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供给与需求曲线形状没有例外
大多数教科书都说,供给和需求定理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而商品的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但是,它们都有例外,不仅倾斜的方向可能相反,甚至还可能是弯曲的。然而,笔者却认为,供求规律的例外是指所有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供求曲线形状发生了变化,否则曲线的变形是同一定理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
一般来说,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商品越贵,消费者买得越少,但是,吉芬商品和炫耀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因为战争中的低档商品,如马铃薯和面包等是越贵越买,越便宜越不买。同样,炫耀品越贵越能显示买者的身价,所以也越便宜越不买。股票、黄金的需求曲线先向左上方,后向右上方弯曲,表明在股票、黄金价格上升的初期,价格越贵越不买,等到价格高过一定的限度,则会是越贵越买了。同样,商品越贵,企业卖得越多,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但是IT商品的供给曲线则向右下方倾斜,因为,IT的生产成本降低得很快,所以价格越便宜,供给的就越多。劳动和黄金的供给曲线则先向右上方倾斜,超过一定程度后向左上方弯曲。因为工资高过一定的程度就是劳动提供超过一定的限度,劳动者需要休息和闲暇了,所以劳动的供给量减少了。同样,黄金的供给量随黄金价格的上升而增加,但是,到了一定的程度,厂商认为黄金价格还将进一步上升,现在卖出不合算,所以黄金价格越高,黄金供给量越少。劳动和黄金供给曲线都向后弯曲。
这样的阐述不仅不能证明供给与需求曲线的变异是供给与需求定理的例外,相反,更能证明这种变异恰恰是供给与需求定理的表现。因为供给与需求定理假定其他条件不变,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但如果其他条件发生了变化,这两条线的形状自然要发生变化,这是供给与需求定理的应有之义,而不是什么例外。如图2-1所示,吉芬商品的需求与公众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形势的预期联系在一起,价格便宜意味着战争形势缓解,将来还要进一步便宜,当然公众不买。价格贵则意味着战争形势恶化,将来还会更贵,公众当然要多买。如果对战争形势的预期不变,不管是好转还是恶化,吉芬商品的需求量都与价格反方向变动,只不过预期形势恶化的需求比预期好转的更强,所以它的需求曲线处于更高的位置。价格上升使得人们的预期从形势好转转向形势恶化,他们愿意为同样数量的商品支付更高的价格,把这种由形势好转的需求曲线向形势恶化的需求曲线转移的量价关系描绘出来,就形成向右上方倾斜的需求曲线。这样的需求曲线并不意味着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与需求量的反方向变动关系发生变化,而是其他条件,如预期的变化覆盖了而不是颠覆了这种反方向变动关系而已。
图2-1 预期变动对普通商品需求曲线的影响
炫耀品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原因也在于炫耀心理的变化,也就是在炫耀心理不变的情况下,价格与炫耀品的需求量反方向变动。但是,价格越高,炫耀心理得到的满足越强,炫耀品的需求量越多。价格上升的过程也是炫耀品需求曲线由低位向高位转移的过程,把这个现象描绘出来就是炫耀品的价格向右上方倾斜,但是,这个现象的描绘掩盖了在每个既定的炫耀心理上需求曲线都向右下方倾斜的实际。
黄金证券需求曲线的弯曲也是预期变化的结果,而不是例外。在市场低迷时,价格越高,公众越不敢买,需求量相应减少。价格高到一定的程度,大家会认为市场翻转,“熊市”转“牛市”了,将来价格还会更高,他们就会越贵越买。一旦市场翻转成为常态,价格与需求量会在更高的位置上向右下方倾斜,但是,由市场低迷的判断转向市场翻转的判断时,需求量由少变多,需求曲线弯曲了。如图2-2所示,在市场低迷时的黄金证券需求为Q1,价格为P1,但是,如果需求增加了,同样在Q1上,市场愿意支付的价格为P2,也就是价格上升,数量没有减少。或者在同样的价格水平上,数量增加了。与吉芬商品不同的是,人们对黄金证券的预期与价格的高低有稳定的函数关系,只要价格达到一定的高度,就要进入更高的需求曲线,它没有低位的需求曲线。不到这个高度,则只能停留在低位的需求曲线上,所以低位需求曲线没有上端。不像吉芬商品,它的预期转换是不确定的,与价格的变动没有直接必然的联系,所以由低位需求曲线转向高位需求曲线位置是不确定的,不会有低位需求曲线缺上端,而高位需求曲线缺下端的现象。
