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因祖籍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而世称“孟襄阳”,与王维合称“王孟”。其诗歌题材多以山水田园、隐居逸兴及羁旅行役为主,以五言短篇居多,风格冲淡自然,是唐代“山水派”诗人的杰出代表。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注释
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西部的一段。
移舟:移动小舟,诗中指划动客船。
烟渚:渚为水中陆地,烟渚即水雾萦绕的小沙洲。
简析
“移舟泊烟渚”,首句写诗人乘坐的小船停靠在小沙洲边,沙洲畔水雾朦胧,萦绕不去,营造出迷离的氛围。“日暮客愁新”,时间已至傍晚日暮时分,诗人作为羁旅之客不免产生愁绪,一个“新”字展现漂泊在外,诗人内心之“愁”日复一日,每天都在新生愁思。
“野旷天低树”,从船上眺望远处,逐渐暗沉的天色下,原野空旷辽阔,一片荒凉。天色暗淡,天幕仿佛快要低垂至地面,与原野上的树连在一起,烘托出低沉的气氛。“江清月近人”,笔锋一转,江水清透,月亮低悬,像是在与诗人亲近。一个旅人,一轮孤月,在暗淡的夜色下寂然无言、相互陪伴。诗人寓情于景,内心的轻愁与天上的孤月融合在一起,展现出悠远动人的意境。
背景
孟浩然于唐玄宗开元十八年(730)离乡赴洛阳,再漫游吴越,借以排遣仕途失意的悲愤。此诗当作于诗人漫游吴越之时。
名家点评
〔清〕沈德潜:下半写景,而客愁自见。(《唐诗别裁》)
〔清〕张谦宜:“低”字、“近”字,宋人所谓诗眼,却无造作痕,此唐诗之妙也。(《斋诗谈》)
〔清〕黄叔灿:“野旷”一联,人但赏其写景之妙,不知其即景而言旅情,有诗外味。(《唐诗笺注》)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注释
桐庐江:指钱塘江流经桐庐的一段。
广陵:地名,今江苏省扬州市。
旧游:旧日交游的好友。
山暝:山间的黄昏。
沧江:江水,以江水呈苍青色得名。
建德:地名,与桐庐相邻。
维扬:扬州的别称。
海西头:指扬州。因古扬州东临大海,故称海西头。
简析
傍晚时分,诗人乘船停靠在桐庐江沿岸。“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山间的黄昏幽深冷寂,听到凄厉的猿啼,像是猿猴在呼喊自己的哀愁,青色的江水湍急汹涌,在夜间也奔流不止。“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风吹过岸边,树叶沙沙作响,像是叶子在低鸣;月光洒在江面上,深沉的夜色里一只小船独自在游荡,更显寂寥和冷清。
诗人远离家乡,“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离乡之苦、友人之隔,都在今夜汇集一处。“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诗人寄出此信,实际上是将双眼之泪寄回故乡,表达含蓄,但更衬情之深重。
背景
此诗为孟浩然仕途不顺,辗转路过建德时所作,诗人在桐庐江的景致中寄托了自己的愁思,以及羁旅在外的思乡之情。
名家点评
〔宋〕刘辰翁:“一孤”似病,天趣自得。大有洗练,非率尔得者。(《王孟诗评》)
〔清〕沈德潜:孟公诗高于起调,故清而不寒。(《唐诗别裁》)
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
他乡七夕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
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
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
注释
穿针妇:“穿针”为七夕节民间风俗,妇女以彩线穿针乞巧,因此称为“穿针妇”。
绪风:秋风。
河汉:银河。
迢迢:形容遥远漫长。
斗牛:指二十八星宿中的斗宿和牛宿,诗中代指牛郎和织女。
简析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诗人身居他乡异地时,正值七夕节日,七夕热闹非凡,妇女精心装扮,街上张灯结彩。在这样欢乐的氛围中,诗人却孤身在旅馆思念故乡,“益”字更显愁意深重。
