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赛事风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5/2 过去的70年

A 早期的F1赛车——法拉利125(1950年)

20世纪50年代——起步阶段

首场F1比赛始于1950年5月13日,在英国银石(Silverstone)赛车场举行。当时,参赛的车手仍沿用1947年由FIA制定的规则,赛车可搭载4.5L非涡轮增压或1.5L涡轮增压发动机。

银石赛道过去是一个军用机场。当时,吸引了英国皇室人员亲临观看,国王乔治六世(King George VI,1895—1952)还接见了参赛选手。意大利车手朱塞佩·法里拉(Giuseppe Farina,1906—1966)为阿尔法-罗密欧车队赢得了第一个F1大奖赛冠军,同时他也是当年的车手总冠军,即F1历史上第一个车手分站冠军和年度总冠军获得者。

当年包括6站欧洲大奖赛:英国银石、德国纽博格林、西班牙巴塞罗那(Barcelona)、摩纳哥蒙特卡洛、意大利蒙扎(Monza)、瑞士布雷格屯(Bremgarten),加上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从此,F1开始大踏步前进了。

1951年,F1出现了一位真正的车王——胡安·范基奥(Juan Manuel Fangio,1911—1995),阿根廷车手。后来,他5次获得车手总冠军(1951年、1954—1957年)。不可思议的是,他是39岁才参加F1比赛的!

1952年年初,F1遭遇到了成立以来的第一个危机:阿尔法-罗密欧车队退出了比赛,范基奥在1952年年初受伤,当年将不可能在任何的比赛中露面。

A F1开赛前的银石赛场(1950年)

B 英国皇室人员亲临观看首场F1

C 英国皇室人员在银石赛道接见F1参赛选手(1950年)

D 第一个F1车手分站冠军和年度总冠军获得者法里拉(1950年)

A 早年法国F1大奖赛发车时的情景(1951年)

B 第一位车王范基奥

C 范基奥驾驶阿尔法-罗密欧159赛车获得了车手冠军(1951年)

D 奔驰车队携W196赛车重返赛场(1954年)

1954年接纳新的F1比赛规则:最大排量为2.5L非增压发动机或最大排量0.75L的增压发动机,车重可以任意选择,赛程最少持续3小时或500km。梅塞德斯-奔驰车队带着W196赛车也在这一年的7月4日重新投入比赛,并在法国朗斯的GP分站赛中赢得首次胜利。代表玛莎拉蒂和梅塞德斯-奔驰出战的范基奥获得了这届大赛的冠军。

1955年,范基奥为梅塞德斯-奔驰赢得第二个世界冠军头衔。但因1955年勒芒大赛的车祸事件,梅塞德斯-奔驰车队退出了汽车比赛。

1956年9月2日,意大利蒙扎比赛还剩15圈时,范基奥的法拉利赛车发生故障,有可能得到分站冠军的队友皮特·科林斯(Petter Collins,1931—1958)把自己的赛车交给他(当时的规则允许这样做),范基奥最终获得了第二名,所得的6分由他和科林斯平分,范基奥也凭借这3分战胜对手赢得了当年车手总冠军。范基奥也未忘记科林斯骑士风度的行为。

1958年开始禁止使用特殊燃油,规定使用高辛烷值燃油,赛程减至300km或者最多2小时。车手斯特林·莫斯(Stirling Moss,1929— )驾驶一辆中置发动机的库珀-尖峰(Cooper-Climax)赛车,该车首先采用了中置发动机的设计,是F1历史上的一次技术革命。库珀赛车系列中最成功的是T53型,它的4缸发动机能发出177kW的功率,将仅有440kg重的赛车推上近300km/h的速度。库珀的出世敲响了传统前置发动机F1赛车的丧钟。

当年赛事,呈现出几位英国车手群雄竞争的局面,年终排名前四位都是英国车手,包括麦克·霍索恩(Mike Hawthorn,1929—1959)、莫斯等。

另外,F1开始设立“年度车队总冠军”也是在1958年。当年的车队总冠军为英国新军温沃尔(Vanwall)。

1959年,后驱GP赛车开始取代前驱赛车成为比赛的主角。澳大利亚车手杰克·布拉汉姆(Jack Brabham,1926— )以革命性设计的中置发动机库珀-尖峰赛车荣登F1冠军宝座。布鲁斯·麦克拉伦(Bruce McLaren,1937—1970)在美国圣伯威(Sebring)GP分站一马当先,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冠军赛手。

总之,50年代的F1已经不再属于早期赛车运动,而采用FIA专门制定的比赛规则,F1开始了大踏步的前进。

A 自F1开赛至今,摩纳哥蒙特卡洛是F1历史最悠久的街道赛场(1955年)

B 库珀-尖峰T53型赛车(1958年)

A 布拉汉姆驾驶库珀-尖峰赛车荣登F1冠军宝座(1959年)

B 最年轻的冠军车手(1959年)、迈凯轮车队的创始人布鲁斯·麦克拉伦

20世纪60年代——事故频发

首先看技术方面,仅仅两年时间,后置发动机就被各车队广泛使用。这时候,库珀车队的后置发动机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获得了1959年、1960年两年的车手(杰克·布拉汉姆)总冠军和车队总冠军。

60年代,比赛的事故开始增加。1960年在斯帕(Spa)举行的比利时站比赛,让人感受到了这项运动的危险性:两位车手在比赛中丧生,另有两位车手严重受伤。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整个60年代,除了法拉利的两个车手总冠军,几乎是一个英国车队和英国车手的时代,车队包括BRM、莲花(Lotus)、布拉汉姆-雷科普(Brabham-Repco),车手包括杰姆·克拉克(Jim Clark,1936—1968)、格拉汉姆·希尔(Graham Hill,1929—1975)、杰基·斯图尔特(Jackie Stewart,1939— )、约翰·塞逖斯(John Surtees, 1934— )。其中塞逖斯是一个既获得过F1冠军(1964年),又获得过摩托车冠军的双料冠军。

