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赛事风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5/3 赛场上的悲剧

“极速、狂飙、热辣、惊险、刺激、时尚”是F1赛车运动的代名词。作为一名F1车手,其从事的职业却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工作之一。

F1赛车可以在2.5秒内从静止加速到100km/h,在5秒钟内达到200km/h。F1的极速纪录是威廉姆斯车队的安东尼·皮佐尼亚(Antonia Pizzonia,1980— )2004年在蒙扎赛道比赛中创下的369.7km/h;2005年本田F1赛车先在莫哈韦沙漠机场跑出了415km/h,接着于2006年7月20日在美国波纳维利盐湖滩跑出397.843km/h的极速,并且得到FIA官方认证。

从理论上讲,当赛车速度达到240km/h时,由于翼板和车身产生的下压力可以达到赛车重量的3倍,即使在天花板上开也不会掉下来。一辆以300km/h高速行驶的赛车如果撞到坚硬的水泥防护墙壁上,会产生极大的减速度,其数值可以超过重力加速度的100倍!赛车手就相当于从123层楼坠地!即使车手的身体没有与任何物体碰撞,也无法忍受这样巨大的减速度——他的内脏和脑子会因为自身的惯性而移位或被压扁。

事实上,F1运动中速度与安全永远是一对水火不相容的矛盾。拼搏和取胜的欲望是人的本能,更是体育运动的精髓所在,这在F1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可以说,每一个F1车手都是英雄,他们凭借智慧、勇气、纯熟的驾驶技巧驾驭一切。所有的车手和车迷都是为F1富有刺激性和挑战性的魅力所倾倒,车队也是竭尽全力地通过运用高科技手段来提高车速以达到增加F1的吸引力和收入的目的。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增加了赛车运动的危险性,而观众正是被这种危险所吸引。

A F1赛车是一项危险的运动

B 维斯塔潘的赛车成了火海(1994年)

C 飞箭车队车手迪里斯的撞车大火(1996年)

D 比利时大奖赛上发生惨烈的撞车(1999年)

这是一个非常不容易调和的矛盾。事实上,人们能“接受”撞车事故:格哈德·贝格尔(Gerhard Berger,1959— )在1989年圣马力诺大奖赛中撞车失火被媒介评论为“被烧烤的贝格尔”;1994年德国大奖赛上,贝纳通车队杰斯·维斯塔潘(Jos Verstappen, 1972— )—— 对,他就是前面介绍的最年轻的F1分站冠军马克斯·维斯塔潘的父亲——的赛车起火,烧得惊心动魄;1996年飞箭车队车手彼得·迪里斯(Pedro Diniz,1970— )的撞车镜头成为最著名F1广告;雅克·维伦纽夫(Jacques Villeneuve,1971— )在1999年比利时大奖赛上发生惨烈的撞车,但他本人没有受伤;很多车迷还将精彩的撞车场面当作电脑的屏幕保护画面……但唯一不能接受的就是在事故中有人丧生。

20世纪60年代,平均每8站比赛就有一位车手重伤或身亡;最严重时,平均数减少到每4站。70年代前后,F1比赛安全措施实行以后,每40场比赛仍有1人丧生。

其实说到底,赛车运动本质上就是危险的,而且这种危险注定要存在下去。F1历史上有很多黑暗的日子……

1952年,意大利车手卢杰·方吉利(Luigi Fagioli,1898—1952)在摩纳哥大奖赛的练习赛中,驾驶兰西亚跑车(不是F1赛车)发生事故。虽然碰撞不是很严重,但是受到的内伤导致他在住院3周后的5月20日去世。虽然在他之前已有车手在比赛中遇难,但F1比赛从此有了一份长长的黑名单,而方吉利就是这份车手黑名单的第一位牺牲者。

1953年,F1大奖赛首次在南美洲的阿根廷举办,吸引了大量的车迷观众。由于当时观赛的人数实在是太多,造成许多车迷都站在赛道旁观赛。结果,F1历史上第一位世界冠军获得者、意大利车手法里拉驾驶的法拉利赛车在高速比赛的过程中,因失控冲向赛道旁观赛的人群,造成13死亡、40人受伤的惨剧。

A 在F1赛道上的第一位牺牲者方吉利(1952年)

B 阿斯卡里在蒙扎赛道翻车,魂归故土(1955年)