“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诗人推测家乡的妻子在今日也必是穿针乞巧,但是离开家乡的诗人却无缘相见,难以相聚团圆。故乡的楼宇亭阁在诗人脑海中是那么分明和熟悉,但是也只能在心中回味怀念。
“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七夕已是秋日,秋季的凉风阵阵,消减了夏日的苦热和烦闷,一轮新月升上天空,营造出秋日清冷孤寂的氛围。
“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 “谁忍”明写天上牛郎、织女的相思,实则寄托诗人对妻子的思念。银河长阔遥远,牛郎织女分隔两地,却还是忍不住时时窥探。诗人与妻子也是身处两地,羁旅之愁、故乡之思历历浮现,真切动人。
背景
此诗为孟浩然客居他乡时所作,时值七夕,团圆的氛围让诗人倍感凄楚,诗人遥想家乡的妻子,抒发了对故乡和亲人深切的思念。
坐看今夜关山月,思杀边城游侠儿
凉州词(其二)
异方之乐令人悲,羌笛胡笳不用吹。
坐看今夜关山月,思杀边城游侠儿。
注释
异方:异族所居的地方,指边关以外的地区。羌笛:乐器,乐声婉转。
胡笳:乐器,乐声深沉浑厚。
坐:因为。
关山:古称陇山,在今陕甘宁境内。
杀:煞,形容极致。
游侠儿:指勇武不惧生死之人。
简析
“异方之乐令人悲,羌笛胡笳不用吹”,诗句开篇以声动人,边关将士们远离家乡,身处外族所居的区域,此处常见的乐器都是羌笛、胡笳,所奏也多是异族的乐曲,每每听到陌生的曲调响起,格外悲伤。“不用吹”,将将士们内心的忧愁更加深化,本已思乡深重,这样的羌笛、胡笳声又如何受得了呢?
“坐看今夜关山月”,关山是边防的要塞,大批士兵离乡戍守于此地,今夜月明,月亮象征着团圆,士兵们看到关山上升起的月亮,更加思念家乡。
“思杀边城游侠儿”, “思杀”一词,表示着将士们的情感积攒到了极致。“游侠儿”虽然勇敢重义、视死如归,但是侠骨中仍有亲情无法割舍。一方面是战场奋勇杀敌、英姿勃发的战士,另一方面也是孤身看月、思念家乡的游子,两种形象交织在一起,更加真实逼真。诗人从细微处写起,全诗情感层层递进,语言朴实,情意深重。
背景
此诗为孟浩然所作的边塞组诗《凉州词》中的第二首,表达了边关将士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名家点评
〔宋〕胡仔:《王直方诗话》云:山谷曾谓亲曰:作诗使史汉间全语为有气骨。后因读浩然诗,见以一日长、异方之乐令人悲及吾亦从此逝,方悟山谷之言。(《苔溪渔隐丛话·前集》)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夜归鹿门山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注释
鹿门山:山名,在今湖北襄阳市境内。
渔梁:洲名,在湖北襄阳城外汉水中。
烟树:烟雾笼罩的树木。
庞公:东汉末年的隐士庞德公,隐入鹿门山中,终身不仕。岩扉:指山岩相对如门。
幽人:幽居的隐士,代指诗人自己。
简析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开篇两句写诗人傍晚江行的见闻。夕阳已沉,幽僻的古寺传过来了钟声,而渔船码头聚集的地方人声喧闹,山中的清净与人间的烟火气息形成强烈的对比。“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行人沿着河堤回到各自的村落,诗人也要乘船前往鹿门山了。“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从人间走入山林,鹿门山沐浴在静谧的月光之中,烟雾朦胧之间隐约可以看到树影,这就是当年庞德公一心归隐的地方。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山间的岩洞和松树下的小路看起来十分冷清,人迹罕至,但诗人并不寂寞,而是一派怡然自乐的情状。诗人自比为“幽人”,在山间来去自在,快活潇洒,展现了归隐之后的超脱和淡然。
背景
此诗为孟浩然隐居鹿门时的名作。诗人夜归鹿门,路过庞公归隐的遗迹,写下此诗以抒发超然俗世、归隐山林的人生情怀。
名家点评
〔明〕吴敬夫:“幽”之一字,非孟襄阳其谁与?然篇不多见,即此五十六字,亦足当诸家干百言。(《唐诗归折衷》)
〔清〕吴瑞荣:韵事佳题,词不烦而意有余,更妙在“庞公”不多铺张。(《唐诗笺要》)
〔清〕张谦宜:句句下韵,紧调也。脉却舒徐。(《斋诗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