1961年,有关1.5L发动机的赛车的规定开始实施,最小车重为450kg,包括油和水在内。在这一年里,意大利车手吉卡罗·巴格特(Giancarlo Baghetti,1934—1995)成为迄今为止唯一一个首次参赛就囊括冠军的车手。菲尔·希尔(Phil Hill,1927—2008)为美国人争取到第一个F1世界冠军头衔。但是,菲尔·希尔胜利的喜悦几乎全被队友沃尔夫岗·特里普斯(Wolfgang Von Trips,1928—1961)的丧生冲淡了。

1961年还是属于法拉利车队。以标志性的“鲨鱼”设计而著名的Tipo 156赛车,一台前置的6气缸140kW的发动机,让对手保时捷和尖锋望尘莫及。保时捷赛车的风冷4气缸发动机只有118kW的输出功率,尖锋甚至更少。法拉利车队的菲尔·希尔、沃尔夫岗·特里普斯和里奇·金泽(Richie Ginther,1930—1989)3位车手几乎主宰了所有比赛。只有在对车手的技艺要求极高的蒙特卡洛和纽博格林赛道上,驾驶莲花-尖锋赛车的斯特林·莫斯才得以冲破法拉利的包围,脱颖而出。

1962年,法拉利受到了来自英国的有力挑战:尖锋和BRM在赛季一开始就配置了8气缸的发动机,而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也在这一年全面取代传统的化油器设计。

车架的设计也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莲花车队老板、出色的F1赛车设计师柯林·查普曼(Colin Chapman,1928—1982)在1962赛季展示了他设计的新车——莲花25型赛车,这是历史上第一次采用一体化方式设计制造的单座赛车。与传统的管状车架相比,新车架改由轻量化的、由铆钉连接的盒状金属板制成,这样做的好处是在降低了车重的同时增加了车架的坚固性,提高了抗扭曲能力,从而更好地保护了车手的安全。在莲花25型赛车上,车手不再是直挺挺地坐在驾驶舱内,而是用几乎平躺的姿势“躺”在驾驶座上。这一改进一直延续到了今天。同年,小直径的钢制方向盘也开始被各车队普遍采用;法拉利在坚持保留大直径木制方向盘一年后,也不得不跟随潮流。

F1经过了12年的发展,但赛事的组织依然徘徊在中世纪时代。以下的一个例子很能说明当时的问题。在纽博格林赛道的一场练习赛中,科尔·比尔弗特(Carel Godin de Beaufort, 1934—1964),一个彻头彻尾的荷兰人,居然把一台8mm摄像机(当时这玩意还颇为新鲜)绑在了他的保时捷的车尾。当车子以300km/h的速度下坡时,支撑摄像机的支架松脱,摄像机整个掉了下来。格拉汉姆·希尔和布鲁斯·麦克拉伦(没错,此君就是现在迈凯轮车队的创始人)先后碾了过去,并打滑冲进了赛道边的灌木丛中(当时的赛道连安全护栏都没有,更不要说缓冲区了)。万幸的是两人都毫发无损,不然现代人就见不到达蒙·希尔(Damon Hill,1960— ,格拉汉姆·希尔的儿子)夺得世界冠军,还有迈凯轮车队今天的叱咤风云了。

A 双料冠军约翰·塞逖斯

B 第一个获得F1冠军的美国人菲尔·希尔(1961年)

C 以标志性的“鲨鱼”设计而著名的法拉利Tipo 156赛车所向披靡(1961)

D 莲花25型单座赛车(1962年)

杰姆·克拉克驾驶莲花轻松获得了1963年和1965年冠军,约翰·塞逖斯在1964年为法拉利夺得了荣誉。1.5L发动机的发展也在这一年走到了尽头:法拉利和本田的1.5L发动机采用了12气缸的设计,输出功率接近160kW;尖锋则更令人匪夷所思地制造了一台16气缸1.5L发动机,输出功率超过165kW,可惜的是,这样极端的设计让气缸盖根本无法承受长时间比赛的巨大压力,所以未能在赛道上一展身手。

1966年有关3L自然进气、增压型或涡轮式为1.5L排量限制发动机赛车的规定出台,最小车重为500kg。同年,几家油料供应商成功地说服了CSI(当时国际汽联主管赛事的部门)对F1赛车使用的燃油做出限制:赛车必须采用批量生产的民用车用油,最高辛烷值不得高于100,次年开始生效。当各家石油供应商为此欢呼雀跃的时候,在英格兰索恩顿壳牌石油研究所里,一台8缸BRM发动机正在秘密等待横空出世。

随着1966年发动机最大排量限制提高到3L,尖锋终于将一台16气缸发动机装在了BRM赛车上。这台发动机能发出295kW的功率,而它发出的噪声则更为惊人。纵然BRM赛车有惊人的速度,杰克·布拉汉姆却驾驶着自己一手设计制造的布拉汉姆-雷普科赛车夺得了1966年的世界冠军。布拉汉姆-雷普科赛车的8缸发动机最大输出仅有235kW,是当年芸芸赛车中最小的,但却是最耐用最可靠的。赛车场有一句话叫作“要想获得冠军首先必须完成比赛”。布拉汉姆-雷普科赛车用这句话来形容再贴切不过了。

1967年6月4日,在现代F1历史中具有重大意义的福特考斯沃斯(Cosworth)V8 DFV发动机在荷兰桑都特(Zandvoort)赛道问世了,杰姆·克拉克以横扫千军的气势夺得了分站冠军。此后,福特DFV便一发不可收,直到涡轮增压发动机问世。然而,福特DFV面世得太迟,未能阻止丹尼斯·休姆(Denny Hulme,1936—1992)为布拉汉姆再次夺冠。福特公司的4气门DFV发动机在F1赛中占尽优势,首先被莲花车队独家使用。在此之后,才有另外一些车队采用。此发动机一直处于无人能及的地位,直到70年代雷诺涡轮增压的1L发动机出现。

查普曼的设计天赋使莲花车队逐渐成为一支梦幻车队。另外,莲花车队在空气动力学方面也处于领先地位,现在的下压力理论就是从那时建立的。

A 迈凯轮车队参加F1比赛的第一辆赛车McLaren M2B(1966年)

