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海防的港口缩影
——《定海县境图》南宋宝庆三年(1227年)刊印
《梦溪笔谈·权智》中有一个小故事为地图史家所乐道:北宋熙宁朝(1068—1077年),高丽入贡,所经州县,悉要地图,山川道路,形热险易,无不备载,当这些人到达扬州时,刚好丞相陈秀公守扬,他哄骗高丽贡使说,我们正要绘制两浙地图,请把你们搜集来的地图借我参考一下。陈秀公拿到“借”来的地图后,即将它们焚毁。
地图史家引用这个故事,多是证明,地图涉及“天下山川险要,皆王室之秘奥,国家之急务”,不可外传。我引述这个故事想说的则是:丞相陈秀公并非哄骗了高丽商人,朝廷要绘制两浙地图,也确有其事。沈括本人就曾编绘大型的全国地图。
宋代是一个海上开放的时代,同时,也是海防观初立的时代。大宋建立之初,朝廷即对南部与西南部的沿海战区进行了勘测,并绘制了海路地图。北宋景德三年(1006年),沿海安抚使邵晔所上的《邕州至交州水陆路及控制宜州山川四图》,即测绘了今天的广西到越南中部一带的水路和陆路交通图、地形图等多幅地图。
南宋偏安之时,纯粹的南方军事地图不多,但还是有零星的海疆、海港和海防的地图存留于精制的县治图中,比如这里讲到的《宝庆四明志》。此志成于南宋宝庆三年(1227年),故以“宝庆”年号冠名;“四明”即明州(今浙江宁波),唐朝在此地设立州治时,取其境内四明山的“明”字,称其为明州,后世常以“四明”代指明州。《宝庆四明志》是现存最好的古代“县图志”。全志共21卷,共有16幅地图。这里所选的《定海县境图》,即是其一。
《定海县境图》(见图1.14)描绘的是鄞县北部的定海县,即今天的宁波镇海区。比之鄞县,这里与大海更亲近。因而《定海县境图》更像一幅滨海县境地图。此图粗略地描绘了县城部分,城门、道路与行政机构,更多地表现了县境的滨海特色。从“水军船场”等衙署这一名称的标注,可以看出定海不仅是东方大港,同时,也是海防重镇。地图的海洋部分,描述了定海城东、南、北三面环海,注明了江水的入海口、码头、临海城防与城门。
图1.14 《定海县境图》
此图选自南宋《宝庆四明志》,定海是当时的海防重镇,其城东、南、北三面环海。图上海防标志突出,注明了江水的入海口、码头、临海城防与城门,还有水军船场等。这是该图的一大特色。图为书版开本,雕版墨印。
唐宋两朝,不仅在明州设立了专门管理海外商贸的机构,还规定去往日本、朝鲜半岛的官方出使船或商船都要从明州启航。招宝山因恰处甬江入海口,“商舶所经、百轸交集”,故又有招宝山之名。同时,这里又因是“六邑之咽喉,全浙之关键”,历来是兵家的必争之地,所以,我到招宝山考察时,仍能看到大量海防遗迹。只是宋代的海防已看不到了,所见皆为明清两朝抗击外来侵略的遗迹。现在这个距宁波市区20公里的招宝山已被列为宁波十大景点之一,从山上俯瞰甬江入海口,已是塔吊林立的大码头了。
在镇海访古港时,听说这里正在筹建一个“中国港口博物馆”,它将是国内第一个以港口为主题的大型博物馆,与港口博物馆合而共建的是国家水下遗产保护中心的首个区域性保护基地。基地建成后,会有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水下考古发掘、出水文物修复、水下文物展示、科研人员培训和课题研究等功能;游客还可以身临水下考古船,体验水下考古的感觉,玩一次,梦回唐朝,梦回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