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慈校友在延边建党
我们“香慈”党员同学分别到延边各县任教,积极开展党的宣传和组织工作,有力促进了延边区党委的建立和延边党组织的发展。
1928年夏,周东郊将龙井村党支部和从北京“香慈”来到延边的党员情况,报告给满洲省临委,并建议以此为基础,建立延边地区党的组织。后来,周东郊又派我去延吉、汪清、和龙、珲春等县联系,并将我去各县联系的情况报告满洲省临委。
经过省临委研究,同意在延边地区建党。1928年8月,中共延边区委(后改特委)在龙井成立,周东郊同志任区委书记,我任组织委员,赵志刚任宣传委员,区委驻地设在龙井村《民声报》社,隶属满洲省临委。
不久,我从龙稽查处村小学调到三道沟(即现在的和龙市)六校任教。8月,我与郝全、贺锡光同志一起,组建了和龙县第一个党支部——中共和龙县三道沟支部,我担任党支部书记,还在学校建立起童子军组织,由我担任童子军教练,以合法名义领导学生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
和龙县立六校童子军从诞生那一天起,即在中共三道沟党支部的影响与带领下,改变学校旧面貌,向校外宣传革命和反日思想,逐渐成长为一支反帝、反封建的学生骨干组织。
“香慈”同学赵启刚分配到延吉县小学任教时间不长,即因急病来不及抢救病逝在那里。回想赵启刚在香山慈幼院读书时,为党的工作不辞辛劳,刻钢板,搞宣传,积极主动,是一位合格的好党员。对他过早地去世,我们大家都很悲痛与惋惜。
这段时间,周东郊到三道沟来巡视工作,常给学生们演讲,传播革命真理。校长周玑璋当时虽还不是共产党员,但他思想进步,常去听周东郊演讲,还随学生一起上街游行。
周校长是个瘸子,是由山东闯关东来的,他爱听我的课,常叫我“光蛋”,因为我只有一床被子和一个书箱,别无他物,故而,他送我一个外号叫“刘光蛋”,就是穷的意思。他常一拐一瘸地说,“光公”又讲课了,我去听一听。我在课堂上给学生讲反动统治阶级如何压榨、剥削贫苦农民,欺负朝鲜族劳苦大众,称朝鲜族为“小国人”等情况。周玑璋听了,说我讲得有道理(“九一八”后周玑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上海戏校校长)。
延边区委建立后,为加强党的工作力量,我们请省委派党员到东满工作。很快,部分曾参加过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和海陆丰革命斗争的朝鲜族中共党员被派回延边。同年9月,延边先后建立起10个党支部,共有党员22名:八道河子党支部书记赵志刚、局子街党支部书记李德保、铜佛寺党支部书记程贵珍(女)、老头沟党支部书记伊福海、光霁峪党支部书记贺锡光、瓮声拉子党支部书记姚茂才、和龙党支部书记谢采屏、珲春党支部书记曹振家,三道沟党支部书记由我兼任,龙井党支部书记由周东郊兼任。从“香慈”来的10名党员分别担任了10个党支部的书记。
在延边区委领导下,我们利用合法身份,在师生中传播马列主义,开办群众夜校,走街串巷,深入农村和工厂演讲,散发传单,举行秘密集会,唤起群众觉醒;同时,利用《民声报》进行宣传鼓动,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暴行和国民党政府及军阀的黑暗与腐败。
《民声报》是20年代后期延边地区唯一的一份进步报纸,它以代表民意、为民喉舌为己任,并成为后来建立龙井村党支部的摇篮。《民声报》第一任总编为安怀音,是国民党的中间派人物,在龙井工作了不长时间,便辞职回了奉天。龙井村党支部书记周东郊抓住这个时机,请满洲省委派人来龙井。9月,省委派党员孙绂生(又名孙佐民,解放后曾任大连市民政局长)和李别天到龙井,担任《民声报》的编辑和校对工作,又经周东郊举荐,由党员苏子元接任《民声报》第二任总编辑。
由于我和赵志刚同志不在龙井工作,不能经常参加区委活动,在孙绂生和李别天到来后,延边区委作出调整,由孙绂生同志担任区委组织委员,李别天同志担任宣传委员,我和赵志刚则专职做党支部书记工作,不再担任区委委员。
由于《民声报》从总编辑到各版编辑几乎都是共产党员,因此,报纸也就真正成为民众的喉舌和党的喉舌了。后来,延边区委创办了党内秘密刊物——《东满通讯》,专门刊登党的工作指示,转载省委有关文件和学习材料,对加强延边地区党的思想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龙井村党支部之所以能够利用《民声报》开展工作,一方面是由于报社内党员同志的作用,另一方面则由于这张报纸是当地工商界、教育界的爱国人士创办和领导的,这些人有反日爱国思想,有的人思想上接近共产党。因此,《民声报》诞生不久,即以大量篇幅刊登社论、社会调查、通讯、杂文等,号召群众行动起来,向压迫者和侵略者展开斗争;报纸还开辟了“文艺”、“_工人园地”、“妇女”、“儿童”等栏目,用格调清新的白话文介绍新俄农村,转载苏联革命文学《铁流》等作品,提倡新文化,传播妇女解放的新思想,主张男女同校,妇女剪发,婚姻自由。
在党的影响下,当地知识分子在龙井建立起党的外围群众组织——荒原学会,以联络、团结知识界为宗旨,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开展大量宣传鼓动工作。
参加“荒原学会”的,除了党员苏子元、赵志刚、谢采屏、李别天和我以外,还有许多当地党外知名人士,如成城中学校长张捷三、三道沟小学校长周玑璋、《民声报》朝鲜文翻译郑快儿以及爱国知识分子周东阳、周晨光、王丕成等,也都参加了荒原学会。
龙井村党支部控制的《民声报》在这段时间里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它犹如一把尖刀,插在敌人的心脏。日本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统治阶级对此又怕又恨,当时日本人创办的《间岛新报》曾惊呼《民声报》和由北京来的教师是延边地区的两大“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