A 布拉汉姆曾3次荣登F1冠军宝座(1959年、1960年、1966年)

B 布拉汉姆驾驶可靠的布拉汉姆-雷普科赛车BT19获得冠军(1966年)

C F1赛车首次出现了不同形状的扰流板(1968年)

1968年在F1历史上是难忘的一年。不仅仅是因为伟大的天才车手杰姆·克拉克在德国霍根海姆(Hockenheim)举行的练习赛中不幸意外丧生这一悲剧,这使人们从根基上开始质疑F1这项运动,引发了很多思考;更不是因为F1赛车上首次贴上了赞助商的标签;而是人们终于开始意识到空气动力学理论在赛车车身设计上的重要性,F1赛车车身上首次出现了扰流翼板——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尝试。从此,F1步入了空气动力学时代。

延至今日,所有的车队都把空气动力学作为车身设计的最主要考虑因素,风洞测试已经成为F1赛车设计中不可或缺的核心部分。一开始,扰流翼板还只是前后车身上小小的凸起物。但仅仅过了几个星期,工程师们就已经开始在车身上装置巨大的、突出车身许多的前翼和尾翼了。可惜的是,那个年代科技的发展还无法让工程师计算出翼板究竟给赛车带来多大的影响,而且翼板普遍装配得不够结实,高速下很容易折断,而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将会非常危险。

同样在1968年,莲花赛车印上了黄金叶(Gold Leaf)香烟的宣传广告,这是F1历史上第一次引入商业赞助。这也意味着F1具有民族色彩时期的结束。多年来,烟草赞助商曾一直是F1车队的重要金主,F1赛场里甚至有过十几个烟草品牌同时出现的盛况。

顺便说一句,直到1968年,一体化护目镜才被引入到头盔的设计中来。

1969年,马特勒(Matra)、莲花和迈凯轮车队分别尝试改用四驱车,但都失败了。当年开始在赛道上配备了灭火器。

A 莲花49型赛车印上了黄金叶香烟的宣传广告(1968年)

B 泰利尔第一辆赛车Tyrrell 001(1970年)

1969年,西班牙巴塞罗那赛道上两次严重的事故,使CSI不得不痛下决心禁止F1赛车车身上出现的任何扰流翼板。在那次事故中,两辆莲花赛车的尾翼先后脱落,险些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对CSI的决定反对声音最大的是肯·泰利尔(Ken Tyrrell, 1924—2001),他当时是马特勒-福特(Matra Ford)车队的经理,1970年开始打造泰利尔车队。泰利尔认为缺少了翼板的F1赛车“根本无法驾驶”。这句话放在今天毫无疑问是金科玉律。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 1969年正是驾驶没有翼板的马特勒赛车的斯图尔特赢得了车手总冠军。

在那个年代很多车手转行当起了老板,这也是当时的一个流行趋势。布拉汉姆在1970赛季结束后选择退役,把自己在队内的股权转让给车队第二大股东让·托兰克,他的设计曾使车队在1966年与1967年连续夺冠。不过此后一年中,由于车队经营不善,托兰克考虑重新做设计师,并于1972年把车队以百万元的价格转让给了伯尼·埃克莱斯通(Bernie Ecclestone, 1930— )。没错,他就是后来的F1大老伯尼。这一举动充分证明了布拉汉姆的不明智和托兰克的目光短浅,伯尼接手车队后启用新设计师戈顿·穆雷(一位自学成才的南非工程师),他设计了夺得当年勒芒24小时耐力赛冠军的赛车。

20世纪70年代——走向成熟

1970年,车身最小重量限制为530kg,油箱容量也有所更改。于是,单人座位结构变得十分有必要了。

1970年楔形的莲花72赛车相比于老款莲花63赛车,无论性能还是影响力都提高了很多。它拥有查普曼赛车的特性,那就是使用非常先进的未来科技,其中包括重新设计的车身,更为实用的后尾翼,重新设计的中冷器位置由车辆前部移到后部,使得整车重心更靠后,车身更低矮。为了使车辆更轻,刹车系统的材质也被重新调整。底盘悬架采用扭力梁支撑杆,取消弹簧减振器,这给了车辆足够的横向支撑,降低了重量。查普曼与首席设计师莫里斯·费利佩在新车上费尽了心思,这辆车也影响了F1方程式多年。

1972年,最小车重限制为550kg,发动机缸数最多不得超过12个。

1973年,最小车重限制为575kg,油箱最大容量为250L;同时还须装上保护装置。1973年在加拿大站的比赛中,安全车第一次被用到F1的比赛中。

1973年,另一辆跨时代的赛车卷入战斗,这就是迈凯轮M23,其设计灵感来自迈凯轮M16印第赛车。为了达到极致的空气动力学效果,迈凯轮M23的驾驶舱空间非常狭小,所以不得不装配可拆卸式方向盘,否则车手将无法进出赛车。

另外,也是1973年,由于不忍看到更多的赛道悲剧,斯图尔特决定把他的第100次大奖赛——沃特金斯(Watkins Glen)大奖赛作为他的告别赛。但是似乎别有寓意的,弗朗西斯·塞维特(Francois Cevert,1944—1973)在这次大奖赛的练习赛中死亡。结果,斯图尔特领导掀起了F1历史上第一次“安全革命”。这次安全革命使F1的赛车、赛道和车手装备等,都从安全角度进行了审查、论证、改进。在人们眼中,斯图尔特不仅获得了3个车手总冠军(1969年、1971年、1973年),似乎更重要的是他给F1带来了安全意识。

1976年8月1日,在纽博格林举行的德国大奖赛中,上一年车手冠军尼克·劳达(Niki Lauda,1949— )驾驶的法拉利312 T2赛车失控撞墙并燃起熊熊大火,他的头部被严重烧伤。从那以后,“防火面罩”成为F1车手必须使用的装备。更令人惊讶的是,仅仅两场大奖赛后,坚强的劳达就带着血迹斑斑的脸重返赛场,他的回归被认为是业界勇敢的典范。

