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里的中国历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纸上谈兵

【纸上谈兵】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少时学兵法,善于谈兵,以为天下无敌。尝与其父言兵事,父虽难不倒他,但不以为然。后来赵括代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为秦将白起所败,赵卒被坑者数十万人。赵国名臣蔺相如曾说:“括徒能读其父兵书,不知合变也。”后因谓空谈理论,不切实际为“纸上谈兵”。(《汉大成语大词典》)

回头看“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为什么秦昭襄王能让蔺相如在气势上都占了上风?那不过是用兵之前对赵国实力的试探而已。

公元前270年,秦昭襄王派兵越过韩国,进攻赵国的险要地区阏与(今山西省和顺县西)。赵国闻讯急忙令将军赵奢前往救援。赵奢立即带兵出城,可刚刚离开邯郸城三十里就安营扎寨,而且一扎就是28天。这么安营扎寨,让人感到赵奢胆小如鼠,畏惧秦军。别人这么认为无关紧要,关键是秦国的间谍也这么认为,还这么报告给秦军将领。秦军将领闻言,轻视了赵军。赵奢一看时机成熟了,率领大军,披星戴月,昼夜兼程,迅速赶到阏与附近屯兵。看似大军驻扎此地,其实分派一万精兵悄悄占领了北山制高点。秦军发现,即下达命令前来争夺。赵奢下达总攻命令,将士们以排山倒海之势,朝敌兵压去,秦军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失败。

失败警示了秦国。秦昭襄王从专权的宣太后和她弟弟穰侯魏冉手里夺回大权,将范睢拜为相国。范睢认为越过韩国、魏国,攻打赵国得不偿失。打胜了,得到土地很难占领;打败了,损兵折将,更不合算。何况出兵期间,国家空虚,倘要是邻国出兵,时刻面临危险。若是出兵邻国,打下一寸土地都可以据为己有。秦昭襄王顿时醒悟,不再攻打赵国。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派兵攻打韩国的野王(今河南省沁阳市),而且一举获胜,占领此地不说,还将韩国拦腰斩断,孤立了上党郡。此时,韩国议论纷纷,有人主张将上党送给秦国,与之长期讲和。有人不同意,觉得这么拱手相让太便宜了秦国。有人认为与其送给秦国,不如送给赵国,与之联手,共同抗击秦国。这正合上党郡太守冯亭心意,他立即派出使者前往赵国。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得到这么大的地盘,何乐而不为?赵孝成王喜出望外,马上派人接收过来。

煮熟的鸭子飞了,秦昭襄王当然不甘心,立即命大将王龁进兵上党郡。赵国在上党的驻军很少,一击即溃,残兵败将逃到了长平。秦军乘胜追击,危及长平。形势非常严峻,丢掉上党不说,弄不好还会丢掉长平,赵孝成王赶紧派出大将廉颇前去抵挡。廉颇老谋深算,秦军气焰正盛,与之交锋,难免吃亏,干脆坚守城池,闭门不出。秦军远道而来,粮草运输困难,廉颇决计拖垮他们。因而,固守城池,以逸待劳,秦军攻打三年,毫无战绩。如果就这样坚守,秦军必败无疑。旷日持久的战争,拼打的不仅是物质实力,还有指挥者的心理素质。可惜,赵孝成王急于求成,废毁了廉颇不战而胜的大计。

白起用残忍将自己钉在了耻辱柱上

秦军久攻长平难以获胜,秦昭襄王也急。急是急,却不盲目行动,他采取范睢的计谋,离间赵孝成王与廉颇的关系。被收买的间谍偷偷潜入赵国,到处散布流言:“廉颇太老了,不敢和秦军交战。要是年轻有为的赵括领兵,早把秦军打得屁滚尿流啦!”不多时,这流言蜚语在赵国纷纷扬扬传开。传到赵孝成王耳朵里,他想想正是,三年多了,廉颇打不退秦军,不是害怕又是什么?干脆就让赵括领兵,给秦国点颜色看看。赵孝成王想的得意,不知这恰巧钻进范睢的圈套。

下面的历史正如成语“纸上谈兵”所讲,赵括是赵奢的儿子,少时熟读兵法,极善谈论,每逢谈论,口若悬河,自以为能破天下百万雄师。即使率兵多年的父亲,也敌不过他的三寸不烂之舌。不过,父亲从不认可他,以为他那是“纸上谈兵”,无法实战。还有一位头脑清醒者,也看透了赵括的那点伎俩,这就是蔺相如,他劝赵孝成王说:“括徒能读其父兵书,不知合变也。”哪料赵孝成王不是赵惠文王,不听蔺相如之言。此时赵括母亲也出面阻拦,将赵奢对儿子的看法和盘托出。端出也没惊醒赵孝成王,他仍然要固守己见。赵母无奈,只好对赵孝成王说:“如果赵括兵败,请您不要连累我们家人。”赵孝成王答应了。

公元前260年,赵括领命雄心勃勃来到长平前线。得知赵国换将的消息,秦国也改派大将白起为帅。白起不动声色,静观赵括举止。赵括果然急于建功立业,用胜利证明自己的才能。他不再坚守城市,要出兵进击,歼灭秦军。白起暗暗高兴,还是不露声色。不是不露声色,而是大露怯色。赵括出城作战,秦军一打就败,一败就退。赵括接连取胜,不无得意,一鼓作气,乘胜追击。眼见赵军离开大营很远了,白起立即派出两支精兵反击。一支迂回包抄,将赵军截成两段,首尾难以相顾;一支直插赵军大营,端掉赵括老窝,截断粮草供应。顿时,赵军失去活力,不能再气势汹汹地进攻,只能坐地防守。白起颇有耐心,还不反攻,只派小股部队偷袭。赵军疲于应战,每战必败,锐气大伤,只能盘地扎营,等待援军。

秦昭襄王得到赵军被围的消息,火速赶往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马上将当地15岁以上的男丁征发充军,调往长平东北,切断赵军与国都的联系,断绝供应。赵军陷于孤立无援的困境,赵括组成四支小队突围,都以失败而告终。围困到46天后,赵军草料全无,饥饿难忍,以致互相杀食。再不决战,就会全军饿死,赵括只能亲自率军强行突围。

赵括披铠甲,戴头盔,跨战马,冲进敌阵。铠甲再厚,头盔再坚,也无法抵挡秦军的万支利箭,赵括被射中,摔死在马下。白起派兵挑起赵括的脑袋,高喊赵军投降。饥饿的赵军将士看见主帅已死,无心再战,缴械投降。如果事情到此为止,白起将以少见的威名载入史册。可惜,白起竟然下令将40万赵军降卒全部坑杀,制造了世界军事史上罕见的惨剧。白起用残忍将自己钉在了耻辱柱上。

自此,赵国元气大伤,苟延残喘,秦国为统一列国迈开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