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批评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艺术批评的意义

艺术批评的形成和发展是随着艺术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的,无论是艺术家们还是大众,为了探究艺术作品的成败得失,提高艺术鉴赏的能力和欣赏水平,总结经验教训,这样就促进了艺术批评的发展。就像高尔基(图1.1)曾经把文学家的评论比喻成火星,他认为文学家的评论应该像火星一样,放射出耀眼的光芒,然后燃起思想的熊熊火焰。同样,由文学延伸到其他艺术领域,完全可以这样比喻艺术批评:宛如一团熠熠生辉的火焰,将作品照得通体透亮的同时,也点燃了人们心灵的审美共鸣,这才能称之为好的艺术批评。普列汉诺夫曾赞美别林斯基所进行的文艺批评可以使普希金的诗给人们带来的快感大大增加,而且可以加深人们对于那些诗的了解与体会。据此,成功的艺术批评不仅能帮助人们欣赏艺术作品,提高审美水平,同时也是促进艺术发展繁荣的催化剂。所以,不论是对推动艺术的发展,还是对艺术理论的形成过程以及对促进艺术创作水平的提高,艺术批评都是具有极大意义的。

图1.1 高尔基

一、艺术批评推动艺术创造

艺术批评作为创作与欣赏之间重要的中间环节,对创作和欣赏进行沟通,反映了欣赏者的审美需求,有助于艺术家提高创作的水平。而艺术家创作的直接和最终目的为广大的艺术欣赏者提供欣赏对象,满足欣赏者的欣赏要求。没有不需要艺术批评的艺术家,正如狄德罗(图1.2)认为,即使是非常有才华的艺术家也总是需要批评的,如果他能遇到一个名副其实并且才华横溢的批评家,那么他算是非常幸运的。

图1.2 狄德罗

艺术批评对艺术家的创作要求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它集中了一定民族、时代、阶级的审美经验。从中国画的发展来说,除了受本朝代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背景等影响外,也跟人们的欣赏水平有关,从魏晋开始,中国画以卷轴画的形式出现;隋唐时期,宫廷艺术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中国画的内容主要是以平面化的、以形传神的人物画为主;宋元时期,中国画的主流转向山水画,例如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图1.3);而明清时期,画家们却热衷于花鸟画的创作。这些发展和变化说明了流行的艺术风格和样式的不同与时代的变化有着莫大的关系。随着欣赏者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艺术家们在无形中被要求提升艺术创作水平。由此可见,批评在推动着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

图1.3 富春山居图(纸本水墨画 元代) 黄公望

再从西方艺术来看,各个时期都有各自的艺术特色和风格、审美趣味和价值取向,古希腊的雕塑、古罗马的建筑、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17—18世纪的戏剧、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浪漫主义音乐和诗歌、19世纪末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等。在绘画艺术方面,各个时代明确地向人们展现了艺术批评在艺术发展中所起到的重大意义和作用。文艺复兴时期,以意大利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菲尔为首的三位代表将西方艺术带入了一个黄金发展时期,也让艺术爱好者们重新领略和认识了古典主义的静穆、庄重和伟大。其中具有代表意义的是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图1.4)、《蒙娜丽莎》(图1.5)等画作。之后,西方艺术又产生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等风格各异的艺术流派。虽然这些流派在西方的艺术史上占据了不小的篇幅,但始终占据着统治地位的是以夯实的素描功底为基础的写实主义艺术。这一时期的艺术与人们的生活可以说是极其和谐、统一的。一直到19世纪后期,在法国以马奈为首的一群印象主义艺术家们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由于受到19世纪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光学理论和实践的启发,他们反对当时已经陈腐的古典学院派的艺术观念和法则,提倡到户外写生,直接描绘在日光下的物象,注重绘画中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摒弃了16世纪以来变化甚微的褐色调子,在绘画中反复对表现光的效果进行实验性创作,并根据画家自己眼睛的观察和直接感受,表现各种微妙的色彩变化,最终创作出了至今仍令人们为之追求的艺术效果。从印象派开始,绘画语言本身在西方艺术中受到了更多的重视,以莫奈为首的艺术家们偏重于色彩的表现力。就是这样一群由马奈、莫奈、塞尚等有着探索和创新精神的年轻人团结在一起,自发形成了一个与官方沙龙相对立的集团。1874年4月,他们自称为“无名的画家、雕塑家和版画家协会”举办了展览。在展览中,莫奈的油画“印象·日出”(图1.6)的标题被一位保守的记者路易·勒鲁瓦在文章中借用以嘲讽这一类的艺术作品,“印象主义”由此而得名。