70年代的另一件大事要从1976年的世界冠军詹姆斯·汉特(James Hunt,1947—1993)说起。在他的传奇生涯中,几乎无人可以打破他的纪录。汉特的个性特立独行,他最初拒绝与迈凯轮签署1976年的合同,只因为车队要求他出席活动的时候要穿西装。尤其是在1976年10月24日,汉特以1分之差击败了劳达赢得世界冠军,而后者却束手无策。汉特号称自己约会过5000名女性;在备战1976的日本站期间,汉特连续在东京希尔顿酒店约会了35名英航空姐,每天晚上都会换一个。汉特以他“花花公子”的作风,开始吸引世界的目光;F1开始受到世界媒体的关注。从此以后,F1的著名车手们,也都成了聚光灯下的明星式人物。

1975年年底,泰利尔车队的设计师德里克·加德纳(Derek Gardner,1931—2011)开始考虑必须对他们这些年一直使用的传统赛车进行一些改进,其中最主要的三点就是减小赛车的升力、改善转弯的动力以及增强刹车系统。随后,加德纳意识到用4个小一些的前轮可以非常合理地解决所有这些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的F1竞赛条例技术规范中,并没有对F1应该有几个车轮这一基本问题做出硬性规定。加德纳将赛车前轮的直径减小到16英寸(406mm),这样它们就可以完全隐藏于前整流罩的后面。但随着车轮直径的缩减也会导致车轮与地面接触的面积减少,抓地力也会随之下降,因此加德纳又将另外一对车轮加到第一对车轮的后面,并且两对车轮可以同时操作。这就是1976年的泰利尔P34赛车,即有6个车轮的F1赛车。由乔迪·谢克特(Jody Scheckter,1950— )和帕特里克·戴帕勒(Patrick Depailler,1944—1980)驾驶,并且在瑞典的安德托普(Anderstorp)赛道取得过包揽冠亚军的成绩。

法拉利在1976年也曾经研制过一个六轮系列的赛车,这是由312 T2型赛车改装的新车,名为“312 T6”,它是在一根车轴上安装了两对后轮,看起来与泰利尔的六轮赛车正相反。

虽然六轮赛车造型相当前卫,但当时并没有多少车队愿意步其后尘。国际汽联后来对F1赛车的定义是一辆赛车上只能有4个轮子,所以6轮F1赛车便被请进了博物馆,现在只能永远地存在于历史书中。

A 莲花72赛车影响了F1方程式多年

B 迈凯轮M23

C 斯图尔特

D 劳达驾驶的法拉利312 T2赛车失控撞墙并燃起熊熊大火(1976年)

E 坚强的劳达带着血痕斑斑的脸重返赛场令人钦佩(1976年)

F 烧伤前后的劳达

G 汉特号称自己曾约会过5000名女性

从技术方面看,1974年规定装在车轮后的尾翼不得超出后轮中心线的1m。1976年规定能增加进气量的空气盒被取消,车身宽度为2.15m,轮胎宽度不能超过0.53m。1977年规定车身高度限制在0.95m以下。

1977年,F1出现了又一次的技术革新,雷诺引入了涡轮增压式发动机,在英国站的比赛中亮相。F1从此出现了涡轮增压式与自然进气式发动机并存争霸的局面。1978年只能配备一个250L的油箱。

A 有6个车轮的泰利尔P34赛车(1976年)

B 有6个车轮的法拉利312 T6赛车(1976年)

1978年米其林正式加盟F1;飞箭(Arrows)车队首次参加F1比赛,就几乎将南非站的比赛冠军揽入怀中;FIA 聘请医疗指导。同年,F1比赛开始采用一种新的安全措施,即为了避免在第一圈赛车拥挤相撞造成的事故,医疗车须同时在外道尾随赛车,使其能够尽快地采取相应措施。

总之,70年代是F1的瞬间加速期,空气动力学套件加涡轮增压发动机,使得赛车速度激增。

20世纪80年代——激烈竞争

F1的80年代是一个空前的伟大车手云集的年代,包括巴西人纳尔逊·皮奎特(Nelson Piquet,1952— )、埃尔顿·塞纳(Ayrton Senna,1960—1994)、法国人阿莱·普罗斯特(Alain Prost,1955— )和奈吉尔·曼塞尔(Nigel Mansell,1953— )。他们之间展开了最激烈的争夺,比赛精彩不断。

1980年,普罗斯特驾驶着迈凯轮赛车参加了阿根廷站的比赛。莲花车队的曼塞尔首次出现在澳大利亚站的比赛中。罗恩·丹尼斯(Ron Dennis,1947— )接管迈凯轮车队,同年该车队推出由约翰·巴纳德(John Barnard,1946— )设计的采用碳纤维材料制成底盘的赛车。

1981年,由于FIA规定所有车手必须拥有超级驾照,在南非站比赛前,大批反对这项规定的车手宣布罢赛。

1982年,第一个维修站建立。在英国大奖赛开始后,皮奎特的赛车汽油不够了,他的这一特殊情况促使F1比赛建立了现代第一个维修站。不久,维修站就成了大奖赛的一部分。

1984年,第一次全部由安装了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赛车参赛。在达拉斯大奖赛上,被称为“狮子”曼塞尔的赛车在比赛最后一圈发生变速器故障,但他并没有放弃,艰难地将赛车推到终点后,便失去知觉晕倒在地。

1985年,米纳尔迪(Minardi)车队首次参加F1比赛;服饰商贝纳通(Benetton)与托尔曼(Toleman)车队之间的生意越来越密切,最初其作为赞助商(贝纳通曾赞助过阿尔法-罗密欧和泰利尔车队),不久之后便收购了托尔曼车队,并在1986年以贝纳通车队之名参加F1比赛。

1987年,威廉姆斯老板弗兰克·威廉姆斯(Frank Williams,1942— )在保罗里卡德(Paul Ricard)驾车从试车场返回家中时发生交通事故,严重受伤导致下肢瘫痪。凭着对F1的热爱,弗兰克·威廉姆斯几十年里拖着无法走动的双腿,在F1赛坛上征战拼杀,令人敬仰。