1954年7月31日,阿根廷车手奥洛甫·马利蒙(Onofre Marimon,1923—1954)在德国纽博格林赛道的排位赛中,冲出赛道身亡。

1955年5月22日,意大利车手艾伯特·阿斯卡里(Alberto Ascari,1918—1955),驾驶兰西亚(Lancia)赛车在摩纳哥蒙特卡洛站意外坠海,但平安获救。然而,好运却没有长时间地罩着阿斯卡里,几天之后的26日,他在蒙扎(Monza)赛道试车时,生猛驾驶风格使他的车剐蹭到了赛道护栏,赛车翻车,两届车手总冠军阿斯卡里魂归故土。

1957年3月14日,意大利车手尤格尼奥·卡斯特罗蒂(Eugenio Castellotti,1930—1957)在意大利摩德纳赛道试车时,赛车失控身亡,年龄还不到27岁。卡斯特罗蒂职业生涯中参加过3个赛季(1955—1957年)的F1比赛,大奖赛累计次数18次。

在1958年,虽然法拉利车队的英国车手迈克·霍索恩(Mike Hawthorn,1929—1959)赢得了这一赛季的世界冠军,但法拉利车队的两位车手路易吉·墨索(Luigi Musso,1924—1958)与皮特·科林斯分别在法国兰斯赛道(1958年7月6日)和德国纽博格林赛道(1958年8月3日)意外撞车身亡。

A 墨索在法国兰斯赛道撞车身亡(1958年)

B 科林斯在德国纽博格林赛道撞车身亡(1958年)

1958年10月19日,英国著名车手刘易斯-埃文斯(Stuart Lewis-Evans,1930—1958)在参加摩纳哥站比赛时因发动机突然起火,高速撞上防撞墙而身受重伤,几天后的25日,因伤势过重而去世。

1959年8月1日,德国大奖赛(柏林),吉恩·伯瑞(Jean Behra,1921—1959)驾驶的保时捷赛车发生事故,他被抛出了赛车,落到了树丛中,导致致命的颅骨骨折和多条肋骨骨折。

1960年5月13日,美国车手哈瑞·希尔(Harry Schell,1921—1960)在银石赛道的练习赛中,冲出赛道不幸身亡。

1960年6月19日,比利时斯帕(Spa)赛道举行的F1大奖赛,库珀车队的英国天才车手克里斯·布里斯托(Chris Bristow,1937—1960)驾驶的库珀赛车失控,在经历了惊心动魄的横滚之后,他就再没有醒过来;几分钟后,另一个悲剧性的英国车手是莲花车队的艾伦·斯塔西(Alan Stacey,1933—1960),由于极速前进时,一只飞鸟撞上了他的脸导致赛车失控,冲出赛道而遇难。当时的车手还没有使用全包式头盔,这种头盔直到斯塔西遇难8年后才投入使用。那天比赛第五名获得者是杰姆·克拉克。克拉克第一次参加国际比赛就在帕斯,那次他就亲眼目睹了这次意外事故,事故就在他的车前发生,克拉克开着一辆溅有当场身亡的英国车手鲜血的赛车冲过帕斯的终点。这次比赛对克拉克产生了心理上的影响,他此后对帕斯赛道有一种不可名状的憎恨,但作为一个伟大的车手,克拉克自1962年在这里连续4年夺冠。

1961年9月10日,噩梦重现蒙扎赛道。这年意大利大奖赛上,当比赛进行到第2圈时,在帕拉波利卡(Parabolica)入弯处,莲花车队的英国车手克拉克与当时在积分榜上领先的车手沃尔夫冈·特里普斯驾驶的法拉利赛车相撞,法拉利赛车腾空冲断了护栏,冲撞进人群后,再被冲回到赛道。这次相撞事故有14位观众被撞身亡,被甩出赛车的特里普斯也当场遇难;同样被甩出赛车的克拉克,所幸没有受到重伤。

1962年11月1日,在墨西哥大奖赛中,墨西哥车手里卡多·罗吉格兹(Ricardo Rodriguez,1942—1962)冲出赛道,不幸身亡,年仅20岁。这是他第5次参加F1大赛。

1964年8月2日,30岁的荷兰车手比尔弗特在德国纽博格林赛道进行练习赛时,他驾驶的保时捷Porsche 718赛车在转弯处突然失控发生碰撞,他被抛出赛车受伤,终因抢救无效,3天后在医院去世。

A 伯瑞在德国大奖赛上被抛出赛车而去世(1959年)

