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岳庙的“记忆”
关于庙会的记忆,现在可能只停留在父辈“碎片化”的回忆中,90后以至00后可能都会觉得,这很陌生。要是谈起神灵信仰,更是会觉得这一定是封建迷信的存留。这次的田野调查就是围绕着北京东岳庙及其庙会展开的。而这次调研也让我印象极其深刻。
北京东岳庙坐落在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外大街的北侧,原来是道教正一道在中国华北地区的第一大道场。坐2号线地铁出站后,就能看到这个带有历史气息的古老建筑。在朝阳门外大街上,首先看到的是一块琉璃牌坊。我到达的时候,牌坊旁边正巧有一个爱好摄影的L大爷正在摆弄着他的“长枪利炮”(摄像机)。他见我向他走近,微笑地问我是哪里人以及来这里的目的。当他知道我的来意后,态度变得更加温和,告诉了我不少关于东岳庙的故事。
从L大爷那里,我得知他的父亲原本是香会的会首,他们的祖辈就是朝阳区本地人,在这里已经生活了300年,在清朝时,他们祖上是旗人。他小时候经常跟父母一起赶庙会,那个时候来庙会进香的人非常多,有坐船来的,有骑驴来的。他说:“虽然很苦但是人们都有一颗虔诚的心,所以自然也就不会觉得苦呢。”庙会期间,这里有各种各样的小吃和杂耍。叫卖声此起彼伏,人头攒动,“只见人头不见其脚”。在那个时代,逛庙会已经成为年节中的一部分,或者说是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L大爷让我抬头看看这块琉璃牌坊,我看着牌坊北面写着“永延帝祚”,南面刻的字是“秩祀岱宗”。他对我说:“这个可珍贵了,是明代立的,至今保存完好,这也是北京唯一的一座立在道口的琉璃牌楼,价值连城呢!”
当他谈起东岳庙近几十年的变化时,语气沉重,显得非常不满。他用手指指着东岳庙的门前广场,问我:“看到那个大门了吗?”我说:“看到了,很有气魄。”他说:“之前这里是有山门的,可是1995年,政府要扩宽朝阳外大街就把山门给拆除了,当时很多人都在劝阻,其中一个北京大学的老师也强烈建议保留,结果山门还是在某些人的意志驱动下被迫拆除了。你现在看到的这个是柩星门,原属于东岳庙的二道门。”他发出长长的叹息声后接着说:“东岳庙没有了山门,就没了气势,少了标志,所以现在的庙会才会如此冷清,很难回到以前那种热闹的场面喽!”
L大爷接着对我讲:“以前,每年三月二十八,东岳庙都会举行东岳大帝巡游仪式,就是围绕着东岳庙外围进行走会,而现在的东岳庙周边都建成这样了,感觉就快要被包围了,已经没有任何场地允许巡游了。东岳庙原本是有后花园的,可是后来都建了小学,哎,没办法,啥都拆了。”
瞬间我才恍然大悟,其实来调研之前我在网上也查了一些相关资料,可是到这里之后,发现凭借着自己的识别能力,很多都已经对不上号了。
第二天的调研又认识了F大爷,他对北京东岳庙有更深的感情,他说自己只要有时间就一定会来这里赶庙会,因为这样可以回忆儿时的情景,也能够使得自己的内心趋于平静。F大爷接着跟我说了他眼中的东岳庙:东岳庙是以“三多”——神像多、楹联多、碑刻多出名的。在各神灵中,他认为“七十二司”具有极强的教化功能。在他小时候,母亲带他来看“七十二司”时,就告诉他,以后不能干坏事,不然必须接受判官的审判,之后是要下地狱的。对于这个教导,直到现在他还记忆犹新。
F大爷告诉我:以前的庙会上,都是老北京小吃,而且大多是仿膳的,如豌豆黄、驴打滚、小窝头,原汁原味。在20世纪90年代东岳庙的庙会刚恢复那几年,也能看到这些京味小吃。可是,后来收取摊位费,老字号小吃生存压力更大了,几乎就很难再看到了,慢慢地被一些新疆羊肉串、河南包子、鸡蛋灌饼代替了。发展到今天,这倒好,一问起北京特色小吃,年轻人的第一反应都变成羊肉串了,这不闹笑话嘛!我听得也连连点头。
当我问到旧时东岳庙进香的情况,没想到F大爷异常兴奋。他立刻就变身成了北京“说书匠”,说道:“道教会长在进香时是主持祝圣法会的,头天晚上啊,是要放萨祖铁罐烟头的,第二天早上,道长得先给东岳大帝上完茶,上完茶后,洋片这么一响,跟着文场就起来了,噼里啪啦哄……噼里啪啦哄……接着就开始走会,各摊也开始卖货……” F大爷一边说唱一边带着肢体动作,让我瞬间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庙会盛况,感受到那个时代的人们对庙会特有的那份敬畏和重视。
第三天,我采访了北京民俗博物馆的相关工作人员,其中有一个W研究员非常热心地接待了我,她介绍说,北京东岳庙有很多传说故事,像关于石碑的就有“机灵鬼儿”“透亮碑”“小金豆子”和“不吃亏”。传说“机灵鬼儿”讲的是:东岳庙东边的碑林里有一通清顺治年间的《重建东岳庙金灯碑记》碑刻,碑座两侧各刻有一个提着灯笼的小道童,因为工艺高超,使得民众不管从哪个角度去看,他们都像在用眼睛对着人们微笑,被人们称为“机灵鬼儿”。还有一个说法,据老北京的传说讲:当年有两个喜眉笑眼的小道童常在晚上提着灯笼出庙玩耍,因到庙门外小摊上买炸豆腐,所付货币经卖主事后查点全是冥币,按其长相进庙查访,发现他们为碑座两旁的小道童,于是就有了“机灵鬼儿”的雅号。
她还告诉了我一个关于东岳庙神灵的传说:据说在民国时期,孩子生病了,就要送到庙里来住上几天,等到神灵治愈后才能回家。有的官宦人家,为了不让孩子去庙中遭罪,就缝制一些跟真人极像的布偶,放在庙中,不久孩子也会病愈。W研究员说,因为东岳庙历史较长,相关的传说还有很多呢。
之后的几天都是我自己观看,在庙里四处走走。如今的东岳庙是“馆庙”结合的管理体制,在这里,既可以看到作为道教庙观的建筑、文物等,也可以欣赏到很多系列的主题展览,比如《十二生肖展》《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展》等。但在调研即将结束时,我再次回顾和思考,发现这里的庙会还是少了些什么,光有传统的“躯壳”,而有内涵的东西似乎在一点点丢失、消逝。在某种意义上说,“现代”与“传统”之间的“争战”还在继续进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