车队方面,由普罗斯特和塞纳驾驶的迈凯轮赛车赢得了80年代里的5个车手总冠军和4个车队总冠军。特别是1988年,塞纳的第一个车手总冠军年里,迈凯轮惊异地赢得了16个分站赛中15个冠军!法拉利车队只赢得了1988年的蒙扎(Monza)大奖赛的胜利。

80年代,在技术规则方面也有一些新规定。1981年最小车重限制为585kg;导流板被禁止使用,车身离地面距离最低为60mm。1982年最小车重限制为580kg。1983年最小车重为540kg,底盘须平整,以保证不被刮坏;每辆车只允许配备4个车轮。1984年油箱容积限制在220L以内,在比赛期间严禁加油。1985年不允许在尾部增加小尾翼。1986年只允许涡轮式发动机排量为2.5L以内,油箱容积为195L。1987年涡轮增压式发动机排量设定为1.5L,最小车重为540kg;普通式发动机排量设定为3.5L,最小车重为500kg;涡轮内液体冷却管禁止使用。

1988年,赛车的发动机须配置规定的涡轮增压装置,以减少驱动力。但是,在1989年禁止采用涡轮增压发动机,转而要求3.5L排量的自然吸气发动机,且不能超过12缸。

1980年年末开始引进的电脑科技使得赛车的油门、离合器全部由电脑自动调控。

A 80年代F1的“四大天王” (从左至右)—— 塞纳、普罗斯特、曼塞尔、皮奎特

B 装有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威廉姆斯FW09(1984年)

C 贝纳通B188型赛车(1988年)

D 弗兰克·威廉姆斯

20世纪90年代以后——现代F1

90年代的F1,是科技飞速发展的时期。

1990年,泰利尔车队的Tyrrell 019赛车对F1极具影响力。设计师Postlethwaite博士采用创新的高车头设计,让更多气流进入车底产生文氏管效应(Venturi)增加下压力(即地面效应,让车底气流高速流过,使车底气压大幅低于车身上方气压而增加下压力;另一种产生地面效应的方法为莲花车队曾使用的侧裙扰流板,减少车身侧面气流进入车底低气压区扰乱气流,让车底产生接近真空的低气压来增加下压力,但此方法被FIA禁用),也减少车头与前扰流翼连接处的乱流。在1990年法国站练习赛创下超过300km/h过弯的纪录,达到4G的过弯抗离心惯性,成为后来各车队的设计范例与F1赛车首创的特色。

1993年,在普罗斯特最后一个车手总冠军年里,他驾驶的威廉姆斯-雷诺(Williams-Renault)FW15赛车是F1有史以来最先进的赛车。赛车装备了车轮防抱死系统、循迹控制系统,还有电子控制的悬挂系统。但1994年塞纳的死则引发了F1的第二次“安全革命”, FIA禁用了用以提高车速的驾驶辅助系统,F1赛车又回到了原来的基本构造。

A 塞纳驾驶迈凯轮MP4/4赛车获得了第一个车手总冠军(1988年)

1994年,随着牵引力控制及主动悬挂系统限制的取消,进站加油重新推出。

1995年,国际汽联一年一次的安全评估项目启动。以后,FIA制定规则都非常重视安全问题,很多规则的制定是为了降低车速。例如,1995年把发动机排量由3.5L降为3.0L;1998年将赛道变窄,迈凯轮的回转制动技术被禁用;1999年规定在干地轮胎加开4条凹槽,从而减小轮胎抓地力。

另外,提高安全的科技研发也出现成果,车手头颈保护系统(HANS)就是一个例子,已经在2003赛季使用,受到车手、车队的好评,而且事实上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1995年,F1参赛阵容达到了空前绝后的26辆赛车参赛。

1996年,达蒙·希尔获得年度总冠军。希尔父子成为第一对F1年度总冠军父子。

塞纳走后,德国车手迈克尔·舒马赫(Michael Schumacher,1969— )逐渐成了F1的新车王。他在加入F1的第4年(1994年)驾驶贝纳通赛车获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1995年为贝纳通车队卫冕成功。1996年,他转入状态不是很好的法拉利车队,并终于在2000年为法拉利车队赢得了时隔21年的世界冠军,红色战车再次开始了传奇的战绩。

试车时发生大事故的情况并不常见。但在2000年,BAR车队(英美本田车队)的试车手里卡多·宗塔连续遭遇了两次重大事故。4月份在英国银石赛道,宗塔在试车时遭遇赛车推杆断裂的事故,他的赛车在通过斯托弯(Stowe)的时候右前轮脱落,赛车以300km/h的速度冲出了赛道。宗塔的赛车滑过碎石缓冲区,在空中翻滚,撞上了轮胎护墙的顶部。脱落的轮胎落在了两个看台之间。最终宗塔的赛车翻倒在另外一侧的护栏上,这块区域即便在平时观众也不能进入。宗塔没有受伤,但是将这次遭遇形容为“与死神擦肩而过”, “一生只能遇到一次”。

但仅仅两个月之后,宗塔又在蒙扎遭遇严重事故。在进入蒙扎赛道的帕拉波利卡弯(Parabolica,赛道的最后一个弯道,也是一个全油门弯道),车速达到298km/h时,赛车的刹车失效。赛车经过了两次反弹之后撞上了轮胎护墙。幸运的是,宗塔仅仅是膝盖受到了轻伤。宗塔还不是那年唯一遭遇重大事故的车手,在西班牙巴伦西亚赛道试车的时候,费斯切拉的贝纳通赛车撞上了特鲁利的乔丹赛车,他的赛车被撞飞。

2000年英国站之前,FIA宣布维修通道限速装置被禁用,这意味着车手不得不人工控制车速。但随后在车手们的抱怨下,FIA最终放弃了这项禁令。

2000年年底,法国汽车制造商标致宣布退出大奖赛。法国厂商7年的F1发动机供应商历史中,先后为迈凯轮、乔丹和普罗斯特车队提供发动机。标致公司的总裁还表示,他希望永远不要再回来。