图1.4 最后的晚餐 达·芬奇

图1.5 蒙娜丽莎 达·芬奇

图1.6 印象·日出 莫奈

这个词语至今风靡全世界,起先只是被画家们自己所接受,后来,不同领域的人们都接受了。不同的人对印象主义的定义有所不同,因而在技术、美学、哲学上其意义广狭不一,它的定义不是唯一的。印象主义画家先后举办了8次展览,前两次均受到当时舆论界的猛烈抨击,以后逐渐成为具有很大影响力的美术流派,并扩大到其他艺术领域。随着当时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有关光学方面的研究表明物体所固有的特性不是颜色,而是物体反射出来的光线。1886年以后,印象派团体宣布解散,虽然其存在时间很短,但在艺术史上却完成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巨大革命,使西方艺术从既定束缚关系中解放出来,无论是后来产生的绘画还是文学艺术都得以从画家和题材之间解放出来。评论家们把画家自发形成的印象派及其理论进行总结,使之从生动的理想上升为一套绘画理论体系。在丰盈而睿智的艺术批评的阐释下,前面蜂拥而至的反对印象派的各种表现都逐渐销声匿迹了,印象主义逐渐受到绝大多数观众的接受和赞赏。莫奈作为印象派的典型代表,他对于艺术的追求在他晚年创作的《睡莲》(图1.7)组画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这些组画是在他年迈体弱、视力衰退的情况下完成的,作品具有恢弘的气势并散发出迷人的艺术表现力,而且富含东方意味的写意性,除了有印象主义所特有的率直之外,还有与自然相关联的神秘色彩。他忽略了瞬间的印象,设法追求绘画色彩关系的美,物象轮廓的写实主要用光线和色彩来表现。

图1.7 “睡莲”组画之夜间效果 莫奈

之所以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也正是因为艺术家们能够做到不顾世人以何种眼光去看待,都以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内在审美感受。也许正是因为大众的批评和嘲讽,或者说正是因为保守派的记者路易·勒鲁瓦的讽刺,促进了艺术家们的创作激情,才有了印象派。印象派产生是西方绘画发展的必然结果。因为当一种艺术形式或风格已经为人们所了解、熟知的时候,它本身也就逐渐失去了吸引力了。最好不过的例子就是学院派,当学院派愈来愈坚信拉斐尔创造的艺术是唯一优越的艺术形式之时,时代就自然地创造了取而代之的风格。

受到一定的社会思想、科学发展等的影响,艺术的发展也会发生质的变化,所以艺术批评的任务就是概括和综合这些思想观点,同时也通过不断欣赏新的艺术作品,对其做出合理的科学的批评和评判,从而影响到艺术家们的艺术创作。不仅仅是印象派美术,印象派的音乐、文学或电影都多多少少地受到了艺术批评的影响,推动了其发展。随后的各个思潮和流派都是在艺术批评的影响下往前迈进的。

二、艺术批评为艺术欣赏提供指导

艺术语言、艺术形象和艺术意蕴等层次组成了艺术作品,同时,艺术作品的构成因素中又存在着内容与形式、感性与理性、再现与表现的统一。因此,艺术批评所起到的桥梁作用就显得特别重要。在艺术作品与观众之间,需要艺术批评来发现和评价优秀的艺术作品,指导和帮助众多艺术欣赏者进行艺术鉴赏,有效沟通和协调创作与欣赏之间的关系。优秀的艺术批评对艺术形象的塑造、艺术语言的特色、艺术作品的内蕴会做出深入的评论和判断。一般情况下,大众对艺术作品的欣赏是处在感性层次的,即使对作品的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其概括的内容也往往是一鳞半爪的。艺术欣赏者如果想要拓展视野和提高审美素质,那就需要科学的艺术批评文章的帮助,才能上升到更高的艺术层次,进而欣赏者的艺术欣赏水平也就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是艺术活动发挥其整体效益的动力源泉。

一方面,从广大的艺术欣赏者和接受者的角度来说,他们面对不断涌现的风格各异的艺术作品时,往往会感到不知所措,难以对艺术作品做出深刻和切实的理解和判断。艺术批评站在理性的立场,根据一定的标准,利用理性观点,对艺术作品做出合理的、科学的阐述和解读,帮助接受者有效地感受、体验和理解艺术作品,这时艺术批评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充分发挥其作用和意义,在艺术作品和艺术接受者之间架起一座广泛而又有效的桥梁,使得艺术爱好者们能够对所面对的艺术品做出清晰而深刻的理解,这样也进一步提高了大众艺术欣赏的能力和水平。法国著名批评家费尔南德斯也认为批评家是比普通人看得更准的观众和读者,他们不仅看得准,而且还要告诉人们怎样去感知,这就是批评家的使命。因此,可以说,艺术批评家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

