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章 美和美感的社会性
这一章讨论美和美感的社会性。
在我国20世纪5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中,有一派学者承认美的客观性,但否认美有社会性,有一派学者则主张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也就是说,自然物本身就有美,而这种自然物(月亮、松树)的美具有一种社会性。
我们认为,否认美的社会性是不妥当的,把社会性归之于自然物本身也是不妥当的。
审美活动不是生物性的活动,而是社会文化活动,所以美和美感具有社会性。但是美和美感所以具有社会性并不是因为自然物本身具有社会性,而是由于下面两个原因:第一,审美主体都是社会的、历史的存在;第二,任何审美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进行的。
任何审美主体都是社会的、历史的存在,因而他的审美意识(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必然受到时代、民族、阶级、社会经济政治制度、文化教养、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这是美和美感必然具有社会历史意蕴的一个原因。
任何审美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进行的,因而必然受到物质生产力的水平、社会经济政治状况、社会文化氛围等因素的影响。这是美和美感必然具有社会历史意蕴的又一个原因。
所以美是历史的范畴,没有永恒的美。车尔尼雪夫斯基有一句话说得很好:“每一代的美都是而且应该是为那一代而存在:它毫不破坏和谐,毫不违反那一代的美的要求;当美与那一代一同消逝的时候,再下一代就将会有它自己的美、新的美,谁也不会有所抱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