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断裂”现象与新生代作家的突围
第一节 世纪末文坛的“断裂”事件
1998年10月,《北京文学》全文刊登了朱文的《断裂:一份问卷和五十六份答卷》、韩东的《备忘:有关“断裂”行为的问题回答》,引发了“断裂事件”,在平静慵懒的1998年中国文坛引起了一阵不小的骚动。
这次“断裂”来自由朱文制作的一份名为《断裂:一份问卷》的调查。按朱文的说法,从5月12日寄出第一批问卷始,累计共发出问卷73份,到7月13日为止共回收问卷55份。发出的问卷上没有注明该调查的截止日期,问卷发出后也没打过一个电话去催。以自愿参加为主,也许所激起的各种反应,参加、不参加以及犹豫不决都是这次行为的一部分。从5月1日萌发发动这个行为的想法,到7月29日完成最后的文本,历时整90天。“这次行动和接受问卷调查的均是60年代以后出生的青年作家”,包括韩东、吴晨骏、鲁羊、楚尘、林白、葛红兵、顾前、荆歌、张新颖、郜元宝等;问卷被设计成“一个作家向另一个作家提问”的方式,共设计了13个问题,问题如下:
一,你认为中国当代作家中有谁对你产生过或者正在产生着不可忽略的影响?那些活跃于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文坛的作家中,是否有谁给予你的写作以一种根本的指引?
二,你认为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对你的写作有无重大意义?当代文学评论家是否有权利或足够的才智对你的写作进行指导?
三,大专院校里的现当代文学研究对你产生任何影响吗?你认为相对于真正的写作现状,这样的研究是否成立?
四,你是否重视汉学家对自己作品的评价,他们的观点重要吗?
五,你觉得陈寅恪、顾准、海子、王小波等人是我们应该崇拜的新偶像吗?他们的书对你的写作有无影响?
六,你读过海德格尔、罗兰·巴特、福科、法兰克福学派……的书吗?你认为这些思想权威或理论对你的写作有无影响?它们对进行中的中国文学是必要的吗?
七,你是否以鲁迅作为自己写作的楷模?你认为作为思想权威的鲁迅对当代中国文学有无指导意义?
八,你是否把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等宗教教义作为最高原则对你的写作进行规范?
九,你认为中国作家协会这样的组织和机构对你的写作有切实的帮助吗?你对它作何评价?
十,你对《读书》、《收获》杂志所代表的趣味和标榜的立场如何评价?
十一,对于《小说月报》、《小说选刊》等文学选刊,你认为它们能够真实地体现中国目前文学的状况和进程吗?
十二,对于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你是否承认它们的权威性?
十三,你是否认为穿一身绿衣服的人就像一只青菜虫子?
这些问题大都异常尖锐,是“针对现存文学秩序的各个方面以及有关象征符号”的,极具引导性与倾向性,而大多数答卷者的答案也是否定的。如69%的作家认为,在中国当代作家中没有人对他产生过或正在产生着不可忽略的影响;100%的作家认为那些活跃于50至80年代文坛的作家中没有人给予他(她)的写作以一种根本指引;98.2%的作家认为,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对其写作没有重大意义;100%的作家认为,当代文学评论家没有权利和足够的才智对作家的写作进行指导;94.6%的作家认为,大专院校里的现当代文学研究对他没有产生任何影响,而92.8%的作家认为相对于真正的写作现状,这样的研究不能成立;81%的作家认为汉学家的观点不重要,也不重视;100%的作家认为不应该把陈寅恪等当做新偶像,反对造神运动,而91%的作家认为他们的书对写作没有影响;91%的作家认为海德格尔等思想或理论权威对写作无影响;92.8%的作家认为这些思想权威或理论权威对中国文学没有必要;98.2%的作家不以鲁迅为自己的写作楷模;91%的作家认为鲁迅对当代中国文学无指导意义;100%的作家认为不应该把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教义作为最高原则对写作进行规范;92.8%的作家没有得到过作协的帮助;96.4%的作家对作协持完全否定态度;56%的作家对《读书》持否定、批评态度;52%的作家对《收获》持否定、批评态度;91%的作家对《小说月报》、《小说选刊》持完全否定态度;94.6%的作家不承认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的权威性……从以上的数据统计中,我们能看出这一群作家大致相同的基本立场。
从以朱文的名义设计并公布的洋洋五万余字的“断裂问卷”,到韩东的《备忘:有关“断裂”行为的问题回答》,以至“断裂”丛书的出版(它们虽然都曾在公开的报刊、出版社正式发表或出版),其后出现的反应十分耐人寻味:有人感到震撼,感到冲击,有人为之高兴,另一些人怒气冲冲,似乎与“断裂”者们不共戴天,当然也有人以缄默来回应这份有相当份量的问卷。“断裂”问卷成为轰动一时的文坛热点,甚至直至今天还发生着或显或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