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乐府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就研究对象而言,包括汉代以后所有乐府文学,尤以由汉到五代的乐府文学为主。就研究角度而言,主要从文献、音乐、文学三个层面进行考察。就某一具体作品而言,主要从曲名、曲调、本事、体式、风格五个要素进行把握。三个层面五个要素就是乐府学的基本工作路径和方法,目标是使乐府文学发生、发展、变化的情况和所属的音乐特点以及表现出来的文学特色得到尽可能清晰的描述。
文献研究。文献研究是乐府学研究的基础性工作,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乐府诗集》的版本、校勘、注释、笺证、编年;二、《乐府诗集》的成书、引述、来源、演变等研究;三、《乐府诗集》的分类依据、收录标准、资料来源、作品补正等。
音乐研究。音乐研究是乐府学研究的核心工作,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所涉音乐体制研究。如乐府机构的设置和沿革、乐人的进出、表演场景的安排以及种种相关规定和习俗等,都在研究之列。再如歌者的声音、容貌、服饰、表演效果等,舞者的舞容、舞具、舞态、表演效果等,伴奏者所用乐器、数量、演奏效果等,诗人与乐人之间的交往等等,举凡与乐府有关的人员的活动,都在考察范围之内。另外,乐府文学又不限于朝廷的乐府机构,许多曲辞显然与州县教坊、节度幕府的音乐表演机构关系更为密切,这些机构的表演情况及其与作者之间的关系也值得考察。
二、曲调、术语的考证。乐府诗中涉及了大量的曲调名称和相关的音乐术语,这些曲调的含义是我们理解乐府诗的关键所在。然而学界在这一问题上的研究一直很薄弱,有些音乐学家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很不系统,文学史家研究起来又颇感困难,可以说,调名、曲名的确切含义何在,一直是治乐府者遇到的难题。所以需要文学史家借鉴音乐学家的成果,通过大量的材料分析,做更细致的考证。
三、各类乐府诗流传变化过程的描述。乐府的入乐传播情况也是音乐研究中最主要的问题。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乐府诗的创作动机、流传播布、价值实现情况。例如过去我们一谈到唐人的古题乐府,就认定是文人的拟作,只是从文学韵味上模仿前人,与时下音乐毫无关系,其实,唐人作古题乐府至少有以下几种情形:古题曲调一直流传,作古题以入乐;古题曲调被改造,作古题以入乐;古题曲调已经消失,作古题以入新兴曲调;古题曲调已经消失,只拟古题而不入乐。把唐人的古题乐府创作统统归为最后一种,不仅不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也把唐人作古题乐府的动机看得过于简单了,很可能引起我们对众多乐府诗的创作效果、风格特征作出错误的判断。
四、各曲调的音乐特点及其对曲辞的决定作用。这是音乐研究与文学研究相连接的关键一环。无论是选辞入乐,还是因声度辞,曲调都对曲辞有很强的决定作用,因此清楚地掌握音乐特点进而分析其对曲辞主题、题材、体裁乃至整个风格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工作。
文学研究。文学研究是古代文学研究界研究乐府学的目的所在。文学史家的任务是描述文学史,而要描述出“高清晰度”的文学史,就要追寻文学史的发生过程,追踪文学活动的脉络,再现成功作品的精彩。从这一要求出发,文学史家就不能不重视乐府诗的研究。因为乐府诗展开给文学史家的是一个全息的艺术品,通过这众多的信息,可以看到乐府诗由乐舞而发生,借乐舞而传播,因乐舞而感人的种种情况,从而大大提高文学史描述的清晰度。文学研究应该是文学史家熟悉的工作,不外是从内容、形式、风格三个层面进行研究,所不同的是把这些作品当做乐舞的歌辞,而非纯粹的文学文本。
一、内容上首先应该关注作品的题材,看它写的是什么;其次要考察它的主题,看它意在表现什么;再次考察它的人物,看它与作者之间的关联。
二、形式上应该关注的是句式、体式、用韵、对话的插入等等。这些往往是与音乐关系最为密切的因素。在歌者选辞入乐的过程中,经常出现截取、改造、拼接等情况,这就与诗歌的句式和体式有关。元稹《乐府古题序》在谈到“因声以度词”的时候就说:“句度长短之数,平上去入之差,莫不由之准度。”可见诗歌的句式和用韵,都可能是从音乐而来。近体诗的产生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件大事,而其发端永明体就是“以文章之音韵,同弦管之声曲”的产物。笔者刚刚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永明体与音乐关系研究”的研究,结论是:永明体是诗歌与音乐结合的产物;沈约等人提出的以“四声”、“八病”为主要内涵的声律说,不仅是出于方便诵读的考虑,也是出于方便入乐的考虑,由永明体发展而来的近体诗是适合入乐歌唱的最佳形式;永明声律说提出的巨大意义在于为那些不擅长音乐的人找到了一种简单的便于合乐的作诗方法,即通过音韵的合理组合便可写出达到合乐要求的诗歌。再如部分作品当中对话的运用,也与这些乐府诗作为舞台表演的脚本有着直接关系。总之,乐府诗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受音乐的制约,因此关注作品的句式是齐言还是杂言,关注作品的体式是古体还是近体,关注作品用韵是一韵还是多韵,等等,都是应有之义。
三、风格是文学批评最后要把握的东西。由于乐府诗有固定的曲名、曲调、本事、体式,因而往往形成了相对固定的风格,后人的模仿也往往追求这一风格。这种类型化的现象,值得研究者特别关注。例如后人模拟汉乐府,往往是在失去了曲调的情况下进行的,但是诗人们仍然在努力追寻这一调名的原貌。这种模拟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风格的模拟。
在文献、音乐、文学三个层面的研究当中,文献研究是基础,音乐研究是核心,文学研究是目的,三者缺一不可。以为在文献上做了一些工作,就把工作做完了,是不对的,这只是工作的开始。乐府诗最大的特点就是与音乐舞蹈相伴而生,它的许多特点都是由此而来,要想准确把握乐府诗的特点,必须进入到音乐研究的层面,必须回到音乐表演的情境当中。可以说,治乐府而不关注音乐,称不上地道的乐府学研究。但是如同不能把研究停留在文献研究上一样,音乐的研究必须对作品的文学特点加以说明。文献和音乐研究的目的都是为了文学的研究,否则这种研究就不是文学史家所做的工作了。
下面再说五个要素。
曲名是乐府诗第一要素,是总领其他要素的总纲,是乐府诗的标志。因此,考察曲名的含义、发生、演变等情况,是首先应该做的工作。
曲调是乐府诗核心的要素。某一作品的曲调隶属于哪一个乐类,其风格特点、表演情况、流传情况、演变情况如何,都值得用力考察。
本事是包含本作品信息最多的要素。某一乐府诗在其产生的时候,往往有一个本事。这些本事或记曲名由来,或记本曲的曲调,或记该曲的传播,或记该曲的演变,从中可以看到该曲的题材、主题、曲调、体式、人物等许多情况。所以本事也是值得特别考察的要素。
体式是某一乐府诗的重要特点。由于乐府诗在体式上有相对的稳定性,所以往往成为某一个作品的重要标志。其句式、用韵、体裁等等,都在考察之列。
风格是内容和形式密切融会后表现出来的特点,是其他各项要素的集合体,也是某一乐府诗的总的标志。当某一作品在失去其本事、曲调等要素后,风格便成为该作品作为乐府诗存在的最后的理由。相当数量的拟乐府诗创作,只是对以前作品风格的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