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化建议又时兴
最近一个时期,合理化建议在一些工厂企业里又重新时兴起来。许多厂长对职工提的合理化建议开始重视起来了,处理也比过去及时,有的厂还有认真的奖励和组织发动,经济效益也相当可观。虽然还远不能说蔚然成风,但是也已经不仅仅是一些好的苗头,应当说,趋势是相当可喜的。
在我们的社会主义企业中,合理化建议曾经有过相当广泛的开展。进入新社会,工人阶级翻身做了主人,自然有一股社会主义积极性。他们看到生产上的潜力就总想把它挖出来,看到生产组织有值得改进的地方就一定要提出来。因为企业是他们自己的,国家是他们自己的,他们的劳动完全是为自己和自己的阶级兄弟的。当时大多数企业的领导者经过一定时期革命斗争的锻炼,对党的群众路线传统是比较熟悉的,依靠群众办企业的思想比较深入人心,因而工人的合理化建议活动受到了普遍的重视。
后来,在那“文化大革命”的大动乱年代,政治、阶级斗争被“突出”到吓人的高度,一切生产活动似乎都有“唯生产力论”“以生产压革命”的嫌疑。广大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的压抑,合理化建议活动也就自然夭折了。“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我们的国家重新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然而群众性的合理化建议活动却并没有随之普遍恢复。是职工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不如以前了吗?这样说是不公道的。主要的原因来自领导方面。在一个时期的舆论指导上,“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提法几乎看不见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提法也被某些人当作错误观点进行批判。“精英治国、治厂”成了新的流行观点。人们忙着引进,争投资,忙着从外延扩大生产规模,对于来自群众的合理化建议,往往贬之曰“小打小闹”“不成气候”,更谈不上给予认真的重视。有的工人提出了可以每年增加利润5万元、10万元的建议,却被厂长以“忙不过来”“顾不上”为由而束之高阁。
这一次合理化建议活动重新时兴的契机是对国民经济的治理整顿。过热的经济增长要降温,银根要收紧,一些企业遇到了困难,甚至是相当严重的困难。严峻的形势逼迫企业的领导人眼睛向下,问计于群众。许多过去认为“不起眼”的主意,在困难面前却成了宝贝。许多企业还真尝到了甜头。从群众中涌现了许多领导者坐在屋子里无论如何想不到的办法。产品设计、包装的更新,材料的节约和代用,废旧木料的利用,工艺的改进,争取市场的新招数、新渠道,等等,使许多企业在山重水复之中看到柳暗花明,至少也使面临的困难大大减轻。实践使人们大开眼界,看到了我们的企业确实存在着巨大的潜力,更看到了工人阶级中蕴藏着的巨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看到了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人们有理由期望,这种合理化建议能在更多的企业中普遍开展起来,更期望它不要只是作为克服眼前困难的临时措施,昙花一现,等到情况略有好转便被抛到脑后去。
正如一切观念的东西最终只能来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共产党人的群众观点也是从革命斗争的实践中产生和巩固起来的。旧社会严酷的阶级斗争迫使革命者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只有群众才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离开了群众,我们就只能一事无成。但是,共产党人之所以成为自觉的革命者,不仅因为我们是革命的实践者,更因为我们能够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革命的实践中总结出规律性的认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既然老一辈革命者能够从严酷的革命斗争中形成一整套一切为了群众、对群众负责、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向群众学习的群众观点,成为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的企业领导者、广大干部,是不是也可以从当前的实践进一步上升到理论的认识,真正地认识到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并把这种认识巩固起来,长期坚持下去?如果能这样,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就一定能搞得更好,我们的干部也就一定会更能干,更有威信。
(《共产党员》199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