何趋吉避凶。孔子讲:“五十学易无大过矣。”靠什么无大过呢?就靠卦爻辞里的占断辞的提示。占断辞是《周易》智慧的集中体现,理解卦爻辞中的占断辞,是把握《周易》智慧的重要路径。按照占断辞的性质可以进行归类,如表0-3所示。

表0-3

现择其不利方面的占断辞,按照不利的程度依序逐一阐述。

1.悔

在《周易》的占断辞中,“悔”共出现33次,为悔而改之的意思。南宋哲学家朱熹说过:“悔自凶而趋吉”。人有了错,最怕不知悔,不悔的前边就是凶灾;人有了过错,及时悔改,前边就是吉。如家人卦初九爻辞是:“闲有家,悔亡。”“闲”就是防止,治理家事,防止不轨,可免于悔恨。虽然“悔”在《周易》中出现了33次,但是“悔”的结果,都是无咎、无大咎、吉、元吉。可见,和悔改联系在一起的都是好的,所以孔子说:“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还说:“过而改之,是不过也。”

2.吝

在《周易》的占断辞中,“吝”共出现20次,为艰难、遗憾之意。例如,同人卦六二爻辞是:“同人于宗,吝。”意思是六二只与九五这样的亲枝近派相处,就会有艰难、有遗憾。透过这个“吝”字,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待人处事不可褊狭,不能任人唯亲,要敞开胸怀,宽以待人,广结人脉。

3.厉

在《周易》的占断辞中,“厉”共出现27次,为危险的意思。《周易》讲到“厉”,总是换一个角度,就是避免“厉”去做事情,这样的结果便会“无咎”。例如,睽卦九四爻辞是:“睽孤,遇元夫,交孚,厉,无咎。”意思是孤身一人在外,遇见一位阳刚大丈夫,彼此以诚相待,这样即使有危险,但最终也“无咎”。可见,即便是处于乖背睽违之时,只要与人同德相亲、至诚相和,像“厉”这样的危险,依然可以避免。

4.咎

在《周易》的占断辞中,“咎”共出现98次,为灾害之意,比悔重,比凶轻,是介于悔和凶的性质之间的一种灾害。《周易》中尽管出现98次“咎”字,但几乎所有都是“无咎”,没有灾害。为什么没有灾害呢?就是因为人们因咎而悔,善补其过,以至于无咎。所以,《系辞传》上讲:“无咎者,善补过也。”例如,大有卦初九爻辞是:“无交害,匪咎,艰则无咎。”意思是不互相侵害,就没有灾害,即使面临艰难的处境,也不会有灾殃。这就提示人们免于灾害之道是: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5.凶

在《周易》的占断辞中,“凶”共出现56次,其意为凶险。《系辞传》上讲:“吉凶者,失得之象也。”但是,《周易》中的“凶”是个条件关系,有所偏离才会导致凶险。如节卦上六爻辞是:“苦节,贞凶。”意思是过分的节制就会导致凶险。这就警示人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掌握一个“度”, “过”则为“凶”。《周易》就是通过占断辞的提示,帮助人们认知“凶”,寻求防范和规避凶险的途径。

总之,《周易》的占断辞沁透着古人对生活的体验,揭示出了宇宙的基本之理和生命运动的规律。正是透过对《周易》这些占断辞的研究,我们才会感悟出《周易》大有深意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