A 泰利尔Tyrrell 019赛车

B 威廉姆斯FW15赛车(1993年)

C 乔丹(Jordan)车队首次参赛的赛车191型(1991年)

D 第一对F1年度总冠军父子:父亲格拉汉姆·希尔(图左,1962年、1968年),儿子达蒙·希尔(图右,1996年)

2001年,牵引力控制系统和自动变速装置在西班牙站开始使用。

2002年,转速超过19000r/min的BMW P82发动机首次投入使用。

2004年,迈克尔·舒马赫获得第7个年度总冠军,成为F1世界第一人。F1历史上还没有哪位车手能在一个赛季中拿下13个分站冠军和148个积分;从来没有哪个车手能像迈克尔·舒马赫那样连续5年彻底统治赛场;7个车手冠军,83个分站冠军,他的成就是赛车界的传奇故事。另一件大事是在赛季末,捷豹车队被红牛收购。

2005年,费尔南多·阿隆索(Fernando Alonso,1981— )成为F1史上最年轻的年度总冠军。他一人曾经创造了五项最年轻的夺冠纪录:最年轻的车手总冠军(24岁1个月27天),最年轻的分站赛冠军(2003年匈牙利站,22岁26天),最年轻的取得杆位者(2003年马来西亚站,21岁7个月21天),最年轻的登上领奖台者(2003年马来西亚站,21岁7个月21天),最年轻的创造最快圈速者(2003年加拿大站,21岁10个月17天)。

2005年10月16日,米纳尔迪、乔丹和索伯(Sauber)三支车队在中国站的比赛后吻别F1。奥地利红牛又接管了米纳尔迪,成为拥有两支F1车队的主人。米纳尔迪完成了340场大奖赛,先后有37名车手为他们效力,共获得了38个积分,但他们从没有获得过一次分站胜利。小规模的私有车队正在逐步被这个金钱驾驭的运动所淘汰。当实力雄厚的宝马公司向皮特·索伯(Peter Sauber,1943— )开出一个让他难以拒绝的价码后(2.7亿美元),他考虑了许久最终无法拒绝。乔丹车队被俄罗斯裔加拿大富商施耐德所拥有的米兰德集团收购。

2005年8月1日起,F1赛场上不能再出现任何烟草广告,这等于赶走了车队的“财神爷”。

在2005年还有一件不能忘记的事:美国大奖赛上,由于米其林轮胎在当时印第安纳波利斯最后一弯出弯有爆胎危险,“砖场”的这一弯角又是当时全年最高速的弯角之一,车手安全无法保障,此前一年拉尔夫·舒马赫正是在此撞车,受伤缺战半年。因而,以迈凯轮、威廉姆斯和雷诺为首的米其林阵营车队提出赛道更改的建议,拟将最后一弯设置成一个减速弯。但是,这一建议遭到了以法拉利为代表的普利司通阵营反对。最终,在杆位特鲁利驾驶的丰田赛车带领下,所有14辆米其林阵营赛车完成暖胎圈后回到维修区,罢赛抗议。6辆使用普利司通轮胎的赛车孤单地停在发车线上。6辆赛车的F1大奖赛是F1比赛以来的第一次!

2006年,F1再次进行规则大改动,包括发动机由已经使用多年的3L、V10设计改为2.4L、V8设计,以求降低各车队在发动机开发上的成本需求与马力,拉近强弱队之间的差异。

2007年爆发了F1著名间谍案,前法拉利工程师斯蒂芬被判刑20个月及罚款。当时法拉利指责斯蒂芬把780页车队的机密文件送给了前迈凯轮首席工程师考夫兰,最终迈凯轮被罚去了2007年的车队积分,同时还缴纳了1亿美元的罚款。

A 迈克尔·舒马赫(2004年)

B 美国大奖赛上只有6辆赛车冷清地停在发车线上(2005年)

2008年废除电子牵引控制系统,F1运动在经过一阵子高度电子化的时代后,又回归不依赖赛车功能而更依靠车手驾驶技术的本质。

2009年的比赛规则进行进一步的修改,主要核心为进一步降低赛车下压力(高下压力可帮助赛车获得高速过弯速度)、增加后扰流翼离地高度以减少对后面赛车产生乱流增加后面赛车超车的机会、禁用前悬吊系统后方整理乱流的破风板、引入光头胎和加宽前扰流翼补偿一些新规则损失的下压力(无花纹的光头胎可增加轮胎抓地面积,有效提升赛车速度,但比现行有纵向排水纹的轮胎更易磨损)。

2009年年底,宝马退出F1大舞台。

2010赛季,莲花、维珍及HRT等几支小车队进入F1。HRT在3个赛季后退出F1,一分没拿。卡特汉姆坚持的长一些,在2014年走人前,也是一分没拿。维珍后来叫马诺车队了,6个赛季111场大奖赛后,只有1次获得积分。

2010赛季是F1历史上最精彩的赛季之一。在一场五个人的总冠军争夺战中,红牛车手塞巴斯蒂安·维泰尔(Sebastian Vettel,1987— )在最后时刻击败费尔南多·阿隆索、马克·韦伯(Mark Webber,1976— )、刘易斯·汉密尔顿(Lewis Hamilton,1985— )和简森·巴顿(Jenson Button,1980— ),成为F1历史上最年轻的年度总冠军。2008年9月13日,效力于红牛二队的维泰尔在意大利蒙扎湿滑的赛道上斩获自己F1职业生涯首个杆位,打破了此前由阿隆索保持的最年轻杆位获得者的纪录。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就在这之后的9月14日,在瓢泼大雨中,维泰尔一骑绝尘,获得了意大利大奖赛的分站冠军,这是他职业生涯的第一个F1分站冠军,也因此成为F1历史上最年轻的分站冠军获得者(21岁73天)。2010年11月14日,维泰尔打破了2008年由汉密尔顿创造的最年轻车手总冠军的纪录(23岁134天)。