B 布里斯托在斯帕赛道翻车身亡(1960年)

C 斯塔西被一只飞鸟撞脸导致赛车冲出赛道而遇难(1960年)

D 特里普斯在蒙扎赛道撞车身亡(1961年)

E 比尔弗特在德国纽博格林赛道受伤后身亡(1964年)

1966年8月7日,德国大奖赛,英国车手约翰·泰勒(John Taylor,1933—1966)驾驶的布拉布汉姆赛车与马特拉(Matra)赛车在第一圈发生碰撞,泰勒受重伤,4周后去世。

1967年5月7日,摩纳哥大奖赛,法拉利车手洛伦佐·班蒂尼(Lorenzo Bandini,1935—1967)在比赛领先的情况下,不幸撞车受伤后身亡。摩纳哥是整个赛季的第二场比赛,杰克·布拉汉姆取得了杆位,法拉利的班蒂尼在他身旁发车。比赛刚一开始,布拉汉姆的Repco发动机就出了问题,他在中游位置上的侧滑导致了一片混乱,而班蒂尼取得了领先。第82圈,班蒂尼的法拉利赛车在“之”字弯失去控制,赛车翻滚起火,他被压在了下面。火势扑灭后,班蒂尼被迅速送往医院抢救,但最终因伤势过重在3天后去世。

1968年4月7日,克拉克这位无可置辩的世界冠军,却在德国霍根海姆的一次练习赛中,他驾驶的莲花赛车冲出赛道冲进树丛中,导致颈部和颅骨骨折,送入医院后不幸身亡。

1968年7月7日,法国车手乔·谢勒(Jo Schlesser,1928—1968),法国里昂赛道,他驾驶的本田RA302在比赛中冲出赛道,造成赛车起火,镁合金车体迅速燃烧,他连逃生的机会都没有,第一次参赛就不幸被大火吞噬。

1970年6月2日,迈凯轮车队的创始人麦克拉伦在英国古德伍德(Goodwood)测试赛车时,由于赛车气动下压力失效,赛车滑出赛道发生碰撞,意外身亡。

1970年6月21日,英国车手皮尔斯·卡瑞基(Piers Courage,1942—1970)驾驶的威廉姆斯赛车,在荷兰詹特弗尔德(Zandvoort)赛道上发生侧滑,赛车翻过护墙,发生大火,被烈火吞噬。

1970年9月6日,莲花车队的奥地利车手林德特在意大利蒙扎赛道排位赛上,赛车失控撞入赛道护栏身亡。由于林德特在赛季前10场大奖赛中获得了5场胜利,使他以巨大优势领跑车手积分榜,已经去世的林德特最终获得了当年的车手总冠军。

A 班蒂尼在摩纳哥赛车翻滚起火受伤而去世(1967年)

B 克拉克在德国霍根海姆的练习赛中受伤身亡(1968年)

C 谢勒在里昂赛道翻车起火,镁合金车体迅速燃烧,不幸身亡(1968年)

D 卡瑞基在荷兰詹特弗尔德赛道上被烈火吞噬(1970年)

E 林德特在意大利蒙扎赛道撞入赛道护栏身亡(1970年)

1973年7月29日,荷兰大奖赛,非常有前途的英国年轻车手罗杰·威廉森(Roger Williamson,1948—1973)参加他人生的第二场大奖赛。当时,比赛行至第9圈,威廉森的轮胎被扎,赛车滑出赛道,撞上护墙后又被弹回,赛车发生翻转并燃起了大火。这种紧急情况下,F1的工作人员显得一点用都没有,那些离大火现场较近的人员甚至畏缩不前,不愿接近大火。倒是英国车手大卫·普利(David Purley,1945—1985)从一名工作人员手中抢过一个灭火器,冲到好朋友威廉森的赛车旁,奋力扑救。但最终他的努力也失败了,威廉森被大火夺去了生命。车手普利后来因为勇敢救火而被授予乔治抢险奖(Gorge Medal)。其实当时赛道附近有消防车,但由于赛道旁的交通拥挤,没能及时派上用场。这次恶性事件后,F1的灭火工作受到重视,一支职业化的专业消防小队被要求建立起来,以后随车手、车队到达任何一个大奖赛赛道。在熊熊大火之中,人性的每一点善恶都被放大到极限,希望所有人能够铭记这两个名字——Roger Williamson和David Purley。