图2-2 预期变动对黄金证券需求曲线的影响
IT等产品供给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技术进步的结果,也不是供给曲线的例外。因为,供给曲线就是企业在技术不变情况下的边际成本线,或者比企业边际成本线高的曲线(参阅“十八 供给曲线由边际成本决定”),边际成本线向右上方倾斜,决定了价格高,商品供给多。在技术进步的情况下,企业边际成本下降,边际供给曲线逐渐向右下方移动。尽管每条供给曲线都向右上方倾斜,但是,随着价格的提高,企业有更多的能力运用新技术,它们的边际成本曲线就会不断向右下方移动。将这种技术变动造成成本下降的过程动态地连接起来,就得出向右下方倾斜的供给曲线,如图2-3所示。可见,向右下方倾斜的供给曲线也不是供给规律的例外。
图2-3 技术进步致使商品供给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后弯曲的原因在于获得工资的快乐与劳动的痛苦的变动趋势不一致。因为工资的支付是为弥补劳动的痛苦,工资越高,越能弥补劳动的痛苦,如果获得工资的快乐与承受劳动的痛苦的变动趋势一致,则劳动的提供随工资的上升而越来越多。所以,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但实际上,劳动的痛苦边际递增,而工资的快乐边际递减。劳动提供得越多,劳动痛苦的边际增量越大,而工资快乐的边际递增越少。随着劳动提供的增加和工资的上升,工资的边际快乐越来越不足以抵补劳动的边际痛苦,所以要增加劳动,需要支付越来越高的工资,劳动的供给曲线会变得越来越陡峭。甚至工资多到一定的程度,人们越来越不看重钱,而越来越想要闲暇与旅游,劳动的供给量反而减少了,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后弯曲了。这种情况同样不是违背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例外,而是其他条件作用情况下,工资快乐和劳动痛苦变化趋势不同的结果。
黄金证券供给曲线向后弯曲的原因还在于公众预期的变化,而不是供给曲线的例外。因为在预期不变的情况下,价格上升,黄金外汇的供给增加,但是,价格上升到一定的程度,公众的预期会发生变化,大家认为将来的价格会进一步上升,因而捂黄金证券而惜售的心理逐步加强,供给量就越来越少,供给曲线变得越来越陡峭,甚至向后弯曲了。显然,从现象出发,描绘黄金、证券和劳动等的量价关系非常可能得出供给与需求曲线有例外的论断,但是,这忽略了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的理论前提,从而将其他因素对既定量价关系的覆盖当做是颠覆,这就非常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
而其他条件变化造成规律修正的错觉具有相当普遍的意义。譬如,一种货币的升值将导致该国商品以外币表示的价格上升,而外国商品以该国货币表示的价格下降,这就会造成出口下降,进口增加,外汇储备减少。而人民币升值的现象却明显与这个论断相悖。2005年人民币还没有升值时,中国的外汇储备为7000亿美元,升值以来,到2010年底,外汇储备增加到2.85万亿美元。于是就有人认为,中国情况特殊,不存在货币升值,国际收支缩小的规律。这种判断实际上没有真正理解汇率变动与净出口关系的规律。只有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国货币升值,才有该国国际收支的缩小。所以,这个论断得不到中国情况直接支持的关键在于在人民币升值的过程中,其他条件也发生了变化。如给出口企业的财政补贴增加了,地方政府的优惠政策增多了,因预期人民币将进一步升值热钱流入数量增加了等。因为人民币升值,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将会上升,但是,出口企业得到了补贴,它们相应降低价格,两相抵消,实际出口商品价格不仅不上升,甚至还能下降,净出口当然可以上升。更不用说,热钱预期人民币还将进一步升值,所以尽早将美元转换成人民币,待人民币升值后,再换回美元,利用时间差获取丰厚利润,所以在人民币升值过程中,热钱进入增加,加大了国际收支的顺差。可见,一国货币升值,其国际收支顺差要缩小的力量依然存在,只不过被其他因素的变化所抵消、覆盖,而不是颠覆了。
这里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根据结果或现象来判断和分析原因的模型可能是危险的,因为任何一个现象和结果都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即便非常先进的模型,也很难列举所有的影响变量,更难将其他因素的影响剔出,单独讨论某一个变量的影响。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更需要理论逻辑,用抽象的排除法,而不是简单直接地运用模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