迈克尔·舒马赫这个名字就像是F1的代名词,这位7次F1世界冠军车手在2006赛季之后退役。2010赛季,他接受梅赛德斯GP车队邀请复出参加比赛。梅赛德斯GP的前身是2009赛季的冠军车队布朗GP,梅赛德斯-奔驰的入主成为厂商车队,舒马赫的回归也为本赛季的F1增添了不少趣味。

A 6辆赛车的比赛引发了美国车迷的强烈抗议

B 维泰尔(2010年)

在F1征战了13个年头后,普利司通轮胎在2010赛季结束后正式告别F1领域。于是,倍耐力轮胎接替普利司通成为F1轮胎供应商,在接下来的三年中为各支车队提供比赛用轮胎。这个意大利品牌上一次参与到F1中还得追溯到1991年。

2010赛季采用新的积分规则。分站赛冠军可以拿下25个积分,亚军可以拿到18分,季军将获得15分,而第4至第10名的车手会分别拿下12、10、8、6、4、2、1分。从前八名车手有积分,改到前10名车手有积分,也是对小车队的一种鼓励,让后面的车手有更多追逐前车的动力。此次积分改革之前,近年F1的积分系统共发生过两次改变:1991年将冠军积分由9分扩大为10分;而在2003年,亚军积分由6分升为8分,而获得积分的车手人数也从6名增加为8名。同时,F1取消了比赛中途加油。

2011赛季出台了新规则,尤其是允许使用动能回收系统(KERS)和可移动尾翼;107%的排位赛规则又从本赛季开始实行,规定Q1圈速时间超出该节最快成绩107%的赛车,不得参与正赛,特殊情况由F1赛事干事决定。动能回收系统在2009赛季初次登场,在2010赛季暂别了F1车坛。因此, F1已经不太用“发动机”这个词而是用“动力单元”(简写PU)了,除了发动机,还有能量回收系统(ERS)。

2011赛季同时有5位总冠军车手参赛,维泰尔、阿隆索、巴顿、汉密尔顿、舒马赫。F1历史出现这种场面还要追溯到41年前, 1970年也同时有5位总冠军车手参赛:格拉汉姆·希尔、杰克·布拉汉姆、约翰·塞逖斯、杰基·斯图尔特和丹尼斯·休姆。不过,那个赛季的车手总冠军归属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在意大利站蒙扎赛道因车祸身亡的约亨·林德特(Jochen Rindt,1942—1970)最终夺冠!

15个杆位,11个冠军,19站比赛17次登上领奖台,最终维泰尔提前4站卫冕成功。维泰尔成为F1历史上最年轻的两届世界冠军(24岁98天),刷新了此前阿隆索保持的25岁85天的纪录。

2011赛季,F1赛场上出现了两支以“莲花”命名的车队——莲花车队(Team Lotus)和莲花-雷诺车队(Lotus Renault GP)。莲花-雷诺、莲花、维珍三支车队被允许在2012赛季更换新的车队名。其中,莲花车队更名为卡特汉姆(Caterham)车队;莲花-雷诺车队则更名莲花(Lotus,中文名现为“路特斯”)车队;而维珍车队的新名字是玛鲁西亚(Marussia)车队。

2011年4月上海大奖赛期间,德国车手艾德里安·苏蒂尔(Adrian Sutil,1983— )因在中国上海的一家夜总会发生斗殴,慕尼黑的一家地方法院对苏蒂尔做出停赛18个月、罚款20万欧元的处罚。

2012年,“芬兰冰人”基米·莱科宁(Kimi Matias Raikkonen,1979— )重返F1的消息显然成为重磅炸弹,让媒体和车迷瞬间炸开了锅。过去两个赛季一直辗转于拉力赛和纳斯卡(NASCAR)的芬兰车手重返F1赛道,意味着新赛季F1将首次迎来6个年度总冠军同场竞技的盛况。

2012年10月4日,迈克尔·舒马赫在铃鹿正式宣布再次退役。

参加2012年F1比赛的24位车手来自12个国家,这个数字恰好与车队数“12”一致,其中5位德国车手,3位英国车手,3位法国车手,西班牙、澳大利亚、巴西和芬兰各2位,日本、俄罗斯、印度、墨西哥、委内瑞拉各1人。意大利车手彻底从F1车坛的赛道上消失,这可是自1969年以来的第一次。

A 个性独具的“芬兰冰人”基米·莱科宁在F1圈内具有很高的人气

B 首位F1女车手玛丽亚·菲里派斯(1958年)

C F1女车手乔凡娜·阿玛迪(1992年)

玛鲁西亚车队对外宣布西班牙籍女车手玛丽娅·德·维罗塔(Maria de Villota,1980— )加盟,担任车队试车手。更不幸的是,试车手维罗塔在2012年7月3日英国大奖赛前的测试中,测试返回临时维修区时发生不测,赛车直接钻进了卡车的底部,她因此失去了右眼,完全阻断了她继续在F1中努力尝试并争取的步伐。

在F1历史上曾经有过5位女车手。1958年5月18日,意大利的玛丽亚·菲里派斯(Maria Teresa de Filippis,1926—2016)成为首位F1女车手,她驾驶玛莎拉蒂赛车参加了摩纳哥大奖赛,最好成绩是当年6月15日获得比利时站第10名(即最后一名,且被套2圈)。第5位女车手是1992年意大利的乔凡娜·阿玛迪(Giovanna Amati,1962— ),她代表布拉汉姆车队参加了3场比赛,但遗憾的是并没有取得正式比赛资格。

2013年12月29日,44岁的迈克尔·舒马赫在法国阿尔卑斯山的度假村梅瑞贝尔滑雪时不慎跌落,头部撞上了一块岩石,导致脑部受损,陷入昏迷,直到现在,真让人不由得扼腕叹息。舒马赫的个人资产至少在5亿英镑。