1973年10月6日,美国大奖赛,弗朗西斯·塞维特在练习赛上驾驶的Tyrrell 006与防撞墙发生严重碰撞,不幸亡故。为此,斯图尔特宣布在退出美国大奖赛的同时退出F1赛事。英国车手斯图尔特驾驶泰利尔-福特赛车在德国大奖赛上已拿下了个人最后的第27个分站冠军,赢得第三次个人世界冠军。

1974年3月22日,美国车手彼得·瑞森(Peter Revson,1939—1974)在南非大奖赛的练习赛中,他驾驶的掠影-福特(Shadow-Ford)DN3悬架断裂而引发事故,不幸遇难。

1974年10月6日,赫尔姆斯·科因尼格(Helmuth Koinigg,1948—1974)在赛季末收官的美国大奖赛中,在第23圈时冲出赛道,他驾驶的赛车撞上并撞穿了金属防护挡板,头部被防护挡板的上半部截断,当场身亡。

1975年8月19日,美国车手马克·洛诺赫(Mark Donohue,1937—1975)在奥地利站正赛开始前的热身圈中发生了严重的事故,洛诺赫的赛车在爆胎后失控飞出赛道。他的March赛车飞过护栏撞上了一块广告牌,还伤及两位赛事工作人员(其中一人身亡)。事故发生后,洛诺赫一开始还意识清楚并能说话,但之后就昏迷了,最终因伤势过重身亡。

1977年3月5日,南非大奖赛,大火又一次肆虐F1,这次是救火的失误导致一位英国车手身亡。比赛中,掠影(Shadow)车队的瑞热·佐治(Renzo Zorzi,1946— )由于发动机故障,把赛车开进了维修区对面的缓冲区。他从赛车里出来后,发动机燃起大火。佐治拿了灭火器回去灭火。两名工作人员也跑来救火,可能由于太着急,横穿赛道时,没有注意“来往车辆”。悲剧发生了:工作人员穿过赛道时,英国车手汤姆·普莱斯(Tom Pryce,1949—1977)正好驶来,普莱斯的车正面撞上其中一名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当场身亡;而普莱斯自己也因撞到了那位工作人员手中飞起的灭火器而身亡。他的赛车失控后一直飞到第一号弯,撞到了法国车手贾斯奎斯·拉菲特(Jacques Laffite,1943— )驾驶的利吉尔(Ligier)赛车。所幸这位法国车手虽因此退出比赛,但捡了一条命。另外,在这一年的日本大奖赛上,加拿大车手吉雷斯·维伦纽夫(Gilles Villeneuve,1950—1982)因驾驶的法拉利赛车失控而撞死了2位观赛车迷。

A 威廉森在荷兰大奖赛上被烧身亡(1973年)

B 普利的努力最终失败了,这大概是F1数十年历史中最令人心碎的照片

C 塞维特在美国大奖赛上与防撞墙发生严重碰撞不幸亡故(1973年)

D 瑞森在南非大奖赛中因赛车故障而身亡(1974年)

E 科因尼格在美国大奖赛中撞车身亡(1974年)

A 洛诺赫在奥地利赛道拉车受伤身亡(1975年)

B 普莱斯撞到了工作人员手中飞起的灭火器而身亡(1977年)

C 皮特森在意大利大奖赛上撞车去世(1978年)

1978年9月10日,意大利大奖赛,鲁尼·皮特森(Ronnie Peterson,1944—1978)的莲花79赛车在第一弯以200km/h的速度撞向了防护墙,并着了火。好友詹姆斯·哈特(James Hunt,1947—1993)将他从赛车里救出,皮特森被送到医院时他的一条腿有7处骨折,一天之后,这位瑞典人因并发症去世。皮特森在参加的123场F1大奖赛中,获得了14个杆位和10个分站冠军。

1980年8月1日,在德国大奖赛测试阶段,帕特里克·戴帕勒(Patrick Depailler,1944—1980)的赛车转向装置失灵,在280 km/h 的高速下发生事故,当场身亡。

A 戴帕勒在德国大奖赛中发生事故而身亡(1980年)

A 吉雷斯·维伦纽夫在比利时大奖赛上撞车身亡(1982年)

B 帕勒迪在加拿大大奖赛上撞车身亡(1982年)

C 安吉利在法国大奖赛上赛车失控冲出赛道身亡(1986年)

D 拉森伯格的赛车撞向防护墙受重伤而去世(1994年)