另一方面,从艺术家的角度来看,艺术家创作的艺术作品的成功与否需要得到观众和社会的检验。一个艺术家创作作品的时候,必定会带有主观情感,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艺术家本人并不能直接与广大接受者面对面,如果艺术接受者并不认同其创作结果,那么必定会影响到艺术家的创造。不仅艺术家带有个人的感情,而且欣赏者本人也有自己的主观情感,这样也必定会影响到欣赏者对艺术作品所做出的判断。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一种中间环节,这个中间环节就起到了沟通艺术家与观众的作用,不仅使得艺术接受者们深入地了解艺术作品想要表达的内容与思想,同时也使得接受者们更清晰地了解艺术家本人。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图1.8)曾指出:“批评是科学,批评是揭示文学艺术作品的美和缺点的科学,是一种洞察过去,启发未来的礼物。”曾祥书.文学评论要有助于创作水平的提高[N].文艺报·周六版,第47期.

图1.8 普希金

对于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来说,判断艺术家本人以及其作品的成败得失,仅仅靠艺术舞台下的掌声,或者是展厅中的观众人数,又或者是靠新闻炒作的效应等现象来衡量,是远远不够的,也是极为表面肤浅的。古罗马著名的艺术批评家贺拉斯曾经把艺术家比作钢刀,把艺术批评家比作磨刀石,磨刀石虽然切不动什么东西,但是却能使得钢刀锋利陈晶.艺术概论[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6:71.。这个比喻相当贴切和真实。真正有助于艺术创作质量提高和持续发展的应该是学术上的论争和批评者与接受者的反馈信息。

三、艺术批评丰富和发展艺术理论

在艺术批评的过程中,艺术理论家所从事的艺术活动和艺术批评家对艺术作品所做的评论都是各自独立的见解与主张,然后通过实践逐渐形成各自一定的理论体系。所以,艺术批评的第三个意义就是以推动艺术科学的繁荣发展,丰富和发展艺术理论知识。艺术理论的种类有很多,包括有艺术哲学、艺术美学、艺术类型学、艺术心理学、艺术接受学、艺术文化学等,如此门类繁多的艺术理论,研究的视角在不断地变化与创新,研究水平也随之不断提高。那么,现在艺术批评的任务不仅主要是对艺术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同时也包括对各种艺术现象的考察和探讨,其中的艺术现象包括的是艺术思潮、流派等。艺术批评自身的理论价值主要就体现在对发展中的艺术现象进行了品评,批评家准确把握各个时代的社会意识,深入分析研究复杂的社会现象和社会心理,找出促进某种艺术作品或艺术现象出现的各种因素,不断地发现和解决艺术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并推动着艺术事业积极向前发展。

20世纪以来,人们对于艺术批评在整个艺术生产过程中所起的如此重要的作用给予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正如别林斯基(图1.9)所说:“这说明了批评为什么这样重要,这样普遍;说明了它为什么引起广泛的注意,博得这样大的声望,这样大的威力。”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3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393.真正有价值的艺术批评在艺术发展过程中的成败得失能给予独特的、学术性的揭示和总结,并且为艺术的发展指明科学的方向。一方面,艺术批评必须以一定的理论做指导,利用艺术史研究所提供的成果;另一方面,艺术批评也是通过分析新的艺术作品、评论新艺术家、发现新出现的问题、总结新经验,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艺术理论和艺术史的研究成果,使其不断从艺术实践活动中获取新资料和新素材。

图1.9 别林斯基

在中国画领域,20世纪80年代中期,理论界有人就“中国画已到了穷途末路的时候”这个话题在《江苏画刊》上撰写文章,并认为再也没有比当时当一个中国画家更困难了,正是由于客观上的压力和主观上的不满这种双重负担,大大限制了中国艺术家们的创作才能。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南京艺术学院研究生李小山发表了“中国画之我见”,在文中,就“中国画是否到了穷途末路的时候”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这场论战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中国美术界。参与这场艺术批评大论战的既有著名艺术理论家,也有不少著名画家,还有相当一部分美术爱好者,最终讨论所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画并未陷于“穷途末路”。对于中国画如何健康地阔步向前和发展,这篇耸人听闻的艺术批评文章以及接踵而至的批评和争论,既富有创作的参照意义,又更富有促进艺术理论建设的价值。这场“争论”过后,人们有了一次对传统重新审视的机会,这正是由于批评家分析并解释了影响中国画发展的“保守因素”。

上述的例子正好印证了郭沫若(图1.10)的说法,他认为:“批评也是天才的创作。”他还说:“文艺是发明的事业,批评是发现的事业,文艺是在无之中创出有,批评是在沙之中寻出金。批评家的批评在文艺的世界中赞美发明的天才,也正是赞美其发现的天才。”郭沫若.郭沫若论创作[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538.

图1.10 郭沫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