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3.7 湖南方言塞音性声母清音和浊音类型特征地图分析
【说明】如果用A,B,C分别代表古代全清、次清、全浊声母,再在它后面的括号中先后用s和z分别表示送气和浊音,先后用-s和-z分别表示不送气和清音,如果我们把湖南东北角的方言叫做“湘语”和“赣语”的“混合”方言,那么可以这样表达它们的格局:
古代汉语:A(-s-z)——B(s-z)——C(-sz) 现代湘语:A(-s-z)——B(s-z)——C(-s-z)
现代赣语:A(-s-z)——B(s-z)——C(s-z) 现代混合:A(-s-z)——B(-sz)——C(-sz)
在这些格局中,可以看到混合方言的C在不送气(-s)特点上跟湘语一致,但是,B和C之间的同步性跟赣语一致:混合方言都是-s,赣语都是s。这种变化的力量可以用一个比喻来说明:一般来说,A地方的人总是向B地方移民,因为B地方生存条件好。但是由于一种特殊政策的吸引,从A地方移民到B地方的人,决定返回家乡A地方。这时,由于A和B已经建立了深厚感情,有一起行动的倾向,A地方来的人把B地方原来生存的人一起带回了A地方。这样B地方反而空了。
新化方言(罗昕如,1998)、祁阳(李维琦,1998)等方言也是赣语和湘语作用的结果。它的清浊对立也主要是古代次清声母跟其他声母构成的。其他声母也主要来自古代全浊声母,虽然有的在古代属于同一声调,有的不是。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就能够进一步解释岳阳县张谷英镇方言的清浊对立格局。在岳阳县张谷英镇方言(丘冬,2005)中,由于保持南昌方言入声区分阴阳两个声调类型的格局,但是声母又保持湘语不送气的特点,进一步发展到阴入也按照阴平、阴去一样的规律产生内部的声母清浊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