1982年5月8日,比利时Zolder赛道上,驾驶法拉利赛车的吉雷斯·维伦纽夫的命运就没有1977年的日本大奖赛上那么走运了。周六的排位赛上,维伦纽夫的成绩一路领先,但在排位赛最后阶段,队友迪德·皮洛尼(Didier Pironi, 1952—1987)取得了一个不错的圈速,从而以0.1秒的优势反超维伦纽夫。尽管排位赛时间所剩无几,场上的车辆也非常拥挤,维伦纽夫仍然决定挑战皮洛尼的排位赛成绩。此时维伦纽夫追上了约亨·马斯(Jochen Mass, 1946— )的慢车。赛会向马斯出示蓝旗,示意他给维伦纽夫让路,但维伦纽夫并不愿意跟在慢车后面浪费时间,他选择从右侧直接超越对手,巧的是马斯此时也做出了向右侧行驶让出赛车线路的选择。维伦纽夫无法避免地撞上了马斯赛车的后轮,红色的27号法拉利瞬间冲上了天空,在与赛道护栏相撞之后支离破碎地被弹回赛道。在赛车着地的一刹那,维伦纽夫被直接甩出了赛车。随后他被直升机送往医院,但在当天晚上,医生宣布了维伦纽夫的死讯。而就在事故发生的这一瞬间,他的妻子琼·巴安妮(Joann Barthe)拉着他们11岁的儿子雅克·维伦纽夫在赛道边上目睹了这一切。在14年后(1996年)的欧洲大奖赛上,他的儿子雅克·维伦纽夫为父亲也为自己夺得了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个世界冠军。也就在同一年年底,加拿大政府以吉雷斯·维伦纽夫的名字命名了加拿大蒙特利尔赛道,并发行了维伦纽夫父子的纪念邮票。但琼·巴安妮自1982年后再也没有看过赛车比赛。

1982年6月13日,加拿大大奖赛,意大利车手里卡多·帕勒迪(Riccardo Paletti,1958—1982)参加第二场F1比赛。发车时一辆法拉利赛车没能启动,大多数的赛车都避开了,但帕勒迪却径直撞向了这辆法拉利。在人们准备把帕勒迪救出来时,赛车突然起火,火焰很快被扑灭,半小时后帕勒迪被直升机送去抢救,但此时他的生还希望已经十分渺茫,并在2小时之后离开了人世。

1986年5月15日,莲花车队的意大利车手埃里诺·德·安吉利(Elio de Angelis,1958—1986),在法国保罗里卡德(Paul Ricard)赛道的排位赛中,因为赛车前翼断裂,导致赛车失控冲出赛道身亡。安吉利职业生涯中总共参加过8个赛季(1979—1986年)的F1比赛,其大奖赛总参赛次数为109场,总共赢得过两场大奖赛,分别是1982年5月5日的圣马力诺大奖赛和1982年8月15日的澳大利亚大奖赛。安吉利是位老车手,但是就在他效力于莲花车队的最后一年,不幸的事情发生了。

1994年的圣马利诺大奖赛伊莫拉(Imola)赛道可谓是F1历史上最黑暗的一站比赛。

星期五(4月29日)的练习赛,在伊莫拉赛道的Variante Bassa弯处,车手鲁宾斯·巴里切罗(Rubens Barrichello,1972— )因入弯过快,使前轮的抓地力不足,造成赛车转弯时的车头转向角度比前轮转向的角度小而导致转向不足,赛车冲进路旁防护墙。所幸的是巴里切罗只受到些擦伤,一度昏迷的他周六又重返赛道。

星期六(4月30日)的练习赛,奥地利车手罗兰德·拉森伯格(Roland Ratzenberger, 1960—1994)的赛车在练习赛前曾对前定风翼进行了调校,旋松了些螺丝,目的是为了减小赛车偏离赛道的侧移。然而,不幸的是当他疾驶在Tosa弯前端的高速赛段上时,赛车的前定风翼突然脱落,失去控制的赛车一头撞向防护墙,可怜的拉森伯格才参加了3场F1大赛就折颈断魂。

