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佛说的智慧
痛苦与解脱
佛教在形容我们这个世界的时候,经常使用苦海一词。佛教认为,世间的人由于“无明”而无法获得解脱的智慧,所以生于这个世间本身就是痛苦的。
◎ 佛说的痛苦之源
佛祖释迦牟尼原本是古印度一个王国的王子,每天过着衣食无忧的快乐生活,直到有一天他出城郊游,看到世人的生、老、病、死,感受到人生来就难以摆脱的命运所带来的痛苦。他毅然放弃宫中的优裕生活,独自前往深山中试图找出人生而受苦的原因以及解脱之道。经过许多年的修行悟道,释迦牟尼终于了悟其中的原因,为了救度众生而创立了佛教。
佛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证悟到,解开人生痛苦之谜的钥匙就是“心”。佛教认为“万法唯心”,世间万事万物都是由心所生出的相,这种相就是人的意识在现实中的投影。同样面对大雪纷飞的天气,有的人会因为寒冷而感觉痛苦,有些人则会因看到雪景而心情舒畅。同样的天气,由于心的不同,在不同的人的眼中就形成不同的相,然后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判断。
◎ 如何解决“心”的痛苦
既然确定了“心”是痛苦的来源,那么如何解决这个“心”的问题呢?佛教提出了一系列的修习方法,医心术也正是在借鉴这些方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治疗心的问题,简单来讲,就是要能够做到“除相”。由于世人认识不到相对人的误导,往往陷于对相的执著中,为那些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相而痛苦。如果能够摆脱相对心的束缚,就能解除心中的痛苦。对待相的问题上,医心术一方面引导人认识相的虚假、无常,另一方面也利用相对心的影响作用,通过对相的主动引导来改变人原本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意识。
在现实生活中,“心”的问题随时出现在人日常生活的所见、所闻、所听、所感之中。这种日常性往往被人忽视,日积月累,形成了各种相互交错、相互叠加的错误认识。医心术遵循佛法教义,其治疗修习方法都是从最简单、最日常的问题入手,层层解开郁结在人心中的各种问题。
佛法源流
佛教自释迦牟尼建立后,根据修行思想、修行方法、修行结果的不同,逐渐分成小乘、大乘和密乘三个主要的分支。
公元七世纪中叶,密宗在印度正式成为独立的教派,后来莲花生大师于吐蕃赤松德赞时期入藏,将密宗带入了西藏,标志着藏传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