2014赛季起,F1最后一场大奖赛的积分将翻倍,届时获胜的车手将获得50分,第二名36分,第三名30分,第四至十名分别为:24、20、16、12、8、4、2分(但是这个积分翻倍制度在2015年被取消)。同时,排位赛Q1阶段从原来的20分钟缩短为18分钟,Q2维持15分钟的长度不变,Q3阶段则从10分钟延长到了12分钟,好让车手们有更充分的时间在Q3赛出成绩。

为配合新的1.6L、V6涡轮增压发动机,每场比赛的耗油量被限制在了100kg以内(2013年油箱容量大约为150kg)。此外,F1车手将分配固定车号。

2014年11月上旬马鲁西亚车队宣布倒闭,马鲁西亚车队债务超过1600万英镑,200多名员工惨遭失业,而车队也错过了2014赛季的最后三场比赛。第二支F1车队卡特汉姆也走上了马鲁西亚车队的不归路。

全年19站比赛,提前加冕车队总冠军的梅赛德斯车队拿下了其中的16站冠军,并且有11次包揽了冠亚军。对于2010年才改姓梅赛德斯, 2012年获得许多年后车队第一个分站冠军,2013年也只是拿到三场胜利的一支F1新军来说,本赛季如此的表现已然堪称完美。

时隔6年,刘易斯·汉密尔顿终于摘得职业生涯第二个F1车手总冠军头衔。

2015年,赛车重量下限再增加11kg到702kg(不包含油量)。荷兰少年马克斯·维斯塔潘(Max Verstappen)在墨尔本出场比赛将F1最年轻参赛车手纪录刷新至17岁166天。

2015年11月29日晚,2015赛季F1收官战阿布扎比大奖赛结束,罗斯伯格(Nico Rosberg)获得了本站比赛的冠军;在车手的总积分榜上汉密尔顿以381分蝉联年度冠军,队友罗斯伯格以322分获得亚军;车队积分榜上梅赛德斯以703分蝉联总冠军,法拉利以428分获得亚军。

在美国大奖赛上,汉密尔顿提前三站卫冕了世界冠军,享受三冠成就,他也无疑成为英国有史以来最成功的车手。同时,美国奥斯汀赛道上,索伯车队将庆祝第400场F1大奖赛!

在斯帕,法拉利完成了他们的第900场比赛。

2015年,玛鲁西亚车队进入托管模式。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玛鲁西亚还是回来了,并且更名为马诺(Manor)车队。这样一支七拼八凑的车队仍然在F1内全力奋斗,值得尊敬。

威廉姆斯车队宣布,苏西·沃尔夫将成为2015年车队官方试车手,这意味着她将承担更多的测试任务,这位美女将成为近20多年来最接近F1正赛的女性。

2016年的F1赛程,大奖赛场数将史无前例地达到21场。

2016年,雷诺公司以象征性的1英镑买下了卢森堡商人杰拉德·洛佩兹拥有的基尼投资顾问公司(Genii Capital)旗下的路特斯车队90%的股权,正式以制造商车队身份参加2016赛季。其实,这只是一个回归:2009年新加坡大奖赛小皮奎特故意撞车确保阿隆索夺冠的丑闻被公开后,雷诺退出F1时,车队被卖给了卢森堡的基尼投资,并被改名为路特斯。现今物归原主。不过2009年雷诺出售车队时获得了8600万英镑,在经营这支车队6年的时间中,基尼投资总计亏损了1.84亿英镑。2015年,车队的亏损达到5700万英镑。

2016年7月20日,F1索伯车队宣布所有权易主,瑞士的长弓金融(Longbow Finance S.A.)收购了这支处于财政困境中的老牌车队。车队创始人皮特·索伯完成出售车队后正式退休。1993年首次进入F1锦标赛。2005年索伯把车队卖给了德国的宝马公司,作为宝马厂商车队参加F1至2009年,宝马退出F1后皮特·索伯回购了车队。

维斯塔潘在F1西班牙站正赛中夺冠,以18岁228天的年龄成为F1史上最年轻的分站冠军。这个纪录几乎可以肯定没人会能破了,因为国际汽联在2016年规定:只有年满18岁才能进入F1车坛。在维斯塔潘破纪录之前,最年轻分站冠军的纪录保持者是维泰尔,他在2008年意大利站比赛中拿到了首个分站冠军,而维斯塔潘这次把这个纪录减少了2年210天。

A 汉密尔顿卫冕了世界冠军,享受三冠成就(2015年)

B 马克斯·维斯塔潘

2016年11月27日晚,F1收官战在阿布扎比赛道激烈进行。梅赛德斯车队汉密尔顿凭借完美无缺的表现夺得杆位,罗斯伯格紧随其后获得第二,两人在积分榜上相差12分,理论上都有夺冠的可能性。第13圈,巴顿的赛车转向系统失灵冲出了赛道,宣布退赛,17年的职业生涯就此结束,在此向这位英国老将表示致敬。还有5圈,紧张的时刻来了,罗斯伯格差小汉1秒,维斯塔潘差罗斯伯格1秒,维泰尔差维斯塔潘0.7秒。第51圈,维泰尔不费吹灰之力超掉了维斯塔潘,下一个目标就是罗斯伯格了。最终经过令人提心吊胆的几圈后,汉密尔顿杆位出发赢得了阿布扎比冠军;罗斯伯格以亚军完赛,并凭借385个积分、9场分站胜利首次问鼎年度车手总冠军,继而和他老爸成为又一对世界冠军父子档。

梅赛德斯车队夺取了2016赛季F1锦标赛年度车队、年度车手双冠,这也是他们的三连冠!

纵观F1走过的68年,智慧、勇气、冷静、坚持、挑战、激情、梦想、失败、成功交织其中,赛道上的欢喜、失望、竞争、投入吸引着人们的眼光,而F1的迷人与危险又是它永恒的矛盾……

A 第二对F1年度总冠军父子:父亲科克·罗斯伯格(Keke Rosberg,1982年,图左),儿子尼科·罗斯伯格(Nico Rosberg,2016年,图右)

B 梅塞德斯-奔驰车队连续三次获得F1冠军车队(2014—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