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惟诚文集(第10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为了造就新的生产力

什么是新的生产力?是每秒计算一亿次的大型电子计算机?是智能机器人?是现代化的大型机械设备?是在宇宙翱翔的人造天体?是新的材料、能源和技术?

但是,请不要忘记,还有最重要的——新的人。

我小的时候,开始接触到了无线电收音机。每当那话匣子唱歌、唱戏,我总忍不住要跑到收音机背后去,看看在那里躲着什么样的小人。

如今,我有了孙子,他不但每天听收音机,还看电视,但他就从来不做我小时候做的那样的蠢事。这些新生产力的成果,对他们来说,已经是“司空见惯”的平常事了。

要拿我和我的父辈比,我可比他们幸福多了。我的祖父大约一辈子没有见过这些“洋”玩意儿,当然也就不能形成和这种新生产力相适应的观念。

去年,出版社为儿童们出了一本《小熊猫过生日》的画册,一打开就奏出《祝你生日快乐》的乐曲,书一合拢,音乐就停止。报上发了个小消息,我给小孙子带了一个。过两天,小孙子告诉我,学校里辅导员老师问,谁家里有带响的书,能不能借到学校来看看。我赶快让小孙子送去。同时,对这位没有见过面的辅导员更增加了几分尊敬。我可以想象,当这本小小的画册,在儿童们手中传阅之后,他们除了欣赏、惊奇、愉快之外,还可以在他们脑海中打上这样一个烙印:除了收音机、录音机之外,还可以有别样的发声装置。这就可以使他们在接受新的科学知识,驰骋他们想象力的翅膀时,获得一个新的更高的起点,从而也许可以飞得更远。我觉得,这位辅导员,正是在为我们国家未来的生产力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我们常常说,我们的工作是塑造人。因此,我们就应当考虑一下未来生产力的发展,需要我们塑造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塑造。

例如,“司马光,打破缸”的故事,我小时候就很熟悉了,听说,日本小学课本中也收有这个故事。一位日本教师在讲完课之后,向他的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假如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孩子们七嘴八舌,有的说去叫大人;有的说用手把掉在缸里的孩子拉起来;有的说,一个人拉不动,两三个人一起拉;等等。教师肯定了孩子们的积极思维,然后指出,救人是一个很紧急的事,许多主意虽好,但很可能误事。教师特别称赞了一位孩子的主意:他提出把凳子放到缸里,让那落水的孩子垫脚。教师说,大家想的是救人的人用什么工具;这位孩子却想到为被救的人提供什么自救的工具,这种思路开辟了新的途径。最后,教师进一步分析司马光的做法。他指出,常人的想法,都是怎样使孩子脱离水,司马光的做法却在于使水脱离那孩子。那么,为什么大家不容易从司马光所设想的角度去考虑呢?原来,这一缸水是在孩子没有掉下去之前就存在了很久,并没有发生什么危险,危险是从孩子掉下缸那一刹那开始的。于是,人们的注意力自然就集中到如何改变这个造成危险的新发生的事实上,而不注意去改变那早已存在的事实。司马光的行动,恰恰在于突破了人们习惯思路的框框。

这位日本教师的教学活动,不是很值得我们的辅导员借鉴吗?这样的活动,对于学生形成适应现代化进程的思维方式,是会有很大帮助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的速度,远远不是过去所能想象的。如果过去学校的教育,主要是指望学生拿在学校中学得的知识直接运用到工作岗位上去的话;今后则更需要培养这样的人才,他们能以学校中学得的知识为基础,不断地在工作过程中汲取新知识,开拓新领域。没有这样的素质,在21世纪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中,就会站不住脚;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一大批具有这样素质的人才,也不可能走进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而为了培养具有这种素质的人,则需要我们从许多小事入手,在那些幼小的心灵上细心地刻上时代所需要的烙印。

这样的工作,要见到效果,可能要到20年或者30年之后。而且,那时候这一批出类拔萃的人才,也许并不会记得,甚至可能并没有感到当年为了塑造他们的心灵,有谁曾付出了何等艰辛的劳动。但是,历史是公正的,当一个民族的崭新的生产力蓬勃发展的时候,当人民享受更加富裕美满生活的时候,人们不会忘记这样的生产力是怎样造就出来的。个人的名字可能始终默默无闻,但我们的工作终究要记在共和国的里程碑上。直到我们停止呼吸的时候,我们工作的成果还在继续为民族造福。这就是我们的幸福。

(《辅导员》1985年第2期)