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4.4 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结构变化将要素引入边际报酬较高的行业,因此对经济增长有贡献。这里要区分“高生产率”部门和“高边际回报”部门。这里的生产率通常指的是“全要素生产率”,即扣除要素投入增长的生产率,我们在第6章将给出它的精确定义。正如前一节所示,服务业的技术进步率较其他两部门低,因此可以说它是一个低生产率部门。但是,劳动力和资本向服务业转移,意味着服务业对劳动力和资本的边际报酬较高。在通常情况下,一种要素在一个部门的边际报酬较高也意味着这种要素在这个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即平均产出)也较高,因此,结构变化带来“无成本”的经济增长。下面就以劳动力从农业向工业的转移说明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考虑一个农业与工业的两部门模型。假设农业劳动生产率(人均产出)为YA,工业的为YI。农业劳动力占全国劳动力的比重为μ,工业的比重为1-μ。因此,全国劳均产出为

即为两部门劳均产出的加权平均。将此等式两边对时间t求导,即可得出相应的变化量。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等式右边所含的三个变量,即YAYI,μ均会随时间变化,特别是结构变化会引起农业向工业的劳动力转移,所以μ也会变化。求导得:

Y·表示本期比上一期的增长量,即其他变量做类似处理。则由(4.4.2)式整理得到:

(4.4.3)式说明,全国人均产出增长是农业产出增长与工业产出增长的加权平均,再加上结构变化引起的增长。这意味着,由于YA-YI<0,所以从农村到城市的劳动力转移(即当·μ<0时)一定能对经济增长做出贡献。我们还可以得到增长率的关系式,将(4.4.3)式两边同除以Y,整理可得:

其中,为农业GDP占全国GDP的比重,设为sA。对工业的处理类似,再令为全国的人均产出增长率,并对其他变量做类似处理,可得:

其中,部分即为结构变化对人均产出增长率的贡献。

上述推导为连续情况,离散的情况可以表示为:

因为式中所表示的是增长变化量,因此农业GDP占全国GDP的比重以及农业劳动生产率相对于工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比例用前一年的信息。

在实际计算过程中,数据的可得性会影响计算结果。下面用农村和城市的人均收入及其变化作为核算基础,计算1992—2009年间结构变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见表4.1。表中的一个有意思的结果是,全国人均收入增长率在很多年份都高于城市和农村收入的增长率。参照(4.4.5)式或(4.4.6)式,这个结果并不出意外,因为只要结构变化的贡献为正,则全国人均收入增长率就超过城市和农村收入增长率的加权平均。至于结构变化的贡献,由于城市收入一直高于农村收入,且农村向城市有持续的移民活动,这个贡献一直是正的,且在1996—2005年农村人口降低最快的时期最高。平均而言,1992—2009年间结构变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14.7%。

表4.1 结构变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1992—2009年)(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