星期日(5月1日)的决赛,比赛一开始车手莱托(JJ Lehto,1966— )的赛车与佩德罗·拉米(Pedro Lamy,1972— )驾驶的赛车撞在了一起,飞散的碎片造成8名观赛车迷受伤,之后重新开赛。3届世界冠军塞纳(Ayrton Senna,1960—1994)在比赛进行到第五圈时,在一个较缓的坦布雷罗弯(Tamburello),塞纳驾驶的威廉姆斯赛车没能拐过这个弯道。尽管塞纳刹车的时间用了近1秒,但赛车还是撞到了防护墙,巨大的冲击力将赛车的右边部分全部损毁;赛车并没有因为撞击而停下来,惯性作用让赛车在缓冲区不断打转。一截被扯断的悬架拉杆如同鱼叉般直接插入塞纳的头颅中。虽然工作人员尽全力抢救,但塞纳还是因这次的意外最终身亡。

伊莫拉赛道的悲剧发生后,巴西举国陷入悲痛,巴西政府为塞纳举行国葬。葬礼当天,巴西空军出动了7架战斗机为其送葬,有300万人送行,至今仍然是巴西历史上最大的一次送葬者集会。

A “车神”塞纳

B 塞纳撞车情景(1994年)

“车神”塞纳在其职业生涯中参加了161场F1大奖赛,共获得41个分站冠军、65个杆位和3次年度车手总冠军。塞纳的遇难在某种程度上也改变了F1的发展轨迹,国际汽联做了很多提高比赛安全性的工作,大大降低了车祸后车手受伤甚至身亡的风险。

从此以后,与车手伤亡减少相反,现在裁判的死伤却增加了。

1977年,在日本赛站和南非赛站接连发生惨案,导致2名裁判丧生。

2000年9月,在意大利赛站,乔丹车队的弗伦岑引发了连环撞车,导致1名赛道裁判被飞溅的车身碎片击中身亡。

2001年3月4日,在澳大利亚墨尔本进行的F1首站比赛中,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撞车事故,一位赛道裁判被撞车后飞起的轮胎击中身亡,由此引发了人们对F1安全的再次思考。

当时,比赛刚刚进行到第五圈,威廉姆斯车队的小舒马赫(Ralf Schumacher,1975— )在一处连续弯道后突然减速,紧跟在他身后的英美车队的维伦纽夫措手不及,于是赛车狠狠地撞上小舒马赫的赛车后部,维伦纽夫的赛车飞起后斜着撞向防护墙,一时间碎片飞溅,烟雾弥漫,他的赛车当即失去了全部4个车轮。两位车手虽然都安然无恙,但是在场边工作的52岁的格拉汉姆·贝弗里奇(Graham Beveridge,1949—2001)却被以150km/h左右速度飞来的车轮击中胸腹部位,当即身亡。奇怪的是这一车轮是穿过了铁栅栏的一个缺口(也就是工作人员平常用来挥舞信号旗的通道)后极其精确地砸中他的。同时,这一事故还造成了其他数名观众不同程度受伤。

经调查,维伦纽夫赛车上连接车轮与车架的“保险绳”断裂是导致车轮飞出的原因。连接赛车车架和车轮的钢索在撞击中受到强力撕扯造成断裂,飞出的车轮穿过铁丝护网上的工作人员出入口,恰好击中站在防护网后面的贝弗里奇。此类事故发生的概率是“十亿分之一”,车轮能飞入那么小的开口是一个令人无法理解的现象。赛事组织者和相关专家已经将事故归于“意外”,因此涉及的两位车手小舒马赫和维伦纽夫都不会被追究。

F1赛车上最脆弱的地方就是车身与车轮连接的支架。1994年塞纳之死就证明,一旦赛车发生碰撞,首先脱落的就是车轮。为了减少车轮脱落的可能性,国际汽联要求F1赛车设计时,要给车轮安装“保险绳”。

国际汽联也开始意识到受到死亡威胁的不仅仅只是车手,观众与赛道工作人员的安全也是同样的重要。在2000年意大利大奖赛事故之后,国际汽联考虑减少工作人员人数,并将尝试用一些高科技设施来代替人工工作,希望以此减少不必要的危险。

时隔20年以后,F1赛场上又发生了死亡事件。在2014年10月5日的日本大奖赛上,玛鲁西亚车手比安奇(Jules Bianchi,1989—2015)在雨中湿滑赛道上冲出赛道,撞到停在赛道边正在救援其他失控赛车的吊车,受伤9个月后于2015年7月17日去世。比安奇成为自1994年塞纳车祸后第一位在F1赛事中发生车祸丧生的车手。

A 墨尔本大奖赛上,维伦纽夫的赛车飞起撞向防护墙,赛车当即失去了全部4个车轮(2001年)

B 比安奇在日本大奖赛上撞车后去世(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